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的缓刑制度

更新时间:2024-03-10 12: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议我国的缓刑制度

[摘要]缓刑是对社会危害较轻的犯罪分子判处一定刑罚,而附条件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我国的缓刑制度尽管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刑罚目的,助于促进犯罪改过自新,从新做人,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如设立专门的缓刑考察机关,充实缓刑考察的内容,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怀孕哺乳期的妇女犯罪的特殊保护等。

【关键词】缓刑;考察机关;监督;矫正 我国《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还有第73至77条的规定知道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对社会危害较轻的犯罪分子判处一定刑罚,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不再犯新罪,或者未被发现漏罪,或者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原判刑罚不再执行的制度。此为我国刑法中的一般缓刑制度。在我国,由于受司法观念,犯罪形势、及我国“严打”刑事政策的影响,缓刑的适用率一直比较低。然而,缓刑符合刑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因而在我国刑罚制度中占据重要地位。

1、缓刑的功能

在目前司法实践中,对某些符合条件的一些案件宣告缓刑,体现我国刑罚制度的人性化和理性化。

1.1缓刑制度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刑罚目的。刑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特殊预防达到一般预防,从而预防和减少犯罪。这也符合我党“惩办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所以缓刑的适用,首先要考虑的是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比如说,像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女性犯罪、过失犯罪人、初犯、偶犯,这些犯罪人的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就比那些成年惯犯、累犯和故意犯罪人小的多,因而比较适宜适用缓刑。对上述这些人适用缓刑符合我国的刑事政策和刑罚制度的人道、民主化地趋势。

1.2缓刑制度有助于促进犯罪改过自新,从新做人,是实现刑罚制度社会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缓刑是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间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刑罚制度。也就是是说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不脱离社会,不脱离家庭,可以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从而避免了因为执行刑罚给其本人的学习、工作和家庭带来影响,但是适用缓刑对犯罪分子也是一种威慑,也让其感受到法律的威严的同时体会到法律、国家和社会的宽容,从而较自觉地完成改造任务,收到比执行实刑更好地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mc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