孔子和苏格拉底人格生成理论比较

更新时间:2024-03-15 09: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孔子和苏格拉底人格生成理论比较

作者:王天乐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5期

摘要: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观逐渐的发生异化。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吸收总结前辈们的优秀思想精华,用来指导我们的行为规范,这对于我们重塑人生信念、合理规范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研究。

关键词:君子;哲学家;体悟;仁义 一、君子小人之辨与两种生活方式

因为存心的不一致,君子和小人做事的出发点、目的也不一样。仁义是君子做事的规范准则,以礼仪约束自己,不做有违背仁义道德的事,小人则是相反,就算小人做了符合仁义的事,但是因为存心问题也会显得很牵强,因为要讲求仁义礼智出于心。思辨是哲学界一直追求的生活,它是思辨的,沉思的生活。在不断的对自己的反思与诘问中探寻真正的知识以求达到至善的境界,而世俗人则追求财富和荣誉的生活。

君子人格是孔子人格修养理论的最终落脚点。“言能行在上诸事,则可谓之为好学也。”君子好学,“追求事物的当然之理”,这种追求是一种超越了世俗的一种生活,他们追求有礼有仁、仁内礼外的生活,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满足仁德的要求。孔子认为人的本质倾向仁的内在要求,我们通过后天的实践学习和对内在的道德修养就能最终达到君子人格。孔子强调人要突出对礼义忠信的学习,君子要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在“学”的过程中的重点是内在道德修养之气,而不是表面的生产技艺之术。因为唯有重视人道德修养之“学”的提升,最终君子人格才能达到。才能通达于道。孔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君子循天理,故曰近乎高明;小人殉人欲,故曰究乎污下。”君子追求仁义从而上达,小人追求名利从而下达。因此君子比小人的成就更加的大,小人只能小有成就。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生活应该在不断诘问和反思度过,这样的生活会使得灵魂变得纯粹,最后靠近或者达到有德性或知识。人们也只有把爱智慧放于实践之中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己的无知,才能不断的追求智慧和善的事物。如果相反,就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这样的生活就是世俗生活,是不注重反思和道德修养的。关于德性的知识同样绝不是某种特定的技艺,应该认识到这些关于具体技艺的知识不能算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识。哲学的生活是在掌握了哲学的知识、道德以及善的知识后,才是德性的追求善的生活的本质,哲学生活的本质是哲学界通过主动的反思和诘问的方式去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修养,更加有德性,而不是求助于自身之外的外部世界。世俗生活则是财富、名誉、掩盖了生活的真相,使得人们被肉体束缚,最终不能超越自我。高尚的道德人格是哲学生活的哲学家认识到灵魂至善的道德和真理知识,反思和诘问使自己生活中的无知,不断向德性和真理靠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q1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