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

更新时间:2023-11-13 17: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 示 内 容

一、项目名称:粒子填充改性高分子材料的流变调控技术与应用 二、拟申报类别:国家技术发明奖 三、推荐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四、项目简介:

粒子填充改性高分子(PFP)材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伴随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节能建筑的发展要求,PFP材料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使用量越来越高。我国高档建筑用硅酮密封胶长期依赖进口,聚氯乙烯(PVC)建材质量堪忧,低端产品充斥国内市场。在使役过程中,PFP建筑材料存在增塑剂等添加剂迁移而造成的表面污染、性能恶化问题,且其加工或施工性能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存在巨大差距。本项目组织产学研5家单位联合攻关,采用流变技术调控高性能PFP材料加工或施工工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值化PFP材料制造技术体系。本项目取得了如下主要技术创新: ①首次提出了纳米粒子触变剂、二酮肟基硅烷扩链剂、氰基仲氨基烷氧基硅烷改性剂协同改性硅酮胶新技术。该发明较好地解决了纳米填料的分散性剂及硅酮胶固化速率、粘接强度、表面可修饰的矛盾,实现了可涂覆性、广谱粘接性和表面可修饰性高档硅酮胶的自主制造和连续化稳定生产,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储存稳定性优于国外同类产品。②首次提出了纳米粒子与多功能热稳定系统、增韧树脂相结合控制PVC加工与力学性能的新方法。该方法大幅度提高了PVC加工热稳定性和流动性。③发明了国际首创的核-壳结

构含镧多功能助剂ACR-X、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含镧复合型热稳定系统。突破高流动性、高韧性非增塑PVC纳米复合材料的挤出、注塑工艺,解决了材料加工-强度-韧性矛盾。主要成果获发明专利11项,发表论文27篇;制定1项企业标准,提交1项行业标准,负责起草2项国家标准,参加起草3项国家标准。 五、推广应用情况 1.推广应用情况 应用单位名称 应用技术 应用的起止时间 应用单位联系人/电话 应用情况 北京恒畅盛世贸2006-201硅酮胶 易有限公司 1 深圳市得丽建材2007-201硅酮胶 有限公司 1 杭州好山装饰材2007-201硅酮胶 料限公司 1 沈阳元吉斯利康2006-201硅酮胶 贸易有限公司 1 690吨,新增产值史继伟442.0万元,新增税/13811002668 收334.0万元 1520吨,新增产值黄丽霞1,200.0万元,新增/13802200986 税收245.0万元 2730吨,新增产值王建华1,695万元,新增税/13605717776 收85.0万元 880吨,新增产值王衍宾540.0万元,新增税/13904011192 收408.0万元 2.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 单位名称 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 新增产值 新增税收 新增利润 6188.6万元 22204.7万元 1300万元

3.社会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

之江硅酮密封胶应用于法兰克福机场(德国最大机场)、俄罗斯联邦大厦(欧洲第一高楼)、迪拜acc44号地、大连国际金融中心(东北第一高楼)、国家体育场-鸟巢(北京奥运会主赛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全球最先进、最庞大的民用航空港)、北京SOHO尚都国

际中心、北京南站(亚洲第一火车站)、杭州市民中心等50余家国内外大型场馆,提升了我国自主硅酮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开发的核-壳结构多功能PVC加工助剂ACR-X制备、含镧复合型热稳定系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对提高我国PVC合金与助剂技术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开发的硬质PVC合金具有高流动性、环境友好等特性,有效解决了传统硬质PVC中增塑剂迁移的问题,可用于生产不同行业领域的一系列制品,PVC制品可替代进口原材料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中获得大量应用。 六、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获2013年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2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 七、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 授权发明专利11项

2. 贵州省2013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高值化PVC合金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

3. 浙江省2012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高性能硅酮系列密封胶的应用研究与产业化)

4. 教育部200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 (高分子流变学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 八、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1. 郑强,贵州大学、浙江大学教授,任贵州大学校长。组织技术路线的总体设计、研究攻关方案、项目的实施和研究结果的总结。全面负责建筑用硅酮胶分子与配方设计,领导协调校企合作;提出并实施了硅酮胶预聚反应工艺等关键技术,在纳米粒子改性调控硅酮胶

性能方面获得突破并得到工程应用验证;负责PVC材料配方设计与改性、关键助剂大分子化与复合化工艺,协调参与单位间合作,提出采用大分子型多功能助剂提高PVC加工稳定性和熔体流动性,平衡强度与韧性的的学术思想,并获得实验与应用验证。占本人工作量的50%。 2.宋义虎,浙江大学教授。完成高流动性PVC合金工艺优化、关键助剂大分子化与复合化制备工艺。利用核-壳结构ACR的加工助剂与增韧改性功能,结合稀土的共稳定功能,在ACR粒子表面修饰上镧元素,制备出大分子型核-壳结构离聚物多功能助剂;开发出通过SGS RoHS指令、REACH法规认证要求的、具有强-韧平衡的注塑级PVC纳米复合专用料与合金专用料。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

