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更新时间:2024-06-30 13: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2讲 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考纲下载] 1.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条件、过程与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轻巧识记]

1.工业革命的条件

2.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影响

(1)一个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两个革命: 动力革命和交通运输业革命。 (3)三大变化:城市化、工业化、平等化(社会关系)。 3.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易误指正] 正确区分工业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不是凯伊的飞梭,也不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制造业的建立。

[辨析比较] 工场与工厂

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工场是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①18世纪60年代,在市场、技术和资金的推动下,英国棉纺织业出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②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③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轻巧识记] 第二次工业革命

[概念阐释] 垄断组织

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的发明与使用为显著特征。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是另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新发明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并迅速广泛应用,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③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为了满足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列强加紧对外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内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

主题一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

史料一 1769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终于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它大大促进了机器的运用和工厂的生产,使工业技术的变革出现了新的飞跃。??机器制造业的出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这也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的脚步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促进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何飞鹏《蒸汽机与英国经济的发展》 [教你读史] 史料一表明蒸汽机的使用使生产组织由“手工工场”变为“工厂”。

史料二 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企业彼此之间容易成立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趋势。 ——《列宁选集》第二卷 史料二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生产与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真正意义的现代化企业产生。

史料三说明垄断组织的史料三 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恩格斯 据上述史料分析,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史论形成]

工场制度、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 类别 时期 区别 生产 手段 工场制度 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时期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出现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

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规模 坊和家庭手工业,规模较大 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影响 和家庭手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 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大,工人集中 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垄断组织是通过大企业兼并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的,规模空前强大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①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重联系 要表现。②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③工场手工业为工厂制度的形成提供了经验,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主题二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教你读史] 史料一 到17、18世纪之交,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1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史料一反映出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享乐主义盛行、道德信仰滑坡、环境恶化。

史料二 如此,人类征服了时间和空间。自远古起,人类一直以坐马车、骑马或乘帆船所需旅行的小时数来表示不同地方之间的距离,但现在,人类能够凭借汽船和铁路越过海洋和大陆。 史料二新式交通工具出现,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发展。

史料三 从数据变化对比中找出信息,是图表史料的解读解答关键。史料三中工农业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史料四 工业化增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世界若干地区的文化特征在食物、衣着、住房、娱乐及生活方式上,都趋于标准化。 史料四反映了社会生活方式、习俗的变化。

史料五 工业革命使世界统一起来,统一的程度极大地超过了世界早先在罗马人时代或蒙古人时代所曾有过的统一程度;并且使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这种支配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扩散到其他地区为止。 史料五表明形成了欧洲占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据上述史料分析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

[史论形成]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进步性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①对欧美: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引起资产阶级革命和变革 ②对殖民地: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 ③对世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负面性影响:蒸汽机和内燃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快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自然环境的恶化;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利用,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塑料、电池、机器的噪音、工厂的粉尘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主题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对欧美: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关系调整,垄断组织出现 ②对殖民地:客观上传播了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 ③对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教你读史] 史料一 史料一表明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居于这个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

史料二 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工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史料二从生产力发展角度分析世界市场产生的作用: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技术成果的传播,这一切都推动了整个世界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史料三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哪些影响?

[史论形成]

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明确关键词的内涵是解答经典史料的突破口,史料三中“建设性的使命”内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亚、非、拉美地区旧的生产方式解体,加快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1)积极影响: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和瓦解着各国传统的、旧的经济结构,推动了人类近代化的进程。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消极影响: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充满着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残酷殖民掠夺和奴役,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

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题源材料] 摘自2013年山东高考T29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问题设置] 据材料,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归纳升华] 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 (1)不同点: 项目 发明者 成果 开展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 发明创造者大多是工匠 多数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起先只限于英国,后来逐渐发展到其他国家 始于棉纺织业,后来在主要轻工业部门展开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创造者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工程师 多数是科研产物,量多质高 一开始就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 以重工业和电力行业为主要领域,对带动和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作用 产业部门 (2)相同点:

①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 ②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 ③都引起了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 ④都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变化。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特点 [题源材料] 摘自2013年广东高考T38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问题设置]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答案提示] 欧洲上升;中国下降。原因:欧洲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进行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充分利用既有的经济贸易体系。中国仍坚持封建专制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遭受西方侵略。

[归纳升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基本特点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早期殖民扩张。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特点: ①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②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③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④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进步。

⑤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

史法研究?五?| 运用多种史观审视两次工业革命 [方法阐释]

各种新史观其实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多棱镜,五光十色。我们运用不同的史观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可以冲破传统历史思维定势,学会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能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把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综合化、规律化、系统化。

开放课堂中以史观研究历史,我们立足于在认识历史的视角上,以“大历史”的眼光审视历史,重视从现实追溯历史及以历史联系现实,依据这一视角审视两次工业革命,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工业革命为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改变了世界格局。

[运用感悟]

