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初三复习)

更新时间:2023-08-06 13: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复习

一、填空 《孟子· 公孙丑下》 《孟子》与______ 《大学》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合为“四书”。 _______ 《中庸》、_______ 轲 子舆 战国 时期_____ 思想 家 2、孟子名_____, 字_______,_______ 政治 家、_______ 教育 _______ 家。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本文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政治思想 4、《孟子》是一部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孟子及其弟子 儒 家 书,相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等著,是____ 经典之一。 二、解词 好的天气时令 1、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的地理形势 2、地利_____________

3、人和________________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外城 4、七里之郭____________ 包围 而________ 表修饰 攻之而___________ 表转折, 却 不胜 5、环_____ 发语词,用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环而攻之 6、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 而_______ 却 7、然______ 不胜者 这 8、是________ 天时不如地利也 护城河 9、池___________ 非不深也 兵器革__________ 盔甲,战甲 兵革:_______ 武器装备 10、兵____ 非不坚利也 粮食 非不多也 11、米粟_______ 放弃 而_______ 表承接 去_______ 离开 之 12、委______ 限制 民不以_____ 依靠 封疆之界______ 界限 13、域_____ 14、固巩固 ____国_____ 国防 不以山溪之险_____ 险要 15、威________ 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震慑

到 至_______ 极点 16、寡助之_____ 内外亲属 畔_____________ 同“叛”,背 17、亲戚________ 归顺 之 叛 18、天下顺______ 19、故______ 所以 君子有不战 三、译句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得到了有利的天气时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地理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弃城而逃,这是有利的地理优势比不上人心所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部团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人民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界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国防,不靠山河的险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的,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他的人就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凭借

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10、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 1、“得道”与“人和”之间什么关系? 只有得道,即行仁政,才能得人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本文论证过程。

天时不如地利, 摆出观点 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 论证观点 地利不如人和 得出结论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战争事例

治国道理

4、举出有关“人和”的正面和反面的例子各一个。 正面:唐太宗李世民为百姓着想,大行仁政,开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贞观盛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面:商纣王残暴无道,最终商被周所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举出有关“人和”的名言或俗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心齐,泰山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和万事兴 团结就是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道,即行仁政 6、人和的实质就是_____________ 天下顺之 7、人和的最佳局面是___________

一,解词。

1、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

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

2、古今异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词类活用: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动心忍性②名词用作动词:人恒过然后能改 4、其它: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行拂乱其所为 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译句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问题探究1、文中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从而说明了什么道理?①出身卑微、历经磨难、终成大器。 ②苦难造就真正的人才。

2、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必须经历哪些磨难?他是从哪几 个方面进行阐述的?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②思想、生活和行为三方面。

3、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①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论证思路:本篇采用“分—总”的论证结构。 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说明人才是在苦难中造就 的;然后从正面论述磨难对于人才的意义;接 着由人才的造就扩展到治国,并从反面论述没 有忧患的危害;最后得出作

者的观点。③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考考你1、你知道哪些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关 的名句?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个道理?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 ②勾践以卧薪兴,夫差以酣酒亡。/文王拘而演《周易》;仲 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 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 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牛刀小试理解性默写(请用课文原句填空)。①“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人担当大任之 前,如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所说:“必先 苦其心志, , , 。” 目的是让其经受磨练,增长才干。

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从反面说明忧患意识能 使国家昌盛的句子是: , , 。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 ,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iy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