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支教的资料

更新时间:2023-09-18 08:47: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借鉴材料

浅评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弊功过

近期各个媒体上对于大学生短期支教带来的各方面“副作用”的声讨可谓是风生水起,

支教本来是某些个人或团体出于某种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自发进行的公益行为,

究竟为何大学生支教从倍受追捧到了现在这样受到质疑, 被指对所支教的学校和学生产生了

副作用,甚至被指责为简直就像在乡村旅行,没能带来任何益处。 俗话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以此来形容大学生支教再合适不过。条件艰苦师资 贫乏的中小学校比比皆是,

有志愿者心理和从事意向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 为何如此难搭配,效果也如此不尽人意? 一、从大学生本身素质和支教动机进行分析。

1,大学生没有教学经验,非专业,上课力不从心。很多大学生都有投身支教事业的意

向,却并没有充分的了解支教的具体情况,不了解究竟要付出多少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压力。

很多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都是在课堂上获取的, 传统死板,并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

对教师行业也不够了解,自己知识都掌握的不够就去教书育人,多少有些牵强。课堂成了实验室,

学生们成了试验品,由此看来控油一腔热血和一颗真心远远不够。 2,大学生很难融入到学生群体和周围环境中,交流共同成问题。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语言不通等不同原因, 大学生支教往往会出现即使在乡村学校教书, 也没法跟学生有深入交流, 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 由有新鲜感到厌倦,

态度上的难以转变使一些大学生把支

教当成了一次乡村旅行,无法消除隔阂全力融入, 甚至自身有潜在的优越感,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太高。 3,跟风现象严重,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动机模糊。 一些大学校园里组织的支教活动往往是报名参加, 一些大学生因为新鲜感就从众加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导致支教的人员鱼龙混珠,

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内容无法全面掌握,对纪律的不了解, 也给团体的统一管理带来不便。

二、在被支教的学校和学生心理方面分析。

1,从学校方面来说,接待大学生志愿者几乎成了每所小学校长的头痛之处。有大学生要来支教,盛情难却,大学生来了, 热热闹闹来了一星期,

接待费用和付出的接待时间不说, 学生们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 新的知识和教学方式倒是有所得, 但大学生走后一切又恢复原状,

学生在一批批的大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方式之间来回往复, 手足无措乱了阵脚,

又对原有学校老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质疑,教学效果自然不必言说。 2,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贫困地区的学生接触社会少,单纯质朴。大学生带来的新思想新观念,

对没有辨别能力的小学生来说一般都会囫囵吐枣照单全收。 大学生对他们来说是新事物,

他们既用崇敬的眼光看待又有模仿学习的心理, 如果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不够, 不能做到好的表率和带头作用, 学生们接受到的新思想和观念扭曲, 对学生心理发展未必有

益。另外,这些“流水的兵”总是来了又走,走了有来,长此以往,学生心里会有本能的排 斥心理,感情受到了伤害。由此看来,

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支教方式才能真正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带来知识和观念的改变,

帮他们更好的汲取知识,获得更好的教育成为了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 另外大学生选择

是否支教时一定要慎重, 首先明确意志是否足够坚定, 不仅要有热情,更有坚持下去的决心,

掌握教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做好充足的准备,否则很有可能好心就办了错事,事倍功半。

短期支教特点

短期支教,具有其独有特点,就是支教时间短,支教人员不固定,更甚是支教地点都不固定。

短期支教对象

支教的对象是孩子,自然先从孩子的角度看短期支教。短期支教队员的确为孩子带去了无限的知识、不一样的上课方式、有趣的游戏,以及新鲜的外界生活和种种欢乐,甚至是可以去倾听孩子的故事、照顾他们。不得不说,对于孩子,这是一种难得的情感体验,以至于孩子太容易产生幸福感、产生情感寄托。在那短短的十几天过后,孩子刚刚获得了的幸福感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基于短期支教的特点,即支教人员、执教时间、更甚是支教地点的不确定性,孩子在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感。离别后,短期支教队员还会有外面的花花世界,还会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但孩子将失去所有。另一方面,短期支教队员的确给孩子带去了外面的世界,但同时也给他们带去了自卑,打搅了孩子们本来简单纯朴的生活;短期支教队员的确给孩子们带去了走出

大山的希望,但是当满怀希望的孩子走进城市看到的却是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利益关系时,难道大多数孩子面对的不是希望的崩溃吗?原本的生活虽然贫穷,但是不是比无尽的因希望无法实现而替换了快乐的痛苦好?在此不得不还要说明,少数孩子的成功并不能挽回大多数孩子的命运。

去短期支教的大学生的目的

不能否认相当一部分短期支教队员参加短期支教是出于政治任务或是学分目的,这样的因会结出怎样的果?与其说给孩子带去什么知识,不如说是让城市的学生下乡体验了生活。哪怕是那些支教目的纯粹在于帮助孩子的支教队员,人员的更替以及支教时间的短暂不可否认,有多少老队员坚持去了一次有一次呢?这个比例又是多少呢?另一方面,毫无经验的新队员从老队员的经验里得到的恐怕少得可怜,毕竟是否有过亲身经历感受是不同的,于是一批批新老队员不断地留有遗憾,陷入了无尽的苦苦循环。最关键的,支教队员的安全问题,尤其在绝大多数支教队员是独生子女的现状下,其安全问题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短期支教的影响

短期支教队员的前往给当地学校老师及孩子家长带来了太多的压力。支教队员带去了新颖的知识和授课方式,在孩子心里自然而然就会把支教队员和自己的老师作对比,当支教队员离去的时候自然也带走了

孩子原本对当地老师的学习渴望,使老师很难继续教学。另一方面,鼓励孩子学习,其本质是好的,然而孩子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容忽视,其家庭收入根本无法支付更高学历的求学费用,就算家长拼命赚钱,乃至卖方卖地,孩子再怎么省吃俭用,最后可能换回的是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排挤,换回了家庭的一无所有,难道我们希望再多一个药家鑫吗?原本以知识为目的的学习最终变成了以金钱为目的,就算出人头地,带来的恐怕又是一个腐败官员。投入与回报完全不成比例,陋巷箪瓢的生活在这时看来总比露宿街头、哀怨一生的好。

教育角度看短期支教

短期支教队员缺乏必要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要知道,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也许自己伤害了孩子却还全然不知。同时知识结构不系统,缺乏完整的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没有连贯性,这还会影响到当地老师的教学完整性。再加上客观存在的记忆曲线,如此的短期支教从知识上对于孩子实是收效甚微。

特殊影响

短期支教之所以存在,主要得以社会和相关学校或机构的支持。支教对象的家长大多都外出打工,孩子们平日里上课,因短期支教的存在,孩子们原本的假期也要在学校度过了,留守儿童得以托管,给当前社会解决了一个难题。对于输出支教队员的相关学校或机构,短期支教给其带来了不可预估的名声和资源。如此多方受益的短期支教自然得以支持。然而如此的理由在我看来无非体现了短期支教的功利化发展趋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la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