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简答和论述题整理

更新时间:2023-12-01 13:2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简答题:

1. 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观点: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2)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3)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影响:

(1)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包括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和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建构主义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非线性、网络化的设计思想,从而符合人类的学习特征。

(2)情境化教学,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提供各种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3)重视社会性互动,建构主义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广为采用,利于学生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和学习的迁移。

2. 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内容:

戴尔把学习到的经验按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包括: (1)做的经验,如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

(2)观察的经验,如观摩示范,野外旅行,参观展览,电视和电影,静态图像、录音和广播。 (3)抽象的经验,如视觉和言语符号。 观点:

(1)“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但并不意味着获得任何经验都必须经过从底层到顶层的阶段,或下一层的经验比上一层的经验更有用。

(2)教育应从具体的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3)教育不能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的经验,而必须想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4)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育、教学工具,可以使得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5)位于经验之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3. 简述常用的视听媒体及其教学应用方式。

常用的视听媒体有电视系统和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VCD和DVD等。 教学应用方式如下:

(1)主体式教学:在主体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管理者,主要完成组织、辅导答疑、实验指导及批改作业等工作,这种形式的视听媒体教学,要求配有高质量的视听媒体教材和认真负责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能收到低投资、高效率的效果。

(2)补充式教学: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可适时插入一段视听媒体教材,以补充表现教师讲解中较难以其他形式表现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以提高教学信息传播容量和速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3)示范式教学:视听媒体教材可提供规范标准的行为模式,供学生观摩仿效,以避免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者的误导与曲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个别化教学:视听媒体教学手段除了适合集体教学外,还十分适合于自学方式的个别化教学,十分方便学习者自定步调、因需求学、因材选学的个别化学习方式,有利于发挥各种层次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个体素质优势,适合自学式继续学习。

4. 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1)操作与练习,主要用于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阶段的功能,是多媒体教学最常用的模式。优点有可以及时反馈相关信息;能够以多媒体方式有效的激励学生;可以将学生的成绩及时保存。

(2)个别指导,由计算机扮演讲课教师的角色,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或技能,能较好体现计算机个别化教学特点。优点有学生参与程度高;有利于个别化教学的开展;教学效率高。

(3)教学检测,主要用计算机实现客观性检测。优点有效率高;在线检测还能进行“适应性”测验;计算机能自动阅卷,分析测验结果。

(4)教学模拟,主要有实验模拟,管理模拟和训练模拟。优点有高效、安全;成本低;形象逼真,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5)问题解决,以计算机为工具,让学生自行解决与实际背景相接近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点有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和计算机更好的了解问题背景,寻求解决方案;效率高、便捷。

(6)教学游戏,计算机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营造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寓教于乐。优点有能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5. 简述目录检索工具、搜索引擎、多元搜索引擎的优点和局限性。

(1)目录检索工具优点是所收录的网络资源经过专业人员的选择和组织,可以保证质量,减少检索中的“噪声”,从而提高检索的准确性;局限在于是人工收集和整理信息,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难以跟上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所涉及的信息范围有限,数据库的规模相对较小。

(2)搜索引擎优点是检索时无需判断类目、归属,使用比较方便;局限在于人工干预过少,准确性较差,检索结果中可能出现很多冗余信息。

(3)多元搜索引擎优点是可以同时获得多个独立搜素引擎的结果;局限是多元搜索引擎在信息来源和技术方面仍有缺陷,搜索结果并不理想。

6. 简述微格教学及其实施的基本步骤。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 微格教学实施通常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学习相关知识;(2)确定训练目标;(3)观摩与讨论;(5)编写教案;(6)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7)评价反馈;(8)修改教案。评价反馈结束后,受训者需要修改、完善教案,再次实践。

7. 简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1)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先进的平台和良好的支撑环境。 (2)在传统评价技术的基础上接着相互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数字化等现代教育技术系统环境和软件,不仅能进行大数据量的处理,大大减少人力劳动,而且创新和发展了教

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评价方法主要有工艺学记录、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电子档案袋、统计软件和评价研究工具,使教学评价更加简便、科学。

8. 简述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谈谈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的关系。

(1)专业素质主要包括知识、能力等多方面,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技能化知识的综合体现,素质则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

(2)对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而言,专业素质可以通过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等方面得到具体表现。教育技术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质的必需组织部分。 (3)+结合实际

2. 结合实例谈谈你对各种不同学习流派学习理论的认识。 (1)行为主义理论:

a.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b.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c.学习成功关键依靠强化 (2)认知主义理论: 顿悟说

a.学习是组织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 b.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 认知发现说

a.学习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b.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 c.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 信息加工学习论

