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单元检测(二) 鲁教版必修3

更新时间:2023-09-13 11:06: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单元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2.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下图中的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环境质量,据此分析回答3~4题。

3.能正确反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相互关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说明

( A.只有经济高度发达,才能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B.发展经济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

C.必须靠发展生产力来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 D.发达国家环境问题较发展中国家严重

下图为“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5~6题。

)

)

)

)

5.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 )

①F表示资源开发 ②F表示产业活动 ③H表示废物排放 ④H表示产品消费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

6.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物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7.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与主要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应正确的是

①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持续性原则 ②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持续性原则 ③2008年“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持续性原则 ④2009年“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性原则 ⑤2010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持续性原则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A.①

B.②

C.③

( )

D.④

( )

9.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中国正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据此完成10~12题。

10.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局部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我国资源利用虽然有明显的进步,但是问题依然突出,下列属于当前我国资源利用中存

在的主要问题的是

( )

①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②国家资源政策不利于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 ③全社会尤其是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④环境污染严重,没有完全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12.我国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②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情况 ③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 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下题。

13.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

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A.①② 二、综合题(共48分)

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堪称“奇迹”的经济增长,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8分) 材料一

中国的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的比重及其变化 消耗资源 铁矿石 氧化铝 铜 原油 能源 占世界资源总消耗量的比重 1994年(%) 29.8 10.0 6.9 4.7 17.8 2003年(%) 34.8 21.4 19.9 7.6 31.1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材料二

(1)材料一看出,我国经济发展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加剧了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2)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布局呈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试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3)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请你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可行性建议。 15.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分)

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下图中甲省的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什么?请列举两条原因。

a城市应对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更加重视发展旅游业。 (2)请填表说明,发展旅游业对促进a城市持续发展的作用。

答案

1.A 2.D 3.D 4.C 5.C 6.C 7.C 8.D 9.A 10.D 11.C 12.B 13.B

14.(1)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

(2)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原料(铁矿石)主要来自海外(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向沿海地区转移有利于原料(铁矿石)进口和产品(钢材)出口,降低运输成本;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邻近市场)。

(3)今后应该加快清洁能源、新能源(水能、核能等)的开发和利用;降低化石能源(煤炭)消费比重,发展低碳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

15.(1)甲省是全国能源基地(多火电厂;重工业或耗能工业比重大;第二产业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甲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传统产业部门为主),GDP相对较低。

(2)社会效益: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文化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效益:改善环境质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kh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