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低年级学风建设的专题汇报

更新时间:2023-12-08 08: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加强低年级学风建设的专题汇报

序言

我们常常困惑,无论是苦口婆心的说教,严刑峻法的监督,抑或是亦正亦邪的诱导,也很难让一些学生完全按照我们想要的样子去投入学习,整体的学习风气也很难随着我们付出的辛苦付出而发生转变,学生依然会热爱网络高于热爱学习,热爱娱乐活动却忽视实践创新,热爱电影游戏却忘记读书??遭受如此打击我们更加困惑,不知道应如何继续,于是我们选择降低对学风建设的要求,甚至放弃这项工作的努力,这正是我们在学风建设中所面临困境。

我们所面临的低年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成长环境,特别是初高中阶段已经不同于大多辅导员所经历的初高中,这决定了我们对于他们的教育和引导,特别是对于学习的引导应该重新从他们的成长过程来审视。而对于低年级的学风建设,也应该与时俱进的采取新的方法和手段。

学风建设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要系统展开的话一次汇报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本次汇报是基于我们一年多来在抓学风的工作中的成功尝试和失败教训中得来,结合实际来谈,以点带面,引起大家思考,如有不足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第一部分 对于学风建设的认识

要谈学风建设,我们首先应该回到我们作为专职学生工作干部自身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高校的学风建设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对于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学风丧失的论断早在社会中形成影响,就连一部分学生自己也潜移默化的接受这一“现实”——大学学习是带水分的。

那么我们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怎样去认识大学学风建设呢?我们用我们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需要做到什么程度?怎样去衡量我们的学风建设工作的做的是否到位?

要解决这些疑问我们需要思考一下这几点: 首先,我们要构建的是什么样的学风。

学风是校风的核心,是一所大学的精神,不同的大学有着不同的学风,或者开放包容、或者严谨踏实、或者创新激进、或者保守稳健,不同的学

习风气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校园氛围。纵观中外大学,我们应该基本能肯定:好的学风起码应该是勤奋求实,勇于探索真理的。

所以我们辅导员首先应该明确我们希望在学生中形成怎样的学习风气,搞清楚理想中学风的核心精神,自身形成对学风核心的认识,才能指导我们在工作中对于学风的引导和督促,我们的工作才有指引。

在现实的教育和引导中,我们常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能否纵容学生以取得分数为目的突击式学习;能否暗示学生以实现获奖、就业等为目的功利主义的学习;能否强迫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刻板学习方法;能否诱导学生只注重社会实践而偏废基础知识的学习态度??对于这样一些问题我和同仁们还会存在一些困惑和争议,为何会有困惑和争议?因为我们对于学风的认识没有统一,对于我校所提倡的学风还没有吃透。

我们的新校训“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和老校长徐特立提出的“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是我们学风的指向。来自于不同专业的人对于我校的学风精神理解虽然不尽相同,但严谨踏实,勤奋创新这一根植于这所具有红色历史背景的理工科大学的学习精神应该都是共通的。所以以上提出的这些争议,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如果不能形成自己对学风中的本质精神理解,是无法对于以上问题有着明确判断。

虽然说学风不是单靠辅导员的工作就能完成的,但是辅导员是学生的大学的引路人,在构建学风的工作中我们起着监督和导向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勤于思考和探究我校学风的本质和核心,形成对我校学风内在含义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甄别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体表现是否偏离这一精神,潜移默化的导入我校的学风精神。

其次,我们要构建的学风在实践中应如何把握。

搞清楚我们想要在学生中形成怎样的学习风气的精髓后,我们应该立足现实来考量学风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具体体现问题,落到实处就是学生的课程学习、综合能力锻炼、社会实践、学术创新和德育修养等等方面的处理问题,也就是要分清重点和轻重缓急。

我们辅导员在要求学生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于理想化的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又想搞好学生创新,又想让学生打牢基础知识,又想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还想让学生博览群书,这只会让学生迷茫。我们应该在学

生的不同阶段找到学习的重点。

我们面临的低年级学生处于大学的适应和自身潜力的探索阶段,也是学习基础课程的重要时期,所以重点抓好基础课程学习,同时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才应该是这一阶段学风的核心。 第二部分 低年级学生的新特点

现在我们所面临的低年级学生绝大多数是90年代初生人,他们并不是与80后有多么大的天壤之别,但多多少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是在80后身上少见的。

与80后相比,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90后学生,他们进取心强,敢于尝试,自信满满,并且表现欲强,对于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强烈,他们很希望与众不同,这是他们的优点,是时代变迁在他们身在留下的印记。

但是这样一些特点也往往给他们带来许多问题,比如对于权威的蔑视让他们拒绝接受正确的引导,对于价值的多元化往往让他们无从选择自己的成长道路。这些问题会让学生走入迷惑,影响学习的心态。 第三部分 针对低年级学生学风建设的有益经验

为加强我校一、二年级本科生学风建设,基础教育学院制定了九项措施:

一、 召开以树立优良学风班风为主题的班会; 二、 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 三、 实行早晚宿舍巡查制度; 四、 进行优良学风班的评选;

五、 实行党员联系宿舍的“一帮一”制度; 六、 开展以加强学习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系列宣传; 七、 创建并大力支持学习型学生组织; 八、 对教学相关政策进行宣讲; 九、 开展征文和竞赛活动;