3.何永富,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从硅酮密封胶关键改性剂、反应工艺、配方设计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创新性研究工作,经大量配方筛选、工艺研究,使所研发的密封胶满足了产业化生产要求,组织完成工业化生产。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

4.郭少云,四川大学教授。完成与耐热PVC合金研发与应用研究。利用力化学与自增塑技术制得高性能PVC合金工程塑料,开出出多功能力化学改性剂。利用PVC合金所开发的耐热PVC合金管道及埋地式高压电力电缆套管达到或超过埋行业标准QB/T 2479-2005规定的技术要求;参与制定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 729-2010):建筑门窗用铝塑复合型材。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

5.陶小乐,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 司高级工程师。从硅酮密封胶关键改性剂、反应工艺、配方设计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创新性研究工作,经大量配方筛选、工艺研究,使所研发的密封胶满足了产业化生产要求,组织完成工业化生产。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

6. 于杰,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主要承担并协调耐热PVC合金抗老化多功能助剂、高流动性PVC合金及其填充复合专用料的中试生产与应用研究。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30%。

九、完成单位及贡献 1. 贵州大学, 项目组织单位

2. 浙江大学, 硅酮密封胶、PVC材料工艺创新单位及核心技术发明

3. 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 硅酮密封胶系列产品工艺创新和产业化及应用

4. 四川大学, 高性能PVC材料工艺创新单位及成果推广工作 5. 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高性能PVC材料成果推广

一、 项目名称:云贵马铃薯周年丰产技术研究应用与新品种选育 二、 拟申报类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 推荐单位:贵州省科技厅 四、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农艺学领域的作物栽培、耕作及育种学课题。由于云贵高原立体农业气候立体和海拔垂直分布特点,兼具高海拔冷凉气候和低海拔低热河谷气候特征,是我国唯一具备周年生产马铃薯的特殊地理,全国仅贵州和云南两省四季均可较大规模播种,周年生产、全年上市,因此西南片区常年鲜薯价格高、市场稳定、薯农收入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近几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约8000万亩,贵州和云南常年种植分别为1000万亩和800万亩以上,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25%左右。针对云贵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品种少、脱毒种薯不能自给、冬春持续低温、寡日照、倒春寒等自然灾害频繁、抗灾能力差、栽培技术落后、商品薯供应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难题,深入开展了马铃薯周年丰产技术研究应用与新品种选育,得到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贵州省“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资助,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首次创立了马铃薯周年丰产技术,创立了“春播—夏繁—秋种—冬作”周年丰产栽培体系。系统研究和分析马铃薯全生育期对光热水等生态气候条件的需求,将贵州和云南马铃薯种植区域进行区划,分为高海拔一季作区、中海拔二季作区、低海拔冬作区,并针对

各区适播品种进行高产高效配套生产技术研究。针对不同熟期马铃薯品种特征,制定了不同熟期马铃薯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宜播期、密度、种植方式及施肥管理技术;建立了霜冻预测预报方法及熏烟防霜技术,降低了霜冻对马铃薯的影响;在国内首创了晚疫病预测模型---NFDP模型,实现了实时监测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进程,实现了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方法由见病防治转向防控结合,为云贵高海拔地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提供了科学、准确的防治依据;研究制定了晚疫病及其他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为云贵地区马铃薯持续高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2、首次构建了一年制早熟脱毒种薯生产技术体系,形成“低海拔冬作繁育一级原种——高海拔夏播生产二级原种” 的异地繁种模式,将早熟脱毒种薯生产时间由2年缩短至1年,有效解决了早熟种薯繁殖技术难题。建立了原原种生产及成本控制技术创新模式,通过试管苗留茬培养、改进喷灌系统,改良网棚灭菌方式,优化培养基质配方等方法,降低生产成本。研究确定2000m以上海拔区域是贵州省最佳繁种区域。

3、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创新,采用杂交选育、引种筛选等多种方法进行马铃薯新品种选育,选育国审新品种3个、省审定新品种9个,成为云贵地区主导品种,支撑了区域内马铃薯产业的迅速发展。采用RNA沉默(RNAi)介导的植物抗病毒转基因研究,获得49株抗PVY的费乌瑞它再生植株、同时抗三种病毒(PVY/PVR/PVX)的51株夏坡蒂、15株大西洋、9株费乌瑞它再生植株。采用分子生

