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考试题

更新时间:2024-04-02 07: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微生物基本概念

复习提要

1.原核生物不包括:A1型题】

A.细菌

B.衣原体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病毒

2.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钩端螺旋体 B.肺炎支原体 C.肺炎衣原体 D.白假丝酵母菌 E.肺炎链球菌

3.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斑疹伤寒 D.沙眼 E.体癣

4.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真菌和细菌细菌均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B.真菌和细菌细胞壁含有肽聚糖 C.真菌细胞无质粒,细菌细胞可有质粒 D.真菌细胞的核糖体不同于细菌细胞的核糖体 E.真菌对抗生素不敏感,细菌对抗生素敏感

参考答案

- 1 -

【A1型题】

1.A 2.D 3.A* 4.D*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试 题

【A1型题】

1.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和核仁之分

2.有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3.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最本质的差异在于: A.细胞壁结构不同 B.染色性不同 C.毒性不同 D.药物敏感性不同 E.抗原性不同

4.溶菌酶杀死G+

菌的机制是: A.切断聚糖骨架β-1,4糖苷键

B.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的联结 C.竞争肽聚糖合成所需的转肽酶和转糖基酶 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E.损伤细胞膜的通透性

2

5.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有杀菌作用,通常对人体细胞无影响,原因是: A.人体细胞表面无青霉素受体

B.人体细胞中含有青霉素酶,能分解青霉素 C.人体细胞无细胞壁和肽聚糖

D.人体细胞膜能阻止青霉素进入细胞内

E.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为80S,青霉素不能与之结合 6.青霉素的杀菌机制是:

A.干扰肽聚糖中五肽桥与四肽侧链的联结 B.裂解细胞壁上的聚糖骨架 C.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D.干扰细菌的酶系统

E.干扰肽聚糖中四肽侧链的形成 7.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G+

菌主要靠外毒素致病,G-

菌大多靠内毒素致病 B.G+

菌对青霉素敏感,G-

菌对青霉素不敏感 C.经革兰染色后,G+

菌呈紫色,G-

菌呈红色 D.G+

菌和G-

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是肽聚糖 E.G+菌和G-菌均可形成细菌L型 8.细菌L型:

A.是细胞膜缺陷的细菌

B.分离培养需用低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 C.不能返祖恢复为原细菌 D.生长繁殖较原细菌缓慢 E.大多为革兰染色阳性 9.不能诱导细菌L型形成的是: A.链霉素 B.胆汁

C.补体、抗体等免疫分子 D.青霉素 E.溶菌酶

10.链霉素能杀死病原菌,但通常不会损伤人体细胞,这是因为:A.人体细胞表面无链霉素受体

B.人体细胞能将进入胞内的链霉素不断排出胞外 C.人体细胞无细胞壁和肽聚糖

D.人体细胞膜能阻止链霉素进入细胞内

3

E.人体细胞的核蛋白体的结构与细菌不同 11.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有鞭毛 C.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有助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半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12.证明细菌有无鞭毛的方法不包括: A.半固体培养基穿刺培养 B.悬滴标本光镜观察细菌运动 C.鞭毛染色法染色后光镜观察 D.电镜观察 E.革兰染色镜检

13.有关“菌毛”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B.用光学显微镜不能直接观察到 C.性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D.普通菌毛与细菌的接合有关 E.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4.性菌毛的功能是: A.抗吞噬作用 B.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C.传递遗传物质 D.黏附作用 E.与分裂繁殖有关

15.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 B.具有抗吞噬作用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是代谢相对静止的休眠体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16.芽胞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这是因为: A.芽胞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强 B.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C.芽胞只在体外产生

4

D.不是所有的细菌都产生芽胞 E.一个芽胞只能生成一个菌体

17.有关“细菌特殊结构与医学的关系”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荚膜和普通菌毛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B.菌毛对鉴别细菌具有重要意义 C.应以杀死芽胞为灭菌的标准 D.性菌毛与耐药基因传递有关 E.鞭毛蛋白有很强的抗原性

18.下列哪种成分仅存在于革兰阳性菌而不存在于革兰阴性菌中: A.肽聚糖 B.脂质A C.磷壁酸 D.荚膜 E.鞭毛

19.有关“细菌”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一个细菌细胞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B.肽聚糖为细菌等原核生物所特有 C.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D.芽胞形成不是细菌繁殖方式

E.观察细菌个体形态时,应选用高倍镜镜头

20.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的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1000倍 E.10000倍

2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紫色和紫色 B.紫色和红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D.无色和紫色

22.革兰染色法区分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的关键步骤是: A.结晶紫初染

5

B.碘液媒染 C.95%乙醇脱色 D.复红复染

23.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A.鉴别细菌

B.初步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 C.指导临床选用抗菌药物 D.了解细菌致病性 E.观察细菌的特殊结构

24.一般不用革兰染色法染色鉴定的细菌是: A.布鲁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破伤风梭菌 D.脑膜炎奈瑟菌 E.霍乱弧菌

B1型题】

A.厘米(cm) B.毫米(mm) C.微米(μm) D.纳米(nm) E.皮米(pm)

1.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2.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A.脂多糖 B.磷壁酸 C.肽聚糖 D.脂蛋白 E.几丁质

3.细菌细胞壁特有的组分是: 4.G-

菌细胞壁的毒性成分是: A.荚膜 B.质粒 C.鞭毛 D.芽胞

6

E.菌毛

5.细菌的特殊结构不包括:

6.有些细菌能主动地趋向高浓度营养物质,避开有害环境,这与哪一种结构有关:

7.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结构是:

8.能黏附于宿主皮肤黏膜上皮细胞,并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是: A.中介体 B.包涵体 C.吞噬体 D.线粒体 E.异染颗粒

9.与细菌呼吸作用有关的结构是: 10.可用于鉴别细菌的结构是:

