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6-02 02: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笔算除法—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教学设计

景谷县小 金姬

设计理念:

新课程十分重视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理解运算的意义,并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初步建立数感。针对目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两个矛盾:解决问题和计算技能之间的矛盾、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的矛盾,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在情境中引入,在过程中建模,在活动中探索,在练习中熟练技能,在应用中发展思维。 教学内容:

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不接近整十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85页例3和“做一做”。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笔算除法的两个例题后继续学习笔算除法的相关知识。此前,学生已有了“用四舍五入法”试商,并能根据余数的大小来调商的知识准备,因此,教师把探索算理、总结算法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给他们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思考、尝试、讨论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以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 教材分析:

1

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中,当除数十位上的数比较小,个位上的数又不接近整十数(如:14、15、16、24、25、26),如果用前面学习过的“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往往要多次调商,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自然引出“中数试商法”,并在经历、对比的过程中优化算法。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能灵活地试商。 3、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铺垫蕴伏 1、口算:

15×2= 15×3= 25×4= 15×4= 25×8= 2、笔算:

326÷81 294÷58

(1)请学生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笔算。

(2)请两名学生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学情预设:

生1:326除以81,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要看

2

前三位,所以商在个位上。把81看作80来试商,根据乘法口诀三八二十四,在个位上商4,4和81相乘等于324,326减去324等于2,所以326÷81=4······2。

生2::294除以58,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要看前三位,所以商在个位上。把58看作60来试商,根据乘法口诀五六三十,在个位上商5,5和58相乘等于290,294减去290等于4,所以294÷58=5······4。

师生再次回顾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过程。(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个练习,激活学生已有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过程,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过渡:师: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笔算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明确算理算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明确所求问题。指名说说,师板书:学校礼堂每排26个座位,四年级共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让学生再次复述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说说怎样列式。 师板书:140÷26=

3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收集数学信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概况能力。让学生复述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培养了他们认真审题、用心分析的学习习惯。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师:140÷26=可以怎样试商呢?请大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动手试试吧!

(2)学生试做,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

生1:140÷26=,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所以商在个位上。

生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除数26看作30试商,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在个位商4,4和26相乘得104,140减去104得36,这时余数36比除数26大,说明商4小了。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用课件展示这种试商方法。

师:商4小了,是不是再试试改商5呢?

引导学生明确:发现商4小了,不是将4改写成5再试商,而是根据36里面还有一个26,直接确定商5。

师:还可以怎么试商?

生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

师板书,结合竖式说明:除数26不接近整十数,把它看作

4

整十数来试商,需要多次调商。如果把它看作20和30的中间数25来试商,一次就成功了。我们把这种试商方法叫做“中数试商法”。

师在竖式的上面板书:“中数试商法”。

师:要知道计算的结果是不是正确应该怎么办呢? 生1:可以通过验算知道结果是不是正确。 师:怎样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呢? 生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对自己的笔算结果进行验算,师板书验算过程。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并在组织学生有效交流的基础上,利用板书和课件,通过有效提问,强化对算理和算法的深度理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落到实处。 3、经历比较,优化算法

(1)师提问:同学们,刚才你选择了哪种方法呢?谁再来把自己的算法给全班介绍一遍?

(2)请两名学生发言,师用课件演示。

(3)师提问:如果现在再让大家选择一次算法,你会怎么选呢? 设计意图:

通过请学生复述每种算法的试商过程和课件演示,让学生在

5

体验、对比中优化算法。 三、及时练习,巩固新知 1、笔算,再说说试商的过程。 96÷16= 104÷26= 设计意图:巩固、熟练“中数试商法”。 2、不计算,很快说出商。

218÷42= 401÷49= 90÷14= 210÷26= 设计意图: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试商方法。 3、判断并改正。

仔细观察,先找出计算中的错误再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找错、改错的过程,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4、解决问题。

四年级200名同学去参观动物园,一辆车能坐36人,一共要租几辆车?

设计意图: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计算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自我反思,感悟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说给大家听听吧!

设计意图:回顾新知,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和记忆。 五、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学校礼堂每排26个座位,四年级共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

6

剩几人? 140÷26= 中数试商法:

(25)

5

26 1 4 0

1 3 0 1 0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关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教学。数的运算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但目前计算教学出现重算法、轻算理的倾向,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设计思路:

1、运算和应用并重。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提出:“应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因此,本节课从问题的引入就注重情境的创设,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使学生明白运算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算理、明确算法。练习时,先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再回到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技能夯实计算技能,又寓计算于

7

解决问题中。

2、探究与交流互补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探究时,强调先独立思考、自主尝试再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时,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及时评价中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思维碰撞中,动态生成课堂。

3、师生角色清晰

本节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尝试、讨论、质疑、归纳、总结,教师适时介入,在关键处点拨、引导,利用课件、板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教不越位,学要到位”的新理念。

2012-11-10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kl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