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更新时间:2024-04-26 22: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气势磅礴 雄伟秀丽 青山—相对出 孤帆—日边来 山水相映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
(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 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出示:美女西施)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课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时间 1课时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 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看到 联想 比喻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热爱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反思 我在古诗教学中努力实践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诵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正在阅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04-26
读书的苦与乐04-03
1253市医院电子鼻咽喉镜等设备(综合)doc - 图文12-21
2014年美赛数模B题-Finalist01-28
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的监督、投诉和处理机制04-04
川渝公务员面试“教父”黄可耕老师详解四川历年面试真题 - 图文03-31
医院科长述职报告08-23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4周周考文综之地理含答案10-13
一月两次“例假”影响受孕吗?.docx08-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上册
- 古诗
- 教学设计
- 反思
- 语文
- 年级
- 影响转向器台架试验结果的若干因素浅析(N)
- 福师《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 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2014年7月考试期末习题
- 高等数学竞赛讲义第二章一元微分学
-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 外国文学史下册课堂笔记复习资料
- 湖北省省级骨干教师名单(4017人)
- 化工涂料经销商地区代理合同协议范本模板
-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 印前设计与折页工艺探究
- 2015年专转本计算机基础试题(含答案解析)
-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栈和队列习题
- 从案例看最高额担保合同的保证范围 的案例
- 聚苯硫醚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2013简版)
- 军事理论试题题库
-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滨江张颖超版 - 图文
- 出纳习题
- 后续服务承诺及保证措施
- win7的一些小技巧,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