参考答案

【A1型题】

1.E* 2.C* 3.A 4.A 5.C 6.A 7.B 8.D* 9.A* 10.E 11.C* 12.E* 13.B 14.C 15.A 16.E 17.B 18.C* 19.E 20.D

21.C 22.C 23.E* 24.B 【B1型题】

1.C 2.D 3.C 4.A 5.B 6.C 7.D 8.E 9.A 10.E

第三章 细菌的生理

【A1型题】

1.在自然界中,细菌与其他生物相比,繁殖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 A.细菌细胞膜有半透性,允许水分及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 B.细菌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C.细菌代谢类型多样化

D.细菌表面带有电荷,可以吸附营养物质,利于吸收

7

E.细菌具有多种酶系统 2.对人类致病的细菌都是: A.异养菌 B.自养菌 C.专性需氧菌 D.兼性厌氧菌 E.专性厌氧菌

3.有关“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充足的营养物质

B.大多数病原菌的最适pH为7.2~7.6 C.均需要氧气

D.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通常为37℃

E.有些细菌初代分离培养需补充5%~10%CO2气体

4.研究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最好选用哪个生长时期的细菌: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

5.有关“细菌群体生长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在迟缓期代谢活跃

B.细菌的形态和染色性在稳定期较典型 C.细菌外毒素多在对数生长期产生

D.研究抗菌药物的杀菌效果最好选用对数生长期细菌 E.细菌内毒素和芽胞多在衰退期产生或释放

6.检查细菌对糖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的主要意义在于: A.了解细菌生长繁殖的能力 B.了解细菌的致病性强弱 C.帮助鉴别细菌的种类 D.确定细菌抵抗力的强弱 E.了解细菌对营养的需要

7.哪一项不属于细菌生化反应: A.吲哚试验 B.硫化氢试验 C.糖发酵试验

8

D.动力试验 E.尿素酶试验

8.区分肠杆菌科中致病菌与非致病菌最有价值的试验是: A.葡萄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动力试验 D.革兰染色法 E.血清学试验

9.在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单糖发酵试验中具有鉴别意义的是: A.葡萄糖 B.麦芽糖 C.蔗糖 D.菊糖 E.乳糖

10.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可用于细菌分型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是: A.侵袭性酶类 B.细菌素 C.毒素 D.色素 E.热原质

11.有关“外源性热原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主要是G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B.是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

C.极微量注入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 D.可被高压蒸汽灭菌法破坏 E.注射药剂中不得含有热原质 12.外源性热原质: A.分子量较小

B.致热原性可被蛋白酶所破坏

C.能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D.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E.在体内最终由肝、肾灭活和排泄

13.从腹泻标本中分离致病性肠道杆菌所采用的伊红美蓝培养基属于: A.基础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

9

C.鉴别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E.鉴别选择培养基

【B1型题】

A.幽门螺杆菌 B.淋病奈瑟菌 C.破伤风梭菌 D.脑膜炎奈瑟菌 E.霍乱弧菌

1.在碱性条件下(pH8.8~9.0)生长良好细菌是: 2.在初代分离培养时,不需要增加CO2浓度的厌氧菌是: 3.需在微需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是:

参考答案

A1型题】

13.E* 1.B 2.A 3.C 4.B 【B1型题】

5.B 6.C 7.D 8.B 1.E 2.C* 3.A*9.E 10.B 11.D 12.C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

试 题

【A1型题】

1.消毒是指:

A.杀死物体上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10

B.杀死物体上不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C.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D.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 E.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

2.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所需温度和需维持时间分别为: A.100℃,15~20min B.121.3℃,15~20min C.100℃,10min D.121.3℃,10min E.160℃,2h

3.有关“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灭菌效果最可靠

B.适用于对耐高温和耐湿物品的灭菌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D.通畅灭菌压力为2.05kg/cm2 E.通常灭菌温度为121.3° 4.可经巴氏消毒法杀灭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炭疽芽胞杆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肉毒梭菌

5.紫外线常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其杀菌机制主要是: A.破坏酶系统 B.损伤细胞膜 C.干扰DNA复制 D.干扰蛋白质合成 E.干扰肽聚糖合成

6.有关“常用消毒灭菌方法及其主要杀菌机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高压蒸气灭菌法━压力灭菌 B.紫外线━干扰细菌DNA复制 C.75%乙醇━菌体蛋白变性 D.苯扎溴氨━损伤细菌细胞膜 E.3%过氧化氢━干扰细菌酶系统

7.用于饮水、游泳池水消毒的最常用消毒剂是:

11

A.高锰酸钾 B.生石灰 C.氯 D.臭氧 E.漂白粉

8.不可与红汞同用的消毒剂是: A.苯扎溴氨(新洁尔灭) B.乙醇 C.过氧化氢 D.碘酒 E.来苏儿

【B1型题】

A.间隙灭菌法 B.电离辐射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滤过除菌法 E.巴氏消毒法

1.常用于生理盐水和手术器械等耐热物品灭菌的方法是:2.啤酒和牛奶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哪一项处理:

参考答案

A型选择题】

【B型选择题】 1.C 2.B 3.D 4.B* 1.C 2.E

5.C* 6.A 7.C 8.D

第七章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试 题

【A1型题】

12

1.正常妇女阴道中优势菌群是: A.嗜酸乳杆菌 B.B群链球菌 C.大肠埃希菌 D.表皮葡萄球菌 E.白假丝酵母菌

2.正常菌群转化为机会性致病菌的条件不包括: A.宿主免疫功能下降 B.菌群失调 C.细菌毒力增强 D.定位转移 E.宿主转换

3.机会性致病菌感染: A.仅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B.均为内源性感染 C.均为医院感染

D.是二重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E.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 4.导致菌群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A.正常菌群的定位转移

B.细菌从无(弱)毒株突变成为有(强)毒菌株 C.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D.使用免疫抑制剂 E.微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

