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一五课题传统美术文化课题
更新时间:2023-03-29 16:40: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 文档下载
-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河南省十一五课题《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
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研究报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1日 点击数: 505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内容摘要: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此次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问题。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厚重的文化遗产、古老的民间习俗和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工艺,给美术教学活动的拓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本研究的目的是挖掘河南民族民间传统美术文化的遗存,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美术教育资源,整合编写校本教材,拓展美术教学,让优秀的传统美术文化通过美术教学得以传承、弘扬和创新。本文从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结果、结论与成效等五个方面综述了研究状况,并对如何开发和利用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提出了若干建议。作者希望,本文能够为中小学校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起到可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 河南 传统美术文化 开发 利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每个国家、民族直至地区在各个时代形成的文化都具有个性特色,正是这些民族文化构成了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当前世界美术教
育呈现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关注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主张通过美术教育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这一追求也充分反映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中,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此做了明确的表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中小学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实际上是保持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在此方面,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当前以倡导多元文化倾向为主流的环境下,尤其是在视觉文化冲击成潮的现实氛围中,人们对传统的美术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因而导致优秀文化遗产没有得到重视,也就难以得到合理继承。当前,青少年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外国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趋之若骛,而对自己民族的美术文化,却知之甚少,他们成长的环境中,又有多少人能受到国粹和民族民间文化的熏陶呢?他们的民族情结何以形成?这直接导致了优秀文化遗产难以得到传承,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感情的衰减。针对上述情况,通过挖掘民族民间传
统美术文化的遗存,并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美术教育资源,是适时的和非常必要的。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在这片热土上生息繁衍、辛勤劳作,以卓越的智慧和创造力,书写了一部辉煌灿烂的文明史,留下了丰富、厚重的文化遗产:少林功夫、太极拳、马街书会、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在河南的广大地域至今还遗留和传承着许多古老的民间习俗和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工艺,被专家、学者称为“活化石”、“活文物”,如历史上限可追溯到七千年前的半坡文化、仰韶文化,淮阳“人祖庙会”和“泥泥狗”、源于唐、宋时期的开封汴绣、宣和风筝、唐三彩、汝瓷、钧瓷、独山玉和豫西、豫南的皮影艺术及民居建筑等,在整个中国至今仍保留着较完整的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此丰富的地方资源,给美术教学活动的拓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通过对河南各地丰富的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的整理和研究,使之更加系统和明晰,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进行整合,寻求适合儿童美术教育的切入点,开发校本教材,拓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让优秀的传统美术文化通过美术教学,得以传播、弘扬和传承。
在河南省积极创建文化大省的背景下,本课题的研究使美术教学凸现地方特色,对于促进学生了解河南的民俗风情,弘扬地方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课程资源论提出: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为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服务。
2、现代范畴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是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统一。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应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3、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具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教师需要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4、现代德育论强调:道德的获得有赖主体的配合和参与,有赖主体对冲突价值观念的理性思考和判断,有赖道德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课题研究范围、对象 平马路小学全体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以文献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为辅的方法进行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理论目标
(1)研究开发河南地方美术资源,拓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
(2)探究开发地方资源的美术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设计与实施的原则等。
2、实践目标
(1)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河南的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概况,能够主动关心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感。