物技术、辐射诱变技术等多种新方法,获得一批抗病毒转基因马铃薯、抗晚疫病等创新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选育新品种12个;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制定技术标准14项;发表论文150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1部;培养10名博士和18名硕士。 五、 推广应用情况 1.推广应用情况 应用单位 应用技术 云贵马铃薯周年丰产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技术研究应用与新品种选育 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农业局 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云南省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云贵马铃薯周年丰产技术研究应用与新品种选育 云贵马铃薯周年丰产技术研究应用与新品种选育 云贵马铃薯周年丰产技术研究应用与新品种选育 云贵马铃薯周年丰产技术研究应用与新品种选育 应用的起止时间 2012年1月~ 2014年11月 2012年1月~ 2014年11月 2012年1月~ 2014年11月 2012年1月~ 2014年11月 2012年1月~ 2014年11月 应用单位联系人/电话 黄俊明/0851-5280802 易祥华/0870-8121558 阎发祥/0871-68912690 栗维兴/0871-64142095 展康/0874-7127843 14818.77 238100.00 5133.90 6472.80 1290733.38 新增产值(万元) 2.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

2012~2014年在云贵地区累计应用3469.80万亩次,直接经济效益新增净总产值116.2亿元。 3.社会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

本项目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第一,合理规划马铃薯种植区划与移栽品种,实现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全年均有鲜薯上市的生产格局;推广应用新品种和先进的配套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示范区马铃薯单产水平,为保障云贵地

区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第二,推动建立早熟商品薯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冬闲田资源大力发展秋、冬作马铃薯,建立了早熟品种种薯生产基地,结束了种薯依赖省外调运的历史,降低了种薯价格,为早熟商品薯的发展提供了种源保障。秋、冬作区种植的早熟马铃薯生产技术解决了冬闲田茬口衔接问题,鲜薯上市时间正处于马铃薯需求旺季,此时,北方马铃薯主产区已无鲜薯供应,鲜薯价格高,农民种植收益好,通过项目实施有力的带动了早熟商品薯产业的发展,稻田冬种马铃薯面积迅速扩大,不仅提高了复种指数,效益也明显上升,已经作为地热河谷地区主要的冬种作物和经济支柱产业。第三,针对不同品种制定了相应的施肥管理技术,做到肥料的高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增加了效益。项目成果通过推广配方施肥,合理、高效利用肥料,减少面源污染;在秋冬、作区推广稻草包芯技术,推动秸秆还田利用,有利于提升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在高海拔生态区,推广的“马铃薯-绿肥-马铃薯”轮作、“马铃薯-玉米”间套作的耕作制度,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培肥了地力;开发了晚疫病预测预报系统,减少了农药施用量,减少农药残留危害,保护了环境。 六、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获2010年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2012年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2007年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2010年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2012年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获2008年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获2009年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获2009年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获2008年曲靖市科学技术奖励

三等奖。

七、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品种 知识产权国家 授权号 具体名称 (地区) 威芋3号 贵州 授权日期 证书编号 黔审薯 2002001号 滇马铃薯6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有效 黔审薯 2002-2002001 11-1 滇马铃薯6号 2001-9-15 宫名芳等 品种 会-2 云南 何廷飞等 有效 标准 费乌瑞它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云薯101 贵州 2010-2010-7807-01 号 2008-1-132 2008-1-133 2010-1-113 李飞等 有效 品种 中国 国审薯2008-2008003 8-7 国审薯2008-2008004 8-7 国审薯2010-2010006 9-9 黔审薯2006001号 黔审薯2008003号 黔审薯2008004号 ZL2011 1 0078685.8 隋启君等 有效 品种 云薯201 云薯103 中国 隋启君等 有效 品种 中国 隋启君等 有效 品种 黔芋1号 中国 2006- 06-08 2006- 06-19 2006- 06-19 2012-7-25 1012660 范士杰等 有效 品种 黔芋2号 中国 范士杰等 有效 品种 黔芋3号 中国 范士杰等 有效 专利 一种短日照地区早熟马铃薯开花结实诱导方法 贵州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 邓宽平 有效 八、 主要完成人情况表

1. 刘作易,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教授,院长。组织开展技术路线的

磷矿伴生碘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瓮福磷肥厂 2007-2012 史连军 13638542518 可资源化烟气脱硫技术 上海克硫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6-2012 柳玉松 13765798867 WFS酸性废水选矿技术 瓮福磷矿 20082012 周文勇 13809461591 磷石膏综合治理技术 瓮福磷肥厂 2002-2012 周泳波 13595434133 3.25亿元 全球唯一一套2×50吨/年碘回收装置,为国家安全作出贡献,一吨碘利润40万元 863计划课题,第一次实现了可资源化烟气脱硫,在10多家企业推广,年回收二氧化硫生产硫酸12万吨 年节约硫酸8万吨,减少300万方新鲜水取用量,实现了酸性废水“零排放”,综合经济效益超过6000万元/年 实现了磷石膏安全堆存,从化工、肥料、建材领域综合治理磷石膏,利用率58.4%,创造产值6.5亿元/年 2.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 单位:万元 项目总投资额 年 份 新增销售额 302115 新增利润 61238 26296 11618 回收期(年) 10 新增税收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累 计 2429600 3160200 3751300 113399 66536 58815 9341100 99152 238750

