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PPT教学课件

更新时间:2023-04-22 23: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琵琶行并序

琵 琶 行

并 序

琵琶行并序

字词正音湓 贾 思 嘈 舫 虾蟆 钿 篦 呕哑 嘲哳 pén(江名) gǔ(商人) sì(名词,思绪) cáo(声音粗重) fǎng(船) hámó diàn(用金片做成的花朵形的装饰品) bì(用竹子做成的梳头用具) ōuyā(象声词,乐声嘈杂) zhāozhā(象声词,声音细碎)

琵琶行并序

请给下列字注音

铮铮 琵琶 浦口 果脯

挣揣 蚍蜉 黄埔

铮亮 毗邻 苗圃

诤言 砒霜 匍匐

峥嵘 纰漏 蒲扇 胸脯

沦丧 抡刀 腈纶 比 精妙绝伦 天伦 憔悴 挑剔 嘈杂 画舫 谯楼 挑拨 漕运 彷徨 樵夫 轻佻 马槽 作坊

纶巾

论语

无与伦

打醮 窈窕 眺望

牌坊

妨碍

脂肪

琵琶行并序

官职的任免升降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1)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2) 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提升官职。 (3) 擢。提升官职。 (4)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 三种情况。左迁。降级。 三种情况。左迁。降级。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5)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夺都是免去官职。 (6) 黜。黜,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 (7)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 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 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 则是削职为民。 则是削职为民。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8)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孝廉。汉代选拔各级官吏的科目之一。 (9)孝廉。汉代选拔各级官吏的科目之一。孝廉是 能尽孝道,做事正直。 能尽孝道,做事正直。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时期 生活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 为民请命”“ ”“兼济 (从入仕到 着“为民请命”“兼济 天下”的宗旨。 贬江州司马 天下”的宗旨。 以前) 以前)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主。 以讽喻诗为主。 代表作品为 秦中吟》 《秦中吟》 新乐府》 《新乐府》

是他“独善其身”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 以闲适诗和感 伤诗为主。 揉合儒家“ 期,揉合儒家“乐天知 伤诗为主。 后期 道家“知足不辱” 感伤诗: (即自贬江 命”道家“知足不辱” 感伤诗:《琵 琶行》 州司马到死) 和佛家“四大皆空” 州司马到死) 和佛家“四大皆空”来 琶行》 明哲保身”的法宝。闲适诗: 作“明哲保身”的法宝。闲适诗:《赋 悔恨“三十气太壮, 悔恨“三十气太壮,胸 得古原草送别》 得古原草送别》 中多是非” 中多是非”。

琵琶行并序

相关知识1、关于歌、行、引: 关于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 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 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 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 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明朝胡震亨《唐 音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 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琵琶行并序

2、关于小序: 关于小序: 诗前有一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 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 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 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 长篇叙事诗。

琵琶行并序

整江头送客闻琵琶

体 感 知

月夜船上弹琵琶 千呼万唤始出来 曲终收拔当心画 整衣敛容叙身世

移船相近邀相见 东船西舫悄无言 又闻此语重唧唧

相 琵琶

重闻

琵琶行并序

艺术特色:音乐形象描写真切动人。 对好音乐的描写与赞叹有: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用语言表现音乐形象,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 为使语言能表现音乐形象,诗人使用了摹写弹奏动 作、巧用比喻、体会弹奏感情、运用和谐的韵律等 多种手段,通过联想从视觉听觉、韵律变化等方面, 帮助读者在无声的文字之中,体味动人的“情声”。

琵琶行并序

采用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来刻画不同的乐调, 采用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来刻画不同的乐调, 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来刻画不同的乐调 恰当地使用拟声词来加强模仿效果, 恰当地使用拟声词来加强模仿效果,给人以身临 其境的感觉。(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 其境的感觉。(正面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 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 间关莺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 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 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琵琶行并序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句话使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 什么表现手法? 写邻船听乐的寂静,反衬乐曲的强大感染力。 答:写邻船听乐的寂静,反衬乐曲的强大感染力。 江州司马青衫湿”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问“江州司马青衫湿”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也为侧面烘托

琵琶行并序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明湖句听书》刘鹗 明湖句听书》 1、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

出来的妙境: 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 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 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2、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 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3、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如一条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 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这几句描写音乐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问:这几句描写音乐的句子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琵琶行并序

答;采用了通感的手法,以形赋声。“初不甚大”--采用了通感的手法,以形赋声。 初不甚大” -演唱的起始 演唱的起始----“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 像熨斗熨过, 演唱的起始 像熨斗熨过 无一处不服帖” 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越唱越高” 演唱的发展 演唱的发展----“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又如登山“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又如登山“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陡然一落” 旋律的跌宕 旋律的跌宕----“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 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琵琶行并序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首诗歌在描写音乐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首诗歌在描写音乐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琵琶行并序

(1)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 )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

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

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侧面烘托渲染: )侧面烘托渲染: 空山凝云颓不流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3)通感和夸张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 通感的艺术手法。“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 通感的艺术手法。 昆山玉碎” 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 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凤凰叫”可以唤起 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 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芙蓉泣露” 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香 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 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 声的欢快。 声的欢快。

琵琶行并序

琵琶女的形象诗歌的第三部分: 诗歌的第三部分:通过琵琶女自诉身世塑造 了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 了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 控诉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 象,控诉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这 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少年得意 年轻貌美 门庭若市 昔日欢笑 老年失意 年长色衰 独守空船 今日辛酸

琵琶行并序

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一个现在飘泊江湖却曾经名噪京都、 一个现在飘泊江湖却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 的长安歌伎。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 的长安歌伎。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 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 “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 船”,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歌伎们 的悲惨命运。 的悲惨命运。 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 写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 写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并序

“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 处有哪些? 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 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 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 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 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 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

琵琶行并序

主题《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 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 的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 的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 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 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 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 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 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 同是天涯沦落人, 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体会出 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 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 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nv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