(2)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乐于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家乡的风土人情、用自己的创造寄托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3)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能力和对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对河南传统美术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挖掘,并进行分析、归类整理;
(2)对传统美术文化教学活动内容选择的研究。
(3)对传统美术文化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形式、设计与实施原则的研究。
(4)对开发地方资源的美术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完成: 1、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11月—1月) (1)成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人员及职责。
(2)开展理论学习培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3)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09年2月)
(1)组织师生调查、了解、搜集河南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编辑资源库。
(2)选取、确定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文化资源,开发设计基于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美术校本教材 。
(3)使用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案例、课例设计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现场观摩,听取专家和教师的意见,从完善课程与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推进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拍摄课堂教学录像,进行样本编辑。
3、课题结题阶段(2009年3月——2009年6月) (1)对各阶段研究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 (2)完成美术校本课程的修订、完善; (3)撰写结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一)整理、开发河南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库
为使师生充分了解,深入感受河南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博大精深,学校开展了“走进河南、了解河南”调查活动,通过调查走访、网上搜索、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搜集、整理河南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发并整理编辑了资料库。
1、开发历史遗留下的名胜古迹
2、开发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美术资源
3、开发地方民风民俗资源
(二)寻求切入点,开发校本教材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是否能以更大的比例纳入美术教学课堂,融进美术教材里,突显其艺术价值,通过孩子主动、积极的建构方式来获得对民间艺术的重新认识和对民间文化的基本信念,也是我们几年来一直思考与探索的课题。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编写一本更亲切的地方美术教材,既能使家乡的传统美术文化深入到孩子们心中,也是对现行教材的最好补充。课题组成员于2007年2月开始着手编写校本课程,在大量搜集整理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甄别选择,经过反复尝试、修改增删,使校本教材不断完善,于2007年12月完成校本教材《河南乡土美术教程》的编写。 1、校本教材框架、目标及内容
课题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定位,明确了校本教材开发框架、目标及内容。校本教材内容按审美性、
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可融性的原则进行选择,充分考虑美术本 体学习的规律性、有效学习时间的最大效应性、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 和能力的可行性进行开发。遵循内容排列内在推进和结构的渐进关 系,基本框架按三个学段、三大板块来安排。教材分为低、中、高三 个学段,内容由名胜古迹、民间美术、民风民俗三大板块组成。具体 内容、目标见下表。
平马路小学《河南乡土美术教程》内容、目标一览表
阶 段
总体目 学习内容 标
所属版 具体目标要点 块 欣赏历史文化遗产—龙 门石窟的石雕艺术,感 历史古 课时
第 初步了 一 解和接 学 触家乡 段 文化和
《看大佛》 迹
受历史古迹的宏伟壮 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游客看大佛的场面。 感受少林武术的博大精
1
《少林武术扬 民风民 历史古 天下》 迹,激发 俗 表现人物武术动态。 深,尝试用绘画的形式 1
学习兴 趣,尝试 《仰韶文化— 和运用 —彩陶》 自己喜 欢的美 术语言 表达自 《恐龙故乡— 己热爱 —西峡》 家乡的 民间艺 术之情。 《杂技之乡— —濮阳》 民风民 俗 迹 历史古 迹 历史古
了解仰韶文化,欣赏古 代彩陶作品,感受其造 型和纹样中的趣味,设 计一件彩陶风格的作 品。 了解恐龙的生存环境、 繁衍方式、种类,以个 人或集体的方式,创作 一幅表现恐龙生活的作 品。 欣赏精彩的杂技表演, 认真观察人物动态,用 2 泥塑或绘画的形式表现 杂技表演中的人物。 了解家乡饮食文化,尝 民风民
《开封小吃一 俗 条街》 表现开封小吃的丰富多 样。 试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 1 1 2
欣 赏 和 感 受 家 民间艺 乡 传 统 《家乡的泥玩 术 的 民 间 艺 术 和 民 俗 文 化,通过 观察、分 《开封盘鼓振 析 、 交 华夏》 第 流、探究 二 和 创 作 学 引 导 学 段 生 从 中 《洛阳唐三 汲 取 营 彩》 养,积累 情 感 和 丰 厚 文 化内涵, 《家乡的剪纸 形 成 保 艺术》 护 民 间 艺 术 和 术 民间艺 术 民间艺 俗 民风民 具》
欣赏独具特色的淮阳泥 泥狗和浚县的泥咕咕, 感受其造型、 色彩特点, 2 尝试用泥塑或绘画的形 式表现这些造型古朴的 泥玩具。 感受开封盘鼓的气势恢 宏, 了解家乡民俗文化。 观察人物动态,用绘画 的形式表现打盘鼓时热 闹的场景。 欣赏优秀的唐三彩作 品、了解唐三彩的发展 史,讨论其在造型、色 彩上的特点,试着用喜 欢的方法表现唐三彩。 了解感受民间剪纸艺 术, 体验民间剪纸造型、 内容、表现主题的艺术 特色,激发对民间剪纸 的热爱。 1 1 2
名 胜 古 民间艺 迹 的 意 《朴实的农民 术 识。 画》
欣赏、探索农民画的表 现特点,并将这种表现 1 方法用于自己的绘画创 作中。 欣赏民间艺人的面塑作 品,了解面人制作的方 民间艺 《捏面人》 术 造型美,尝试制作几件 造型新颖的面人作品, 传承民间艺术。 欣赏朱仙镇木版年画, 了解家乡这一文化遗产 民间艺 法、步骤,感受面人的 1
利 用 学 《朱仙镇木版 术 生 熟 悉 的 文 化 第 资 源 整 三 合 为 学 学 习内容, 段 进 行 有 ——甲骨文》 针 对 性 的 艺 术 迹 《有趣的汉字 历史古 年画》
题材内容、人物造型、 2 颜料使用的特点,试着 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版 画。 了解中国最早的艺术文 字——甲骨文的产生、 发展和演变过程,感受 其历史价值,试着设计 几个象形文字。 1
主 题 创 作,从而 《戏曲人物》 以 探 究 式 学 习 方 式 进 一 步 欣 赏 感 悟 《虎头鞋虎头 家 乡 文 帽》 化 特 色 和 艺 术 价值,传 承 和 弘 扬 民 间 艺术,培 《南阳玉雕》 养 创 新 精神。 民间艺 术 术 民间艺 俗 民风民
了解家乡戏曲文化,探 究戏曲人物的不同表现 2 形式,把全班的作品组 成一条戏曲长廊。。 欣赏、了解民间手工艺 制品——虎头鞋与虎头 帽的艺术价值、实用价 值和文化内涵,试着用 剪纸、图案、写生、刺 绣等方法进行主题创 作。 欣赏南阳玉雕, 讨论这 些玉雕的色泽和造型 特点,了解玉文化,培 养学生对玉器的初步 鉴赏能力。 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家 《家乡各地去 旅游》 民风民 俗 乡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 1 观,用记忆画的美术语 言加以描绘。 1 2
2、校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
