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创建情况汇报

更新时间:2023-08-15 10:29: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创建情况汇报

城关区人社局副局长、区就业局局长 陆祖成

(2012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非常感谢市就业局举办“民生就业360”品牌培训班,给我们和各县区兄弟单位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在些,我谨代表城关区就业局对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根据培训安排,下面我就我局基本情况和“民生就业360”就业服务品牌创建情况向大家做一简要汇报。 城关区就业服务局与区人力资源市场、区劳务办、区就业培训中心、区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兰州市第二十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7块牌子一套机构合署办公,内设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社会保险、社区就业、后勤、行政等6个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27名。近年来,先后荣获了人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全国妇联“巾帼建功文明岗”,全省“创建创业型城市示范区”、全省“拥政爱民工作先进单位”等诸多国家和省市殊荣。

我区位于省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30万人,外来流动人口50万人,就业压力十分巨大。长期以来,就业工作面临

着供大于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等严峻的形势,求职用工不匹配、对接服务渠道不畅等问题。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一个好的载体和机制,为此,我们在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2011年提出打造具有城关特色的“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即:对有培训意愿的人员100%培训、对就业困难的人员100%援助、对零就业家庭100%消除的"3个百分百",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就业培训机制、创业带动就业机制、失业预警机制、就业服务管理考核机制6大长效机制,在就业工作中推行360度全方位、全覆盖、一站式的贴心就业服务,做到就业服务“零距离、零差错、零投诉、零盲点”,推动就业服务工作不断上台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就业平台建设,建立统筹城乡就业机制

我们把区人力资源市场作为促进就业的主阵地和主战场,在充分发挥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社区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档案托管等“一站式”服务台作用的基础上,建成多媒体培训教室、网上创业孵化园区、免费求职网吧、远程视频电话求职专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等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开办了城关就业网、城关创业网、《人力资源周刊》等信息宣传平台,开通了12580就业信息查询平台,服务项目拓展到了30多项。近3年,我们召开各类招聘会200多场,发布用工信息10万多个,职业指导4.6万人,职业介绍1.6万人,代征

养老保险1.5亿元,代征医疗保险6000多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2997万元;出版《人力资源周刊》255期,印数达到300多万份;城关就业网点击率达到50万次以上,先后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就业网、人民网、省市电视台和《甘肃日报》、《兰州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报道“民生就业360”工作动态300多篇;2011年,《中国劳动保障报》、《甘肃日报》、《兰州日报》等国家级、省市报刊整版刊登了“民生就业360”品牌创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我们在《兰州日报》开办360宣传专栏,每周定期刊登宣传稿件,目前已累计发表新闻稿件100多篇。

我们先后在全区24个街道成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所、150个社区和18个行政村成立了就业工作站,实现了三级就业服务机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充分就业街道”、“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村”和就业服务“零盲点全覆盖”城区创建活动,在各街道社区建成《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动态管理台账》等35项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实现了工作重心下移和就业失业情况的动态管理及跟踪服务。目前,已建成充分就业社区144个,占全区社区总数的96%;建成充分就业街道23个,占全区街道总数的96%,建成充分就业村9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50%;入户调查城镇居民34万户114万人,行政事业单位798户,企业4650户,个体工商户14074户,外来务工人员36806人,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针对性就业服务30000多人。

另外,我们于2011年初率先在全省实行进城人员“证件”管理与服务,将进城就业人员、农民工、城镇其他失业人员等各类人员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和服务体系,提供同城同等就业服务待遇。目前,已为26193人免费发放《进城人员就业证》,并提供政策宣传、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针对性服务13000多人次。

二、强化就业援助体系建设,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我们通过定期举办用工洽谈会和专场招聘会推荐就业、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台职业介绍就业、创办商业服务网点吸纳就业、就业援助帮扶就业、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落实小额贷款扶持自主创业、发放社保补贴鼓励灵活就业等多种途径,全力帮助各类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近3年,共提供用工信息岗位数近9.6万个,新增就业达到7万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市、区要求的4%以下,全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同时,把困难人员就业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每年通过制定就业援助方案、免费发放就业援助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深入辖区用工单位收集空岗信息、开展“一对一”帮扶和党员结对帮扶、开展“就业援助温暖万家行”等专项就业援助活动,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送饭碗”帮扶就业。近3年,累计实现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5万人。

三、强化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就业培训长效机制 我们通过拓展区培训中心培训专业、指导各街道就地就近

开展培训、认定社会办学力量为培训基地、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等方法,建立了区就业培训中心、街道劳动保障所、就业培训基地、大学生实训基地“四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免费开展SYB创业、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编程、平面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保健按摩、家政服务、网上开店、摄影艺术、工艺插花、数控机床、手机维修、汽车驾驶等80多个工种和专业的就业培训,积极组织高校毕业生进入见习基地实训。近3年,累计培训城乡各类失业人员29649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70%以上,充分发挥了培训促就业的作用。

同时,每月组织餐厅服务员、营业员、保健按摩师、中式烹调师等16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将培训和鉴定、培训证和资格证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近3年,组织新世界百货、华联超市、西兰国际大酒店等近100家企业的员工3000多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3000多本。

四、强化创业服务和指导,建立创业带动就业机制

我们先后出台了《城关区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城关区创业带动就业示范点认定管理办法》、《城关区创业就业示范社区认定管理办法》等办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

