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更新时间:2024-04-29 01: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人教版五上语文电子课本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排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
语 文 教 案
邵 丽
1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下册)
整体备课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 第一组“走进西部”, 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 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 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 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 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14个,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的任务。 (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遇到的问题。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方法:
第一步:确定话题; 第二步:获取资料;
第三步:分析材料,形成观点;
2
第四步:依照样本,撰写报告。
单元备课 第一组
在本组的导语中,提出了“走进西部”。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可将搜集到的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边疆开发、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在课文教学中作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1草原
知识与能力: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教法: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
3
特的民族风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通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你能否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给你、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美”。 3.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句子感悟: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 “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演示“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将课文第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4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导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迎接 相见 款待 联欢 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 盛情 尽情 深情 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热情迎接: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激情相见: (1)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教师随机采访:刚才你们说了些什么?你听得懂蒙古族语吗,如果你听不懂,你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吗?
(2)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盛情款待:
(1)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2)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3)有感情地朗读。 尽情联欢:
(1)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2)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深
5
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师导: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这正是──(课件出示:)“蒙古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时,你就是蒙古同胞,你想说什么? 此时,你就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
6.“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五、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
教学反思:
2丝绸之路(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教学教法: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
6
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4)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
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
7
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3.激情朗读。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白杨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教法: 教法; 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二读: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 ~~”标出。 (1)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8
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三读: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Δ”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一)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1.默读1~4小节,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3.学习文章的5~13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2)学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文章第14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①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
9
不动摇。”
◇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雪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朗读第14小节。
5.学习第15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板书:画上一颗心的图案。)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在心形图案上画一个“?”)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1)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2)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3)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4)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二)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2.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1)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3.学生交流讨论。 4.理解爸爸的心。
(1)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2)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心情、心思、心愿。
(3)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4)老师小结: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指板书回答,并擦掉心中的“?”号。)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10
老师启发: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过程与方法: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学习重点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学习难点
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天路》引读
1.师: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
2.师:这就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依然是中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请同学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初读感受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如械(xia),不读jia“狰狞”读准后鼻韵。 2.师:读着课文,想着青藏铁路的施工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
3.师:这是一条艰难的铁路,(师生补充资料,结合看屏幕上的青藏铁路示意图: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而风火山是最难的难题,但是最终,这只巨大的拦路虎却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11
4.(屏幕出示句子:“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为什么说风火山是只巨大的拦路虎?(因为这里有三大难关:多年冻土区,恶劣天气,极度缺氧)(2)为什么风火山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①因为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冻土区。②因为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③因为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3)你们说这是一批什么样的建设者?(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
(4)是啊,他们的确是一批勇敢坚强、充满智慧的青年突击队员。你们谁想成为这样的一名突击队员?我们就请这位突击队员来读1~2自然段,要读出你们的决心来。
(5)同学们,让我们也象这位突击队员一样“严阵以待”,准备迎接风火山的挑战。(齐读1~3自然段)
4.师读:“然而,一次次爆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1)西方的媒体说明了什么?(2)他们认为不可能,那你们认为可能吗?(3)我们的青年突击队员是如何把外国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让我们把自己当作中央电视台的一名记者,走进工地,去采访筑路工人攻克风火山的艰难历程。
三、读后采访 1.合作要求:
(1)自己边读边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工程的艰难和建设者的勇气与智慧。 (2)根据采访提纲上的问题提示,把自己的同桌当作青年突击队员互相采访。 (3)按“冻土区”“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分成三个事件,做三次报道。 2.采访提纲
(1)你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2)这些困难给你们造成了什么影响或者后果? (3)你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四、现场报道
1.攻破“多年冻土区”。(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理解“下马威”。 ①什么是下马威?
②风火山给青年突击队员什么下马威?
③这些下马威可能给工人和工程带来什么危害?
④但是,这一切难得倒我们的筑路大军吗?为什么?
(3)是的,因为这群勇敢坚强的青年突击队员心中装着一个坚定的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齐读第7自然段)
2.克服“恶劣天气”。(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想象“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和“劈头盖脸”是什么样子。
3)导读第8自然段前5句(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跟读后半句,强调突出作用) (4)看图,想象工人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面前可能会怎样?
(5)是啊,房子吹倒了,屋顶掀翻了,头砸破了,脸流血了,冷啊!疼啊!可是,当队员们想到西藏人们贫困的日子和迫切的期待,他们咬紧牙关,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铁路修到拉萨!”(齐读两遍)
.解决极度缺氧。(结合看课件中的图)
(1)请某个学生做现场报道,其他人补充评价。 (2)什么是“杯水车薪”?为什么会杯水车薪?
12
(3)看图,想象工人背着氧气瓶在隧道里工作是什么样?
(4)胸闷,头痛,呕吐,四肢无力??生命受到严重威胁,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啊!但是建筑大军硬是让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为什么?他们的胜利依靠的是什么?
