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4-06-06 04: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xx中心学校 xx

一、课题的提出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中学历史教育长期被社会、家长、学生视为副课,这就严重影响了历史学科的育人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转变学生错误的思想认识,对历史课产生兴趣,教师只有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课改的需要

当前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贯彻不清,对教学实质把握不准,使得新课程实验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习方式偏差、教学方式偏差、教学组织偏差以及评价偏差等背离课改目标的行为,使现在的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这些问题严重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现实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2、学生发展的需要

现行的课堂教学现状在经过多年来教改洗礼之后,虽然有所改观,但仍然令人担忧。课堂上,空泛的教材,伴以冰冷的作业,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长期以来,学生学得无趣、学得痛苦,学习上高耗低效,学生对学习缺乏欲望和幸福感,成为最突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二、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国内除叶澜、裴娣娜等教授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以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吕渭源教授著《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教授著《新概念—有效教学》。国外看,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学者的理论有余、实践经验不足的现实,如何让有效教学的理念“本土化”、“实践化”,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习,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二)本课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但长期以来,受因应试教育和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许多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历史学科的地位来看,社会、家长、学生、甚至老师和学校领导把历史看成是“副科”,忽视历史学科的教育作用。从学生的学习和态度来看,思想上受社会、家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历史知识的繁难偏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认真。从教师的教学来看,课堂教学体现的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一味的“填鸭”,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上现象,直接导致目前历史教学的无效和低效问题。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讨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更为重要了。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为宗旨,力求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中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学习者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

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是每一个历史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修养,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用理论”,初步建立一套适合教情、学情的来源于自身教学实践的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促进教师课堂有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艺术的升华。

创新之处:本课题拟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自主、合作活动教学、情景体验的创设以及巧设问题情境四个方面,研究如何让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参与、善于参与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问题。

三、课题的概念界定

1、初中历史:山里乡中心学校七-九年级历史学科。

2、课堂: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时的第一课堂,即以教室、多媒体教室为教学场所,以班集体为教学单位的,以45分钟为一个教学时段的课堂。

3、“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4、“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5、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而言是指使学生在认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使学生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即关注学生在三维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6、“策略”是指为有效达到目标而采取的程序性方法和操作手段。“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解决教学问题的程序性方法和教学操作手段。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

7、“初中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是指通过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各环节的透视,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效、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寻找克服这些无效、低效教学行为的策略,积极构建个人研究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教研氛围,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效的生态课堂。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和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该课题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现代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思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同时教师在教学及评价时应善于看到学生的智能优势,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智力。

3、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实践活动。其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探究,而不是接受。把教学看作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教学是学生生活的主要时空。教学目标的确定、师生关系的建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与学生发展具有内在联系。教学成为学生以理解、体验、感悟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重建活动。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空内,围绕一定的主题所进行的多向的交往活动,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4、有效教学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学习中心论”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它强调: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学习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学生学习的原有状况是教学深化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备课当然要“备教材”,但主要的是“备学生”,重在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找出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认知结构之间的结合点;“教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内容”;课堂教学是教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学活动围绕学习活动、教学进程、进度、节奏等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情境为转移;教学评价以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为标准,不是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看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条件是否适宜,是否有效。 (二)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转变教师自身理念,充分认识“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的意义,认识学生学习的“主体”。

2、科学性原则。以我校学生实际开展研究,始终遵循课题科学化管理,课题组成员精诚团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课题研究。

3、实践操作原则。学校教研组积极开展“同课异教”“一课多讲”等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不断改进。

4、广泛性原则。该课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师被动教和学生被动学的现状,以成就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我校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5、评价激励原则。在课题阶段研究中,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并给予表彰奖励,并将选出的优秀课例、论文等向市、区教研部们推荐,力争高质量的完成该课题研究。。

五、课题的研究目标、重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扭转当前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脱节的现状,使教师的教学在“有效教学”等科学理论指导下走出误区,真正实现“为学而教”。