3.社会效益与间接经济效益

序号 1 项目名称 《中低品位磷矿采选技术》 《大型湿法磷酸生产技术与装备》 《磷酸快速萃取结晶技术》 《磷酸二铵尾气净化联产磷酸一铵的清洁工艺》 《湿法磷酸制备工业/食品级磷酸的方法》 《微反应净化磷酸新工艺及装备》 社会效益 100多亿吨中低品位磷矿石得到利用 实现了首套磷酸装置国产化 提高了单套装置的产能 大幅降低了废气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每吨磷酸节约1.82吨标煤 间接经济效益 行业推广率65%,选矿技术间接产生的精矿产值234亿元/年 技术市场占有44.89% 增加产值79亿/年 技术市场占有59.47% 工信部推行方案,60万吨/年的产能,年节电14亿元 工信部推行方案,60万吨/年的产能,节约知识产权费用6亿元/年 工信部推行方案,20万吨/年的产能,创造产值15亿元/年 全国8000万吨/年的磷矿开采量,可回收碘上千吨产值超6亿元 每年回收二氧化硫生产硫酸12万吨 全行业推广此项技术,年综合经济效益近10亿元 工信部推行方案,年利用磷石膏1500万吨,创造产值46亿元/年 2 3 4 5 6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净化技术国际领先 开拓了新的氟资源,摆脱了因萤石枯竭对数千亿氟化工产业发展的制约 开拓了新的碘资源,为国家资源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氧化硫的可资源化利用 7 《磷矿伴生氟/碘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与装备》 8 《可资源化烟气脱硫技术》 9 年节约硫酸8万吨,实现了酸性《WFS酸性废水选矿技术》 废水“零排放” 《磷石膏综合治理利用系列技术》 多渠道的治理系列技术,为解决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可能 10

五、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 时间 奖项名称 奖励 等级 主要 获奖人 钟本和、应建康、何浩明等 授奖单位 《大型料浆浓缩法磷铵国产化装置》 2004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科技部 《磷铵高新技术产业化》 2004 技术创新 一等奖 涂兴邵、何浩明、贵州省人民政府 邓秀泽等 王江平、何琴、郭贵州省人民政府 仕伟等 郭仕伟、曾祥钦、贵州省人民政府 梁巍等 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 《磷酸快速萃取结晶技术》 2005 技术创新 特等奖 《湿法磷酸浓缩热交换器除垢技术》 2006 技术进步 二等奖 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 2006 全国企事业专利试点先进单位 中华人名共和国知识产权局 《碳酸盐型磷块岩矿石反浮选捕收剂》 《碳酸盐型磷块岩反浮选新工艺开发及产业化》 2006 中国专利优秀奖 赵武强、张仁忠、贵州省人民政府 邵红生 赵武强、中国石油和化学张仁忠、工业协会 邵红生 瓮福 集团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2006 科技进步 一等奖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7 科学技术奖 《可资源化活性焦烟气脱硫技术》 2009 科技进步 二等奖 何浩明、杨三可、中国石油和化学郭仕伟工业协会 等 赵武强、张仁忠、贵州省人民政府 邵红生 何浩明、王江平、贵州省人民政府 何勇刚等 《碳酸盐型磷块岩反浮选新工艺开发及产业化》 2009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奖 二等奖 《湿法磷酸副产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新技术研究》 2009 贵州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 一等奖 《磷酸二铵料浆改性造粒技术研究》 2009 贵州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 三等奖 黄进、曾祥钦、谢燕 贵州省人民政府 《工业湿法净化磷酸》化工行业标准 2010 科技进步奖励 三等奖 杨三可、刘幽若、中国石油和化学李光明工业联合会 等 陈肖虎、何浩明、贵州省人民政府 王江平等 何浩明、王江平、中国石油和化学杨三可工业联合会 等 胡宏、杨三可、解田等 瓮福 集团 黄进、曾祥钦、金先煜等 何浩明 杨三可 黄进等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磷矿伴生碘资源回收新技术产业化》 2010 科技进步 一等奖 《磷矿伴生碘资源回收新技术产业化》 2010 科技进步 一等奖 《混酸法制取高浓度富过磷酸钙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技术》发明奖 2011 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磷酸二铵浆体改性与造粒质量研究 中低品位磷矿高效综合利用系列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集成应用 2011 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科技进步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贵州省人民政府 2011 三等奖 2012 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pe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