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四五六七单元备课

更新时间:2024-07-04 15: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风筝厂见闻 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感知除法的意义。 2. 能力目标: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口算方法。并内正确的进行计算。 3. 情感目标: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口算方法。并内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具准备:

《风筝厂见闻》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 感知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风筝厂见闻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学生:对照情景图,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教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后找出代表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预设:

1. 可能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 提不出除法问题 。 应对措施:

1. 引导学生关注情境图提供的文字信息。 2. 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除法问题。 教师:板书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 平均每天要做老鹰风筝多少个? 2. 平均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个? 3. 均每天要做孔雀风筝多少个?

4. 平均每天要做蝴蝶风筝多少个? 5. 平均每天要做小兔风筝多少个? 二、 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预设:

1.可能学生会做但不能清楚表达。 2.学生不光会做而且能表达。 应对措施:

1.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2. 课堂交流,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意见。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 ,平均每天要做老鹰风筝多少个?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答的方法。 60÷2

教师:总结学生的算法,并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就是30。 因为30×2=60 所以 60÷2=30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平均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只? 240÷6 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的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把240看作24个十,把24个十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个十,也就是40。

24÷6=4 可以推出240÷6=40

教师:平均每天大约能做多少只仙鹤风筝怎样求? 学生:列式 92÷3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动脑,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

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算法。 可以把92看作是90,90÷3=30(只)

每天大约做30只能完成任务吗?为什么?应该做多少只才能完成任务?

教师:出示第四个问题,平均每天大约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学生:独立计算,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三、巩固练习:

1. 自主练习 第一题,学生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2. 第二题。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讨论,找出规律。

3. 第三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比一比谁写的最快。

四、布置作业 第四题。 板书设计:

1. 平均每天要做多少个老鹰风筝? 60÷2=30(只) 2. 平均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个? 240÷6=40(只) 3. 平均每天要做孔雀风筝多少个? 138÷7︽20(只) 4. 平均每天要做蝴蝶风筝多少个? 320÷4=80(只)

课后反思:学生结合具体情景,感知到除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在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同时还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第五题

学生自己看题,理解题意,找学生说一说,要求什么,应该怎样求?然后进行独立计算。对做得又好又快的学生进行表扬。 第六题

一篇文章有480个字,要在6分钟内打完,平均每分钟要打多少个字?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进行快速练习。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第七题

魔术箱,本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训练学生加、减、乘、除及各部分的关系。学生先思考怎样做,在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想好后在小组内讲一讲。最后进行独立计算。 第八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提问:怎样才能指导学生理解再调两辆车够不够? 学生回答后独立计算。 第九题 练习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大约数目 2分 60个 3分 120个 5分 150个 4分 160个 2分 120个 出示题目后教师提问:怎样才能比较出哪一天的成绩好? 引导学生说出要先求出平均数才能进行比较。 六、布置作业 第十题。

课后反思: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体会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信息窗2 领材料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各数位都能被整除的)的除法。

2.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进行有个性的学习。 重点

笔算两、三位除以一位数的的计算方法。 难点

笔算两、三位除以一位数的的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 出示信息窗2——领材料

真实的画面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布匹、线轮、竹条。通过工人师傅的对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解决“64米红布能做多少只鹰风筝”,“72个线轮是多少盒”等一系列问题,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引导学生融入情境,看到工人师傅领的材料能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把学习新知贯穿在帮助工人师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学生合作探索 (1)探索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 “64米红布能做多少只鹰风筝? 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探索计算方法。 .预设:

1.可能学生会做但不能清楚表达。

2.学生不光会做而且能表达

应对措施:1.学生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

2.也可以用口算或估算的方法。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以上方法加以肯定。

3.对于用竖式计算的学生,教师要抓住机会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解决第二个红点提出的“72个线轮是多少盒?”这一问题时,可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第一次商后余下的1怎么办”等问题,教师可以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学具来理解算理,加以解决。教学第一个绿点标示的问题“86米绿布能做多少只孔雀风筝?”时,要充分的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然后通过汇报交流具体算法,进一步巩固笔算的方法。教学第二个绿点标示的问题“438根竹条能做多少只风筝?”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会发现两次商后都有余数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然后独立解决。