2、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3、通过研究,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下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追求有效、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 (二)研究的重点

1、通过分析影响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有效性,探索提高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2.通过对课堂教学实例剖析,找出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探索和总结出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做法。

3.通过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养成反思习惯,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思路、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分析影响教师和学生有效教学活动的因素。通过观察、调查和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找出影响教师和学生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因素。

2、研究历史课堂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策略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活动的策略。针对影响教师和学生有效教学活动的因素和低效或无效教学活动的表现,采用行动研究法,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操作策略。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影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因素,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研究分析,从理论上清晰课题有关问题,如怎样的课堂提问是有效的,怎样的学习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教师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学生学习活动是有效的,如何衡量有效等?

2、通过观察记录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找准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原因、

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原因、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并分析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原因。

3、通过行动研究法,老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推广运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效率,最终全面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

课题实施过程中,参与课题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遵循“问题分析”、“行动研究”、“反思总结”三个步骤,针对不同的教学问题,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适合自己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进行研究。

1、发现和确定影响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中的问题,通过理论研讨与问卷调查、数据分、了解学情相结合,界定课题具体研究内容,总结出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报告。

2、围绕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每个老师围绕课题,针对影响有效教学活动的因素进行《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学习活动案例分析》等主题内容的研究,各年级老师可以根据自已的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特点,立足教学实际,作出自己的研究方案,进行课堂的观察研究,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发现自身课堂中的问题,反思自身教学不足,制定改进目标和措施,记载课堂改进过程,不断进行反思、改进,落实问题,总结有效教学的策略,以实现研究计划。

3、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归纳有效教学活动策略,努力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围绕《历史课堂中教学中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师生互动学习活动》》等具体策略方面,继续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总结和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形成理论,写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研究报告、论文和教学案例等。

(四)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工作目标:申报课题实验,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培训学习。

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调查我校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高效或低效的特征,完成调查报告;文献研究,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7月)。

工作目标:按照方案组织实施,进行课题研究和实践,并分阶段性进行检查、评估、改进,不断完善研究成果。

启动课题研究,以年级为单位,做好师生问卷调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设计问题,进行摸底。探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课题培训会、校本培训会等多种方式,总结交流,编写典型案例和教学设计,形成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

工作目标:完成课题的研究,汇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结题报告,接受专家和课题组鉴定。

召开课题组总结会,全面检查课题研究过程;分类整理、汇总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七、课题预期研究的成果

1、 形成调查研究报告《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实验研究报告《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历史课堂中教学中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师生互动学习活动》,《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3、形成研究成果集《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汇编集》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保障措施和组织机构 (一)完成本课题的可行性和保障措施

1.本课题是在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大潮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性的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实验、反思总结等案例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草根化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有研究的师资条件,研究时间也能得到保证。

2.本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且有课题研究成果,论文发表,优质课获奖,为课题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可以 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成员素质较高,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科研理论,具有很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其中有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也有教育教学校长、分管领导,又有学科教研组长等一线教师,学历、职称、年龄搭配合理。在这些方面积淀了很多经验,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这是课题实验研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1、领导重视,全面指导。山里乡中心学校是饶河县乡镇实施教学教研最有成果和特色的学校,学校内浓厚的教研氛围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校领导坚持“科研兴校”的理念,高度重视科研教改,大力倡导和实践教研教改工作。每年都送出近十余名教师参加上级各级各类培训、竞赛、学习活动。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体制健全规模完善,学校设施齐全,设备先进,能为实验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有力的支持。目前全校有3个年级,6个教学班,实验对象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实验成果也有着广阔的实用性。

2、时间保证。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课题组将制定科学、严密的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将每月活动一次,定期召开课题会议,组织有关理论及科研知识的学习、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课题研究工作。

3、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课题运作的常规管理制度。如计划管理制度;实施过程管理制度;检查制度;阶段总结评估制度和研究资料管理制度等等,并建立相关的奖励制度。

