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一单元--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更新时间:2023-05-15 09: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单元的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雪皑皑( ái )2、黔省(qián )3、毡房( zhān )4、蔫巴( niān )5、篝火(gōu ).....

6、骨碌( lù)7、蜷缩( quán )8、咀 嚼(juã ) ...

9、蓦地( mî )10、焦灼(zhuï )11、愠怒(yùn )12、猝然 ( cù ) ....

13、飒爽 ( sà )14、泥泞( nìng)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wēi yí)逶迤 (páng bï)磅礴 岷(mín)山 (liàng)(qiàng)踉跄

(kē)苛捐杂税 (hān)酣然入梦 呜(yâ)咽 惊(huïng)惶

作者档案

1、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

2、萧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16年生,江西兴国人。萧华文武兼备,才华出众,著有《怎样进行战时政治工作》《长征组歌》《铁流之歌》等名篇。

3、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4、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 954年6月写出了处女作《党费》,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赏。后来陆续写出了《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七根火柴》《三人行》《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1974年根据李心田的同名小说与陆柱国合写了《闪闪的红星》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党费》《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他还同别人合作创作了《四渡赤水》的电影文学剧本。

主题概括

1、《七律 长征》这首革命史诗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全面再现了红军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中的第六曲。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3、《老山界》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草》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5、《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它是从电视文学剧本《长征》中截取四个场景,根据时空画面的转换和人物的对话来推进作品情节发展的。本文充分渲染了长征过草地途中的险恶环境和悲壮场面,表现了红军指战员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细腻地展现了红军领袖特有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语句品味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长征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草芥,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在英雄红军的眼里,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不过是一道道细小波浪在翻滚;气势磅礴的乌蒙山脉,只是几

颗滚动着的小小泥球。此联是写山,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逶迤”“磅礴”极言山之绵亘高大,这是

客观的山,真实的山,可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蔑视一切困难,于是在红军眼中,这些山犹如“腾细浪”“走

泥丸”那样渺小,微不足道。此句运用夸张和比喻,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充分而直接地表现了红军顽强

豪迈的英雄气概。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明暗结合,动静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3.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最后一句是歌词的中心句,它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

的军事艺术。

4.“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红军战士为什么“都是钢铁汉”?为什么“千锤百炼不怕难”?

因为他们官兵同甘共苦,充满革命理想,这两个中心句点明了红军过雪山草地无往而不胜的根本原因。

5.“半夜里,忽然醒来”以后的所见所闻的描写,绘形绘声绘色,着力渲染,四个比喻,刻画入微。这几

个比喻,形象生动,可以引起读者多方面的联想,通过比喻对本体事物理解得更加明确清晰。处于山谷,

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低微,但由于寂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有的声音,分明

起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作者就是这样以形象贴切

的比喻,用耳朵里感觉到的声响,烘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深切感受细腻入微地描绘

出来,并使读者也似乎调动了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以便体会当时的寂静情景。

6.“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爬着,爬着,

不知什么时候昏过去了。”其中的“冲进”“跑”“走”“爬”“昏过去”等动词,准确地表现了二班长

杨光救人心切、一往无前的优秀品质和顽强意志。

7.“万籁俱寂的草地夜空,突然飞来用法语演唱的《马赛曲》的歌声。”唱《马赛曲》是什么意思?为什

么用法语唱?

【明确】《马赛曲》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革命歌曲。现为法国国歌。作于1792年奥地利、普鲁士武

装干涉法国革命的危急形势下,表达了法国人民争民主、反暴政的革命意志和爱国热情。蔡畅、成仿吾等

在法国留过学,深知这一段历史。面对困境,想到危急形势,便情不自禁地想起这首歌,用它来鼓舞战友

的斗志,表达红军坚强的意志。

重点题目

一《七律》

1.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全诗的诗眼是:“不怕”。 。

2.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

个加以赏析。

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用字的赏析。如“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形象地突出了红军的

壮举,是红军精神的外显。又如:“暖”“寒”是一对反义词,这两个形容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情感穴位,

“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⑴ 巧渡金沙江 ⑵ 强渡大渡河

4.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本单元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

字形:蹊跷 殷切 嫣红 圣诞 宛转 诧异 祈祷 哽咽 踱步 眷恋 遨游 污蔑 募集

萌发 生涯 乾坤 矫健 凋谢 倔强 贫瘠 券门 瞭望 懵懂

字音:蹊跷(qī’qiāo)掐指一算(qiā)风烛残年(cán)殷切(yīn)玛瑙(nǎo)

揣(chuài)故弄玄虚(xū)嫣红(yān)圣诞(dàn)国籍(jí)宛转(wǎn)喧闹(xuān)懊悔(ào)祈

祷(qí dǎo)拜读(bài)慎重(shân)眷恋(juàn)诬蔑(miâ)拘留(jū)募集(mù)烽火(fēng)夜

阑(lán)乾坤(qián)洋溢(yì)矫健(jiǎo)凋谢(diāo)倔强(juã)贫瘠(jí)遨游(áo)卓越(zhu

ï)颠倒(diān)嘹望(liào)流逝(shì)冀求(jì)无与伦比(lún)有朝一日(zhāo)懵懂(měng)

