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探究教学法

更新时间:2023-09-19 05:38:01 阅读量: 小学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步探究教学法”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

濮阳县中小学教研室 王相云

“四步探究教学法”是濮阳县实行新课改五年来取得成果的整理和升华,是“自主体验教学法”的农村推行版。他集合了我县全体中小学教师的集体智慧,渗透了全体课程改革探索者的辛勤汗水。积极推广和应用“四步探究教学法”,是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那么,结合初中物理的教学和教材特点,如何将这种教学法有效的应用于物理课堂呢;怎么在教学流程中克服中学生学习物理的三大思维障碍(凝固性、片面性、干扰性)。我们许多物理教师存在着困惑。我在这里有一些不太成熟的建议,希望广大的物理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出宝贵的

建议。

实施四步探究教学法之前的准备工作:将前后相邻的学生分为一个探究小组,挑选其中相对优秀的学生担任探究小组组长,针对探究组长进行集体培训,明确他们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在探究过程中,由组长负责分工 ,并带动所有组员进行探究学习。这种方法既能起到活跃气氛的效果,使探究教学顺利进行,又可以避免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自由散漫,充分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为理

想的教学效果。

一、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本阶段的基本流程是: 学生阅读—学生质疑—总结初步结论—设定探究主题。

关键环节是学生设问质疑。

(一) 学生阅读

本环节教师要做好自学指导,提高自学效率,必须让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明确自学时间。即教师规定学生应在多长时间内完成自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时

间观念,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

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根据教材内容的多少,可以一次自学,也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者需要做的实

验。

明确自学的方法。例如,是自己看书(或默读,或朗读),还是边看书边实验,或者边看书便与同桌讨论。自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重点看。

明确自学后的要求。

学生自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重点巡查中、差等生,纠正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还要

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避免顾此失彼。

(二) 学生质疑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提出创造性的问题是本环节的关键所在。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以前的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中,对什么结论都深信不疑,长期没有疑问可质,慢慢也就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实施“四步探究教学法”就是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质疑,成为课堂教学

过程的创造者。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下架子,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能乐于参与教学,教与学才能共融互促。 对于学生大胆的猜测和疑问,即便是错误的也要首先肯定其积极动脑的一面,要保护其积极性,决不可嘲讽,而应调动全班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师在一旁适时给以引导和评价。例如:在上“压强”一节课时,有学生提出:当在冰面上站立时,忽然发现冰马上要破裂了,这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迅速跑开,远离危险;另一部分学生提出要踮着脚尖慢慢走开;而只有一个学生提出要轻轻躺下,向岸边滚动,呼救。当时许多学生都嘲笑他,他当时很自卑。我立即引导学生用刚学过的压强知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学生们发现他的方法是最安全可行的。再看那位同学,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中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他们为了发现问题必定开动脑筋思考,挖空心思找疑问,而在教师长期的支持、

鼓励下就能更加激起他们质疑的激情,愿意去问。

2楼

2、点燃学习热情,让学生想问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想问的源泉。初中的学生是最具活力的年龄,也是刚刚接触到物理学,我们要从他们的身心发展着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利用奇妙的物理现象激发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制造反差、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疑问。例如:把乒乓球放置于漏斗中间,漏斗口朝下,往漏斗里吹气。事先让同学猜想,球会不会掉下来,然后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想却完全相反,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更激发了探究其原因的动力,也就是更加“想问”了。 也可以利用物理学史中的人物故事激发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可有意识的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崇拜观,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更将“有条件的怀疑”寓于故事之中。例如: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和批判,推翻了错误的运动定律,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为经典力学的建立打下了理论基础。正是无数的物理学家坚持有条件的怀疑主

义思想,不迷信权威,以实践和逻辑为标准来审视和判断一切科学假设与科学理论,才给物理学的发展不断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先辈们的成功经验也让学生对大师们的才华由衷赞叹,也更好地激励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勇于质疑。