这九项措施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讲,是一场全方位的关于学风建设的新生教育,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此外,学部还探索其他改善学风的方法和模式: 强化专业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本专业有强烈认同感的学生,往往会对学习抱有极大的热情。由

于认识到了所学知识的价值,学生会对眼下的学习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即便是较为枯燥的基础课。

不重视基础课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认识到基础学习的意义,实际上牢固掌握基础课知识,例如数学、英语及其他专业平台课,对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对研究生阶段的学术研究活动都会起到巨大的作用。所以,如果把专业引导工作做到位,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实践中,我们专业引导贯穿到学风建设当中。新生入校便系统开展专业介绍讲座,例如文科学部“赢在起跑线”系列讲座,让新生认识本专业的学习目的和专业定位。在大二阶段,开展“打开专业之门”些列活动,邀请各专业的教授及高年级学生,就大三的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专业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进行讲解,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方向。

从效果来看,这种主要以台上讲台下听的专业引导方式确实对部分关心自身发展的学生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但也同样发现,对于一部分对自身发展没有紧张感的学生效果一般,他们对于基础课学习的热情依然不高,认为学习这些知识没有用,能敷衍就敷衍。所以除了说教式的专业引导方式,我们还应该尝试其他的专业引导,让学生参与到本专业的学术活动中去,例如学术报告会、专业座谈会、外出参观或组织同学结合本专业开展学术科技活动等。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及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比课堂学习,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同样是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往往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特别是90后学生,他们的对于做创新研究已经更加热衷,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自我挑战,这也是对我们提倡的研究式学习的一种积极响应。

对于在学生中开展创新实践和学科竞赛活动,辅导员的积极推动十分重要。在本年度,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

从大学生踏入大学校门开始我们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和设计职业生涯的主攻方向,并围绕这个主题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加强基础课,增加选修课,

提倡文理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立足于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的学习方向会更加明确,因为对迷茫而失去对学习的动力的情况会减少,相反当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充满信心时学习的动力将大大提高。

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与管理与经济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联合开展了四次职业生涯规划的系列讲座,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另外设计专业还邀请了部分知名校友返校来做职业发展讲座,收效甚好。通过这些很好的尝试,我们计划在下一阶段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系统铺开,通过讲座、交流会等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立足宿舍文化建设,营造学习氛围

不难发现,宿舍风气对于学生个体的影响十分巨大,我们往往发现一个寝室有一两个优秀的尖子生,会带给整个寝室的浓厚学习氛围,经常会出现整个寝室都拿奖学金,而有些寝室也会出现因为个别人的整体都学习热情低下,整个寝室沉迷游戏,整个寝室都出现挂科情况等等。

所以,从学生寝室入手,营造良好寝室学习氛围对于学风建设十分重要。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例如09级人文、法学、设计相关专业都选拔出了寝室长,并将寝室长的责任制度化,除了寝室卫生问题,还需要督促宿舍的学习,寝室出现学习滑坡的情况,寝室长需要做出相关反映,并直接对辅导员负责。

除寝室长负责制的尝试外,我们还开展宿舍文化节,有意思的引导宿舍文化建设,将积极的宿舍文化展现出来,起到示范作用。

另外,我们还准备在立足学生宿舍,摸索类似“书院制”的模式,立足宿舍引导志同道合的学生开展学习和研究交流活动,将学习和学术研究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空间。

互帮互助机制,成立学习小组

对于大学的自主学习方法,低年级的学生会适应很长一段时间,期间遇到的学习困难会很多,特别是对于文科学生来讲较难的数学,由于得不到帮助和指导,往往产生为难情绪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引发厌学情绪。这个时候身边有优秀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哪怕是示范,都会对他们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对于这种情况,部分学生会主动寻求帮助,而绝大多数学生却选择逃

避,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并且利用学生喜好集体行动的心理,建立互帮互助机制。

在这方面,我们做过开展过相关的工作。学部在09级管理相关专业的9个班实行班级互帮互助学习小组计划,在学生自由分组的基础上,合理搭配优秀学生到各个小组,形成每班若干5-8人的学习小组,并选拔学习小组长负责,以每学期末学习小组成绩排名情况,给予小组长综合评定加分作为激励。这种个人带动集体,开展例行小组集体自习的制度在管理专业9个班实行了一个学年,对于班级学习风气有较大提升,许多学生有了寻求帮助的机会,并且身边有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孤立无援的情况。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小组模式下部分学生自习互相干扰,造成部分小组集体自习无法进行,这就需要辅导员及时干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灵活开展集体学习。所以,一方面在全面铺开小组学习机制的同时,我们对于如何保证集体自习的质量,还需要研究和调整。

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及时掌握学生关于学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教师与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听取同学合理意见、建议和要求,同时向学生介绍学校管理规章制度,不断改进管理和服务工作,促进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态度和职业纪律、道德等师德、师风建设,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促教风,做到教学相长,良性循环。

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部分教师授课的合理意见、建议和要求往往会通过辅导员向授课教师传达,而还有许多学生对于教学中的建议可能就无处表达。所以,我们构想建立一种沟通机制,实现学生能表达对教学中的意见,教师能第一时间关注到学生的问题。这种沟通机制可以尝试利用网络的平台,如在BBS中开设师生沟通专版,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向学生反馈。实现良好的师生沟通能够对学风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i3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