成语:故弄玄虚 风烛残年 感慨良深 不约而同 无言以对 拒理力争 与世隔绝 通力合作

矢志不渝 世外桃源 安居乐业 灰飞烟灭 无与伦比 民怨沸腾 二、文学常识备考

① 萧乾,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

作。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

②都德,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

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③刘敬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党支部书记。

④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

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

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

诗圣”。

⑤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

察使和宣歙观察使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丽,自成风格,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⑥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⑦文天祥(1236-1283), 原名云孙, 字宋瑞, 又字履善, 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 南宋杰

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三、主题概括

1、《枣核》这篇散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萧乾,选自《美国点滴》,枣核是一条叙事线

索,也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点主题。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

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

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2、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述,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

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我的见闻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热爱祖国

的精神,刻画韩麦尔先生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进行的,刻画小弗郎士主要用心理描写进行的,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3、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记述

了他在学术上取得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阻力,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

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是明线;眷恋祖国是暗线。

4、《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春望》这首诗写于作者杜

甫在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时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之情。《泊秦

淮》首句渲染了气氛,描绘了迷蒙冷寂的画面,迷蒙中透出悲凉。后两句是一种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

针砭时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这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诗人陆游,本诗以风雨为题,通过风雨把现 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显得自然而巧妙,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忱。《过零丁洋》这首诗将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经历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决心。首联从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起,颔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颈

联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尾联用议论表现诗人高尚的情操

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晏子使楚》这则故事写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阴谋故事,表现了他机智

善辩,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四.名句解读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

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_____ 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

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

两种说法都讲得通,按第一种说法,诗人因感时伤怀,加之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不但无

心赏玩,反而落泪惊心。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主语理解为作者更加自然,更加符合作

者当时的心理,因此,选择第一种说法比较好。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对偶(夸张)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

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

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①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

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②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说明了什么?

. 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

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6.“风吹雨的作用?”,"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

通过“风吹雨”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自然而又巧妙。“风吹雨”照应了诗题,同时窗外的风雨声

与战场上的马蹄声很相似,引出了下一句。

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

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7."铁马冰河"进入了诗人的梦境,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8、这首七律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上下句有何联系?

答:比喻。把山河风雨飘摇的亡国之象与个人生死荣辱的经历刻画得悲壮动人,入木三分。两句连用,

暗示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9.谈谈颈联的“惶恐”“零丁”的双层含义。

答:一指地名,二是包含着诗人忧虑国事艰难的情感。

10.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明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为国献身的爱国情怀。

五、专题:长城

关于长城的知识

1、成语:万里长城(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

或界限)

2、谚语、歇后语:(1)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2)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3)不到长城非好汉。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字词

狼藉(jí ) 簌簌(sù) 拭干(shì) 踌躇(chïu chú)

举箸(zhù ) 蹒跚(pán shān )琐屑(suǒ xiâ) 愠色(yùn)

踉跄(liàng qiàng)蹭(câng ) 瞥见(piē ) 惺忪(xīng sōng )

唏嘘(xī xū) 歉疚 (jiù) 女红(gōng) 酬谢( chïu )

褴褛(lán lǚ ) 舱旁 (cāng ) 妹仔(zǎi ) 涮净(shuàn)

恸绝(tîng) 晕眩(xuàn) 舔净(tiǎn) 呆滞(zhì)

娓娓动听(wěi) 万籁俱寂(lài ) 循循善诱( xún ) 失魂落魄

蹑手蹑脚(niâ ) 人影憧憧(chōng) 辗转反侧(zhǎn ) 不能自己

莫名其妙 饮泣吞声 无精打采 如数奉还 变卖典质 情郁于中

二、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

1、《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

士,江苏省扬人。其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本文记叙了作者和

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这是一

篇叙事纪实散文。

2、《甜甜的泥土》作者黄飞,其体裁是一篇小小说。小小说的特点是:(1)立意新奇;

(2)结构严谨;(3)结尾惊奇。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

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3、《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 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

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4、《我的母亲》选自《经历》,作者邹韬奋,名恩润,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本文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达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5、《父母的心》选自《川端康成作品集》,作者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选自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作者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作品有《王子

安集》。《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三、诗歌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2、试对“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作简要分析。

一个“望”字,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

露伤别之意。

3、试对“风烟望五津”中的“风烟”字作简要分析。

“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4、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中蕴含的哲理。

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5、试分析该诗与其它送别诗的不同之处。

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

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2、一、二两句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

3、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4、三、四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诗人以“落花”自比,以“花”比作新生命,“落红”、“护花”是崇高

献身精神的象征,该句诗人移情于物,是对新生命的赞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的追求。

5、.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iu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