同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成立贷款担保中心、出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按规定降低贷款门槛、放宽贷款对象条件

等措施,着力帮助创业者破解资金难题,近3年为近3000名有意创业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7亿元,带动就业2万多人。

另外,我们全面加强创业指导,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一条龙”服务,近3年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个,网上创业孵化园区2处,创业孵化110人;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23个,创业指导点4个,成立创业专家指导团1个;创业培训2000多人,召开明星报告会90多场;认定创业示范点301个,吸纳就业2.5万人。

五、强化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建立失业预警机制

我们依托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就业服务机构”,定期对全区失业人群的年龄、专业、性别、受教育程度、劳动合同签订、就业创业意愿等进行全面摸底统计,有针对性强化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落实等就业服务,确保全区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同时,积极与辖区内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国芳百盛、悦达通讯、民召集团等50余家企业联系建立人力资源供求分析联动机制,定期调查职位空缺、专业分布、年龄性别差异、年度用工差异、季节用工、弹性用工等情况,分析对比不同行业、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企业的用工和岗位空缺数据,定期通过人力资源周刊、城关就业网等媒介向社会发布市场供求分析和职业指导,帮助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按需培训、按需就业,减少了求职的盲目性。

另外,以深入实施《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条例》为重点,联合地税等有关部门狠抓辖区参保单位的缴费基数、应缴费额、参保人数审核、征缴、稽核、清欠等工作,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保障作用。目前,我区失业保险扩面参保户数达到326户,参保人数达到1.8万人,近3年,征缴失业保险费1731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2997万元。

六、强化自身建设,建立管理考核机制

我们制定了《城关区就业服务局制度汇编》、《城关区就业服务局政策汇编》、《城关区就业局党支部工作制度汇编》等规章制度,通过自编自创《就业服务者之歌》,开办《清晨之音》定时广播,设计 “城关就业”服务标识,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同时,每年按照市区目标任务,将新增就业、公益性岗位开发、职业培训、失业保险金征缴、再就业援助、劳务输转、优惠政策落实等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局各科室、各街道劳动保障所、各社区就业工作站,并采取日检查指导、周例会安排、月考核通报、年总结表彰等办法和措施靠实工作责任,为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提供了保证。

另外,我们在工作中着力体现就业服务的人文关怀,要求工作人员在日常服务中做到“三个一次”,即:对服务对象需求一次了解清楚,有关问题一次答复清楚,对能够办结的事项要一

次办结;做到“六个一样”,即:对所有办事人员一样尊重,一样态度,一样热情,一样细致,一样办理,一样对待;在服务台设置了群众意见箱、服务测评器,开通了8482664群众投诉热线,时刻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在服务大厅设立局长接待服务台和群众咨询服务台,局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工作人员做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迎宾员、接待员、引导员、咨询员、办事员,用热心、细心、诚心、耐心服务群众。

通过品牌的创建,使我区就业服务工作基础更加牢固,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服务流程更加规范,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到广大服务对象的好评,但是目前所做的工作还与市区提出的“全市创一流,全国树品牌”的要求及群众实现“充分就业”的愿望还有不少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总量过大与岗位有限的矛盾、劳动者技能水平与岗位不相适应的矛盾、劳动者就业服务期望与服务资源有限的矛盾、劳动者充分就业愿望与就业质量不高的矛盾、各个群体就业不平衡、不公平的矛盾等还没有有效缓解,甚至在随时都存在激化的危险,这些都使我们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今后要更加认真的做好每一项工作。

为此,近期我们将从以下方面着手,进一步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不断丰富“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的内涵,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通过加大居家就业的宣传和推进力度、搜集挖掘就业

岗位、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力度、鼓励扶持自主创业等措施,促进各类失业人员就业。

二是强化职业培训,助推素质就业。在扩大“订单式”、“菜单式”培训规模基础上,大力开展在岗在职人员培训,提高就业质量;通过举办月嫂技能大赛,联合培训基地培育数控机床、电焊工、钳工等优势培训专业,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和城关特色的“金城关技工”劳务品牌。

三是继续认真落实省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要求,进一步了解掌握帮扶对象的需求和困难,通过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发放贷款扶持创业等措施,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提高群众自身发展能力。

四是成立劳动维权法律援助站。在区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农民工法律维权援助站,专门受理以劳动权益维护为主要内容的申诉案件,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法律维权服务。

五是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文艺晚会等活动,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施展才华提供舞台,丰富文化生活,使之有亲切感、归属感,使他们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形成社会各界“理解、关心、支持、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良好氛围。

六是筹建城关区劳务市场。在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雁滩地区,建设城关区劳务市场,规范我区劳务用工,方便市民劳务用工,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专门场所,并进行政策宣传、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免费服务,解决马路劳

务市场和“牌牌军”等问题。

七是成立劳务派遣公司,把用人单位、家庭个人的零散性、间歇性、临时性、不固定性用工需求集中起来,把年龄较大、就业竞争力较弱的城镇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组织起来,由劳务派遣公司按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派遣劳务人员,把不稳定就业变为相对稳定就业。

八是率先开展就业服务工作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建立就业服务质量体系,实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管理与服务,进一步丰富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内涵,扩大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lx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