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各章节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10 21: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社会保障体系

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保护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和经济、社会稳定,采取保护与激励相统一的原则,对公民在年老、疾病、遭遇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给予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1′

2、社会保险:由政府举办,强制从业职工在其就业年份里拨出一部分收入交纳保险税(费)作为保险基金,对由于保险计划规定的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又满足缴纳社会保险税(费)期限的人,提供的收入保险计划。

3、社会救助:由政府举办的,以反贫困为主旨,对因不能正常劳动等原因致使收入水平低于规定的数额(贫困线)的社会成员,提供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以解决社会保险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社会问题。

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指国家和社会对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等特定优抚对象所给予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

5、社会福利:政府通过免费或低费地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或劳务,给人以实惠和方便,以提高生活质量。主要由公共福利事业、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指员工福利和民政福利四部分组成。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单项选择

1、C 2、D 3、A 4、C 5、C

四、多项选择

1、ABD 2、ABC 3、ABCD 4、ABCD 5、ACD 6、ABD 7、AC

五、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的内涵。

答:①通过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保持社会稳定的安全项目以及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3′ ②以社会共同责任为本位,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责任的社会机制和经济机制。3′ ③以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为公民提供各类保障。2′

④它作为一种国家主导的强制性社会行为,一般通过立法而确立。2′ 2、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答:①国家主导性。1′通过立法和国家行政机器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并对社会保障财务负有最后的(并非完全的)责任。1′

②法制性。1′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起来的基本制度之一。1′

③社会性。1′实施对象的社会性;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化;社会化管理。1′ ④福利性。1′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消除和预防贫困、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营利性质。 1′

⑤人道性。1′老有所养、幼有所惜、扶弱济贫、友爱助人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基础。1′ 3、简述社会保障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其责任、权利和义务。 答:①三大主体:国家、单位、个人。1′

②政府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执行主体;1′对社保的财务负有最后的(并非完全的)的责任;1′负责社保的职能部门、财政部门、综合调控部门、代表执行机构的有关部级机构。1′

③用人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按规定为单位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障的参保手续、缴纳保费;1′要求社会保障机构提供政策咨询;1′对社会保障争议提出诉讼和仲裁;1′监督社保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工作。1′

④个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劳动者个人是提供劳动并获取保障的主体,1′依法享有社会各项保障权利,也负有缴纳社会保障费的义务。1′

4、简述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功能。

答:①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构件。1′

②通过收入补偿、支出补偿以及互助互济,使受到创伤的社会机体和个人机体得以恢复并重新投入运行,调节市场竞争机制、效率机制、动力机制与社会公平机制、均衡机制、稳定机制之间的矛盾。4′

③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作为一种经济变量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调节功能。1′

④调节功能。1′缓解经济萧条,增加购买力,刺激和推动经济复苏;繁荣时,抑制需求。1′ ⑤刺激作用。1′通过改善劳动力质量,减少家庭生活波动;通过转移支付,制造市场需求。1′

六、论述题

1、社会保险类项目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类项目的联系与区别。

答:(1)共同点:都是由国家和社会对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工具。2′

(2)区别:①社会保险的再分配属于横向再分配;1′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属于纵向再分配,1′即社会普通成员的收入向优抚对象转移。1′

②社会保险投保人的权利和义务在缴费上体现对等,1′以工龄替代缴费年限时则转化为在劳动上体现对等,1′对象是因风险发生而得到补偿;1′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的贡献和收益则呈非对称性,是一种单方面的给付,个人不必缴纳,1′对象是因做出过贡献而得到补偿。1′

③在资金的管理上有不同的要求。1′保险要求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1′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只能由政府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项目。1′

④社会保险与转移支付类项目应该分别制定各自的资金来源、支出及管理制度,方能提高各自的效率和总体效率。2′ 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答:(1)联系:①都是风险防范与风险转移机制;1′②都具有化解社会风险、维持经济繁荣的功能;1′③运作机理及其所使用的很多术语和计算方法、预测方法类同。1′④运作机理类同,社会保险借用了商业保险的大数法则。1′

