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记录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19 08: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 年级 数学 学科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参加人员 李雁、周彦、郑多丽、符慧华 地点 学办公室 中心发言 符慧华 主讲内容 统计 2012.12.6 五六年级数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安排的。与简单的统计图表相比,复式统计图表的信息量大,结构复杂。通过复式统计图表的教学,学生收集信息、表达数据和应用统计数据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够看懂和利用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里的数据;能够填写复式统计表,在统计图上画不同标记的直条表示两组数量;体会复式统计图表的特点。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复式统计表,后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活 动 情 况 记 录 时经常联系统计表。本单元的最后是实践活动《了解周围的家庭》。 第一,教学素材有意义。选择反映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提高的数据,如1999年我国耕地的分布情况,2004年城乡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增加数量,江南某市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情况等真实的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在教学统计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教育和鼓舞。 第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数据。教材前后9次安排学生在班级里、学校内、自己家庭周围收集有关学生人数、喜爱的电视节目、家庭电话数量、体育成绩的数据,在整理以后,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另一方面凸现统计数据源于实际,必须真实可靠。这是十分重要的统计态度。 1. 让学生把四张单式统计表里的数据汇集在一张统计表里,认识复式统计表的构造,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2. 让学生独立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图中的信息,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 让学生开展小型实践活动,用数学的方法研究科学学科里的知识,反映城乡人民生活、生产情况。 教学进度 统计

五 年级 数学 学科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参加人员 李雁、周彦、郑多丽、符慧华 地点 学办公室 中心发言 周彦 主讲内容 练兵课教学设计 2012.12.13 五六年级数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05-107页例1、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全过程,体验收集信息、整理、分析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观值观 活 动 情 况 记 录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开设了好几个兴趣小组,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青云小学,看看青云小学五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况。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出示4张统计表。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 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这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提问:4个兴趣小组一共有( )人,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 )组的男生最多,( )组的女生最少。 学生回答后,师:可是刚才这位同学在回答中,有关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情况,要看几张表?方便吗? 师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应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方便。 问:那谁能出个好主 意,让我们比较起来方便些?如果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在一起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也就容易多了。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 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回答,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教师出示表,课件演示,四张单式统计表竖着接拼在一起) 组织学生讨论: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你有什么修改建议?(把性别、合计一栏重复的部分删去) 提问:你觉得这张统计表明确吗?哪里不明确? 学生可能会指出各个兴趣小组的名称不明确,教师组织学生将表格中的第一列分别注明:航模小组;民乐小组;书法小组;美术小组。 那么性别这栏该怎么填写?(制作表头) 提问:同学们怎样从表中反映出四个兴趣小组一共多少人,其中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再添总计一栏,添在最下面。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 2.讲述“表头”的含义。 教师指着第一行第一列这一格讲述:这是统计表的表头。 提问:表头被分成几个部分?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表头中的三部分分别与统计表中的哪部分有关系呢?(“性别”表示横栏内容,“组别”表示纵栏内容,“人数”表示表中的数据)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统计表中相应的区域覆盖颜色。 3.学生填写统计表 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填写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试试看。 汇报交流:填写统计表时,你先填写了哪些数据?哪几格的数据时通过计算后填写的? 4.讲述统计表“合计数”与“总计数”的区别 你是怎么填写总计这一栏的?(两种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提问: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合计是指各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之和,而总计是指所有兴趣小组人数之和以及男女生人数之和) 5、制作标题和日期。 这张统计表完成了吗?还缺少什么?(标题和日期)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在制作表格时,有时还需要加上填表人,这里我们就不写了。 6、分析表格 (1)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方便地知道什么? 教师再次提出课始的问题: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学生观察后口答。 如果下个学期青云小学只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你觉得会开设哪两个兴趣小组吗?说说你的理由(航模、美术比较受喜欢)。 (2)比较: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四张统计表比较,有哪特点?对我们分析数据有哪些帮助?同桌讨论。 结合学生发言指出: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这张统计表能反映出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便于我们总体分析。 教师随机揭示:之前我们填写的四张统计表叫单式统计表,那么今天我们制作的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呢?像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追问:复式统计表一共有哪几个大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标题\日期\表格(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师: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它令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和一个有心人,小明收集了几届奥运会奖牌的数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的表现吧。 学生在书上填写数据后,交流核对,提醒学生题中数据是“横着”告诉我们每一届的奖牌数,而统计表中要“竖着”填写每一届的奖牌数,填写数据要注意“对号入座”,最后别忘了填写日期。及时反馈填写正确率。 提问:你是如何计算金、银、铜牌合计数的?又是怎样计算每一届的奖牌总计数的?226枚是怎样算的?(两种方法) 谈话: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同桌说说,指名交流(这4届共获得226枚奖牌;这4届金牌数最多,铜牌数最少;第26届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少,第28届奖牌总数最多;等等)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在我们中国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奖牌总数是多少?( 奖牌总数:83枚,其中金牌46枚,银牌15枚,铜牌22枚) 你想对奥运健儿说些什么?你不想对自己提点希望吗?让我们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让我们也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5 在奥运会期间,很多人都非常关注出行问题。现在你们就一起随老师去参观一下我国几个民用机场的情况吧。 先让学生说说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在书上填表后(提醒学生可用计算器计算),集体交流核对。提醒学生别忘了填写日期,及时反馈正确率。 提问:为什么表中没有“合计”、“总计”? 师指出:统计表需不需要“合计”或“总计”,这要根据实际情况,它是有变化性的。(长、宽与面积无法合计,总计不同机场的长、宽、面积也没有意义。)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具体的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

