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网络语言的时代性特征

更新时间:2023-05-29 17: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6企业家天地 下旬刊/20D9/¨

浅论网络语言的时代性特征

摘要: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

的社会语言的变体,本质上是信息社会网络文化的出现所引起

盾使网民的思想、情感在网络这个特殊语境里不足以尽情宣泄,

于是他们借助于技术打造出虚拟的语境和虚拟的交往规则,以及种种新奇怪异、天马行空的网络语言。如3344520代表“生生死死我爱你”,如“一”’表示眯着眼睛笑,“:一o”表示“哇噻”惊呆了等等。正如陈原先生所述:现代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情境,不能使用或不满足于使用传统语言(有声语言或书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所以常常求助于能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地做出反应。这是只有在网络这样的语境中方可以生存并被接受和推广的另类语言模式。

二、符号的主观灵活性

网络的“数字化”或“虚拟化”,创造了广袤的虚拟空间和延伸的时间维度,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使人类生活在一个数字的、模拟的世界中,这就使得网络语境具有极大的隐匿性。我们在其中所看到和听到的文字、形象和声音变成了数字化的终端显现,甚至人也变成了符号,或说数字化了。在人们相互交往时,现实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备受关注的特征,诸如性别、年龄、相貌、种族、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等一切自然和非自然特征都省去了,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符号和符号间的交流。网络的这种匿名性在形式上实现了话语的平等权,保证了对话主体在交流中可以尽可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使各种语言的交流和碰撞在网络上成为可能。于是这些自称为“诺亚方舟”、“lilyl2”的“大虾”、“飞虫”以隐匿的身份沉浸其中,放纵着在真实世界中有所顾忌的思想,无拘无束、自由随意地“灌水”、“造砖”,疲倦的心灵在网络时空里找到了归属。他们叛逆传统、忽视语言规范、追求时尚、崇尚创新,别出心裁地将各种文字、图片、照片、符号语言材料随意组合、改造、嫁接,使得网络语言活泼、形象、生动且富于个性而异彩纷呈。比如,当你和网友说246(饿死了)时,对方可能会从链接里选一大碗米饭的图片发过来,这种以图代文的表达效果无疑是普通语言所无法比拟的,网络语言成了每个主体可以随意去裁剪、拼凑的一种语言游戏模式。

的传统语言变异的结果,是科技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信息媒介

载体变化的必然产物,对传统语言和社会文明的影响是不可忽

视的。我们看到网络语言时代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弊端和负面的影响,所以应将网络语言去粗取精,使之成为人类健康的

精神家园。

关键词:网络语言;时代性特征;去粗取精

中图分类号:F12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9)11—206—02作

者: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中文副教授,硕士;湖南,永

州。425006

就语言的属性而言,其社会性是最为凸显的。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并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迁和丰富。正如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所说:“在任何时候,同表面现象相反,语言都不能离开社会事实而存在,因为它是一种符号现象。它的社会性质就是它的内在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人类语言从起源发展至今,在本质上经历了两次重大变迁:第一次是口头语言随着载有文字的人工媒介的出现向书面语言进行的变迁。它使得语言由非物质形态开始具备了物质的根本属性,使得语言的传承、发展、丰富可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同步成为可能。第二次就应该是现当代随着电子时代的来I临,随着载有文本的数字化电子媒体形态的出现而导致的书面语言向电

子文本的巨变,即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产生和发展首先应当归功于当今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语言的变体,本质上是信息社会网络文化的出现所引起的传统语言变异的结果,是伴随着网民这一社会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但是,从网络语言产生开始,因为其载体和运用的语境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了极具时代性的一种语言模式。

网络语言作为传统规范语言基础之上的变异形式,对传统语言和社会文明的影响是非常深远,非常深刻的。网络语言推崇自我、追求个性、花样翻新、语出惊人,使语言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具有明显的信息化时代特征。

网络语言的时代性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形式的新奇多样性

网络空间是一个完美的用于存取超文本的计算机环境,这种技术的符号性带来了网络呈现场所的虚拟性。这种虚拟性创造出了一个不同于物理时空的另类时空,使网络成为主体与不断拓展的空间保持连接的基础性路径、工具和平台。借助于这些路径、工具和平台,人们得以摆脱时空的束缚,通过信息非线性、跳跃性和联系性的方式,向更大的信息和文化生活等方面自由进发。由于网络语言表达形式的有限性与思维的无限性的矛

三、内容的糅杂兼容性

网络打破了各种地域、文化、种族的阻隔,通过“信息高速公路”把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联系起来,形成了‘地球村’,人们借助数字化的空间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超越时空

的限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获得了在现实空间无法获得的自

由。网络语境的开放性使网络成为一个多语种社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都可以以平等的身份、时空压缩的方式、高速地获取与交流信息,由此网络语言混合现象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彳。于是网民中最具语言开放意识的弄潮儿们为追求简便省事、标新立异,刻意疏离传统文化的含蓄与严谨,创造出了各种突破传统语法规则的新词怪句,以展示他们的语言文化个性,从而使网语中兼容了方言谐音、外来语汇以及将外来语汇、外文缩略语、

万方数据 

外文字母与汉语语汇、汉字、阿拉伯数字通过谐音谐义糅合在一起的“变异的组合”形式。于是“这样子”可以说成“酱紫”(台湾普通话),“小事一桩”就是“小case”,“3Q”就是Thankyou,于根元先生将其总结为“汉字+数字+符号+外文+其他”。这种离经叛道、突破传统的糅杂性正是在网络自由宽松的语境下当代年轻化、知识化的网民多方位语言开放意识的充分体现。