(2)区别:①性质:社会保险属于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1′②目标取向不同:社会保险以社会价值为目标,具有非营利性质;1′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1′③权利义务关系不同:社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劳动上面体现对等;1′商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是建立在商业契约上。1′④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分担;而商业保险完全由投保人负担。1′⑤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同:对社会保险财务承担最终的兜底责任;1′依法对商业保险进行监管,但不承担直接经济责任。1′⑥二者补偿水平及保障方式不同:社会保险是有现金补偿和服务两个方式;1′商业保险则主要体现货币的支付关系。1′⑦可承保风险的范围不同:商业保险对社会性风险无能为力。1′

第二章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单项选择

1、C 2、C 3、B 4、B 5、B

三、多项选择

1、BCD 2、ABCD 3、BCD 4、ACD 5、ABC

四、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 答:①必要条件:社会化大生产;2′

②充分条件:劳资矛盾尖锐化和工人运动的兴起;4′ ③历史和理论背景:西方新历史主义论和“福利国家论”;4′ 2、简述贝弗里奇报告中提出的四原则。 答:①普遍性原则;3′ ②保障基本生活原则;2′ ③政府统一管理原则;3′ ④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2′

3、简述社会保障制度多样化发展阶段的特征。

答:①建立的出发点:由解决劳资纠纷、缓和劳资矛盾转向构筑社会功能体系,社保制度成为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

②社保的实施对象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 ③社保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之上;2′

④社保项目从零星分散的单项保障向全面体系化方向发展;2′ ⑤社保工作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分工体系。2′

4、简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举措。

答:(1)调整性改良:①提高退休年龄、延长享受待遇的所需的最低缴费年限;②提高缴费率、取消缴费的收入界限、提高缴费基数、降低计发保障津贴的基数等;③推行公共福利事业“私有化”、“市场化”;④改变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方式,增加基金增值的效率。4′

(2)结构性改革,即在不改变原有制度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现有制度架构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使其结构和系统功能得以更新和创新。2′

(3)根本性改革,指由一种制度模式转换为另一种模式:①改现收现付制为完全的个人账户积累制度;②由公共管理储备积累模式转变为现收现付模式。2′

5、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答:①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2′ ②社会保障政策要统一,管理要法制化;2′

③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2′ ④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统账结合”模式;2′

⑤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险基金经营要分开,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代表参加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组织。2′

五、论述题

1、试述福利经济学和国家干预理论对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的影响。

答:①英国经济学家阿赛?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以“基数效用论”为其研究出发点,认为社会的福利将随国民总收入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均等化而增大。4′依据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货币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一些给穷人,就可以增加货币的总的边际效用,从而使社会满足总量增加。2′他的论点为后来的“福利国家”理论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依据。2′

②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体系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取决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货币流动性偏好规律;3′实行充分就业的关键在于增加有效需求,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把“福利国家”的发展当作资本主义有机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2′成为战后凯恩斯主义者和社会民主党人积极宣传的“福利国家”的理论依据。2′

2、举例说明当今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及其特征。

答:①福利型:北欧和一些发达国家;特点:全民保障——“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 全民保障;按照统一标准缴费,支付、津贴与个人收入及缴费之间缺乏联系;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财政负担沉重。4′

②保险型:德国、美国、日本,权利和义务相对应;选择性原则;缴费三方性原则;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4′

③强制储蓄型:新加坡、智利,建立个人账户,强制劳资双方缴费,全部计入雇员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待遇取决于账户积累;缴费确定型的支付方式。4′

④国家型:前苏联,国家承担全部保险责任。3′

第二章 养老保险

名词解释

1、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障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一般是指在国家行政强制力和国家信用保证的基础上,对养老保险基金采取的社会统一筹集、统一管理和统一支付。

3、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般是指在国家行政强制力和国家信用保证的基础上,采取“个人预缴专款储金”的养老保险形式。 4、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亦称缴费率,是指在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占其核定工资总额的比例。

5、养老金替代率:对个人来说,是指每个职工退休时所领取的养老金与其退休前的工资之比;对社会来说,是指平均养老金同整个经济系统平均工资或曰被包括在生效合同范围内的员工的平均工资的比例。

