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和城市规划的演进 ppt.Convertor

更新时间:2023-09-17 16:05: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

城市和城市规划的演进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城市的演进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演进

第一节 城市的演进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二、城市的演进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原始聚落的形成:第一次社会化大分工: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2、城市的形成:我们通常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文化因素)这两方面来寻求答案。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第二次社会化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化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的分离) 从文化因素的角度来看:

城市的形成、存在与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城址的选择必须确保城市的安全;其次,城市周围要有作为其腹地的农业地区;再次,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要存在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 二、城市的演进

(一)早期的城市雏形

尼罗河、两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以及黄河、长江流域孕育了人类早期农业文明,形成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及中国这四大古文明的发祥地,也从此产生了人类早期城市的雏形。

1、古埃及 卡洪城平面图 2、美索不达米亚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特定的地理位置,贸易、战争以及行政管辖的职能在其早期城市中就体现得较为突出,表现为厚重的高大的城墙(甚至是双重城墙),取代庙宇、作为军事中心的国王宫殿以及发达的世俗建筑。 3、中国

我国古代的原始聚落大约形成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 西安半坡遗址

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从礼制的角度对周王城的规划建设进行了总结,形成了我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理论。书中提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主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 (二)古希腊的城市

(三)我国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城市 1.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前3世纪)

已发现的这一时期的城市遗址有:齐临淄(公元前4世纪)、赵邯郸(公元前4-前3世纪)、燕下都(公元前4-前3世纪)等。 《管子》中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的思想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突破礼制束缚的愿望,和相对开放、

进步的思潮,与《周礼·考工记》一起成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石。 2.秦汉时期(公元前3-公元3世纪)

我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形成、完善,并第一次出现大范围内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这一时期代表性的城市有作为秦都城的咸阳、西汉都城长安及东汉都城洛阳等。 汉长安复原想象图 (四)古罗马城市

(五)欧洲中世纪的城市 这一时期,在被伊斯兰教势力所统治的欧洲及中近东地区中形成了形态自然、缺少强有力统一规划的城市;而在日耳曼民族南侵所涉及的区域中,古罗马时期城市赖以生存的系统遭到破坏,农耕文化占据上风,城市文化又重新回到进化的起点。不过,中世纪中后期城市文化的重新兴起更应该被是作为当代西欧城市发展的渊源。 (六)我国隋唐及宋元时期的城市

1、魏晋隋唐时期(公元3-10世纪)是我国封建社会成熟并高度发达的时期。城市在分布上形成向东南沿海地区、沿大运河及沿长江发展的趋势;在城市建设上附会封建儒家思想和礼制的要求,宫城居中且与皇城、大城(外郭)形成嵌套关系,突出宫城的地位、轴线对称和方正平直的总体布局。

2.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时值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宋代,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代表的经济、卫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此背景下市民文化的兴起与封建王朝生活上的腐败糜烂、政治上的昏庸无能形成鲜明的对照。 (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

代表性实例有:佛罗伦萨、弗拉拉、罗马等。 (八)我国明清时代的城市 (九)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在城市与建筑设计中,古典主义盛行,以体现秩序、组织、永恒、至上的王权。具体表现为城市与建筑中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对轴线和主从关系的强调、平面上的广场和里面的穹顶。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演进

一、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一、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17世纪的工业革命→城市人口爆发性增长→居住设施不足、居住条件恶劣、传染疾病流行→19世纪三四十年代霍乱蔓延于英国和欧洲大陆→19世纪中叶有关城市发展方向的讨论 二、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一)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空想社会主义城市 1、欧文与新协和村

欧文主张建立崭新的社会组织,把农业、手工业和工厂制度结合起来,并提出未来社会按人数为500-1500人的公社组成,实行土地国有和部分共产主义。 2、傅立叶与“法郎吉”

傅立叶提出采用具有合理组成的功能性集团“法郎吉”作为聚居的基本单位,以取代暧昧的公社;以被称之为“法兰斯泰尔”的矩形建筑取代边界模糊的城市。 法国盖斯的钢铁企业家戈定为他的工人所建设的“家庭斯泰尔” (二)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1、现代城市发展的两种主要倾向

以分散发展主义(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和集中发展主义(勒·柯布西埃的“明日城市”)

为代表

(1)霍华德与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思想的主要内容:

1、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具体体现为城市周围拥有永久性的农业用地作为纺织城市无限扩大的手段;

2、限制单一城市的人口规模;当单一城市的成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应新建另一个城市来容纳人口的增长,从而形成“社会城市”;

3、实行土地公有制,由城市的经营者掌管土地,并对租用的土地实行控制。将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的一部分留给社区;

4、设置生产用地,以保障城市中大部分人的就近就业。

田园城市的具体形象:占地1000英亩的田园城市坐落在6000英亩土地的中心附近,可容纳3.2万人。设有水晶宫的中央公园、六条放射状林荫大道、兼作公园的主要环形林荫大道组成城市的骨架。

第一个田园城市:莱锲沃尔思 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

(2)勒·柯布西埃的“明日城市”

勒·柯布西埃有关城市规划的思想归纳为以下四点:

1、传统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老朽;

2、采用局部高密度建筑的形式,换取大面积的开敞空间以解决城市拥挤的问题; 3、在城市的不同部分用较为平均的密度,取代传统的“密度梯度”,以减轻中心商业区的压力;

4、采用铁路、人车分流高架道路等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 (3)霍氏与柯氏的城市规划观 针对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问题,勒氏的解决方案是建设或改造大城市,而霍德华的解决方案是建设小城市群(社会城市)。 2、其他城市发展理论探索 (1)卫星城市理论与实践 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镇。

(2)马塔的带形城市理论 即城市沿一条高速、高运量的轴线无限延伸,以取代传统的由核心向外围一圈圈扩展的城市形态。

(3)嘎涅的工业城市

(三)近现代史上的三大宪章 1、雅典宪章(1933年)

最突出的内容是明确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 提出城市规划的区域观 城市道路应按功能进行分类

城市发展中应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 城市规划工作者要以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 2、马丘比丘宪章

不要为了追求区分清楚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

优先考虑发展公共交通

区域和城市规划是动态的,包括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避免对自然资源滥加开发,保护包括一般的文化传统在内的历史遗产 不应着眼于鼓励的建筑,要追求建筑、城市、原理绿化的统一 要使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3、北京宪章(1999年)

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三位一体”的融合 循环体系的建筑学

根植于地方文化的多层次技术建构及建筑文化的“和而不同” 全方位的建筑学,全方位的教育

小结:规划思想的萌芽与城市一样的古老,20世纪以来城市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城市规划理论与学科的进步。从两种代表性的规划思想到几个大纲领性的文献,体现了城市规划学科和理论总是处于不断充实、完善、创新与提高的动态发展。 城市-动态系统 城市规划-动态过程

城市规划理论与学科-动态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ow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