四、使用的经济快捷性

信息传递的第一个要求是准确无误,第二个要求是省时省力,合起来可以称为效率原则。对于语言来说,最理想的效果是在保证准确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手段达到交际的目的。“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率”的概念在网络交流中尤为突显,体现在语言的变异中就是简略原则的侧重。为了输入的方便快捷,网民们挖空心思,利用汉语自身的文字特点使词汇和语句高度浓缩,将复杂的思想、丰富的信息用简明的形式表达出来,力图用最经济直观的表达形式来缩短交际的宝贵时间,同时彼此在相对默契的交流中体验着一种新鲜和刺激的快乐。比如网友将“调制解调器”称为“猫”(英语“modem”的首字母汉字谐音),以“奔三”指代“奔腾3”(即Pentium);为避免输入汉字的繁琐,他们索性用拼音字母或英文字母缩略替代,如“请有空就E我”(E=发E—mail),GG、DD、JJ、MM(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或者干脆以数字谐音代替词语:886(拜拜了),9494(就是就是)。在网络聊天中几乎看不到有逻辑严密、句法整齐、节奏动人的长

句出现。

五、表达的形象趣味性

网络语言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借代、仿拟、飞白等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营造出了一种诙谐幽默的气氛,使表达更具感染力。如以“美眉”借代“姑娘”,既利用了“美眉”和“妹妹”的谐音,又以眉毛这个最能体现女子容貌的特征来指代美女,令人联想到古代的“蛾眉”粉黛,具有丰富的形象色彩;“大虾”一词则生动地刻画出了网络高手们整天趴在计算机前弓背弯腰、酷似“大虾”的劳作形象。再如仿拟句式“昔人已乘奔驰去,此地空余多情郎”、“今天你Hip—Hop了吗?”,既具形象意味而又妙趣横生。尤其是网语中的各种图形符号以形会意、化静为动、眉目传情,表达出了超过字面意义或文字不能表达的语气、表情、动作等非语言传播信息,时空的阻隔仿佛不复存在——一千里咫尺,天涯比邻,伊人如在眼前。网络语言也因此具有丰富的形象,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形貌色彩,为网上交

万 

方数据综

合/嘲

流平添了无限的生动和趣味。可以说语言的功能被网络发挥到了极限,网络就是语言自由飞翔的世界。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网络语言给传统语言文化和现代文明生活带来的一些弊端和消极负面的影响不容忽视。网络语言追求新奇快捷、幽默调侃以致无暇顾及语言的规范,错字别字、怪词异句及荒诞的恶搞文字举目皆是,再加之由于网络法律规范和道德约束的缺失,格调底下、粗俗不堪、低级趣味的不文明语言杂质在网上任意泛滥(渚如TNND他奶奶的、wBD王八蛋等)。网络上主体身份的隐匿性和信息的极高透明度极易将人性深处的各种丑陋和罪恶诱发出来并肆意张扬,从而造成了更

多的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语言失范和道德失范现象,影响

他们语言规范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这种网络技术和网络文明发展在一定程度的非同步性,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网络语言担忧惧怕、愤然声讨的主要原因。

随着网络文化传播的日益深入和网络语言的广泛渗透,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在充分享受其裨益的同时也能够以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去辩证地看待网络语言,从最初的斥之为“语言垃圾”、“洪水猛兽”逐步转变到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倡导“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容纳网络语言,以积极的行动去引导、规范网络语言,以发展的理念去建设、繁荣网络语言”。不少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本具“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排污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同样适合网络语言的运行规律。但笔者认为,对于网络的不利影响防微杜渐远胜于亡羊补牢,与其坐等网络语言不规范和不文明的现象自行消失,不如及早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伦理原则及法律监督机制。这项工作在我国已经展开,相应的语言规范政策在一些城市和地方已陆续出台,中国互联网也开始采取了整治网上低俗之风的重大举措,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语言必将去粗取精,去污存净,成为人类健康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朱莉.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J].语文研究,2005140www.

mlz鼯zs.com文学艺

[2]于洋等.文学网景:网络文学的自由境界[M].北京:中央编译

出版社.

[3]刘海燕.网络语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4]于根元主编.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柳玉华)

浅论网络语言的时代性特征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乐虹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中文,湖南,永州,425006企业家天地(下旬刊)WORLD OF ENTREPRENEURS2009(11)

参考文献(4条)

1.朱莉 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 20052.于洋 文学网景:网络文学的自由境界3.刘海燕 网络语言

4.于根元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冯寿忠.FENG Shou-zhong 网络修辞的真善美[期刊论文]-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8(4)2. 王星 网络语言初探[期刊论文]-新西部(下半月)2009(5)

3. 张烨.张靖宇 《秋颂》中诗歌语言的前景化分析[期刊论文]-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3)4. 李建霞 浅谈网络语言的后现代表现方式[期刊论文]-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10)5. 王修志 《围城》语言变异美论析[期刊论文]-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6. 李秀红 网络语言的文化特征[期刊论文]-山东文学(下半月)2008(9)7. 李秀红 论网络语言的后现代性[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8(27)

8. 亢兰.黄琴.邱丽平.郑芙蓉.邓小凡 论英语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期刊论文]-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z2)

9. 王笛.金志茹.WANG Di.JIN Zhi-ru 我国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及原因分析[期刊论文]-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6)

10. 黄永红.刘汉霞.HUANG Yong-hong.LIU Han-xia 中学生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及思考[期刊论文]-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19(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qyjtd-xby200911127.asp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ig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