单项选择

1、A 2、C 3、C 4、C 5、B

四、多项选择

1、ABCD 2、ABCD 3、ABC 4、BCD 5、ABD 6、ABC

五、简答题

1、简述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

答:①由国家建立或实施,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具有法律强制性;2′ ②享受对象必须是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2′

③社会保险机构必须预先储存一部分基金,基金极其增值部分必须用于支付退休金;3′

④对老年人提供稳定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其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并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3′ 2、简述退休金标准确定的原则。

答:①同在职时工资收入要保持可比性,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应因工龄、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而有所不同;3′ ②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应以在职时实际工资收入的全部为基数,而不应以现行的标准工资为基数;2′ ③退休金的最低额不应低于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所需要的数额;2′

④退休金的数额一般不应超过在职时的正常收入,以体现劳动与不劳动的差别。3′ 3、简述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问题。 答:①机关事业单位的平均待遇水平要高于企业;2′

②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在养老保险方面制度不同、政策有别,人员流动时其养老保险关系难以异地接收和转移;3′ 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制约着相关改革的顺利进行;2′

④养老保险费用负担越来越重,财政和用人单位压力加大,部分地区拖欠机关的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也已突现。3′ 4、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依据。

答:①在宏观层次上能够抵御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和未来老龄化高峰的不利影响;在企业层次上,不因企业的兴衰、变迁而影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领取;在个体层次上,使职工年老时,能够得到基本生活保障。3′

②筹资模式与劳动力及资本市场接轨,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商业性人身保险的市场运行机理,并且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3′

③要考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后的养老问题。2′ ④制度模式的设计要与企业工资制度协调配套。2′ 5、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应如何设计?

答:①计发办法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环节,应当建立在精算基础上;2′ ②参保人员每多缴一年增发一个百分点,上不封顶,形成激励约束机制;3′

③以参保缴费年限为基础,以计发基数、计发比例和计发月数调整为重点,以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出发点,以保障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为目标,采取“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中人逐步过渡”的方式设计。5′

六、论述题

1、试述贝克尔的家庭生产理论。

答:①贝克尔认为,消费者既是一个消费者,又是一个生产者;其生活必需品必然来源于市场和家庭。在家庭这一生产单位内,每一位成员都以自己的知识、技术、时间和市场产品等来联合生产子女、健康、婚姻、声望等,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3′

②贝克尔将自己所创立的理论叫做“家庭生产函数分析”,表示为:Zi=Zi(xi,ti,E)其中,E表示家庭生产所处环境的变量,xi表示市场产品向量,ti表示时间向量;3′

③在家庭生产函数和家庭现有时间及收入的约束下,家庭实现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要素价格之比等于家庭生产的边际产品之比;若要素价格下降,则家庭生产会转向相对密集地使用这种要素的技术,若要素价格保持不变,则要素边际生产力的提高会增加生产过程对这种要素的相对使用和需求;3′

④在家庭生产中,追求家庭产出最大化,实现家庭效用最大化,家庭分工是必然结果。家庭分工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时间是家庭的稀缺资源,并且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个人的时间价值是不同的;第二,家庭成员之间的要素禀赋是不同的;3′

⑤按照绝对优势原则或者比较优势原则,在市场部门具有绝对优势或者比较优势的家庭成员会逐步在从事市场工作方面专门化,而在家庭部门具有绝对优势或者比较优势的成员会逐步在从事家庭活动方面专门化。3′

2、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实施中的问题及其改革的对策思路。

答:(1)问题:①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寿命延长的矛盾;②非正常的提前退休行为密集地发生于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③女干部和女工人退休年龄不统一引发劳动争议;④社会保险制度自身的缺陷为提前退休行为提供了可能性。7′

(2)改革对策:①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择机统一女职工退休年龄;②实施在精算基础上的弹性退休政策,弹性退休政策要求在精算基础上建立退休年龄的早与迟和领取养老金数量的多与少之间的关联和调节机制;③对从事特殊工种职工实行企业内部退养,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实行谁用工谁负责,将提前退休与享受养老金分开;④破产企业应一次性地预留一定的养老保险费用,缓解提前退休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8′