4、经费保障。学校将投入一定科研活动经费,用于购买资料、聘请专家讲学、培训相关教师和开展学术指导、外出学习等各类活动,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同时建立实验工作激励机制,对实验老师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

5.学校领导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学校一把手校长亲自担任本课题组组长,对课题的

研究直接领导、有效筹划、组织和协调有条不紊。无论从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 (三)组织机构和分工

课题组组长:迟玉深(全面负责)

课题组领导组组长:魏振洲 成 员:

原浩英 (有效教师必备素养生成与发展研究) 朱 富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 刘晓明(反思教学有效实施的研究) 尹 峰(提问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山里乡中心学校 原浩英

2011年3月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总结

为了做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有效性研究专题的总结工作,特作计划如下:

1、做好课堂教学方法、手段、策略以及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的现状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实验教师的自我检查与听课老师的排查,指出历史教学中无效的和低效的教学手段,找出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使课题组老师能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进而有效地提高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效率,促进学生完善和改进学习历史的发式方法,使课题研究工作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2、加强理论学习培训,提高认识,提高研究能力。课题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教学经验确定自己在课题研究后的重点努力方向,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课改的新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以学生和教师自己为研究对象,以更新和改进教师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具体的研究方案。

3、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指导教学。立足课堂,研究课堂,观摩学习,博采众长。

4、研究学生,开展学生活动。

(1)录像、摄影、照相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对历史课堂和学生发展的作用。(课件展示:学生课堂视频)

(2)现代网络对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的促进作用。(网站展示:孙中山纪念馆及学生留言)

(3)创新制作、课外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提高。(学生的照片、模型展示)

(4)开设“历史大讲坛”、回答问题不用举手的尝试等。

(5)使用讲学稿,规范学生的课前预习,简化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5、部分成果展示(课件、课堂实录、案例、教具模型等)

6、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加强论文、案例、叙事、教学反思的撰写,多媒体课件、课堂实录的制作。收集整理论文、案例、课件等,编撰论文集、案例集,完善课件课题库。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的文字材料和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充实,做好课题研究的电子档案和文字材料的整理和保管工作,为结题准备充分准备。

7、开发一定的物质化教学手段(教具、课件等),积累非物质化教学手段(教师语录、课堂纪实等),形成历史教学特色并在全组推广。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理论作品以及课堂实践的策略指导,推动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到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涌现,在课题研究工作中还有着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讨、解决。但是我们将继续走校本科研之路,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更扎实更严谨,以期圆满完成研究目标,顺利结题。

教学随笔

《初中历史有效性探究》

山里乡中心学校 原浩英

什么样的历史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如何让这短暂的四十五分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尤其是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审视当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施素质的情况,人们发现其并未发挥出应有的基础作用,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时代呼唤新型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需要一场革命和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历史与社会课堂生活的重建,让历史与社会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真正的基础作用,本文旨在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育效果。 一、确立正确的历史教育思想是前提

历史教育究竟能贡献什么?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人生乐事。”但历史教育在今日中国教育体系中“功用”有限,从事历史基础教育者的欢乐亦有限。“智者受三千年史氏 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笔者认为这就是历史的使命感、历史教师的事业之魂。“历史使人明智”,倘若我们有这样的认识,职业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认识到我们从事的教育 不是讲述陈腐的万年之谷,而是先祖千百万年遗留的人类文化精髓和来自灵魂深处的传统。后来之人,不忘前师之事,要以古鉴今。 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即教师不再局限向学生问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从 “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最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因此,在历史课堂和课外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历史教学任务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师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帮助学生树立和提高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的心理意识、能力和素质。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会不满足已知,积极地求知,勇于探索未知,从而有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三、以练带讲,以讲促练

它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利用讲和练手段充分把学生推上主动者、创造者的地位,并在学生的创造性行为和关节点问题上扮演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学生思维和行为的发展方向,逐步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讲练结合模式较高层次的体现,若运用