(三)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2题小船靠岸:练习时学生可以笔算,也可以估算,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第3题为学生呈现了有关大天鹅的一些真实信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巩固了除法的口算和估算,又让学生了解了大天鹅的一些常识。

第4题是火眼金睛辨对错,学生在辨别对错的同时,总结出计算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整理自己的思路,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

第5题是一个看图解决问题的练习。练习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然后独立完成。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进一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6题是判断算式是否有余数的练习。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计算,再说一说哪些算式没有余数,然后涂上颜色。

第8题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的一个现实情境。练习时,让学生弄清图意,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并加以解决。在巩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信息窗3 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验算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3、 结合具体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并能进行正确的验算。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导观察。

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告诉我们哪些已知条件? 学生:观察后小组交流,然后班上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 二、 根据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以上已知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 教师板书:

1、 你平均每小时裁多少只风筝面呢? 2、 你平均每小时裁19只风筝面对吗? 3、 平均每天要裁多少只风筝面呢? 学生:独立列式 三、 共同探究算法;

教师:76÷4你想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除了再算一遍这种方法以外,你还可以想出怎样的方法? 学生:19×4=76

教师:想一想为什么用乘法可以验算除法做的对不对? 学生:小组内讨论。

教师小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教师:平均每天要裁多少只风筝面呢? 学生:列式499÷4

教师:你能使这计算一下吗? 学生:列式计算

教师:找一名学生板演。做完后问:他做的对吗?怎样检验? 学生说出自己的检验方法。

教师:总结学生的算法。验算由于数的除法应该注意:商和乘数相乘后要加上余数。

四、1 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2题

2自主练习第三题

学生独立读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练习生活,说一说迎面接力比赛时应该怎样分配人数才合理,然后独立进行计算,并进行验算。验算使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独立验算。 3.自主练习第四题

算一算96÷4 632÷4 65÷3 569÷3 24×4 158×4 21×3+2 189×3+2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4.自主练习第五题 学生:独立看图。

教师:多媒体出示议长进货单。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指导学生说一说三者之间的关系 。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教师:订正讲解错误的问题。 5.自主练习第六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新华书店购物清单。指导学生说一说清单的意思。 学生:小组讨论后自己解答 6.自主练习第七题

教师:多媒体出示情景图

学生:分小组研究、汇报交流、弄清要解决还能装多少果汁的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7. 布置作业:聪明屋。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学习了本节,即强化了知识,又帮助了学生灵活的去理解知识,

寻求方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信息窗4 包装风筝 教学 目标

1.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图中大量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出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风筝厂对加工好的风筝进行包装的情景。图中几个工人正在装盒,所呈现的信息有“240只燕子风筝,每盒装6只 ;229只鹰风筝,每盒装2只;92只仙鹤风筝,每盒装4只;158只孔雀风筝,每盒装8只。”该信息窗主要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独自研究解决问题的法方法。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每盒装几只?”“能装几箱”学生还可以发挥想象,提出不同问题,也许有的学生会提出:“这些装好的风筝分四次运完,每次运几盒?”? 应对措施:

1.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联系前三幅情景图来看这幅情景图。风筝已经做好了,在交货之前还要进行包装。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三)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第1题乘除法的口算。看看学生是否能在一分钟之内完成。 2. 进行小组赛,看看那个小组先到达终点。

3. 第3题以小资料的形式呈现了鸵鸟和蜂鸟的有关信息。练习时,先让学生读一读,了解一下有关鸵鸟的、蜂鸟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根据所求问题从中找出相关的信息进行解答。

4. 第5题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练习时要注意让学生观察发现包装袋上隐含的数学信息,选择相应的信息解决问题。

5. 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可以获得那些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6.第7题用竖式计算,并且演算。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 第8 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练习时,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以用乘、除法估算,也可以用乘、除法计算,只要符合题意,教师都应以肯定。

8. 第9题:图中给出三组信息。教学时,可以抛开图中给出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三组信息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9.第10题:设计出合理的编班方案,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时如果先求出新生的总人数,然后分别除以8、7??把每次除得的结果与35比较,只要不超过35都是合理的,当然,学生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只要设计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备课设计

(一)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材分析: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

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7课时 课时教案设计5-1-1 课题 课时

教学实践活动内

周长的意义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

教学三维目标

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信息窗一:爱护花草 备课教师 1

备课时间

图形的周长。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

教学难点

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008年的奥运会,将扬帆青岛,老师为青岛设计了花坛广场(出示花坛)

看到这些花坛,你想说些什么?怎样保护这些花坛呢?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这些花坛真好看;花坛周围没有护栏,有人进去踩了花怎么办?

