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第八单元民国后期的中国第21讲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

更新时间:2023-11-08 04: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1讲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

1.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1927~1936年) (1)主要原因

①整顿税务。即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 ②控制金融。即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

③改革币制。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以取代过去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和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币制改革顺应了统一市场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④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即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

(2)表现:棉纺织业和面粉业以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3)作用: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教材补缺 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改订新约运动”。

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首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他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

列强用条约的形式,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并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的交涉,由于列强借故拖延,双方迟迟不能签约,实质是一纸空文。但该运动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全国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萎缩(1937~1945年)

(1)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2)国统区经济政策的调整 ①调整表现

改组有关行政管理机构,确立战时经济体制。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战争紧迫的情

况下,加强了中央尤其是军事委员会对经济的干预,对金融和经济行政机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形成比较集中的经济领导体制。对促进战时社会经济的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加强了政府干预和控制经济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国家财政,对抗战产生了重要影响。

制定开发大后方的建设方针,将战时经济纳入长期抗战的轨道。国民政府基于长期抗战的设想,运用国家资本,在大后方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于民营工矿业,国民政府采取鼓励海内外投资和奖励等政策。除此之外,国民政府还制定计划,采取许多措施,发展大后方的交通建设。 ②作用

民族工业历尽艰辛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后方经济发展和支持抗战,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西南、西北民族工业的发展。 3.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1946~1949年) (1)原因

①美国商品的排挤:蒋介石集团为取得美国援助以发动内战,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②官僚资本的垄断。

③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④苛捐杂税不断增加。

(2)结果: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与国民党彻底决裂,与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归纳小结 近代中国社会中经济成分的变化图

A代表小农经济(自然经济),B代表洋务企业,C代表外商企业,D代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E代表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其中洋务企业迈出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 二、毛泽东思想 1.形成与发展 阶段 时间 著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内容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

斗争的主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 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1)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解放战争时期 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论人民民主专政》 及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 (2)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 2.地位与影响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归纳总结 毛泽东思想可归纳为“一、三、三、三、四” 一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三个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大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 三项实践: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社会主义革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四个阶段:萌芽、形成、成熟、新发展。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选修4) 1.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1)领导工农运动:1925~1927年,从事农民问题的研究,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展开。

(2)参加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3)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1927~1928年,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发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2.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

(2)长征胜利: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建立新中国

(1)抗日战争:毛泽东抓住全民族要求抗战的历史机遇,实行战略转变,与国民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八年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著作,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3)人民解放战争: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用三年多时间,打败国民党军队,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4.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953年至1956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5.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1956年春,发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

(2)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讲话,所阐述的思想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考点一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经济政策

统制经济

所谓统制经济,就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国家财政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它是一种高度专断集权的资本主义战时经济模式。统制经济的全面实行,就是战时经济体制确立的表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制定和推行了统制经济政策。

针对练1 1935年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拟制了一份“重工业建设计划”,以湖南、江西、湖北三省为中心,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促进国家工业化。到1937年,资委会共筹办和整理扩充了21家厂矿或筹备机构。资源委员会推动的工业化建设( )

A.是对日本加紧侵华的积极应对 B.企图从经济上封锁中央苏区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答案 A

解析 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华,与材料中“1935年”“1937年”“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以充实国防力量”相符,故A项正确。

1.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

(1)原因:七七事变后,华北地区的民族工业几乎全被日本占领。为了使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免遭日本摧毁,保存国家的经济命脉,于是出现了民族工业的大举内迁。 (2)过程

①第一阶段:从八一三事变到上海失守是内迁的发动时期。 ②第二阶段:从上海沦陷到武汉失守是内迁的高潮期。 ③第三阶段:从武汉失守到宜昌沦陷是内迁的结束期。 (3)影响

①内迁工厂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大后方工业的门类和发展框架,给大后方带去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众多的技术人才。

②内迁工厂给大后方幼弱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加强了大后方近代工业的力量。 ③工厂内迁迅速改变了大后方各省的经济结构,从而改变了战前我国近代工业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使中国的工业布局渐趋合理。

2.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原因及影响 (1)实行的原因

①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需要。 ②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 ③受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影响:它保证了抗战的胜利,总的来说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但是它对整个国民经济及政治造成的伤害却也是深远的,它导致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和民族工业的衰落。

唯物史观——关注近代中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近代中国很多经济现象或经济问题都与政治紧密相关。例如在抗战的时代大背景下,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国、共两党的这些经济政策都服务于抗战的需要。日本在沦陷区疯狂掠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i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