5.有关“二重感染”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不是二种细菌同时感染

B. 在用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新感染C.是一种严重的菌群失调症 D.大多由外源性致病菌引起 E.大多由耐药菌引起

6.与机会性致病菌感染有关的疾病不包括: A.鹅口疮 B.假膜性肠炎 C.伤寒

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13

E.白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

7.目前,国内外微生态制剂中应用最广泛的益生菌是: A.乳杆菌 B.肠球菌 C.大肠埃希菌 D.蜡样芽胞杆菌 E.双歧杆菌

8.有关“医院感染”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指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发生的一切感染 B.感染对象主要是患者 C.主要由外源性致病微生物引起 D.大多由单一病原体引起 E.病原菌常具有耐药性

9.致病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通常与哪一项无关: A.细菌的毒力 B.细菌的侵入部位 C.细菌的侵入数量 D.细菌耐药性

E.宿主的免疫力强弱

10.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是: A.毒素 B.鞭毛 C.荚膜 D.芽胞 E.黏附素

11.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是: A.中介体 B.荚膜 C.芽胞 D.性菌毛

E.异染颗粒

12.主要依靠侵袭力致病的是: A.肺炎链球菌 B.肉毒梭菌 C.结核分枝杆菌

14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霍乱弧菌

13.通常可侵入血液的细菌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破伤风梭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痢疾志贺菌 E.霍乱弧菌

14.不具有抗吞噬作用的是: A.破伤风梭菌芽胞 B.肺炎链球菌荚膜

C.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 D.A族溶血性链球菌M蛋白 E.淋病奈瑟菌菌毛

15.胞外菌能通过不同机制来逃避宿主的免疫杀伤,其中不包括:A.肺炎链球菌产生荚膜 B.淋病奈瑟菌菌毛抗原改变 C.流感嗜血杆菌产生IgA酶 D.福氏志贺菌能诱导巨噬细胞凋亡 E.鼠伤寒沙门菌产生Vi抗原

16.有关“外毒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可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可脱毒成类毒素 C.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D.有选择性毒性作用

E.均不耐热,60~80℃30min被破坏 17.属于神经毒素的是: A. 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 B.红疹毒素 C.肉毒毒素

D.白喉毒素

E.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18.已广泛用于美容除皱的细菌毒素是: A.霍乱肠毒素 B.破伤风痉挛毒素

15

C.肉毒毒素 D.白喉毒素 E.致热外毒素

19.能引起食物中毒,但不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鼠伤寒沙门菌 C.空肠弯曲菌 D.肉毒梭菌 E.副溶血性弧菌

20.有关“超抗原”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方可与MHCⅡ类分子结合B.能直接激活T细胞增殖 C.极微量即可诱发免疫应答 D.具有毒性作用 E.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21.不具有超抗原性质的是: A.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 B.葡萄球菌肠毒素 C.致热外毒素

D.毒素休克综合征毒素-1 E.白喉毒素

22.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是: A.脂寡糖 B.脂质A C.核心多糖 D.特异性多糖 E.磷壁酸

23.有关“细菌内毒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热 B.白细胞升高

C.微循环障碍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E. 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性效应

24.有关“内毒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16

B.抗内毒素抗体有较强的中和作用 C.能激活补体 D.有佐剂作用 E.毒性作用基本相同

25.有关“内毒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C.用甲醛脱毒可制成类毒素 D.性质稳定,耐热 E.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

26.有关“内源性感染”,哪一项是正确的: A.病原体均属正常菌群

B.常发生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均为菌群失调 C.可发生于使用激素后,属医院感染 D.是一种自身感染 E.以上都不是

27. 在传染病流行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是: A.潜伏感染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急性感染

28.哪种细菌在感染流行期常有健康带菌者形成:A.伤寒沙门菌 B.痢疾志贺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白喉棒状杆菌

29.致病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可能的结局有: A.致病菌被吞噬细胞杀死 B.致病菌不被吞噬细胞杀死 C.细菌在体内扩散 D.造成组织免疫病理损伤 E.不能诱导吞噬细胞凋亡

30.胞外菌感染的免疫机制中不包括:

17

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 B.补体的调理作用 C.IgG介导的ADCC效应 D.吞噬细胞的不完全吞噬 E.SIgA的局部抗感染作用

【B1型题】

A.白喉毒素 B.霍乱毒素 C.破伤风痉挛毒素 D.肉毒毒素 E.葡萄球菌肠毒素

1.哪种毒素可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AMP浓度升高,促进黏膜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

2.哪种毒素可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肌肉麻痹: A.脑膜炎奈瑟菌 B.霍乱弧菌 C.破伤风梭菌 D.淋病奈瑟菌 E.结核分枝杆菌

3.可经多途径感染的细菌是: 4.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细菌是: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5.破伤风梭菌可引起: 6.伤寒沙门菌可引起: A.脑膜炎奈瑟菌 B.痢疾志贺菌 C.白喉棒状杆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霍乱弧菌

7. 机体对哪种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主要表现为外毒素致病的免疫:

18

8. 机体对哪种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

参考答案

【A1型题】

1.A* 2.C* 3.D* 4.D 5.C* 6.C* 7.E 8.C* 9.D 10.D* 11.B* 12.A* 13.C 14.A* 15.E* 16.E* 17.C 18.C 19.D* 20.A*

21.E 22.B 23.E 24.B 25.C 26.D* 27.B 28.C 29.E 30.D 【B1型题】

1.B 2.D 3.E 4.D 5.A 6.B 7.C 8.D

第十一章 弧菌属

试 题

【A1型题】

1.有关“霍乱弧菌”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为革兰阴性菌

B.有菌毛和单鞭毛 C.在胃中很快被杀死 D.EI-Tor生物型可形成芽胞 E.人类是惟一的易感者 2.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不包括:

A.菌毛 B.鞭毛 C.内毒素

D.霍乱肠毒素 E.侵袭性酶类

3.仅在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生长繁殖,不侵入细胞内的细菌是:

A.空肠弯曲菌

B.伤寒沙门菌 C.痢疾志贺菌

D.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E.霍乱弧菌

4.霍乱首例病人确诊应快速、准确,并及时向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报告,主要原因是:

A.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B.病死率高

19

C.无有效预防措施 D.为法定甲类传染病 E.能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5.取患者米泔水样腹泻物作悬滴法检查,可见作“穿梭”运动的细菌是:

A.痢疾志贺菌 B.霍乱弧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幽门螺杆菌 E.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A4型题】

男,20岁,进食海鲜3h后出现腹泻、呕吐伴轻微腹痛,粪便为米泔样,一天共便20次,烦躁不安,脱水貌,双侧腓肠肌痉挛,粪常规可见少量白细胞,未见红细胞。

1.患者最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A.细菌性痢疾

B.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C.霍乱

D.大肠埃希菌性肠炎 E.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 2.患者所患疾病与细菌毒素有关,该毒素的致病机制是: A.干扰蛋白质合成

B.刺激呕吐中枢

C.激活腺苷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

D.激活鸟苷环化酶,使细胞内cGMP浓度升高 D.阻断乙酰胆碱释放 3.为确诊,需从剩余食物或腹泻中分离培养出病原菌,应选用:

A.伊红美蓝培养基 B.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C.碱性琼脂培养基 D.SS培养基 E.高盐培养基

4.治疗该疾病最关键的措施是:

A.静脉点滴抗生素

B.及时静脉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C.口服活菌制剂 D.口服补液盐 E.口服止泻药

【B1型题】

A.鼠伤寒沙门菌 B,副溶血性弧菌 C.霍乱弧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肉毒梭菌

1.某部官兵在进食淀粉类食物3h后,出现以呕吐为主、腹痛腹泻为次的食物中毒,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2.食用未煮熟的海产品后发生暴发性食物中毒,最可能由哪种菌

引起:

A.高盐培养基 B.吕氏血清培养基 C.碱性琼脂培养基 D.伊红美蓝培养基 E.罗氏培养基

3.分离培养副溶血弧菌应选用:

4.从黏液脓血便中分离培养痢

20

疾志贺菌应选用: 【A1型题】

【A4型题】

1.C 2.C 3.C 4.B 1.D* 2.B 3.D 4.D 【B1型题】 5.B

1.A 2.D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

试 题

【A1型题】

1.有关“厌氧芽胞梭菌”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革兰染色阳性

B.主要分布于土壤、人和动物肠道内 C.为外源性感染

D.特异性治疗可应用抗毒素 E.抵抗力强

2.病后不能获得牢固免疫力的是: A.百日咳 B.霍乱 C.白喉 D.破伤风 E.鼠疫

3.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 A.抑制伤口中破伤风梭菌生长 B.阻止破伤风梭菌产生外毒素 C.中和与神经组织结合的外毒素

D.对可疑或确诊的破伤风患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 E.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21

4.对未经破伤风类毒素免疫过的伤员,为预防破伤风的发生,最好应立即注射:

A.破伤风类毒素 B.破伤风抗毒素 C.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D.抗生素

E.破伤风抗毒素和类毒素

5.曾经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的小儿,再次受伤后的处理措施是: A.注射TAT 500U B.注射TAT 1000U C.注射TAT 1500U D.注射TAT 2000U E.注射破伤风类毒素0.5ml

6.一名接种史不明的外伤患者,需紧急预防破伤风最适宜的措施是: A.注射抗生素 B.清创

C.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D.清创和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E.清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

7.产气荚膜梭菌区别于其他厌氧菌最有特点的生物学性状是: A.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B.有芽胞,位于次级端 C.专性厌氧 D.有溶血性 E.分解糖大量产气

8.在牛乳培养基中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的细菌是: A.脆弱类杆菌 B.产黑色素杆菌 C.产气荚膜梭菌 D.艰难梭菌

E.破伤风梭菌

9.产气荚膜梭菌最重要的毒素是: A.α毒素(卵磷脂酶) B.κ毒素(胶原酶) C.μ毒素(透明质酸酶)

22

D.τ毒素

E.ν毒素(DNA酶)

10.有关“气性坏疽的治疗”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一经诊断,应急诊清创扩创 B.早期用多价抗毒素血清治疗 C.首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D.高压氧舱法治疗有效 E.营养支持治疗

11.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毒素是: A.肉毒毒素 B.破伤风毒素 C.鼠疫毒素 D.白喉毒素 E.炭疽毒素

12.哪种细菌所致食物中毒与食入罐头、香肠、发酵豆制品等有关:A.金黄色葡萄球菌 B.副溶血性弧菌 C.肉毒梭菌 D.鼠伤寒沙门菌 E.产气荚膜梭菌

13.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通常不包括: A.菌群失调 B.宿主免疫力降低 C.定位转移

D.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 E.外源性感染

14.有关“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特征”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内源性感染 B.主要靠内毒素致病

C.无特定病型,多为化脓性感染 D.多呈慢性过程

E.常规培养无细菌生长

15.可排除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依据是: A.机体多个部位的脓肿或溃疡 B.血性分泌物,恶臭,有气体

23

C.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 D.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呈表面生长 E.在血平板中长出微小菌落

【A4型题】

男,9岁,右足底被铁锈钉刺伤10d,突然出现张口困难,不能进食,继之出现苦笑面容,全身抽筋,呈角弓反张,历时约10s,声响及触碰患者可诱发上述症状,患者神志清楚,不发热。

1.患者最可能患有什么疾病: A.肉毒中毒 B.破伤风 C.脊髓灰质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气性坏疽 2.该疾病属于: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3.引起该疾病的致病菌属于: A.革兰染色阴性无芽胞厌氧菌 B.革兰染色阴性厌氧芽胞梭菌 C.革兰染色阳性无芽胞厌氧菌 D.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胞梭菌 E.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 4.应如何治疗该疾病:

A.迅速注射A、B、E三型多价抗毒素

B.清创扩创,早期足量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服用抗生素 C.注射干扰素 D.首选青霉素治疗