教师应对预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保护花坛行动 (出示课题) 二、 讲授新课

1.你见过花坛护栏是怎样围的吗? 提出周长(板书)这个新名

2.什么是周长?

(1)在教师提供的花坛平面图上任选一个花坛,用彩笔围一围 (2)展示汇报,怎样围的?(沿着边围一周) (3)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是怎样围的?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会回答:沿着边线围一周。 教师应对预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谁能起来总结一下?

教学挂图、课件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围的形状不一样但方法都是一样的 。 教师应对预案:非常好。 3.课件出示:

(1)围一个花坛护栏,围得不到一周,还少一段。问:围得好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不好,因为可能会有人从缺的地方进入花坛。

(2)围另一个花坛护栏,围得超过一周。问:围得好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这样会浪费护栏。

教师应对预案:那么怎么办呢?怎样才能保证正好围好护栏呢?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要先计算好或量好花坛一周的长度。 (3)指一指月亮形花坛的周长,师指出,如果忘了从哪开始指的怎么办?(做好标记)

指一指自己课桌面的周长给同桌看 指一指黑板的周长(指名板前指) 三、 巩固练习

1.找一找身边物体面的周长

2.估计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学生活动预设:同桌互相交流。 四、 教学小结:谈收获。 五、 教学反思:

理解周长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周长,教给学生测量、估计周长的方法,并让他们进行实际操作,在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 课时教案设计5-1-2 课题 课时 教学实践活动内周长的意义 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教学三维目标 图形的周长。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教学重点 图形的周长。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教学难点 图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开展了一项保护花坛的行动,谁还记得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花坛?通过给花坛围上护栏,你学习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我们学到了什么叫周长,如何求一些图形的周长。

教学挂图、课件 信息窗一:爱护花草 备课教师 2 备课时间 教师应对预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现在我们做一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用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2.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先指明说一说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3.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算一算。 学生活动预设:有些学生可能不知道怎样估,主要原因是对前面学习的对1厘米,1分米,1米的体验已经淡忘。

教师应对预案:可以领着同学们在简单体验一下1厘米 1分米 1米有多长,再进行一下步骤。

4.学校要安装霓虹灯,一共需要霓虹灯线多少米? 是不是计算这所学校平面图的周长?为什么?

5.装饰一个灯罩,需要47厘米长的金线,装饰5个这样的灯罩,2米金线够不够?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可能在单位换算上出现错误。 教师应对预案:教师应该及时纠错。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6.走迷宫 (出示迷宫图) (1)有几种走法?

(2)哪种走法最近?有多长? (学生观察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一些错误。

教师应对预案: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纠错。 二、 教学小结:谈收获。 三、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不错,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课时教案设计5-1-3 课题 信息窗一:爱护花草 课时 3 教学实践周长的意义 活动内容 教学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三维周长。 目标 教学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重点 周长。 教学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难点 周长。 教具教学挂图、课件 准备 教学步骤:

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

一、 练习导入 1.估一估、算一算:

72×4= 5×21= 57×3= 84×6= 324×2= 231×4= 412×4= 192×4=

2.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两幅图片:

估一估木盆箍的周长大约是多少?一棵9人正好能合抱的大树大约有多粗?

学生活动预设: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互通答案。 教师应对预案:教师随时巡视检查。 二、 实践活动

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故一估、量一量小组成员的腰围、胸围和头围。

测量工具可以使用课前准备的软尺,也可以在小组讨论后创造性地使用自己小组的方法。

学生活动预设:小组合作进行。

教师应对预案:教师选择一个小组参与测量活动,然后全班交流。 活动2:你能做一幅毛线粘贴画吗?估计一下大约用了多长的毛线。 学生活动预设:依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创作一幅毛线图, 教师应对预案:教师巡视指导,作品成功后,全班展示交流。 三、教学小结:谈收获 四、教学反思