得当,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发现式或指导发现式,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会探索解决问题的方略,学会活用和有效地组织信息,并养成灵活而执着地追求的态度,“自主而自动”的学习习惯。 四、鼓励质疑

要学生能质疑,教师先须设好“疑”。笔者的做法是抓住三点设疑:其一是抓住认知结合点设疑。历史课程,有新旧知识结合点,有背景条件结合点,有思想方法结合点,我们可以就此设疑;其二是抓住思维兴奋点设疑。如新旧知识间的差异处、认知结构中的空白处、史实的不确定处等,都可以用之设疑;其三是抓住情感融合点设疑。初中生的情感很丰富,也很直白,教师易于知晓。应当预计在他们被教材内容感染时、遇到问题困惑时、个人自学有悟时、与他人合作成功时、被老师赏识愉悦时设疑,不要放过这稍纵即逝的机会。

1.要学生会质疑,教师先要培养其质疑能力。历史教学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般有四种办法:第一是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第二是指引学生方法,让学生会质疑;第三是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善于质疑;第四是创设问题情景,让他们乐于质疑。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主线,那就是教师不断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要学生敢于质疑,就得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要使学生有此感受,教师就要用爱心去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3.要学生乐于质疑,就得让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我们总是说要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一种精神上的高度自由。这种精神上的高度自由,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和愉悦,而不是杂乱无序的、自由散漫的、松松垮垮的学习。因为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愈高,学习效果愈好。 五、注重教学检查以及教学反馈

课堂教学实施只是教师按教学设计方案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几方面的,主要包括教师和参与学习的班级学生,有时还包括听评课的领导和教师。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主观的,而学生的评价才是趋于客观的,怎样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教学反馈,需要教师及时通过教学检测和教学反馈意见了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如通过课后作业检测,以及教学反馈意见表,把握课堂教学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教学总结、教学反思,对已经上完的课程进行教学小结、教学设计的调整。把学生所反应的教学意见和建议及时综合到新课的教学准备和

教学设计上。这样不断听取意见,不断调整教学方案,使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调整、不断提高。这样坚持下来,会有很大的收获。关键是教师要有一整套的设计方案和思路,要有适时调整教学、改进教学的意识和及时的行动。教学是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要常教常新,不断改进教学,以适应新形势下新课程变化的要求。

以上是我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粗浅认识。我深信:只要我们广大历史教师投入到教材中,把握教材内容,明确大纲要求,大胆探索,灵活教学,摒弃陈规陋习,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就会更加有效,甚至高效;学生就会放飞希望, 得到快乐,收获成功!

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山里乡中心学校 原浩英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我们探索、研究的首要任务。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论专家 余文森 教授在《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指出“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以《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新人教)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一、根据课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手段等各方面的开展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而教学目标要根据课标来制定。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课标要求: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这里分为两个层次的要求,“了解”是识记层次,而“认识”是理解层次。两个层次要求的逻辑关系也非常明确。前面“了解”是为后面“认识”服务的。也就是通过学习“四大发明”,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包括中国)文明发展所作出重大的贡献。即理解造纸、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不仅对我国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过较大的作用,尤其是对正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西方一些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能力”: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和多媒体课件中图片的观察和想象,初步培养学生历史感知和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对具体材料进行分析、讨

论,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概况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材料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通过材料合理设问,引导学生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2)通过阅读课文和资料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3)利用视频和宋元战争资料了解火药、火器的改进、应用情况,及其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的震动。“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使我们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深刻,整合的教学内容也更加合理,可以增强教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能帮助我们在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下分析问题,揭示教学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二、进行详细的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认知现状是教学准备的基础。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带着知识、经验等走进教室的。必须明确学情,切实弄清当前的学习所需的经验、知识、方法、策略,学生是否拥有?拥有的广度和深度怎样?只有准确地捕捉到学生在该课题学习中的真实现状及已有经验,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教学才有可能省时高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一学生脱离了童年阶段,刚进入少年时期。他们的理性思维发展还很有限,但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我们学校今年的初一新生是在全市报名的一千多名小学生中经过考试、面试后选拔出来的,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学生整体素质较高,阅读的书籍较多,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历史信息的能力,对学过的历史人物可以进行简单的评价。但学生还没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对老师的依耐性比较大,习惯 于等 老师给答案。在本课的设计中,考虑学生对四大发明已有了一些了解,整堂课的设计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如视频、图片、较多阅读材料等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采用问题探究、分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的同时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具体的认知之后,