教材关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人文内涵。有效地利用河南文化艺术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的经验来安排学习内容,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在继承中创新与发展。她试图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展现美好生活和祖国灿烂美术文化的窗口,并使学生了解美术和大自然、美术和生活、美术和社会、科技发展的关系,美术在创造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亲切自然,贴近学生。为增强校本教材的亲切感,教材中“小朋友的作品”一栏全部采集我校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在不断吸取民间艺术营养的基础上,积极注入新时代的元素。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编入教材倍感亲切和自豪。
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立体选择空间。
这本校本教材的开发不仅丰富了美术课堂,更重要是保证了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达到教学的有序性和长效性。 (三)教育实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课堂是学生学习美术的主阵地,也应是与乡土资源整合的最自然和谐的平台。在课程的实施中,美术组的教师根据课堂及教材的需要,合理地利用乡土资源,与教材进行整合,为乡土资源文化注入新鲜内容,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继承,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厚美术素养。
1、创新实践,继承拓展
没有创新实践,便没有继承和拓展。虽然儿童的思维与民间艺术造型思维很相似,这样的思维层面的结合也十分自然,学生在学习时也可以从中得到很大乐趣,但让孩子们学习民间艺术并不是一味的效仿,而是既要在实践中继承优良传统,又要有新的拓展,有新的突破,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才是我们学习民间艺术的目的所在。因此,我们在民间艺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创作。 (1)继承学习。
(2)创作融入。
2、综合实践,在特色活动中传承文化 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实践活动: (1)走进家里去寻宝。 (2)走向自然去寻根。 (3)走进节日去体验。 (4)走近艺人去学习。 (5)走进网络去拓展。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与成效
1、加深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爱乡之情。
2、提高了学生美术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3、生成建构了校本美术课程
4、创新了传统的美术课堂
5、提升了教师的美术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
六、讨论与分析
开发地方课程资源,不仅能使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丰富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创新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从课程资源开发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开拓性的性质看,其对教师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造具有特殊的作用。另外,研究开发的校本教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具有开放性和地域特点,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传承文化,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几年来的课题实验之路有挫折,有困惑,但更多的是成功和喜悦。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课题不是空架子,课题研究对师生成长、学校发展、社会进步,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对美术教育课题的开发研究已成为目前国际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与研究美术教学新思路,转变美术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使之学有创新、学有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尹少淳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 尹少淳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兴衰以及抢救价值》 袁汝波 《美术》,2003.2
4、《河南民间美术区域性特色探究》 陈克 《装饰》2005年第09期
5、《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李建勇 中国美术教育信息网
6、 《美术课程中地域文化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郑李慧 中国美术教育信息网
7、 河南文化网 http://www.77cn.com.cn
正在阅读:
河南省十一五课题传统美术文化课题03-29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0-18
市场调查与预测案例 (7)05-04
大班教案07-02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数学(文)试题05-05
高考语文优题训练系列(4)10-31
口腔医院职工合理化建议征集表 210-17
- 《流年》原名:当时间化为灰烬 作者:神仙小柚
- 孔位置度超差检查方法与解决步骤
- 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 地震次生灾害预测和评价的研究
- 教师资格证学生与团队管理例题及答案
- 考察意向企业情况表
- 天津机场机坪运行管理细则A6版(201411修改)
- 积成电子智能电表
- 内涵发展中的教师专业素养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PPT课件
- 经典诵读必背篇目(二年级)
-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
- 中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报告.
- 四川自考02111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 超级特务顾顺章
- 英语动词的虚化用法及其偏误分析
- 深圳特区报遗失声明登报电话多少钱
- 应急简易西班牙语
- 党务文件书写格式
- 中报连增勾画淘宝图 10只白马股伺机待发
-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
- 课题
- 河南省
- 美术
- 传统
- 文化
- 十一五
- 红色旅游景点解说词
- 农村社区健康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_徐琳
- Fe3O4制备实验步骤
- 2013香港特别行政区农村信用社考试试题财会考试答题技巧
- 雪人翻译软件操作手册
- din iso 2768-1&2未注长度与角度公差 & 未标注形 状位置
- 市场的逻辑读书笔记
- 案例篇:中央政治局常委的9个联系点——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
- 飞机结构强度有关适航条例
- 5G优化案例:5G NR的B1测量+PSCell A2事件RSRP门限设置研究
-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读后感
- 2015年财政部财科所会计硕士考研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参考书目学费
- 普通动物学习题集
- 大学生《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 绩效与薪酬管理(含答案)
- 2018年精品力作筑梦中国心得体会-实用word文档 (3页)
- 友邦保险全佑一生计划书
- 执教老师:光村中心校 王乾女
-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试卷 (33) - 副本
- 浅析班主任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