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的比较好,但在估计圆柱形物体的

周长时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在今后的练习中要加大这方面的练习力度。

课时教案设计5-2-1 课题 课时 教学实践活动内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 容 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教学三维目标 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重点 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教学难点 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信息窗二、小小采购员 备课教师 1 备课时间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为青岛设计了美丽的花坛,并且想帮他们围上护栏,今天,我们就当一回小小采购员,为其中的两个花坛安装护栏(板书:小小采购员) 二、新授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从图中找出信息 2.要当小小采购员,你首先要知道什么?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护栏周长多少米,需要多少钱 教师应对预案:非常好。

3.解决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的长是 8米,宽是4米。

学生活动预设:独立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做法:8+4+8+4=24米 2×(8+4)=24米 2×4+2×8=24米

教师应对预案:指名到板前指一指长方形的周长,说明自己的理由。 4.长方形花坛护栏需要8元/米的甲种护栏,需要多少钱? 学生活动预设:用护栏的长度乘以8.

教师应对预案:那么具体到这个题应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预设:24×8=192(米) 教师应对预案:非常好。

小结: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 二、 巩固练习

1.求出下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长是 25cm 宽是15

学生读题,获取信息,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2.量一量,在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给出2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四、教学小结. 五、教学反思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较好,能够根据给出的条件解决提出的问题。对于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到底该不该要求学生必须使用,存在疑虑。 课时教案设计5-2-2 课题 课时 教学实践活动内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 容 信息窗二、小小采购员 备课教师 2 备课时间 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教学三维目标 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重点 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教学难点 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当了一会小小采购员,为长方形花坛围上了8元/米的甲种护栏,我们从围护栏中学到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想不想继续充当小小采购员呢? 学生活动预设:好!

教师应对预案: 同学们可能兴致很高,注意控制纪律。 二、 新授

教学挂图、课件

1.出示正方形花坛图: 正方形的边

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这些花坛真好看;花坛周围没有护栏,有人进去踩了花怎么办? 应该给花坛围上护栏。

教师应对预案:怎样才能给这个正方形的花坛围上护栏? 学生活动预设:先求出它的周长。

教师应对预案:独立求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要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做法 7+7+7+7=28米 (7+7)×2=28米 7×4=28米

教师应对预案:同学们认为哪一种做法最简便? 学生活动预设:第三种。

教师应对预案:很好,以后我们就用第三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4.正方形花坛护栏需要9元/米的乙种护栏,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解决) 三、巩固练习

1.求出下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边长是 20cm

学生读题,获取信息,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2.量一量,在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3.给出2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拼一个正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

4.要给一个边长是15分米的正方形桌布缝上一周花边,70分米长的花边够吗? 四、教学小结

在今天当小小采购员的过程中,我们还学习到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 四、 教学反思

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就比较简单了。学生掌握不错,能够灵活加以运用。在解题的过程中,公式的使用也不错。

课时教案设计5-2-3 课题 课时 教学实践活动内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 容 1、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教学三维目标 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信息窗二、小小采购员 备课教师 3 备课时间 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重点 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教学难点 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得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一、 复习导入 1.估一估、算一算

39×5= 201×3= 73×4= 198×2= 91×3= 88×6= 48×9= 212×8= 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如何计算?

学生活动预设:可能还会有的同学不是很熟练。 教师应对预案:教师可以再强调以下。

3.要想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什么? 学生活动预设:长方形要知道长和宽,正方形要知道边长。 教师应对预案:很好,给这位同学一些掌声。

教学挂图、课件 二、 巩固练习 .填上合适的单位。

(1)黑板面的周长约是9( ) (2)课桌高约60( )

(3)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约是90( ) (4)一块手帕的周长约是80( )

2.出示自主练习第6题的情景图:长方形的篮球场,长是28米,宽是15米。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学生观察画面,分析题意,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3.用12根同样长的火柴棍,能围成几种长方形(或正方形)? 学生动手实践,然后填写表格 4.出示第8题:行车路线图

学生观察图画,计算后回答问题:哪路车行的路线长?(单位:千米) 5.出示第9题:张大爷的养殖场平面图。中间是用石块砌成的水塘。要把每个饲养区都围上木栅栏,一共需要多长的栅栏? (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计算结果,全班交流) 三、 教学反思

