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与实现教育公平

更新时间:2024-06-05 11: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与实现教育公平

【摘要】: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逐渐增大,随之而来的就是

教育公平的问题。现代远程教育对实现教育公平,更好地促进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现代远程教育 教育公平

【引言】:现行教育在城乡、区域、阶层等方面存在着现实上的不公平。囿于

主客观原因,其主要体现为教育权利与机会的不平等以及公共教育资源占有的不平等。而现代远程教育所独具的特性,使其无论在实现教育机会与过程的平等,还是在实现教育结果的平等上都有着突出的作用。为此,大力扶持现代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应成为我国目前情境下的首要之选。

一、当前我国教育公平缺失的现象及其归因

当一些学生在县城、山区的高中校园里,起早贪黑、挑灯夜战苦读时,一些大城市的学生却悠闲地享受着生活;当一些高校拿着国家高额的教育经费为国外培养着一批批的“优秀”学子时,更多的高校却没有经费引进师资、修建校舍、改善环境??这就是教育的不公平想象。

1. 教育公平的含义

从历史上看,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

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

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它包括三个含义:(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其中,“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机会”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2. 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1)地区差别与民族差别。

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经济差距较大。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的教育差距十分明显,而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据上海教科院智力所的研究,我国义务教育的差异度可分五类地区:A类为北京、上海、天津;B类为辽宁、江苏、浙江、广东。而最差的E类地区包括宁夏、甘肃、云南、贵州、青海、西藏。

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4%(1991年),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该数据为8.41%。比较而言,少数民族学生在各类学校中在校生的比率不低,但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西部偏远地区一些人口较少的民族,师资短缺,经费不足,普及义务教育都遇到极大困难。 (2)城乡差别与性别差别。

城乡差别的第一个表现是农村中小学入学率相对较低。第二个表现是农村学生辍学率、流失率高,初中生辍学率上升。第三个表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危房面积较大。虽然危房在全国中小学总校舍中所占比例不足1%,但在中西部农村,这一数字就远远不止。有的贫困县危房面积高达10%--15%,个别地方超过20%,城乡差别的另外几个表现是财政拨款以及农村教师工资问题。这种教育资源上的不公平必然带来教育机会不平等。

女性教育的问题集中在农村的贫困边远地区,主要表现为女童入学率低于男童,文盲率女性高于男性。而在城市和高层次的教育中,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 (3)阶层差别与职业差别。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阶层逐渐分化,贫富差距拉大,贫困人群的扩大,必然随之而来的是贫困学生群的扩大。由于学校教育收费的增加,校园中“贫困生”、“特困生”日益增多。对农村中大量出现的流失辍学的调查显示,贫困仍然是使许多人上不起学的第一位的原因。 一些调查显示,在城市的重点中学以及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不同阶层、不同职业、家庭背景的学生存在明显差异,占人口90% 以上的体力劳动者的孩子在考试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中来自知识分子和干部家庭的子女比重越来越高。而在军校、师范、农林、地矿等一些收费相对较低的学校,低收入阶层子女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这就从主观上造成了学生学业成功机会上的不平等

3.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1) 农村“边缘化”与农村教育“边缘化”。由于现代科技经济的不断发 城市发展越来越壮大,致使农村的地位越来越低,从而导致了农村的边缘化,同时农村的教育边缘化就成了不可避免的问题。这种边缘化不断加剧了我国原有的乡村教育的弱势,使得乡村教育地位不断下降,而且加剧了农村教育的不公平,使得农村的孩子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受到影响。 (2) 教育资源的失衡。我国实行义务教育经费由地方政府负担的政策 虽一方面调动了地方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但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财政能力不足,县际之间乡际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直接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因而,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地区基础教育贫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

(3) 学校教育水平差距。农村教师文化层次与城市教师文化层次差异 教师结构不合理导致教育水平难以提高;重点院校与非重点院校导致的同一地区学校之间的差距,出现的“择校现象”。

(4) 教育领路的腐败。一些教育部门及学校的腐败行为,破坏了教学 域的公平竞争和升学考试制度。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原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远程教育不断被发展完善,它为那些没有教育的人群提供了一个受教育的权力,使教育系统不断发展强大,促进了教育的协调发展,是现今教育系统致力开发的一个领域。

1.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

(1)教师和学生的时空分离。这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特征,与此相对的是,传统教育本质属性是高程度的连续面授学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学习、随地学习的机会。

(2)以技术媒体为载体。多媒体技术代替了常规的口头教授,以集体学习为基础的人际交流学习。所以,它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知识以便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3)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通信机制。通信是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但它主要是非面对面的进行通信,是一种基于一定的通信技术基础之上的。

(4)由各类学校或其他社会机构组织实施。这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限定条件。其

影响主要在材料计划、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上。

2.远程教育的优点

(1) 利用Internet远程教学,学习者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压力,轻松学习,娱乐学习。这是因为Internet远程教学表现形式多样化:有游戏教学,娱乐教学以及丰富多采的视听觉的艺术感受。使学生真正放松身心又有吸引力在知识的学习上。

(2) 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与人交流不受空间物理特性的约束,学习时间也不必受上下班,上下学,还是白天晚上的限制。

(3)取代了19,20世纪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旧传统,而是以学生为中心,遵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4) Internet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教育的广泛性,平等性。监控力度公平化。老师对待每个同学都是平等的,视听效果也是平等的。

(5) 不仅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且还打破了学生的年龄限制。在当今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有很多成年人仍需要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网络远程教学就给这些人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并且,\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的需要,也是21世纪教育的理念。