3、提供物理情境,让学生会问

“情境”简单的讲就是“情”与“境”的总和。“情”也就是学生心理活动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催化剂,是思考的内在因素。“境”是学生思考的外在因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的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猜测性的“质疑”,这对培养创造性的思考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在讲解《滑动变阻器》时,先做一个小实验:教师假装一不小心把一个小灯泡灯丝烧断。然后非常惋惜的提出,有没有避免这种现象发生的办法?学生七嘴八舌,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提出换一个大功率的灯泡,有的学生提出换一个滑动变阻器??学生通过自我质疑,自我解释,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可先让学生看一首小诗:“傍晚农村小河旁,姑娘独自洗衣裳,湿衣暂放石板面,棒打衣物响四方,小弟沿河踏歌来,见景一事费思量,棒打衣物悄无声,棒举空中何其响?”诗中描述声源、声音的传播等问题。立刻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积极思考,参加讨论。

注意:

1、在初期利用“四步探究教学法”教学中,学生质疑设问的能力较为欠缺时,要注意尽力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在阅读教材时,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学中的疑点记在卡片上,老师收集卡片的方式完成本环节。

2、老师对于本环节的落实要有一定的预设性,它的意义在于:第一,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实际,准确把握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安排“学习任务”。第二,预设学生在“没有问题”时怎么引导学生产生问题。第三,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有效的补充和规范。好的“预设”,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学习实际的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把握;需要教师确立“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服务”的理念;需要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学目标有准确、科学地认识;需要教师长时间用先进的理念实施课堂教育实践、进行不断反思的教育智慧积淀。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学习、思考与不断提升,是作出好的“问题预设”的重要基础。

(三)总结初步结论

这里所提到的总结初步结论有两层含义:

1.对于一些常识性的、较浅层面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和简单的小组讨论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学生可以将结论进行总结。准确无误的,就不必

带入到下一探究环节了。老师可适时加以肯定。

2.对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难以得出正确结论的问题,或者需要更进一步推理和论证的问题。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完整的,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对一些物体的运动现象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思考后,由于缺乏更深入的探究,有的同学会得出类似于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也有同学会得出类似于伽利略的结论。这时,老师不必评判结论的正确性,应适时强化问题的矛盾或激励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四)确定探究主题

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后,老师及时进行适当引导,确定在下一探究环节(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中应解决的主要任务和主题。确定探究主题时,老师应选择恰当的时机介入指导,及时排除掉学生提出的干扰性问题、边缘性的问题以及探究难度过大的问题, 以突出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通过学生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学生提出了关于本节的一系列问题,选出了本节主要解决的问题。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已经得到了答案,或者得到了初步的结论。一些大的探究问题往往需要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这也正是一堂课的关键。因而四步探究教学法中的第二个环节-----多元互动,合作探究是整个教学模式中的核心。物理教学中的“多元”不仅包括教师、学生,还包括教材所用的科学方法。现将在物理课堂教学互动合作探究中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合作探究的互动形式

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是指在学习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一般有这几个方面的要素:(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2)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3)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间的 相互信任,有效解决小级内冲突(4)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5)对共同活动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的途径。所以在组织进行生生、师生互动探究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合作探究可以一次完成,对于比较复杂的课题,也可以分多次合作探究。探究的时间长短要控制好,一般5-15分钟为宜。在学生活动时教师注意巡回辅导,了解情况,合理控制学生高效活动,同时保证环节的衍接。

教师与班主任协商基础上,全班分成若干个物理小组,每组4-6人,每组物理学科骨干的配置要能带动整个小组的向上氛围,使问题展示更加到位,小组合作学习更加轻松。同时收发作业或资料方面,减轻了学科代表的负担。

与班主任协作,精心组织分层教学,使小组的各层次学生都在合作探究中互动起

来,各展其能,各展其果,各有其事,各尽其责。搞好整个小组的水平提升,特别是学困生的自律与自信的展示,如小组做实验时可让学困生记录数据,或学 困生动手操作,而学优生担作指导或督查。各成员的角色经常交换,平衡发展。进一步放大组长的作用,让组长作好标率与小组学习督导作用。

广泛推行兵教兵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弄清的问题,坚决不讲,学生已说清的话不重复。教师要在学生互动过程中,注意追踪其思路,汇总其信息,把关爱和信任目光投向学生。师生互动过程中,要有针对性、高效性,教师的精讲点拨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 让学生体会、总结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对于一些微观的或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仅凭教师的讲解、描述和学生的想象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若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这些抽象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时注意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尝试运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去认识和理解,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这些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习惯,提高科学素质会大有裨益,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附:研究物理问题时常用的几种科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1、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典型应用例子总结如下:

例1、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的电阻的关系, 4楼

例2、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例3、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例3、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4、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kr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