E.清创扩创,切除感染和坏死组织,注射多价抗毒素和青霉素 5.为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可给易感人群接种: A.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

24

C.类毒素 D.荚膜多糖疫苗 E.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男,21岁,因交通事故而入院,伤口受到感染,采用妥布霉素、羧苄西林和克林霉素治疗。5d后患者突然出现发热达40℃,烦躁不安,全身皮肤散在红色斑丘疹,脑膜刺激征阴性。继而出现意识障碍,腹痛,大量水样腹泻,逐渐频繁,每天排便量高达4L,并见大量白色膜状物。

6.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新出现的疾病最有可能是: A.细菌性痢疾 B.霍乱 C.假膜性肠炎 D.药物过敏反应 E.食物中毒

7.引起患者该疾病的病原体是: A.痢疾志贺菌 B.霍乱弧菌 C.艰难梭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8.应采取的治疗措施中不包括: A.立即停用目前服用的抗生素 B.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 C.静脉滴注第四代头孢菌素 D.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E.可口服微生态制剂 9.治疗该疾病首选抗生素是: A.甲硝唑或万古霉素 B.干扰素

C.第四代头孢菌素 D.四环素或强力霉素 E.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B1型题】

A.抑制蛋白质合成

B.阻断上下神经元之间的正常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

25

C.抑制胆碱能运动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D.激活腺苷环化酶,增高细胞内cAMP水平 E.作用于呕吐中枢

1.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是: 2.葡萄球菌肠毒素作用机制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C.无芽胞厌氧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嗜肺军团菌

3.感染病灶易扩散,与正常组织边界不明显,脓液量多、稀薄、淡红色的是:

4.脓汁黏稠,脓肿易于局限化和形成血栓的是:

5.病灶多在深部,脓汁呈灰黑色或乳白色、泡沫状、奇臭,常规细菌培养阴性的是:

6.组织呈高度肿胀坏死,水气夹杂,触摸有捻发感的是: 7.痰液黏稠,呈砖红色胶冻状的是: A.艰难梭菌 B.大肠埃希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变异链球菌

8.最常引起假膜性肠炎的是: 9.与龋齿的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参考答案

【A1型题】

1.C 2.D* 3.D* 4.E* 5.E* 6.E* 7.E 8.C 9.A 10.D* 11.A 12.C 13.E 14.B 15.D 【A4型题】

1.B 2.A 3.D 4.B

26

5.C 6.C 7.C 8.C 9.A 【B1型题】

1.B 2.E 3.B 4.A 5.C 6.D 7.E 8.A 9.E

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

试 题

A1型题】

1.结核分枝杆菌:

A.经抗酸染色后,菌体呈蓝色 B.生长缓慢 C.对紫外线不敏感 D.耐热

E.不易产生多重耐药性 2.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类 D.菌体成分 E.菌毛

3.有关“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病”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结核病以肺结核最常见 B.结核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

C.小儿多表现为低热和结核中毒症状,而呼吸系统多不明显D.结核分枝杆菌在紫外线照射下10~20min即可死亡 E.70%酒精接触2min可杀死结核分枝杆菌

4.有关“结核杆菌继发感染的特点”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外源性感染 B.内源性感染 C.病灶以肺部为多见 D.多见于成年人 E.全身粟粒性结核

27

5.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特点不包括: A.主要依靠是细胞免疫 B.属感染免疫或有菌免疫

C.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存 D.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 E.可产生保护性抗体

6.小儿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至PPD试验阳性的时间是: A.48~72h B.1~2周 C.2~4周 D.4~8周 E.8~10周

7.有关“结核菌素试验及其结果判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阴性表示未受感染

B.阳性表示接种卡介苗后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C.结核病痊愈后多保持终生阳性反应 D.红晕硬结直径<5mm为阴性 E.红晕硬结直径≥5mm为阳性

8.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下述可能情况中,错误的是: A.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B.接种卡介苗成功 C.有迟发型超敏反应 D.有活动性感染 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9.结核菌素试验假阴性反应不包括: A.部分危重结核病患者

B.结核超敏反应前期(初次感染后4~8周) C.患有麻疹等急性传染病 D.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病 E.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

10.从痰标本中检出哪种菌时有临床意义: A.肺炎链球菌 B.A族溶血性链球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结核分枝杆菌

28

E.脑膜炎奈瑟菌

11.确定肺结核是否为传染源的最主要依据是: A.血沉检查 B.X线检查

C.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检查 D.结核菌素试验

E.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查

12.有关“卡介苗”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减毒活疫苗

B.通常采用皮下注射法接种 C.接种前须先做结核菌素试验 D.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需接种 E.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接种

13.适宜卡介苗(BCG)接种的主要对象是: A.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C.严重的结核病患者

D.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14.有关“麻风分枝杆菌”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B.为抗酸性杆菌

C.在感染细胞内呈束状排列 D.传播途径多 E.所致疾病呈慢性过程

【A4型题】

男,20岁,1个月前渐感疲乏,食欲缺乏。1周后出现发热、咳嗽,起初为干咳,但过去的1周,每天咳几勺绿色带血丝的痰。在过去的1个月内,体重减轻了10磅。T38℃,右上肺叶可闻及湿啰音,胸部X光可见右上肺叶后段浸润提示空洞。痰标本的革兰染色显示无优势细菌的混合菌群。抗酸染色显示有大量细长、粉红色杆菌。痰标本送去做分离培养。

1.鉴于上述结果,患者最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A.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B.百日咳

29

C.肺结核 D.军团病 E.大叶性肺炎

2.为确诊,作病原菌分离培养时应采用的培养基是: A.含血清低琼脂培养基 B.鲍—金培养基 C.改良罗氏培养基

D.活性炭—酵母提取物琼脂培养基 E.巧克力(色)血琼脂培养基

3.可用于治疗该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 A.异烟肼

B.第三代头孢菌素 C.链霉素 D.利福平 E.乙胺丁醇

4.该病原菌对常用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的遗传机制主要是:A.基因突变 B.转化 C.转座 D.转导