(6)教师控制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学化。教师起到学习者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控制手段减弱,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应用更多的手段方法来控制教学。而由于师生互不相间,这种控制是比较隐蔽的,是潜移默化的。 (7) 交互操作好。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通过邮件、视频等请教所学专业的一流专家、学者或教师,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在促进教育公平与平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新需求,自身已经发展不平衡的传统教育无力应对,传统教育系统对新的教育需求,表现出了其局限性和不适应性,难以较好的实现教育公平。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不断应用完善,它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体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1.传统教育的劣势

(1)学生数量的迅速增长,使传统教育系统穷于应对。

现代教育中教育经费、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其它教学设施的增加,传统教育难以满足在这些方面的需求,同时紧张的师资也不能应对不同年龄阶段人们多样化的日趋复杂的教育需求。

(2)传统教育已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各类教育需求。

现有的传统教育系统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不同群体的各类教育需求措手不

及,尤其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束缚,使得成人在兼顾工作、家庭、社会职责与义务的同时接受教育的障碍增多,例如,在职成人学习时要克服路途、时间、费用等困难;流动人口自身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各行各业的培训需求等都对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3)在传统教育体系下,教育薄弱地区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严重。

教育资源短缺不仅仅是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还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水平低下的地区往往是经济发展落后、信息闭赛的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这些地区本来教育资源就相当贫乏,又得不到优秀的师资力量,本地的优秀师资由于待遇和工作条件的艰苦,不易留住,结果是优秀的师资流向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造成了贫者更贫、富者更富的两极分化现象。通过发展经济来增加教育投入和改善教育条件,增强对优秀师资的吸引,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短期内也难以解决。

2.远程教育在实现教育公平上的独特优势

(1)可以请到最好的“教师”。

这里主要是指远程教育可以整合优秀的师资力量,使不论哪个阶层或地理位置的学生在原则上都可以得到最优秀的专家、教师的指导和教学,享受教育资源共享带来的机会平等。

(2)远程教育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能够满足不同教育对象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远程教育摆脱了时空、年龄、性别等限制,扩大了教育规模、增加了教育

机会,使得分布在广阔地区、处于不同条件下的学员和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以

及社会经历、学习经验各异的各类学员都能够得到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对无法利用传统教育资源和设施,身体残疾或社会处境不利的成员,以及在学龄期间失去了学校教育机会,由于各种社会和心理原因不愿或不能回返校园学习的人们提供了较为均等的教育机会。而且远程教育特别是学习成本低廉,学习灵活性大,对社会弱势群体得到受教育机会的意义更大。 (3)远程教育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为基础兴起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即现代远程教育,给远程教育提供了更加便利、高效的学习环境,它所具有的双向交互的特征和优势,使教与学更加开放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无线移动通讯、高速宽带通信、多媒体综合服务和超大型媒体链接结构都适应着在信息和学习社会中对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多元化需要,双向交互的电子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地处穷乡僻壤的学员可以与千里之外甚至是地球另一端的教育即时交流以及向最优秀的教育者请教。网络的即时性特点可以使学员迅速获得最新的信息和知识,这是传统教育所不可想象和难以企及的。

(4)远程教育规模巨大,社会效益好。

远程教育的规模优势是传统教育所难以企及的,无论是在资源共享还是客观制约条件的克服方面,远程教育都发挥了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人口大国,远程教育既能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从而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基本的教学质量,又能满足各地社会和学生的不同的教育和学习需求。

四、实现远程教育的应对措施

1.国家应从宏观上进行调控,政策上给予倾斜。

在远程教育进行产业化运作时,国家必须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对在中西部地区及贫困落后地区、山区、牧区等地区开展远程教育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和院校到这些地区办远程教育,使其成为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新选择。贫困与受教育水平低下往往是一对孪生兄弟,要想使贫困人口有效地利用自身的劳动力资源,就得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增强其生产劳动技能。当他们由于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得到受教育机会时,政府就得设法为他们创造这种机会。 2.坚持广播电视大学的“四个面向”和“四多”办学形式。

广播电视大学的“四个面向”和“四多”办学形式(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面向民族地区;多层次、多规格、多学科、多形式)努力满足广大农村亟须提高人口素质的需求,满足边远和民族地区的需求。我国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办学,不能把远程教育只办在中心城市,而是要尽快完善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把支持服务体系延伸到基层。在媒体的使用上,不能片面追求先进技术,而应该提倡运用适用技术、多种技术、多种媒体综合运用,而不强调使用单一媒体或超级媒体,不能过分偏重网络教育而抛弃其它形式的远程教育形式。 3.建立转移支付制度,采用相应机制。

通过政府补贴和非盈利公共福利机构征集捐款相结合,与信息产业公司联合推出免费远程教育项目。加速中西部地区、偏远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便通过远程教育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送到乡村农户。例如以乡村学校为依托发展远程教育,就可以使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不仅可用于教育教

学,提高教师素质,还可幅射乡村农牧民家庭进行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及政策宣传等教育活动,这样既可实现远程教育的整体效益,又可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发展。

4.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维护公民平等受教育权利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完善面向低收入家庭子女、残疾人员教育的救助制度,加强对下岗再就业以及失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公平、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对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地区及失业者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学员,可以实行少收费或免收学费,真正为这部分人建立起学习保障体系,提高其生存技能和发展的潜能,为他们摆脱不利处境提供坚实而又长远的支撑。

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远程教育必然成为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更好的促进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应加以高度重视的。

参考文献:基更的《远程教育基础》 陈丽的《远程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oi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