1.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从纵向和横向的视角审视工业革命

从纵向发展来看,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资本、市场和劳动力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的必然发展。同时,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从横向发展来看,欧美进行工业革命后,加快了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亚非拉美国家日益贫困,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典题印证]

(2013·浙江高考)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

[解析] 该问要求从“五位一体”的研究角度论证西方在1750~1850年的历史发展特征,故回答该问题的切入点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具体内容需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 生产力极大提高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西方民主政治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创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发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兴起 城市化加快;无产阶级开始显示伟大力量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五年考情统计]

两次工业革命(5年3考) 第一次工业革命(3) 考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例1] (2013·天津高考)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C.工业革命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定时空:1820年,大西洋沿岸。

抓关键:“结尾的简短一章”的时间是1820年。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A B C D [考题演练]

判断理由 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4、15世纪 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6、17世纪 1820年,西方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选项定位 错误选项 错误选项 正确选项 错误选项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0) |

1.(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解题提示:①抓关键: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②关键信息:柱状图反映了输入英国棉花(原料)的迅速增加。

答案:C

2.(2010·江苏高考)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解题提示:①回答词:主要原因;②关键信息: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注意这一时期重大发明的推动。

答案:B

3.(2013·上海高考)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结构的变化 C.工人斗争的压力

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解题提示:①回答词:直接原因;②关键信息:“立法” “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 答案:C

4.(2012·福建高考)下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

A.奴隶贸易的兴起 C.内燃机的应用

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

解题提示:①抓关键:1841至1870年;②关键信息:19世纪40~70年代英国产品出口和船舶吨位有了大幅度提升。

答案:B

考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例2] (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

|

A.① C.③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定时空:1600~1913年的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

抓关键:注意图中不同时期排位的变化;关键词是“代表英国的曲线”。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判断理由 观察图可知,①曲线在1870年以前发展始终很缓慢,但在第A 二次工业革命后成为最多的国家,表明是美国,19世纪末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英国 观察图可知,②曲线反映19世纪中期前一直很高,反映的是B 英国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人均工业生产总值最高,但1913年地位下降,说明被美国德国超过 观察图可知,③曲线在18世纪以前人均工业生产总值最高;C 但1700年以后逐渐下降,反映了17世纪荷兰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十八世纪后被英国超过 干扰选项 正确选项 干扰选项 选项定位 B.② D.④

观察图可知,④曲线缺少起伏,很平稳,实际反映了西班牙D 最早开辟新航路,通过掠夺,成为欧洲较富有的国家,但是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考题演练]

1.(2013·上海高考)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解题提示:①抓题眼:对外经济扩张方式;②关键信息: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答案:C

2.(2012·福建高考)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干扰选项 解题提示:抓关键:1912年4月、从英国到美国。 答案:B

3.(2012·海南高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解题提示:抓关键: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居民向郊区搬迁”。

答案:A

4.(2012·上海高考)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电力与蒸汽 C.蒸汽与煤炭

B.电力与钢铁 D.煤炭与钢铁

解题提示:①时间提示:1900年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中;②关键信息:“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与“高耸入云的建筑物”。

答案:B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姜堰三水测试)据王斯德《世界通史》统计,某国在某一时期三种主要类型商品进出口情况如下:

以下各项中与上图情况最契合的是( ) A.16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 C.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

B.17世纪40年代的荷兰 D.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左图可见该国家进口的工业制成品的份额大大少于原材料,说明对原料需求较大,而工业制成品基本自给,右图可见该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的份额大大多于原材料,说明其工业制成品大量外销,占有世界市场。由此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只有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符合要求,故选C项。

2.(2014·泰州一模)“从18世纪七八十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革新了技术 B.殖民扩张增加了资本 C.议会改革完善了制度 D.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B项发生于新航路开辟以后,D项形成于19世纪中期,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8世纪七八十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不符,故排除;C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保守主义的政治”不符。自18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故选A项。

★3.当博尔顿和瓦特联手制造第一台蒸汽机时,英国国王前来参观他们的工厂。国王问博尔顿正在忙什么,博尔顿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一种商品。”

国王不解地问这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说:“是力量,陛下。”这种“力量”带来的直接作用是( )

A.导致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 B.引发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 C.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普及 D.促进了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所列四个选项都是蒸汽机所带来的影响,注意“直接作用”的限制语。蒸汽机作为一种动力技术革新,使得越来越多的机器的使用不再受自然条件限制,故选C项。

4.(2014·无锡交流卷) 19世纪英国“棉都”曼彻斯特“是做赚钱生意的地方??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

A.公共设施尚不完善 B.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了工业革命的影响。由题目中的信息“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纯质的金子”“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可知,作者看到了工业革命的巨大贡献;由题目中的信息“肮脏的下水道”“油腻的阴沟”“变成野蛮”可知,作者又看到了工业革命的不足。故本题应选D项,A、B、C三项表述均不全面。