第四章 就业与失业保险

名词解释

1、结构性失业:由于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形势和规模的变化,劳动结构不能与之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 2、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同失业人数与从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可以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人数所占的比例。

3、摩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市场功能上的缺陷造成的临时性失业,一般是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差而形成的失业。

4、失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执行,由政府负责建立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5、失业:失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可以从社会和个人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其涵义。从社会角度看,失业表现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的分离。从个人角度看,失业是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应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单项选择

1、C 2、C 3、C 4、D 5、D

四、多项选择

1、ABCD 2、BC 3、BC 4、ABC 5、ACD 6、ABCD

五、简答题

1、简述强制失业保险的特点。 答:①国家立法规定,强制实施;2′ ②以失去工作、收入中断为前提;2′

③以满足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1′ ④设立失业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使用;2′ ⑤更重要的在于促进再就业;1′

⑥超过一定期限后,如果还没有工作,就改为享受社会救济。2′ 2、简述年失业率及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涵义。

答:①年失业率=该年度的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平均失业持续期/52周。5′ ②城镇失业登记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5′ 3、简述失业的类型。

答:①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5′

②此外据不同标准可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公开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完全失业和不完全失业;长期失业和短期失业等。5′

4、简述爱德华兹教授对发展中国家失业的分类。 答:①公开的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3′

②非公开的失业:就业不足型的失业、伪装的失业、隐蔽性失业、提前退休而引致的潜在失业、健康受损引致的潜在失业、无效益生产引致的潜在失业。7′

六、论述题

1、论述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①失业率统计严重“缩水”,下岗职工离岗容易离厂难;3′ ②职工下岗、失业过程中几个相关环节缺乏落实和衔接配套;3′ ③失业人数的统计口径偏小;1′

④失业保险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的体制不顺,政、企、事合一,缺乏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3′ ⑤失业下岗人员中弱势群体就业难度大;2′

⑥对减少和消除下岗职工的过激行为缺乏有效的制度性措施和应急措施。3′ 2、论述如何深化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答:(1)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要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目标。3′

(2)解决隐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作为我国失业保险的主要制度功能:①强调失业保险享受资格;②熨平经济周期以减少国家抑制经济过热之后产生的失业,同时保障经济景气度偏低时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③重视提高失业和下岗人员的技能。6′

(3)提高系统功能:①失业保险作为短期支付类项目,其总需求取决于近期失业人数和待遇水平;②根据失业保险的主要环节,做好从员工剥离下岗到其再就业这一过程中各环节工作的衔接配套;③强化对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的管理。6′

第六章 医疗保险

名词解释

1、社会医疗保险:是指以立法形式通过强制性的规范或资源的契约,在一定区域的一定人群中筹集保险基金,并为该人群的每一个成员公平分担,对由于疾病所引起的纯粹以补偿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个险种。

有支付能力的医疗保险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且有能力经由医疗保险去购买的医疗服务的总量。

4、共付法:即按比例分担法,指无论发生多少费用,参保人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各自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费用,分担比例可以恒定,也可以随医疗费用额度的变化而递增或递减。

单项选择

1、C 2、D 3、A 4、B 5、D

四、多项选择

1、ABC 2、AB 3、ACD 4、ABCD 5、ABC 6、ABD

五、简答题(

1、简述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区别。 答:①保险人的内涵不同;2′ ②目的不同;2′ ③实施手段不同;2′ ④性质不同;2′

⑤覆盖范围不同。2′(简要说明具体不同点)

2、简述社会医疗保险财务机制的“效率基准”与“公平基准”的内容。

答:(1)效率基准:①是否阻碍个人和企业参加生产活动的意欲;②是否阻碍社会医疗保险的财力和服务等资源的有效分配;③是否增强相关主体对社会医疗保险的费用意识。5′

(2)公平基准:①大多数社会成员与少数低收入者间的负担公平;②支付额与缴费额之间的公平;③利用者与非利用者之间的负担公平;④现职一代与老人一代之间的负担公平。5′

3、简述“统账结合”社会医疗保险财务机制的框架结构和设计特征。 答:(1)框架结构:①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2′ ②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计入个人账户;2′