答)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其实今天我们学的只是最为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人们要作出分析、比较的时候,总会用上各种复式统计表。如学校各年级男女人数统计表、奥运会各国奖牌统计表、天气情况统计表、校运会各班分数表等等。 五、作业 随着科技的发达,通讯工具已进入寻常百姓的家中,她让距离不再遥远,她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 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 揭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词语的意思。 教学进度

统计

五 年级 数学 学科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参加人员 李雁、周彦、郑多丽、符慧华 地点 学办公室 中心发言 郑多丽 主讲内容 简算归类 2012.12.20 五六年级数 简便运算归类练习 明确三点: 1、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没有括号时,先算( ),再算( ),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 )。 2、由于有的计算题具有它自身的特征,这时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单,同时又不容易出错。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a×b)×c=a× (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注意,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我们的计算是活 动 情 况 记 录 否正确。 一、变换位置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同一级运算同一级运算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率 12.06+5.07+2.94 1773+174-773 30.34-10.2+9.66 195-137-95 25×7×4 34÷4÷1.7 102×7.3÷5.1125÷2×8 7×3÷7×3 二、加括号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括号前是加号前是加号前,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根据加法结合律 a+b+c=a+(b+c), a+b-c=a +(b-c), a-b+c=a-(b-c), a-b-c= a-( b +c) 1132+752+353 874+295-95 752-383+83 41.06-19. 72-20.28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根据乘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1.06×2.5×4 17×0.6÷0.3 18.6÷2.5÷0.4 700÷14×2 三、去括号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 (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a+(b+c)= a+b+c a +(b-c)= a+b-c a- (b-c)= a-b+c a-( b +c)= a-b-c 5.68+(5.39+4.32) 7172+(185-172) 576-(83-71) 19.68-(2.97+9.68)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 (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a×(b×c) = a×b×c a×(b÷c) = a×b÷c a÷(b×c) = a÷b÷c a÷(b÷c) = a÷b×c 0.25×(4×1.2) 1.25×(8÷0.5) 46÷(4.6×2) 4÷(6÷0.25) 1.25×(213×0.8) 四、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典型类型 1、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 15×(40-8) 2、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0.92×1.41+0.92×8.59 1.3×11.6-1.6×1.3 五、一些简算小技巧 1、巧借,可要注意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9999+999+99+9 4821-998 2、分拆,可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3.2×12.5×25 1.25×88 3.6×0.25 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3.8×9.9+0.38 2.6×9.9 98×3.27+6.54 101×2.17-2.17 教学进度 计算测试

五 年级 数学 学科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参加人员 李雁、周彦、郑多丽、符慧华 地点 学办公室 中心发言 李雁 主讲内容 期末复习计划 2013.1.3 五六年级数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和笔算;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计算解决一些简活 动 情 况 记 录 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行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6、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材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感、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科书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进度

期末复习

五 年级 数学 学科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 参加人员 李雁、周彦、郑多丽、符慧华 地点 学办公室 中心发言 活 动 1、逐单元、有重点进行复习 2013.1.10 五六年级数李雁 主讲内容 提优补差方案 提纲挈领式的队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复习。采用“看、读、想、练、说、评” 情 况 记 录 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本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语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2.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 (1)计算方面,重在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过关练习; (2)在图形面积和几何初步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类型的衍射性指导学生学习; (3)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的方法,练讲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 (4)其它的内容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以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具体要求。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提优辅差。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给他们开“小灶”,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4.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学习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对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在复习当中,对学生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地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 教学进度

期末复习

情 况 记 录 的方法进行复习。看,看课本中有关运算方法、算理的语句。读,读这些词句,做到对本单元心中有数。想,通过自我反思,自查这个单元有些什么困难,及时提出,解决。练,通过作课本以及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做到巩固知识。说,对于练习中有关的算理、数量关系等思维过程说出来,理清思路。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加深对题的印象。 2.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抓学生的能力。 (1)计算方面,重在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又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简便方法计算。利用自习与课后辅导时间对学生进行过关练习; (2)在图形面积和几何初步知识上,多利用实物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利用习题类型的衍射性指导学生学习; (3)应用题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寻求合理的简便的方法,练讲结合,归纳总结,抓订正、抓落实; (4)其它的内容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以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具体要求。 3.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启发,加强提优辅差。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尽量跟上复习进度,同时利用课间与课后时间给他们开“小灶”,按最低的要求进行辅导。而对于能力较强,程度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4.在复习期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复习,学习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对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在复习当中,对学生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地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 教学进度

期末复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kx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