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更新时间:2024-01-10 00:4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专)

分校(工作站)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浅谈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摘要

陕西地处中国腹地,贯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这里既有黄土高原的粗放,又有鱼米之乡的秀丽,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其餐饮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为底蕴,无声润物,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秦食文化”。而关中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的中心之一。关中,尤其是西安,形成众多古胜,内外交流相当频繁,这也带来了陕西餐饮的进步发展,本文将带你详细了解陕西关中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 关中 饮食特点 面食文化 特色小吃

一、 关中简介

关中在历史上是一个地区名称,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指的是东起潼关,西至宝鸡,南接秦岭,北抵陕北高原这一区域。关中饮食文化是三秦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关中盆地就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调雨顺,旱涝保收,灌溉农业自古著名,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南北宽百余公里,东西长400余公里,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平原是钙质黄土,兼之气候的作用,生长的小麦相对汉中小麦受土时间要长些,故而原粮的出粉率高,而且筯道白晳、易揉易和。关中的饮用水多取自冲积扇上的深井泉水,水质清冽纯净。先天的优势,为关中面粉能捏弄出种种好的吃法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 关中的饮食特点 (一)关中的面食文化

关中人和其他北方人一样,以面食为主。但是,饮食习惯却与外地人有很大不同,某些方面甚至有天壤之别。

- 1 -

首先是关中人对饮食的理解不同。关中老陕把吃面不叫“吃”,叫“咥(发die音)”。咥面、咥肉、咥泡馍。吃、品、尝,都是文人雅士的事。解决肚子问题还是得靠“咥”。“咥”,不仅表达了关中老陕肠胃的需要,也表达了关中老陕做事的态度。用餐也是在做事,非咥得肚滚腰圆,满头大汗,那才痛快。你若让他细嚼慢咽,那是埋汰他,变着方子骂他老得不中用了。

要达到“咥”的效果,很不容易。不仅仅是靠碗大装得多,就能无所顾忌狼吞虎咽咥得过瘾。关键要面做得香,人爱咥。要论哪种面香,这话可不好说。关中的面条有五十多种做法:哨子面、起花面、烙面、一口香、biang biang面、油泼扯面、蘸水面、搓条子、拨面、和烙面、过桥面、酸汤面、菠菜搓面、案摊凉面、浆水面、大刀犁面、髯锅面、卤面、蒸面??,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很难一一评定。但是,好面条都有统一的标准。老陕做人处事腰杆邦邦硬。咥面,也首先追求筋道,吸进嘴里“有嚼头”。

要想让面条“有嚼头”,得把住两个关口。一是揉面关。二是下面关。关中的面条花样多,但不外乎分为三类:擀、扯、挂。不管手擀面、还是扯面、挂面,都必须把好这两大工序关。

揉面工序分为三个工道。做工之讲究,充分表现了老陕做事的另一面特点:细致、节省。首先是“和面”成型。面团硬软程度随季节变化而不同,俗称为:“冬溜溜、夏牛头”。冬天干燥,面团吸附水分慢,所以和面要软一些,以擀面时不沾擀杖为原则。天热就不一样了。和面时,要把和进面盆的水控制到滴答、滴答的状态。和好的面,要硬得难擀动才行。道理很简单。天气热,大气中水分就多,面粉吸附水分就快。如果揉软了,面条还没等下锅,就软塌了。

然后是“醒面”。醒面就是将面团用盆反扣盖在案板上,或是用潮抹布抱起来,自然放置半个小时以上,然后再揉。目的是让面团的分子结构在自然条件下重新组合,这有点像钢质零件热处理后的时效工序。

面醒好了,就开始揉面。揉面不但讲究搓揉时间长,而且要达到“三光”标准。即:面光、手光、盆光。案板上、手上、面盆里一尘不染。过去大户人家,新媳妇进门的第一考场就设在案板上。如果揉好面后,案板、面盆、手上全是面疙瘩,婆婆的老脸就吊下来了。

“下面”工序也是个关键。老陕下面,一定要等锅里的水沸腾后。面一下锅,不用翻搅,立即盖上锅盖,架大火烧。当水迅速沸腾把锅盖扑起时,再快速揭开

- 2 -

锅盖点入少许凉水。然后盖上锅盖,让沸水再次扑起,再点水。如此反复三到四次。就可熄火捞面。

经过这种方法做的面条,软硬程度里外一致,光滑筋道。实际上,盖上锅盖大火烧,是为了让面条承受更高温度,以便快熟;点凉水是为了刺激面条肌体,以增加硬度。相当于钢制零件的淬火功效。

(二)关中人的饮食

1.老碗会 关中的农村有很多习俗,也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凳子不坐蹲起来”就是一俗、一景,也是关中八大怪之一。蹲,安咱陕西方言说的更俗一点,就是圪蹴,就像秦腔戏一样老陕都知道。关中农村人爱圪蹴,爱圪蹴着“晒暖暖”,尤其爱圪蹴着吃饭。

特别是早上,在村子巷口十字老槐树下圪蹴着一堆人吃饭,除非天气实在不好,一般天气时村里的男人们大都会端一个大粗瓷碗,圪蹴在老槐树下边吃边谝闲传,不知啥时起,也不知是谁,把这种吃饭谝闲传的场合称为“老碗会”。能来“老碗会”的一般饭菜水平都差不多,每人一老碗烧的稠糊糊的苞谷榛,有的在苞谷榛上盖一坨子浆水菜,手弯子夹两三个杠子馍或蒸馍,右手捉筷子,边走边吃。先来后到的人以最早圪蹴在此的人为准,自感与其关系近或者资格差不多的,就圪蹴在左右或对面,后来的人来了就补留下的空子,自动地围成一圈。