主练习第九题的题意表述不清楚,池塘已用石块砌好,是否还需要加木栅栏?因此学生在这儿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课时教案设计5-2-4 课题 课时 我学会了吗? 4 备课教师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我学会了吗? 容 通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教学三维目标 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可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 通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教学重点 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可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 通过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教学难点 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可以检测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情况。 教具准备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一起回忆一下,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教师应对预案:能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通过几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将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 复习 1.出示情景图:

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这幅图可能是一位同学家里的房间平面图。 教师应对预案: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然后进行解答,全班交流

教学挂图、课件

2.根据找到的数学条件,解决问题

(1)如果给客厅天花板的四周压上木条,至少需要多少米木条? (2)给大卧室做踢脚板,300块木板够吗?

说明:什么是踢脚板。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需加以引导,可以结合着教室里的踢脚板来说。

3.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先在小组中互相提出问题并且解答,然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三、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小的综合练习,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更深刻了,也深切的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简单分数的读写;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简单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用分数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本单元一开始就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人体结构变化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关注自身成长变化的同时,感知分数的意义,为

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好基础。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信息窗1呈现的是人在胎儿时期、婴儿时期和成人时期头长占整个身长比例的变化图,引入对分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信息窗2呈现的是成年人的身体各部分与身长的比例图,引出对同分母加减法的学习,知道分子、分母相等的分数就是1。 (三)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具体情境中,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是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六)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青岛版的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2——73页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在这些变化中还存在许多数学问题。 你对哪个时期印象最深?了解到什么? 二、讲授新课

你们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会说:多少是一半?一半怎样表示?

教师应对预案: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3、有没有什么符号可以表示一半?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五花八门的表示方法。

教师应对预案:出示:1/2 读作二分之一 这样的数,我们叫它分数。 4、教学书写:

先写“—”,再写“2”,最后写“1” 5、胎儿头长占身长的一半,也就是多少? 用纸条表示胎儿的身长,怎么表示一半?

6、婴儿、成人的头长也能用1/2表示吗?用纸条折一折,涂一涂,表示一下。

指出头长在哪儿?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成人呢?

7、今天,我们认识了3个分数:1/2 1/4 1/8 8、学习书写:

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 分数就这三个吗?你还知道哪些分数?

学生活动预设:不是,还知道2/3,7/9,1/7 教师应对预案:很好。 三、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 读作二分之一 ? 读作四分之一 1/8 读作八分之一 教学反思:

通过看图和实际的操作,学生对分数的含义认识比较好,知道分母、分子的意思。分数的认读需要加强练习,一部分学生习惯从分子开始读,导致错误。 第二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

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图片)涂色部分是多少?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应对预案:出示分数,学生涂色 二、讲授新课:

1、成年人的头长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2、成年人上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3、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应对预案:你能在这条线段上表示一下吗? 4、 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 分子 分数线 8 分母

5、成年人下身的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会积极回答:成年人的下身约占整个身长的5/8. 教师应对预案: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学生:能。

6、成年人的上身长还是下身长? 学生活动预设: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三、练习

1、 自主练习2:看分数,涂颜色 2、 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辨对错 说一说对不对,为什么?

3、 自主练习4:先写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先自己写一写,再在小组中交流。) 4、 自主练习5:写出下面的分数

5、 自主练习6:先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填空。 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3 分子 分数线 8 分母 教学反思:

分数的比较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强巩固与理解。 第三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巩固练习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分数,学生认读 出示分数,学生比较大小 二、讲授新课

1、你会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吗? 1/4 1/9

学生活动预设:可能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 教师应对预案:小组讨论有什么方法?(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总结方法:

当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时,哪个分数大 5、你会比较下面的分数吗? 1/2 和1/4 1/5和 1/4 三、练习

1、自主练习7:同位互相合作,完成练习 2、自主练习9:填空

进行小竞赛,看谁填的又对又快 3、自主练习10:你能照这样摆下去吗? 学生活动预设:有的同学可能会有困难。

教师应对预案:先自己摆一摆,再填空,在小组中交流。

说说,你发现了火柴棒的根数有什么变化规律? 4、自主练习11:小小设计师 花坛面积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自己设计一个花坛,说说你设计的花坛占整块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5、自主练习12:数学手抄报

估一估,“小小发明家”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 “名人名言”栏目大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预设:趣味数学占手抄报的几分之几? 6、知识长廊:读一读,了解分数的由来与发展。 教学反思:

异分母分数的比较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开始时可以借助图画来观察、理解。慢慢地过度到抽象的分数比较大小。 第四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简单的的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分数,认读 2、2/7是什么意思?

