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更新时间:2024-04-10 18: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

[摘 要]从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及内涵、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和方式方法这三个角度,对目前国内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方式方法

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加强对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密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虽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广泛研究,却是在90年代以后。近十年来,已有上千篇关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专论发表,研究角度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大大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本文将主要从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及内涵、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和方式方法这三个角度,对目前国内外有关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一、创新能力的思想渊源及内涵 二、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科学而完整地阐述影响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各种因素,是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影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比较多,既有社会文化、外部环境、教育水平等外部因素,也有个人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等内部因素。但总结起来,影响创新能力培养成效的关键和直接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理念观念的束缚

(1)教育理念僵化。 (2)传统文化的负面效应。 2.教学手段单一

3.教学技术落后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1.对传统培养措施的改进与优化

2.不断探索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3.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4.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四、国内创新能力培养未来研究方向

综观近几年国内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可谓范围广泛、新意不断、成果颇丰。无论从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来看,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学者在自己的文章中都提出了新的观点,开辟了新的视角,深化了原有的认识。但是,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并不是已经十全十美了,未来还需着力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加强对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

(2)加强对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方法之间的整合性研究。

(3)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虽有一定程度的结合,但总体上仍脱节。 (4)加强对西方创新能力培养思想及其借鉴意义的研究。

(5)在实际的研究中未能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内涵加以 区分,在方式与方法上也没有太多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张民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59-60.

[2]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

[3]张宝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0.

[4]李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75.

[5]张鹏,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50-53. [6]安江英,田慧云.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6,(1):29-32.

[7]Burton R. Clark. The Research Foundations of Graduate Education[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

[8]黄春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12. [9]彭旭,胡弼成.略论传统儒家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3):65-66.

[10]秦祖泽,黄俊伟,唐受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阻抗因素及对策[J].湘潭大学学报,2003,(2):140-143.

[11]刘树仁.论实施创新教育应注意的几个倾向[J].教学与管理,2001,(6):7-9. [12]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5-86.

[13]辛雅丽.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3,(5):926-927.

[14]潘建广,何彗星.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225-227.

[15]蔡卡宁.拓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5,(4):56-57. [16]胡弼成.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J].教育研究,2006,(11):24-28.

[17]薛振田,刘崇凤,吕楠,王媛.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4,(3):45-47.

[18]林满华,刘新光,李春梅.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5,(4):28-29. [19]王辉.浅谈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53.

[20]徐兆仁.新世纪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22-24.

[21]尹家明,杨国祥.对创新性实用型人才内涵及其培养理念与模式的探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4,(10):3-8.

[22]汤伟钢,赵黎明.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MMTT模式[J].价值工程,2006,(3):39-42.

[23]董社英.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构建多层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1-94.

[24]杨胜刚,乔海曙,等.“分层递进式\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构建与实施[Z].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研究报告,2006:42-63.

[25]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3):76-7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hu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