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和贴近学生生活的设问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

三、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明确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学设计来达成。课堂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在完整、准确的优化教学内容基础上,应着重设计新课导入、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以及合适的教学方式。

首先,精彩导入是提高教学有效性课堂首要条件。精彩的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的干扰,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导入可以以多种方式呈现,音乐、诗歌、影视、朗诵、故事,但不可以太长,以免冲淡主题或导致学生注意力的转移。 为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我设计以趣导入:(1)猜谜:转眼又是中秋月(打中国古代史名词)谜底:四大发明。(2)故事:述秦始皇造阿房宫以磁石作门的故事。指出:继隋唐文化的辉煌之后,宋元时期我国的先民们又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一座高峰。

其次,教学重点是教材中举足轻重、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是课堂结构的主要线索,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学难点,是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或较复杂,或较深奥。难,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只有把握好重点、难点并有效突破重、难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对本课的分析,我设计的教学重、难点如下:重点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教学难点:四大发明对我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影响。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活字印刷术发明、传播和影响 (1)提问:谁、何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平民毕升)(2)播放视频了解毕升制作泥活字的过程,以增强对科技发明的感性认识,指导学生看书归纳活字印刷术的工序。(3)多媒体出示“北宋印《大藏经》”材料,学生比较得出活字印刷术“新”在哪?体会印刷技术的改进与革新。(4)指导学生看书和插图,找出印刷术的改进和发展状况。

(5)多媒体显示“活字印刷术传播图”(6)让学生谈谈生活中书籍对他们有什么影响或者书籍给他们带来什么?(此处是突破难点的关键)(7)指出活字印刷技术加快了书籍的印刷速度,结合“传播图”和“中世纪欧洲僧侣垄断知识”的材料,四人小组讨论:活字印刷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怎样影响。

指南针应用、传播 (1)以问答方式介绍“司南”,老师介绍什么是指南针?如何制成?(2)学生畅谈指南针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3)多媒体展示材料一:北宋人朱彧1119年成书的《萍洲可谈》一段文字“甲令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老师进行解读,学生找出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包含北宋海船、航海规模和指南针的使用情况)(4)接着出示材料二:南宋《诸蕃志》一段文字“渺茫无际,水天一色,舟舶往來,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老师解读后,学生思考:南宋时期在指南针的应用上有什么变化?(5)出示指南针传播的资料,学生找出传播者和传到欧洲的使用情况(此处为解决难点而设)(6)多媒体展示《新航路开辟路线图》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这是解决难点的关键),老师做简单解说,小组讨论,指南针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火药的应用及传播(1)播放视频《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从视频中寻找历史信息:火药是在怎样的契机下发明的?为什么称之为“药”?火药何时应用于军事?(唐末)何时开始在军事上广泛应用?(宋元时期)(2)课件演示火药武器的演变历程,简要思考火药对作战技术的影响。(3)传播:多媒体资料介绍蒙古军促进火药传播的战争:灭金战争;西征中与波兰军激战;灭阿拉伯帝国,建立伊利汗国。(4)多媒体资料:中世纪攻城图片和恩格斯指出:“火器一开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反对封建贵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铠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结合材料,学生讨论火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然后运用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1620年对此三大发明的评价:“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样东西,在我们的时代给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变化。一个在文学上,另一个在战争上,第三个是在贸易、商业和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革。这种变革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没有一个宗教教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的事业产生更持久的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ld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