③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用于“大病”的治疗;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用于门诊。2′ (2)设计特征:将社会保险税模式和个人医疗保险储蓄模式综合而成的一种方式。4′ 4、简述个人账户运行机制的基本要点。

答:“产权私有、专项消费、定向支付、自主使用、超支自理、简化管理。”2′ ①参保人员拥有个人账户的使用权和继承权;2′

②专项消费,个人账户属医疗专项消费资金,只能定向使用;2′ ③个人账户是封闭性的定额制,超支时应由本人自理;2′ ④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是共济账户不予支付的医疗费用。2′ 5、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制度的特点及功能。

答:(1)特点:①费用支付与医疗服务享受相分离,第三方付费;②参保人员与受益人为同一人;③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与约定医疗单位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④医疗单位为参保人提供承保项目范围内的医疗服务。5′

(2)功能:①补偿服务消耗和医疗费用;②控制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流量;③实现卫生资源的配置;④对医疗行为、医德医风进行导向。5′

六、论述题

1、如何理清社会医疗保险领域涉及到的保险方、被保险方、医疗服务供方和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 答:①政府和社会医疗保险享受者的关系;3′ ②在政府和医院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3′

③医院和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之间是商业契约关系;3′ ④医院和社会医疗保险享受者之间是等价交换的关系;3′ ⑤国家和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的关系是上下级的关系。3′

2、如何遏制社会医疗保险领域的道德风险。

答:(1)正确界定社会医疗保险领域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关系。5′

(2)保险方和被保险方通过签订不完全保险合同,追求次优的经济效率。①扩大拒保范围;②设置年度承保上限;③实行医疗费用的共同保险;④将预防和治疗相结合。5′

(3)强化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制约和控制。①弱化医疗机构提高自身效用和医疗服务提供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②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合同及其管理;③改进对医疗单位的支付制度。5′

第7章 工伤与生育保险

名词解释

1、工伤保险: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职业伤害后,由国家和社会给予负伤者、致残者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生育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在妇女劳动者由于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社会和国家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3、职业病: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以及职业性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功能性疾病或气质性病理改变。

5、工伤:指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由于生产或工作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等因素所发生的或与之相关的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劳动者身体的负伤或残废。

单项选择

1、C 2、A 3、C 4、B 5、D

四、多项选择

1、AC 2、ABCD 3、ABCD 4、BCD 5、ACD

五、简答题

1、简述工伤与非工伤的界限。 答:①时间界限;2′ ②空间界限;2′

③职业(业务)界限;2′

④除了职工本人故意造成工伤以外,只要符合其他工伤条件,都应属于工伤;2′ ⑤法定特殊界限。2′

2、简述“事故相关性理论”的内容。

答:劳动过程中引起伤害的因素相互关联,并按一定的顺序发生作用:①社会环境不良;②个人缺陷;③不安全行动和不安全状态;④事故;⑤伤害。10′

3、简述生育保险待遇的内容。 答:①医疗服务;2′ ②产假;2′ ③生育津贴;2′ ④子女补助费;2′

⑤被抚养妇女的生育补贴。2′

4、简述生育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的思路。

答:(1)问题:①覆盖面较窄;②待遇标准不规范;③社会化管理水平较低。5′

(2)思路:①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提高参保率、基金到位率及统筹层次;②合理控制生育保险费率水平;③引入竞争

机制,实现津贴社会化发放。5′

5、工伤保险的特征。

答:①立法颁布,强制实施;2′ ②设立基金,统筹使用;3′

③长期待遇与短期待遇相结合、保险与补偿相结合;3′ ④政府行为,注重社会效益。2′

六、论述题

1、工伤保险待遇按其内容分为三大类,试述每类的主要内容。

答:①工伤保险按其内容分为医疗待遇、伤残待遇和死亡待遇三大类。3′ ②医疗待遇的主要内容。4′ ③伤残待遇的主要内容。4′

④死亡待遇的主要内容。4′(必须答出具体内容否则不得分) 2、试述工伤保险的实施原则。 答:①“无过失补偿”原则;4′ ②个人不缴费原则;3′ ③实行区别待遇的原则;3′

