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更新时间:2024-01-02 23: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教材内容及建议

本组课文追纪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荣;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恩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恩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本组课文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本组教学时间可安排12—14课时,两篇精读课文可安排4—5课时,略读课文可安排2—3课时;口语交际可安排1课时,习作可安排3课时(包括讲评),“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与“日各月累”合用1课时,“课外书屋”的1课时可以开展一次班组读书会,让学生交流阅读革命题材小说后的感想。

课时备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感情直挚感人,语言朴实自然。

教学目标:

1、读读写写“书籍、含糊、尖锐、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匪徒、拘留、乱蓬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理解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文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了解时代背景,正确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4、了解李大钊被捕前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预习提纲

一、 读熟课文,读准字音。默写生字词,写写它们的意思,并各组两个四字词语。 二、 完成课后练习。

三、 通过预习,你眼中的李大钊是怎样一个人? 四、你学习了怎样的写人方法? 五、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通过课外搜集相关资料,谈谈你眼中的李大钊还是个怎样的人。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我们每天都背着书包来到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本组课文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去缅怀革命先辈。今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英雄—李大钊。

3. 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课文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认识李大刊,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解

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2、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河北乐亭县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当时,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下令通辑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6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了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牺牲时年仅38岁。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①将课文读通顺,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意。

②读后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注意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认真读读反映李大钊革命精神的句子,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想。

2、认读生字新词,提醒“胖”字的读音,“峻、舅”字的写法。交流词语“军阀、宪兵”的意思。

3、组织小组交流:①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②课文写了他什么事?③本文按时间的顺序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4、集体交流

指名反馈,理清层次:2—7自然段(第一部分):写父亲被捕的经过。8—17自然段(第二部分):写父亲被捕的经过。18—29自然段(第三部分):写我们和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30—32自然段(第四部分):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悲痛万分。(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四、品读课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一部分内容,重点读读这段中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2、组织交流如下句子:

①“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从中你能看出什么?(体会李大钊每天都早出晚归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 ②“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报到火炉里去。”” 父亲为什么要将这些东西丢到火炉里? (体会当时局势的严重)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会到当时局势的严重?(工友阎振三被抓) ③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为什么平时慈祥,耐心回答我问题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①引导学生抓住“含糊”和“耐心”进行对比体会李大钊对亲人的慈爱和对工作的认真

严肃。②“含糊”感受局势的紧张。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入敌人手晨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3、启发思考: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当时的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对此,李大钊持一种什么态度?他会离开北京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李大钊的话“不是常对你们说吗?……我哪能离开呢?” 4、组织讨论: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李大钊怎样的精神?

(体会:李大钊明白处境的危险,但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体现了他忠于革命,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五、课堂小结,感悟品质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大钊是一个革命者,他不顾局势的危险,不顾个人的安危,坚持留在北京进行革命工作,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他这种精神。

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shū jí kǒng bù chōu tì mó ɡuǐ

( ) ( ) ( ) ( ) ( ) ( ) ( ) ( ) yán jùn jiù jiu jī wō kǔ xínɡ ( ) ( ) ( ) ( ) ( )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问 ( )的枪声 ( )地回答 ( )的匪徒 ( )地跳动 ( )的眼光 ( )地握着 ( )的力量

3、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 )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 作业布置

五、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第二课时

预习提纲: 1、填空

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2、读到课文结尾处,再次出现了“4月28日”,我找到了与结尾相照应的句子是 : 3、读了课文,我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2、在这样的时候,李大钊,“我”和敌人的态度各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有关语句读一读,并议一议。

3、从这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习李大钊被捕的经过和在法庭上与敌人做斗争的情景,由人物的语言,行动感受人物的精神。

2、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响应和作用。 3、体会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交流重点句,感悟李大钊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文回忆了李大钊的哪些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被捕前”这一部分,通过对重点句子的交流,体会到了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李大钊言、行的句子,感悟他的伟大精神。

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被捕经过” 自学指导一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群怎么样的敌人?

(凶狠、残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抓住“像一群魔鬼”、“满脸横肉”等词体会)

2、面对如此凶狠、残暴的敌人,李大钊的表现怎么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品质?(不慌不忙,保持着他那贯有的严峻的态度。他在敌人面前表现很镇定,临危不惧。)

在这里,李大钊的不慌不忙态度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中还有哪些内容也形成了对比?(启发学生以“一拥而入”、“挤满”等词体会到敌人的兴师动众,而抓的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这也是鲜明的对比)。

4、小结:这一段我们通过对比的学习,体会到了李大钊作为一个革命者在敌人面前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

三、学习“法庭上的斗争”

1、小组交流,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现李大钊精神或品质的句子来。 2、交流品读句子:

①“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平静而慈祥的脸。”从“乱蓬蓬”、“没戴眼镜”你想到了什么?“平静”“慈祥”又说明了什么?

(启发学生体会到:李大钊虽然受到了折磨,但依旧坚强。“慈祥”体现了他对亲人的爱。)

②“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jx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