“老碗会”的主题永远是屋里的婆娘,上学的孩子,后头的猪娃,地里的庄稼,日月的辛劳,社会的趣事,当然打趣逗乐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吃着各自碗里的饭,看着人家碗里的,如果比别人的好,就会有一种自豪感,神气活现,觉得娶了个好媳妇,饭比别人差的,自觉没了面子,吃了人家一筷子调了油泼辣子的好浆水菜或腌蒜薹,只有叹一口气。庄稼人心里想的最多的,永远是庄稼。风调雨顺了,饭场上喝个苞谷榛都有劲,吸溜的声音都跟唱歌一样。此情此景,活生生地显现了最有特色的关中谜语:“红杆子,挑白旗,呼噜呼噜进洞里。”

2.辣子是道菜 都说湖南人和四川人能吃辣子,但他们和陕西人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他们拿辣子当作料,陕西人拿辣子当菜。陕西特有的一种“秦椒”被称为“辣椒之王”,关中人没菜、没油、没肉都可以,唯独不能没有辣子。贾平凹在散文里写道:“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高吼秦腔,端一碗捞面喜气洋洋,没放辣子嘟嘟嚷嚷。”

- 3 -

3.面好,活儿更好 关中的面食多得让人吃不消,形态各异,并藏有无数白案高手,能制作200多种面食。你不问,他们都是不会说的,好像这都不算啥。可真要问,你还得问到点儿上,不然又会被笑话。一席面食,有凉有热,有蒸有煮,有煎有烙,有炸有炒,从发面的、烫面的、死面的、半发半死的,以至细到几成发面几成死面,道儿可深了。白案师傅一辈子玩的就是面和水的活儿,一团面经手指一按、鼻子一闻,就知道发到几成了,并且能准确判断一个面团变肥的程度,没有西点精确到克的秤,仍旧不差分毫。要跟一位白案高手死磕下去,一本书都讲不完。 4.关中人的魂 关中人一顿不可无面食,更是顿顿少不了油泼辣子、香醋和大蒜。 油泼辣子被当地人称做“面的灵魂”,何止呢,简直就是关中人的魂。 油泼辣子必须要用线辣子,又称秦椒,以身条细长、皱纹均匀、颜色鲜红、辣味佳美、佐汤浮而不沉、辣而不呛而着称于世。晒干的辣子放在铁锅里不放油慢火翻炒到辣椒脆香,磨成辣椒面,传统的辣子是在石磨上由驴子拉磨磨碎的。关中人吃油泼辣子就像北京人吃涮羊肉时必吃的辣椒油,讲究现吃现泼的才香,将热油一勺勺倒入铺过芝麻的辣子碗中,一边倒一边搅拌均匀,顿时香溢满屋。刚泼好的辣子,在西安人眼中就是夹在馍中吃下去,已非凡物。它先香后辣,辣味温而不燥,就像关中人的性格,并且以香取胜,菜子油的使用,远非普通调和油能比。用此辣子搭配上好的泡馍、凉皮、臊子面等一切好食,真是锦上添花。西安人会为新泼的辣子多吃一碗面、一个馍,俗话说有了辣子不吃菜。

5.特色小吃 西安是中国的小吃王国。“腊牛羊肉”、“面皮子”、“泡泡油糕”、“金线油塔”、“黄桂柿子饼”、“岐山哨子面”都是老少皆知的名吃。下面就具体讲一下最能代表陕西特色小吃的牛羊肉泡馍。牛羊肉泡馍是西安特有的风味食品,料重味醇,肉烂汤浓。牛羊肉泡馍有三种烹饪方法,一是单做(烩成汤菜),二是干泡(无汤),三是水围城。食用时要告诉厨师,要哪种做法,并告诉要素要肥,或要“肥素”,厨师都能满足要求。 吃时要像蚕食一样,从一边一点儿一点儿地吃,切忌搅动,能始终保持鲜味不变。

说到饮食,离不开干鲜果品。关中地区首推临潼的石榴、火晶柿子,其它像关中红杏、彬县晋枣、三原鸡心黄柿子、富平庄里合儿饼、华县草莓、同州西瓜、周至猕猴桃、大荔花生都是历史上有名气的传统果品。

三、关中饮食文化的发展

- 4 -

世人皆说:东北虎,西北狼。虽然老陕的近祖属于农耕民族,但其远祖从游牧时代养成的某些狼性特征却世代相传。只是少了一些狡诈,多了一些精细和勇猛。从做面到咥面,无不显示出这种性格特征。再想想周武、秦皇、汉祖、唐宗带着陕西冷娃驰骋疆场的赫赫战功,就会知道:咥老陕面食,是在感受一种深厚的中国文化。

透视关中的饮食文化,它与其他地区的饮食传统一样,饮食文化不是孤立的,其特点的形成、发展、演变,是与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物产等特点、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众多因素的发展变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中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明显,在关中民众的生活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深刻地影响了关中文化的方方面面。关中民众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饮食文化,留下了非常丰富的饮食文化传统和遗迹。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关中优秀的饮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关中饮食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力推动陕西旅游业的发展和繁荣。

- 5 -

参考文献

【1】 王迎全,《且看新八大菜系之一秦菜如何出炉》,华商报2002年4月02日; 【2】 王明德;;改革开放与陕西饮食文化[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3】 《陕西烹饪大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

【4】 王烨;浅谈陕西民俗饮食文化,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年01期。 【5】 何云;陕西的特色小吃【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5年12期

【6】 记者 李琨;文化版《陕西小吃》首发式在西安举行【N】;陕西日报;2009年

- 6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nz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