④工伤保险的赔偿金额以被伤害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限额的原则;3′ ⑤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第8章 社会救助

名词解释

1、贫困深度:是指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的比例(%)。

、开发式扶贫:通过一定的项目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使其自我发展,助其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富裕道路亦称 “造血式扶贫”。 5、相对贫困:指在国民收入的总额中,有一组人口所占份额相对处于最低水平、生活水平也处于最低层次的这部分人的生活状况。

单项选择

1、C 2、D 3、A 4、B 5、B

四、多项选择

1、AB 2、AC 3、ABC 4、ABC 5、ABC

五、简答题

1、简述确定相对贫困四个要素。

答:①需要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比较来确认;3′ ②相对贫困是一个动态概念;3′

③反映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和经济平等与否;2′ ④它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具有明显的主观偏好性。2′ 2、简述社会救助基金的使用原则。

答:①专款专用和重点使用的原则;3′ ②无偿使用和有偿使用相结合的原则;3′ ③分散使用与集中使用相结合的原则。4′

3、简述贫困地区的恶性循环圈的两种表现形式。

答:①家庭、社区贫困再生产循环圈,即贫困再生产的内部循环;4′ ②一般贫困的外循环;4′

③只有首先改变第一个“家庭、社区贫困再生产循环圈”,才会突破“一般贫困循环圈”。2′ 4、简述阿马蒂亚?森的贫困指数

答:① 阿马蒂亚?森设计的贫困指数为:P=H{I+(1-I)G}。其中,H为贫困发生率,I为收入距比率(平均贫困距与贫困线的比率),G为贫困人口之间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4′

②该指数具有两个特征:单调性;传递性。2′

③一个社会的贫困程度可以用贫困人口的贫困距的加权值表示:P=A(n,q,π)∑vigi其中,gi为社会成员i的贫困距,vi为社会成员i贫困距的权数,A(n,q,π)为标准化参数, n,q,π分别为总人口、贫困人口和贫困线。4′

5、简述社会救助的功能。

答:①社会救助是一种解决社会保险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社会问题的保障形式;4′ ②社会救助津贴则一般与受益人不能正常劳动有关;3′

③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社会安全网的“网底”。3′

六、论述题

1、阐述产生贫困的原因以及消除贫困的途径。

答:(1)原因:①家庭获得生产资料和转移收入的机会少能力低;②就业机会少;③人力资本匮乏,就业能力低下;④抚养负担和赡养负担重;⑤抗风险能力低,突发事件造成收入下降;⑥社会地位低;⑦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劣;⑧贫困的恶性循环。8′

(2)途径:①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②政府通过明智的社会经济政策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格局;③增加获得赚钱的机会和提高对机会的反应能力;④从产业政策角度实施的反贫困战略;⑤劳动力流动与反贫困。

第九章 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帮助全体社会成员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素质,为社会弱势群体实施补贴而实行的制度、采取的措施和举办的各项公益性事业的统称。

6、社会优抚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是一种带有褒扬和抚慰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单项选择

1、C 2、 A 3、D 4、B 5、C

四、多项选择

1、AC 2、ABCD 3、ABCD 4、ABD 5、ABCD

五、简答题

1、简述我国社会优抚体系。

答:①退伍军人就业安置;②现役军人及其家属优抚;③伤残烈属优抚;④军人退休社会保障。 2、死亡抚恤的对象有哪些?

答:①革命烈士;②因公牺牲军人;③病故军人;④革命烈士家属和因公牺牲军人家属。 3、特殊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生活自理能力教育;②文化知识教育;③心理辅导;④职业技术教育。 4、我国社会优待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革命烈士家属以及牺牲、病故军人家属的优待;②革命伤残军人优待;③现役军人家属的优待;④复员、退伍军人的优待。

六、论述题

试述社会福利的内容。

答:(1)公益性福利:①教育福利;②卫生保健福利;③文化康乐福利。4′ (2)职工福利。2′

(3)妇女和儿童福利:①妇女的特殊保护和照顾;②儿童福利。2′ (4)老年人福利:①老年福利津贴;②老年保健。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je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