3、举例说一个分数。学生活动预设:学生举手回答。 二、新授:

1、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当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 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头部占身长的比例愈来愈小,下身占身长的比例越来越大。教师应对预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成年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

3、出示问题1:成年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 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吗?(小组内交流) 汇报: 3/8+4/8=7/8 全班交流算法:

(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

(2)3/8是3个1/8,4/8是4个1/8,3个1/8加4个1/8就是7个1/8,即7/8。 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

4、出示问题2:成年人下身比上身长几分之几? 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自己完成) 汇报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算一算 先看图,弄清图意再解答。

2、自主练习2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 同位互相检查。

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3 指名说说图意

同位互相涂一涂,完成练习 问题:一共涂了几分之几? 谁涂的多?多了几分之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3 / 8 + 4 / 8 = 7 / 8 5 / 8 – 3 / 8 = 2 / 8 教学反思: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较好,但是个别学生还需要加强练习。有时候,在练习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因此必要的练习必须加强。 第五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完成练习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简单分数的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出示挂图:小组开火车竞赛 2、自主练习5 指名读题,了解题意

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全班订正 3、自主练习6

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小组交流,完成填空 4、自主练习7 出示挂图,指名读题

做一朵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做一颗五星比做一面红旗多用了几分之几? 这张纸用完了吗? 5、自主练习8

独立完成,要求正确、迅速,书写工整 6、聪明小屋:

教师出示四个学生名字的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身高关系排排队。 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7、你知道吗?

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

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一些各种各样的练习,学生对分数部分知识的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 第六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教具、学具准备: 准备一些拼图

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过程: 一、导入:

看,小奇和小玲在玩拼图游戏。我们来看看他们拼的怎么样? 出示图画

学生活动预设:他们拼了一幅图画。 教师应对预案;很好。 二、我学会了吗?

1、小奇和小玲各摆了这个拼图的几分之几? 2、他们共摆了拼图的几分之几?

学生活动预设: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谁摆的多些?多几分之几?

学生活动预设:指名列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预设:还有几分之几没有拼?还有3/8没有拼。 三、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综合的小练习,学生们进一步地巩固了所学习的知识,教学效果比较好。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增加一些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第七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本单元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为统计与可能性。结合具体事例,知道事件的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列出简单实验所以可能性发生的结果。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建大的统计图、统计表及初步认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统计与可能性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做出预测的基础。由于该单元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学习,借助操作实验等实践性活动逐步体会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够借助实验,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四)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能够借助实验,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是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六)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与实践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名片吗?大人的名片在交往中非常方便。课前同学们都为自己制作了名片,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名片。

二、新授: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名片,摸名片(属相) 1.提出活动要求:

把小组的名片和在一起,每人摸10次,每次摸一张,每次摸完后再放回去,打乱顺序再摸。猜猜看,摸到什么属相的可能性大? 小组同学先猜测,各选择代表一种属相。

2.实验验证。组长将组员每次摸的情况记录并统计。 3.根据统计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预设:

1.有的小组全是属鸡的 2.有的小组全是属猴的 3.有的小组猴鸡各一半

4有的小组猴多一些,或鸡多一些 应对措施:

1. 板书出一定、可能、不可能

2. 教师参与到每个小组,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小结:从这个游戏中,我们体会到了事件只要存在,就有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存在数量越大,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存在数量越小,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三)摸名片(男生女生) 1.说明活动要求:活动要求同前

2.活动前,数数各小组内男、女生的人数(一样多)估计摸到谁的可能性大?

学生活动预设:小组开展活动,全班交流统计结果。 3.根据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事件存在的数量一样多的时候,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大。 三、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

1.女孩从箱内摸糖(10个草莓,20个巧克力) 2.男孩从箱内摸糖(10个草莓,10个巧克力) 他们分别摸出哪种糖的可能性大一些?为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i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