E.R质粒接合转移

5.目前用于快速诊断该菌感染的方法是: A.抗酸染色法 B.血清学方法 C.结核菌素试验 D.PCR技术 E.分离培养法

6.目前预防该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A.接种灭活疫苗 B.接种减毒活疫苗 C.接种荚膜多糖疫苗 D.严格隔离患者 E.加强供水系统的管理

【B1型题】

30

A.分枝菌酸 B.蜡质D C.磷脂 D.索状因子 E.结核菌素

1.人型结核杆菌强毒株与弱毒株的区别在于前者有:

2.哪一项能促进单核细胞增长,引起结核结节形成与干酪样坏死: A.革兰染色法 B.抗酸染色法 C.负染色法 D.Albert染色法

E.吉姆萨(Giemsa)染色

3.检测痰标本中有无结核分枝杆菌常用: 4.检测痰标本中有无新生隐球菌常用: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毒素与抗毒素中和作用 5.锡克试验的原理是: 6.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是:

参考答案

【A1型题】

1.B 2.D 3.B 4.E* 5.E 6.D 7.A 8.E 9.B 10.D* 11.C 12.C 13.D 14.A 【A4型题】

1.C 2.C 3.B 4.A 5.D 6.B 【B1型题】

1.D 2.C 3.B 4.C 5.E 6.D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31

试 题

【A1型题】

1.有关“病毒生物学性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测量大小的单位为纳米(nm) B.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以复制方式增殖 D.必须寄生于活细胞内 E.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2.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病毒: A.可通过细菌滤器 B.寄生在易感的活细胞内 C.缺乏完整的酶系统 D.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E.对抗生素敏感

3.病毒与衣原体的不同之处是: A.对抗生素敏感 B.无肽聚糖 C.以复制方式繁殖 D.能通过细菌滤器 E.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4.仅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的是: A.立克次体 B.螺旋体 C.支原体 D.衣原体 E.病毒

5.决定病毒致病性和复制特性的物质基础是: A.衣壳 B.核心 C.包膜 D.刺突 E.壳粒

32

6.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等病毒的病毒体结构组成是: A.核心和刺突 B.衣壳和包膜 C.核心和包膜 D.核心和衣壳 E.核心、衣壳和包膜

7.核衣壳的化学组成主要是: A.核酸 B.蛋白质 C.核酸和蛋白质 D.脂蛋白和糖蛋白

E.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 8.病毒衣壳的功能不包括: A.保护内部核酸免受破坏 B.具有特异抗原性 C.可诱发抗病毒免疫应答 D.辅助病毒感染

E.承受内部5~20个大气压的渗透压

9.有关“病毒的早期蛋白”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病毒的结构蛋白

B.在病毒子代核酸复制前合成 C.能抑制宿主细胞的代谢 D.为病毒转录所需的调控蛋白 E.为病毒核酸的复制提供酶

10.病毒的非结构蛋白不具有的功能是: A.转化宿主细胞 B.抗细胞凋亡作用 C.保护病毒核酸 D.具有酶功能

E.抑制宿主细胞生物合成 11.病毒包膜:

A.是病毒的基本结构 B.是由病毒自身基因所编码 C.不被脂溶剂除去

D.具有对宿主细胞的亲嗜性

33

E.与致病性无关

12.病毒侵入细胞需首先吸附于细胞膜上特异性病毒受体,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病毒与受体相互作用决定感染的细胞亲嗜性 B.病毒与受体相互作用决定病毒核酸是否具有感染性 C.病毒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可被中和抗体阻止

D.若细胞表面的受体已被结合,可出现病毒感染干扰现象 E.各种病毒的受体不同 13.逆转录病毒复制的方式是:

A.RNA→RNA∶DNA杂交体→dsDNA→整合于细胞DNA→转录mRNA B.RNA→RNA∶DNA杂交体→ds DNA→转录mRNA C.RNA→转录mRNA

D.RNA→RNA∶DNA杂交体→转录mRNA E.RNA→RNA∶RNA→转录mRNA

14.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 A.dsDNA B.dsRNA C.ss(-)RNA D.ss(+)RNA E.逆转录RNA

15.有关“病毒干扰现象”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可能与干扰素产生有关 B.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

C.可在同种、同型、同株和异种病毒之间发生 D.与缺陷干扰颗粒有关 E.可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16.长期保存病毒毒种的最佳温度是: A.4℃ B.0℃ C.-20℃ D.-70℃ E.室温

17.有关“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B.甲醛能灭活病毒

34

C.紫外线能灭活病毒 D.脂溶剂能破坏所有病毒 E.病毒对抗生素不敏感

18.病毒分类的依据通常不包括: A.核酸 B.衣壳 C.包膜 D.刺突 E.形态

B1型题】

A.厘米 B.毫米 C.微米 D.纳米

1.病毒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2.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A.复制 B.二分裂法 C.孢子生成 D.形成芽胞 E.有丝分裂

3.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4.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A.立克次体 B.支原体 C.噬菌体 D.衣原体 E.病毒

5.不能通过细菌滤器的是:

6.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是:参考答案35

【A1型题】

1.B 2.D* 3.C 4.E 5.B 6.D 7.C 8.E 9.A* 10.C* 11.D* 12.B 13.A* 14.D 15.B* 16.D

17.D 18.D* 【B1型题】

1.D 2.C 3.B 4.A 5.A 6.B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试 题

【A1型题】

1.不能引起垂直传播的病毒是: A.乙型肝炎病毒 B.风疹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艾滋病病毒 E.乙型脑炎病毒

2.不能通过输血传播的病毒是: A.单纯疱疹病毒 B.EB病毒 C.巨细胞病毒 D.丙型肝炎病毒 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3.我国献血时没列入筛选的是: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B.巨细胞病毒(HCMV) C.乙型肝炎病毒(HBV) D.丙型肝炎病毒(HCV) E.梅毒螺旋体(T. pallidum) 4.感染人体后不能引起病毒血症