①是工人们的勇气和毅力。 ②是科技人员的智慧。 ③是党中央的关怀。 ④是西藏人们的支持。 (5)因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愿。同学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齐读10~11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
1.(屏幕出示最后一个句子: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地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从最后的省略号里,你们读懂了什么?(介绍青藏铁路最新进展:工程进展顺利,全线路基、桥涵、隧道等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累计铺轨743公里,今年年底铁轨将铺到拉萨,明年7月进行列车试运行。届时将开通拉萨至西宁、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多条线路,并装备当今世界最豪华的旅游列车。到那时,从拉萨乘座火车到北京,仅需48小时。)
.想不想坐上这趟列车去拜访神秘的青藏高原?来吧,跟老师一起踏上这段神奇的天路。(播放西藏美丽的风光,配上李娜的《青藏高原》,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个西藏小女孩站在铁轨边上,眺望拉萨的方向。)
3.同学们,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面对着这样一群铁路工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写下来) 附板书: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一·习作一
学习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课前准备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3
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 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
3.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1)首先写信,建立联系。(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4)??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四、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①学生讨论。②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①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②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14
(1)学生讨论。(2)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1)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2)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3)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识,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15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第二组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16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难忘童年”和写童年趣事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去阅读关于童年的故事等项内容。教师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1课时。
古诗词三首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 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生互动交流。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17
3.诵读全诗。结束本诗学习。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一)借助画面,导入新诗
1.观察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生自由读诗。“遮”,注意要读翘舌音。记住字形。读通、读顺全诗。 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二)检查自学,深入探讨
1.指名读诗,正音,注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 2.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3.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讨。
(全诗大意: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扬帆的作用。)
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5.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6.指名读、齐读。读后点评。 (三)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背诵两首诗。预习《清平乐 . 村居》
第 二 课 时
一、课题导入,介绍知识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2.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提倡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4.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 5.交流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如,醉里、相媚好、亡赖。 .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编织鸡笼。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那个孩子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三、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1.师: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 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们面前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在忙些什么?
4.生自由练读。展示读,集体评议,纠正。再读。提醒学生在读的时候是否表现出乡村自然环境的优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睦,以及“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轻松、活泼、愉快。
18
四、改编歌曲,激发兴趣 1.师:词本身就是为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建议学生自己尝试配乐演唱。师可范唱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生练习试唱。众评议。 五、总结谈话,回归整体
1.师: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吸取更多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诵读全词,结束本课时学习。 六、布置作业,积累升华 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收集、背诵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开展一次背诵比赛。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6冬阳·童年·骆驼队(
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9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 (1)看骆驼咀嚼。2)看骆驼脱皮毛。(3)关于铃铛的遐想。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我”很喜欢骆驼。◇“我”很善良。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0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暖暖的心情◇失落和怀念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7祖父的园子
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教法: 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21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
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教学设计:
22
教学反思:
8童年的发现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
教学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23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24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9 儿童诗两首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25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2.生探究、发现。3.交流感悟。
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
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26
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3.班内交流。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了《童年》这优美的歌曲。听了这样的歌曲,我们想到很多,好像也看到了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和老师所收集的童年影集吧!这些都是我们童年时代捕捉的特别镜头,里面珍藏着大家的美好回忆。.学生交流翻看影集。
.过渡:同学们,童年的歌声还在我们的耳边吟唱着,童年照片中的美好画面还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一定回想起了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其中,有一定很多有趣的事情!现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大家,好吗?指名发言。
.听完同学的有趣事,大家一定会发现,在我们的童年时代里,有许多有趣的、值得回忆的事情,今天老师要大家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最有趣的童年往事说出来,让大家彼此分享。(同时亮出小黑板,上面写着:童年趣事)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说内容不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等。只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
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
.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组织评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
让学生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学生写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把握写好的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学生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五、小结谈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眼前呈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多采,充满着天真无比的童趣??。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写完,下课后继续写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展示典型,组织讲评
1.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
27
好。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4.生共同评议。
导语:刚才听了这位同学朗读了他的习作,大家看看,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生评价)
导语: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5.展示中等的习作,让组织学生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注意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6.展示教师杜撰而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同样问题的“病文”(也可以从外引进),组织评价。 二、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先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总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大家的思路应该更加宽阔了吧!为了使大家的童年趣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回去把文章认真改一改,把童年趣事写得具体,更生动,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童年的美好和欢乐。
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2.积累读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学生发言。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如果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
28
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学生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组
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
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
本组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是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本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这次综合性学习和本组其他各项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观照本组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l课时,展示台1课时。
10 杨氏之子
29
知识与能力: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过程与方法: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a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
30
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11 宴子使楚
知识与能力:。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 “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31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②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②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32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12 半截蜡烛
知识与能力: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2)指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国军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绝密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3
4.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 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师小结: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为学生推荐《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
四、作业
1.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3.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教学设计:
34
教学反思:
13打电话
知识与能力: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过程与方法: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一个挂钟。事先录制相声《打电话》片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题:打电话。3.谈打电话。
(1)导语: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2)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3)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 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4)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1)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3)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1)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2)擂台赛:各小组推荐两人,竞赛读。(教师、他生当评委)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35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2)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甲:讨论吗?不讨论。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乙:他在这报账呢!