学习实质上是由获得信息和使用信息构成的,而人的行为是由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 (3)建构主义理论

a.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b.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旧知识的重组。 c.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3. 结合实际谈谈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基本步骤。

高质量多媒体课件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开发步骤如下:

(1)环境分析:多媒体课件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课件使用对象分析和开发成本估算分析等任务。

(2)教学设计: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详细分析教学内容、划分教学单元、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等。

(3)脚本设计:是课件设计与实现的重要依据,是课件开发过程中由面向教学策略的设计到面向计算机软件实现的过渡阶段,分为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两种。

(4)软件编写: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教学设计阶段所确定的教学策略,以及脚本设计阶段所得出的制作脚本用某种计算机语言或多媒体软件工具加以实现。

(5)课件评价和修改:存在于课件开发的环境分析、教学设计、脚本设计、软件编写的每个阶段之中。

4. 谈谈如何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给中小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表现如下:

(1)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了教师学历,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进20年来,通过传播电视大学学院等远程教育机构解决了大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问题。近年来,通过“农远工程”、“西部远程教育计划”、“国培计划”、“省级全员培训”等远程教育计划,大大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其发展。

(2)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改变了中小学教育方式。现代教育技术由于支持同步和异步两种交互方式,可以使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发展。一方面,教育通过相关平台能对学生进行真正的个别化指导;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相关平台可以实现学生和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成为可能。

(3)促进了学生方式的转变使基于网络探索性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可能。

(4)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加强了家校互联。家庭是影响孩子和成长的首要因素,通过家校互动平台,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情况,构建家校互交一体化,促进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调和发展。

5. 论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1)前期分析。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背景分析。

(2)教学目标阐明。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后,学习者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发生的预期的变化。其方法有1)行为术语法2)表现性目标表述法3)内部心理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方法。

(3)教学策略的制定。如何帮助学习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如何教”的问题,即教学策略的制定。一般来说,适合我国学校教育的教学策略体系主要包括如下要素:教学过程的确定(主要指教学过程的阶段论)、学习方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 (4)方案编写与成果评价。

①方案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既是实施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设计工作的总结。其形式有文本形式、文本流程图相结合的形式、文本和表格相结合的形式等等。 ②成果评价: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是指教学设计的形式性评价。其目的是获得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修改产品,提高教学设计产品质量。

6. 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评价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育性标准 (40分)

(1)选题恰当,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及学生实际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入浅出,易于接受 (3)以学生为主题,促进思维,培养能力 (4)作业和练习典型,分量适当,有创意 科学性标准(20分)

(1)内容正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楚

(2)模拟仿真形象,举例恰当、准确、真实

(3)场景设置、素材选取、名词术语、操作示范符合有关规定 技术性标准 (20分)

(1)图像、画面、声音、文字设计合理

(2)画面清晰、动画连续、色彩逼真、文字醒目 (3)声音清晰,音量适当,快慢适度 (4)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 艺术性标准(10分)

(1)媒体多样,选用适当,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 (2)画面悦耳,声音悦耳 使用性标准(10分)

(1)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灵活 (2)容错能力强,文档齐备

7. 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并进而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既作为基础学科,又作为认知工具,教学的总体能力目标是一致的,即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但对于不同学科定位,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体现整合。目前有效的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不失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点;要开好信息技术课程就必须在课程中体现整合,这是由它的基础性、工具性、高速发展性决定的。

第二层面:其他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有机的运用到其他课程,从而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学生学习的好伙伴,从而提高学科的教学效率;这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各学科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为学习者提供对相同问题的多种不同的观点的比较、分析和思考的条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应避免技术化和形式化倾向,即在教学中应避免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应避免在教学中追求时髦,只做表面文章。

第三层面: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间的整合,有两层含义: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间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各学科整合的联系纽带和工具,使课程实施更趋合理;二、通过信息技术的影响改变课程结构促进课程间的整合,使课程结构更趋合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就是数字化教学和数字化学习。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数字化学习这一有效的知识载体方式;课程学习活动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教与学在数字化环境中进行,课程学习内容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学习资源,并且这些知

识是经过学习者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和创造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应该注重整合的课程特点、注重整合过程、注重综合学习、注重体验学习、提倡协作学习。

根本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面向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8. 谈谈当前国内外教学评价发展的主要动向与特点 从世界各国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看,评价的功能和技术正在进行着本质性的变革,评价不再只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6)重视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n2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