★5.(2014·镇江一模)下表为欧洲、美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产量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占比变化情况( )

时间 1870 1913 从中可以看出( ) A.此时欧洲具有“世界工业工厂”的地位 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 C.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源 D.技术输出促进了经济格局全球化

解析:选A 本题以表格为切入点考查两次工业革命。从题干可以看出,到1913年美国工业产量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比例不如欧洲,即无论是1870还是1913年,欧洲都占优势,故A项正确。

欧洲 64.7% 47.7% 美国 23.3% 35.8% 其他地区 12% 16.5% 6.________经济思想以人性论为基础,以功利论为“心照不宣的前提”,以“经济人”为逻辑纽带,以“看不见的手”为核心命题。空格上应该填写的词是( )

A.重农抑商 C.自由主义

B.重商主义 D.凯恩斯主义

解析:选C 本题须抓住关键信息“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即为市场调节,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强调市场调节,反对国家干预,故选择C项。重商主义和凯恩斯主义都主张国家干预,故排除B、D两项;重农抑商抑制商业,都与材料观点相左,故排除A项。

★7.英国《笨拙》杂志的漫画《穷人国和富人国的写照》(见下图)的独白:“尽管说煤窑里的境遇仍相当悲惨,但它也带来了许多奢华与享受,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让人欣慰了。”该漫画描述的画面最早始于( )

A.光荣革命之前 C.电气时代到来

B.工业革命时期 D.经济“大恐慌”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煤窑”这一信息可以判断,这一漫画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带来了贫富两极分化。

8.(2014·海门一模)“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申江百咏》描述的这一发明,最早出现于( )

A.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由“火树千株照水明”“真个销魂不夜城”可知为电灯,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1879年10月21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世界上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故选B项。

9.某个历史时期开始出现这样的现象:“创新的源泉发生了变化??创新的来源更为多样:工业部门建立研究和开发机构,使寻求技术变化机会的拿薪俸的工程师、科学家阶层的人数增加,而使个体发明家、小企业家人数减少。”从材料可以看出( )

A.西欧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B.科学研究完全受控于垄断组织 C.科技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因素 D.科技创新主要依靠个体发明家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题干“创新来源更为多样”“个体发明家、小企业家人数减少”可知B、D两项与题干不符,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科学与技术创新真正结合,A项与史实及题干均不符合。故选C项。

10.下图为在法国取得发明专利的“汽马”。这项发明出现的前提是( )

A.马的驯养与使用 C.电的发明与使用

B.蒸汽机的改良与使用 D.内燃机的创制与使用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从图片看出,“汽马”里面带有动力机械装臵,联系19世纪后半期,人们将内燃机技术广泛应用于交通事业,研制出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故选D项。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B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C项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11.从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而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新航路开辟 C.第二次工业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题目中“化学添加剂”起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化工产业的发展。故选C项。

12.以下是小明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两幅地图。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最合适的是( )

A.新航路开辟 C.世界市场形成

B.两欧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

解析:选C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综合两幅地图,涉及内容均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雏形和基本形成的情景,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在史学研究中,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由于不同的史观,如革命史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欧洲中心史观等等,就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关于工业革命起因的研究即为一例。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生态缓解”这一概念,在波梅兰茨的用法中,指的是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因为食品、燃料、纤维和建筑材料这四项必需品均要占用土地来生产,当纺织机械的革命新增加了对于棉花纤维的需求后,必然相应减少了食品、燃料和建筑材料所能占用的土地,从而提高了食品和燃料的价格。当食品和燃料的价格高于工资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也无法使工业革命持续下去,因为此时更多的土地和人力必须投入到四项必需品的生产中去,可见,孤立的技术革新无法形成持续的工业革命。美洲新大陆提供的“生态缓解”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崔之元《生态缓解、奴隶制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三 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这已经变得一目了然了。人们注意到,最先工业化的国家是那些与英国的文化和社会最相似的国家。

——奇波拉《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与经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经济力量兴起的因素,“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又是通过什么途径?(4分)

(2)概括材料二中美洲大陆的“生态缓解”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条件。(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哪些“文化和社会”现象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8分)

(4)材料一、二主要体现了哪种史观?这种史观在认识工业革命的起因上有何特点?(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分析;第二小问,题干中“悲伤”暗示亚洲所遭受过的屈辱。第(2)问,从材料二“英国从新大陆获得大量土地密集的产品(如糖和棉花),从而缓解了英国自身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分析。第(3)问,根据英国在工业革命前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科技发明、对外关系等方面回答。第(4)问,第一小问,材料一是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联系阐述的,材料二是从英国在殖民地区进行掠夺的角度进行回答,因此属于从全球史观。第二小问,根据全球史观的整体性特点回答。

答案:(1)因素:欧洲从亚洲获取了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利益。途径: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活动(扩张、掠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ju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