2.归纳: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小组练习: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4.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___ 小时
小结板书:啰嗦、耗时、误事。
5.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6.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五、自选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创设情境,尝试创作
(1)语言情境一: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2)语言情境二: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 (3)语言情境三: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4)语言情境四: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 2.熟读《打电话》,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对此种现象的看法。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36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3.写字板若干。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准备:各小组领写字板一块。)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交流。各小组汇集共同点写在黑板上,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共同点:用水资源的宝贵来劝说。(生成、不可再生) 用水的用途来劝说。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说。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3.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 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那么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劝说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播放录音2)
甲2: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2)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1 甲2
态度:生硬──和气语气:直接──婉转角度:自己──他人结果:接受──拒绝
生小结:甲1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评的意思,引起了乙1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甲2说话婉转、诚恳,至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并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接受了他的建议。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
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 3.擂台赛。
(1)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37
(2)评一评。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
五、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身体??)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活中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事人进行劝告。请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己或他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行劝告。注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个人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祝你成功。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课前准备1.录象资料:学校大队干部竞选演说的场景。2.学校或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场景照片资料:班里要开展改选班干部活动剪影,“六一”联欢会上活动剪影,社区围棋比赛的活动剪影,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等。
教学过程
一、观赏中引题
1.上课一开始,伴随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多媒体大屏幕播放:“学校大队干部竞选演说”的场景录象资料。
2.仔细观看录象,重点体会参加队干竞选选手的发言技巧和发言内容。 3.引导学生畅谈观后感。
4.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发言的时候很多,比如, (1)虚拟情境一:“六一”联欢会上,你将代表全班同学做一个简短发言。
(2)虚拟情境二:重阳节,少先队员到敬老院慰问老人,请你代表少先队员讲话。 (3)虚拟情境三:海报──学校要竞选大队委,你打算竞选其中的一个职位。 (4)虚拟情境四:班上要竞选语文组长,你打算参加竞选。 (5)虚拟情境五:庆祝教师大会,你代表全体同学发言。??
要发言,通常要写发言稿,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情境,展开想象,写一篇发言稿。 二、分组讨论,明确内容与写法
1.过渡:请选择同一种情境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各组的发言稿应写什么和怎样写。 2.小组汇报。教师小结。(屏幕提示习作要求以及注意要点)
(1)开门见山提出本人要谈的问题。然后说明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做简明扼要的总结。 (2)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说明,不要含糊其词,如果是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3)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内容,都要考虑清楚,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4)语言通俗易懂。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三、学生撰写,教师指导
学生自主选材感兴趣的内容动笔写作,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38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
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 (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 (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3.师生共同评议。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 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
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 3.课堂交流、评议。附1:竞选班长的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走上讲台参加竞选班长职务,我相信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凭着我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决心,这次演讲带来的必定是下次的就职演说。
我叫杨也,是一个“三心二意”的学生,这里的“三心二意”可不是做事不专心,随随便便的意思。“三心”是指进取之心、平和之心、宽容之心;“二意”指的是创意和诗意。因为有了“进取”之心,才能使我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在保证学习成绩优良的前提下高质高效完成班级工作。有了“平和”之心,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会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有了“宽容”之心,才使我胸怀宽广、虚怀若谷,接受同学的意见,与他人合作把班内活动处理好。那“二意”呢?增一份创意我们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展示我们班独一无二的风采;添一点诗意我们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处变不惊,临乱不慌,从容不迫。
对待班内活动,我又将如何做呢?首先,我认为,一个好班级必须要做到合理分工,让最合适的人去做他最擅长的事,从而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班集体。其次,我会努力做到将大家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增强班队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班级工作的透明度。最后,我将力求提高工作效率,使班级各项工作都有效的进行,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好。假如我能当选,我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制订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保证班级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步入正轨。
也许有时候我太活跃了,但是我相信,有了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扬长避短,改掉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
希望大家支持我,谢谢!
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的课文,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交流搜集、积累的相声、剧本、快板等语言材料,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课前准备: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39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激情导入
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1)指名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例1:我觉得《晏子使楚》一课中“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把齐国人口众多说得很形象生动。
例2:我觉得相声特别有意思,因为里面有很多语言很幽默,它不是直接地告诉我们说话不要罗嗦,而是通过有趣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
(2)指名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其余同学进行质疑、补充。
①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②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说话。如: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外国记者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走路时总昂着头,而中国人走路时总是低着头?这个记者的本意是想贬低中国人,给周总理难堪,可是周总理略一思索,说:因为西方人走的是下坡路,而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那位西方记者对周总理的敏捷才思和机智从容十分佩服。
(3)教师小结。
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3.指名读,正音。 二、感悟对联特点
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可以 数字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6.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40
正在阅读:
耐久跑研究课题03-12
中国古典家具行业商业模式专项分析与企业投资环境研究报告05-12
2014年2月23日国内时事政治热点每日一练(1月21日)01-10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4届高三5月月考 数学理试题 - 图文02-02
煤矿巷道顶板巡查制度04-28
精选学生学习计划汇总六篇03-28
搞笑哲理故事02-19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应用与软件05-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三维
- 下册
- 人教
- 教案
- 语文
- 年级
-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