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论文 - -论庄子的“逍遥观”

更新时间:2023-09-23 06:12: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庄子的“逍遥”观

摘要:庄子的文章对中国文化影响非常深远,从庄子的“物化”、“具见”、“ 海运”、我们清

晰地看出他人生境界的高远来,从而进入他逍遥的理想之境。人生要具备见地,要真正地了解了人生,才能够懂得人生。

“沉潜飞动”沉伏下去;“怒而高飞”搏击长空,沉潜飞动才能远走高飞。

关键词:逍遥 具见 物化 海运

《庄子》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学派的重要文献,同时还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逍遥游》在《庄子》中位居首篇,可见逍遥游思想在庄子哲学中所占的地位和分量。庄子面对着人生困境,基于对个体生命的关照提出了逍遥游的思想。

一、何为逍遥

“逍遥”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或内心状态。“逍遥”的本质是指一个人自由自在、任性适意的人生状态,是一种对精神价值追求的休闲理论。???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其核心是“道”论。所谓道法自然,在庄子的思想中不难发现自然而然、无为而不为以及无目的又合目的等等本质特征。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宁愿“采菊东篱下”的人生态度;欧阳修流连山水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理想;李白苏轼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能够不惊不乱,依然旷达自适,无一不有庄子的影子,深受庄子濡染。庄子一方面要求鄙弃人间的世俗道德、功名利禄,以达到远祸全身、逍遥自适的境界,另一方面要求齐同死生,不悦生亦不恶死,从而超越死生,达到真正自由的目的。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要和世间的许多事物相对。外物的存在限制着你不能尽得逍遥。因此就要让它们消失。这在我们看来是不可能的,庄子却自有他的办法。作为对象的外物不能消失,但是我们自己可以消失。自己消失了,对象自然在你的世界中也就消失了。古语云:心不在焉,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我心不在,世界又何在呢?这时,对你来说剩下的只是一个清明纯粹的世界,你自然可以在其中逍遥自在的游,悠然自得。如此,你便可以不执着于外物,不被外物束缚左右。这样就达到了“无待”,达到了庄子的逍遥游境界。

二、人如何见地具备达到逍遥的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k9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