的病毒是:

A.麻疹病毒 B.脊髓灰质炎病毒 C.流感病毒 D.乙型脑炎病毒

E.腮腺炎病毒

5.不能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麻疹病毒 B.脊髓灰质炎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 D.汉坦病毒 E.狂犬病病毒

6.大多表现为显性感染的是: A.乙型脑炎病毒 B.轮状病毒 C.脊髓灰质炎病毒 D.脑膜炎奈瑟菌 E.伤寒沙门菌

7.不能引起潜伏感染的病毒是: A.单纯疱疹病毒 B.巨细胞病毒

36

C.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D.EB病毒 E.登革病毒

8.慢发病毒感染与慢性感染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

A.潜伏期很长 B.必有原发感染

C.多为进行性、亚急性,并往往造成死亡

D.不断向体外排出病毒 E.不出现症状

9.病毒感染易感细胞后可能出现的结局有:

A.直接杀死细胞 B.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 C.细胞内形成包涵体 D.细胞转化 E.以上都对

10.病毒引起宿主细胞死亡的机制不包括:

A.阻断细胞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B.影响细胞溶酶体 C.诱发细胞凋亡 D.诱发免疫病理

E.基因整合使宿主细胞死亡 11.有关“有包膜病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以膜融合方式进入细胞 B.常以出芽方式释放 C.可含有宿主细胞的脂质 D.可诱发形成多核巨细胞 E.主要引起杀细胞型感染 12.肿瘤病毒致肿瘤作用的关键是:

A.病毒基因与细胞基因整合

B.病毒长期潜伏在宿主细胞内 C.使正常细胞带上肿瘤抗原 D.病毒带有RNA和逆转录酶 E.改变细胞膜表面的正常抗原 13.不能与宿主DNA发生整合的病毒有: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EB病毒 C.人乳头瘤病毒 D.乙型肝炎病毒 E.单纯疱疹病毒

14.病毒引起细胞损伤的机制通常不包括: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直接杀死细胞

15.有关“干扰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病毒基因编码 B.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C.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 D.直接杀死病毒

E.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16.干扰素的化学本质是: A.病毒抗原 B.抗病毒化学治疗剂

C.病毒感染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

D.宿主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的糖蛋白 E.宿主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的抗病毒蛋白

17.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不包括:

37

A.直接杀死病毒

B.改变相应抗原的构型,阻止病毒吸附易感的细胞 C.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激活

补体,导致包膜破裂 D.发挥ADCC作用,破坏病毒感染细胞

E.发挥免疫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吞噬消灭病毒 18.细胞免疫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是:

A.直接杀死病毒 B.阻止病毒吸附 C.中和病毒作用 D.破坏病毒感染细胞 E.调理吞噬作用

19.哪种病毒感染后不能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A.麻疹病毒 B.乙型脑炎病毒 C.流感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20.病毒感染后免疫力持久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病毒型别多 B.不产生病毒血症

C.病毒抗原与机体免疫细胞广泛接触

D.抗原性稳定 E.大多为全身性感染

【B1型题】

A.麻疹病毒 B.乙型脑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 D.人乳头瘤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是: 2.通过虫媒传播的是: 3.主要通过血液传播的是: A.潜伏感染 B.慢发病毒感染 C.慢性感染 D.隐性感染

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属于: 5.艾滋病病毒感染属于: 6.乙型肝炎病毒可引起: A.吞噬细胞 B.干扰素

C.CTL和CD4T细胞 D.中和抗体 E.NK细胞

7.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免疫防御和调节作用的是:

8.清除病毒感染主要依赖于:

参考答案

【A1型题】

1.E 2.A 3.B 4.C

5.D* 6.A 7.E 8.C 9.E* 10.E 11.E 12.A*

38

13.C 14.A 15.A* 16.D* 17.A 18.D* 19.C 20.A* 【B1型题】

1.A 2.B 3.C 4.A 5.B 6.C 7.B 8.C

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试 题

【A1型题】

1.不能用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是: A.无生命培养基培养 B.动物接种 C.细胞培养

D.鸡胚接种

2.病毒血凝的机制是:

A.红细胞表面抗原和相应的抗体结合

B.红细胞表面糖蛋白受体与病毒表面血凝素结合 C.红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 D.病毒与红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 E.红细胞吸附在宿主细胞上 3.检测病毒抗体的三种方法是:

A.中和试验、乳胶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 B.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试验 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血凝抑制试验 D.中和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荧光检测技术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凝抑制试验、PCR

4.对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来说,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主要是: A.使用干扰素 B.疫苗接种 C.使用免疫血清

39

D.隔离治疗带毒者 E.使用核苷类药物

5.使用减毒活疫苗的潜在性的危险因素不包括: A.回复为有毒力病毒

B.进入人体非寻常部位引起并发征 C.活化其它潜伏病毒

D.对宿主免疫系统刺激过强而引起免疫麻痹 E.引起持续感染

6.通过疫苗接种已被消灭的是: A.乙型脑炎 B.天花 C.麻疹 D.小儿麻痹症 E.白喉

7.目前在我国应用减毒活疫苗预防的疾病不包括:A.狂犬病 B.麻疹 C.脊髓灰质炎 D.风疹 E.结核病

8.减毒活疫苗优于灭活疫苗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可在体内繁殖 B.大多只需接种一次 C.能诱发全面免疫 D.免疫力维持时间长 E.易保存和运输

B1型题】

A.类毒素 B.减毒活疫苗 C.灭活疫苗 D.核酸疫苗 E.基因工程疫苗

1.目前尚未广泛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疫苗是: 2.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属于:

40

3.预防破伤风的疫苗属于: A.乙型肝炎疫苗 B.流感疫苗 C.麻疹疫苗 D.脊髓灰质炎疫苗 E.白、百、破疫苗

4.新生儿出生24h内应接种: 5.出生后2月时应接种: A.金刚烷胺

B.无环鸟苷(ACV) C.齐多夫定 D.干扰素 E.拉米夫定

6.能抑制HIV逆转录酶的是:

7.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是: 8.用于治疗丙型肝炎的是: A.咽漱液或鼻咽拭子 B.粪便 C.血液 D.胃黏膜 E.脑组织或脑脊液

9.分离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应采取患者的: 10.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应采取患者的: 11.分离培养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应采取患者的:

参考答案

A1型题】

1.D 2.E 3.A 1.A 2.B* 3.A 4.B* 5.D 6.C 7.B 5.D* 6.B 7.A 8.E* 9.B 10.D 11.C

B1型题】

第二十九章 肝炎病毒

4.A 8.D 41

【 【

试 题

【A型题】

1.甲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 A.输血传播 B.粪—口途径传播 C.母婴传播 D.密切接触传播 E.性接触传播

2.有关“甲型肝炎病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病毒从粪便中排出 B.病后免疫力持久 C.儿童和青少年易感 D.病后有甲肝病毒携带状态 E.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3.临床上诊断甲型肝炎最常用的方法是: A.RT-PCR检测粪便中HAV RNA

B.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HAV IgM C.取粪便作病毒分离培养

D.免疫电镜法检测粪便中病毒颗粒 E.ELISA检测粪便标本中病毒抗原 4.HBV基因组的特点不包括: A.完全闭合的环状双链DNA B.基因重叠 C.易发生基因突变 D.能与肝细胞DNA整合 E.复制时有逆转录过程 5.下述哪种人作为供血者最好:

A.HBsAg(+),HBeAg(+),抗HBc(+) B.HBsAg(+),HBeAg(-),抗HBc(+) C.HBsAg(-),HBeAg(-),抗HBc(-) D.HBsAg(-),HBeAg(-),抗HBc(+) E.HBsAg(+),HBeAg(-),抗HBc(-)

42

6.急性乙肝患者血液中通常检测不出的标志物是: A.HBsAg B.HBcAg C.HBeAg D.Dane颗粒 E.HBV DNA

7.HBV抗原抗体检测不用于: A.乙型肝炎的特异诊断 B.筛查供血者

C.判断乙型肝炎预后转归 D.流行病学调查 E.鉴别HBsAg亚型

8.应用免疫球蛋白或高效价免疫血清作紧急预防,效果最为肯定的疾病不包括:

A.流行性感冒 B.甲型肝炎 C.乙型肝炎 D.麻疹

E.脊髓灰质炎

9.除了HBV感染,哪种病毒可增加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危险性: A.HAV B.HCV C.HDV D.HEV E.HGV

10.HBV病毒与哪种病毒同时感染,可能导致患者因重症急性肝炎而死亡:

A.HAV B.HCV C.HDV D.HEV E.HGV

11.不能通过输血传播的是: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43

C.丁型肝炎 D.戊型肝炎 E.艾滋病

【A2型题】

1.某护士在给一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注射时,不慎被患者用过的针头刺伤手指。为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注射抗生素 B.注射丙种球蛋白 C.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D.注射HBIg E.注射α-干扰素

2.某女性患慢性乙型肝炎10年,血化验:HBsAg(+)、HBeAg(+)、抗HBcIgG(+)。其3岁女儿体检时血清抗HBs(+),追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李某女儿属于:

A.隐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毒携带状态 E.垂直感染

3.女,30岁,体检时发现,HBsAg、抗HBc和抗HBe均为阳性,判断是否有传染性还应作的检查是:

A.肝功能 B.HBV DNA C.HBcAg D.肝脏B超 E.Pre S1

【A4型题】

主诉:女性,30岁,恶心、呕吐3d。

病史:患者1周前发现其双手手指僵硬、肿胀、持续数天。4d前开始感到不适、疲劳、厌食、次日出现恶心、呕吐,持续至今。无呕血,无腹泻。昨天开始上腹部疼痛。食物气味能引起恶心。今日发现尿的颜色加深。

该患者是一名侍者,每天抽2包烟,饮6罐啤酒。在过去的3个月中,她有过5位性伙伴。近期无旅游、输液或输血史和静脉吸毒史。

44

查体:T37℃,BP130/80mmHg,P80次/分,R12次/分。相关发现包括:皮肤:无黄疸、瘀斑或蜘蛛痣。眼睛:巩膜黄染。腹部:右上四分之一区有压痛,肋弓下4cm处可触及肝脏边缘,且有触痛,脾未触及。未见腹部膨胀。直肠:大便色浅,隐血试验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压积40%;WBC:8,200,分类:分叶核50%,淋巴细胞45%,单核细胞5%。尿:除胆红素试验阳性外无异常。生化试验:总胆红素4mg(直接胆红素3mg,间接胆红素1mg);丙氨酸转氨酶600mg%;碱性磷酸酶(ALP)100mg%。

病程记录:血清学试验结果:抗-HAVIgM(-),HBsAg(+),抗-HBcIgM(+);抗-HBs(-)。

1.鉴于上述结果,患者所患疾病是: A.急性乙型肝炎 B.急性甲型肝炎 C.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 D.亚临床型乙型肝炎 E.急性丙型肝炎

2.该病痊愈后,机体内针对HBV的保护性抗体可对下列哪种病毒产生免疫保护:

A.甲型肝炎病毒 B.丙型肝炎病毒 C.丁型肝炎病毒 D.戊型肝炎病毒 E.庚型肝炎病毒

3.如果另一位黄疸患者的检测结果是:抗-HAV IgM(-);HBsAg(-);抗-HBcIgM(+);抗-HBs(-),你如何解释这些结果:

A.急性乙型肝炎早期 B.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 C.急性乙型肝炎趋向恢复 D.丙型肝炎 E.慢性乙型肝炎

4.对于病史开始描述的关节痛,你的解释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mh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