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更新时间:2023-09-22 05:29: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石油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一.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增长,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物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与日俱增,成为了世界石油进口大国,石油供需矛盾日益严峻。

二.关键词:石油的勘探与开发;石油资源 三. 目录

1. 石油的勘探

2. 国际石油资源现状 3. 国内石油资源现状 4. 国外石油储备制度 5. 我国石油储备制度 四. 正文 1. 石油的勘探

所谓石油勘探,就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田面积,搞清油气层情况和产出能力的过程,为国家增加原油储备及相关油气产品。钻井就是人们从地表向下挖掘一个筒形的通道,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汲取地下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钻井大体经过了挖掘井技术、顿钻井技术和旋转钻井技术三个发展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中,中华民族都是处在该项技术的最前列。公元前1500年前后,我国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井”字,春秋战国时期的井深已达50余米,到唐朝时已超过140米。这个时期属于人工挖掘井阶段,井的直径大约为1.5米,人可以从井筒下到井底。

中国古代钻探技术历经两千年的发展。到北宋的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我国古代钻井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取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出现顿钻井技术。钻井井筒直径有碗口大小,井深可达130米左右,古称卓筒井。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研究了我国古代钻井技术后极为赞叹,在他所著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明史》一书中写到“今天用于开采石油与天然气的深井就是从中国人的这些技术中发展起来的”,并指出“这种技术大约在12世纪以前传到西方各国”。1835年(道光6年),我国打成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卓筒井”,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寨,深度达1001.42米。19世纪末期出现的旋转钻井技术,实际上是在我国顿钻井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石油天然气井,我国古代称“火井”。据《汉书——郊祀志》记载(公元61年):“祠天封苑火井于鸿门。”即在今陕北神木县附近的鸿门火井处建立祠庙。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曾有“火井温泉在何处?”的诗句。据《蜀中广记》一书记载,明正德末年(公元1521年),在我国四川省的嘉州,在钻盐井或天然气井的过程中,由于钻出了石油后即改为油井。明清时期,我国四川钻凿油气井的技术就很普遍了,井深都在1000米左右。【1】

2. 国际石油资源现状

石油作为能源的主要形态,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对它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其地位越来越高,生产、贸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目前,国际上资源丰富的大油田主要掌握在西方国际垄断资本手中,世界排位前20家大型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球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81%。这些拥有大量油气资源的大国,以石油资源为杠杆,试图达到扩大其政治、经济影响的目的。

自21世纪初期以来,世界石油产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呈平缓上升状态,石油储量比维持在40以上。从总体上看目前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由于商业库存的持续偏低,使得石油的供应灵活性较差;欧佩克坚持执行价格供应机制,投资的不足导致其增余产力不足,从而导致全球石油的产能接替不足;世界整体原油加工能力不足,2003—2005年全球炼油能力的增长小于需求的增长;石油供需呈现结构性矛盾,重质原油过剩,轻质原油不足;美元贬值、地缘政治不稳定以及各种突发性因素使得各种基金借机炒作,推动国际油价不断上涨等等。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网站最新消息,截止2010年1月1日全球前十大探明石油储量国排名如下:

排名第一的是沙特阿拉伯,探明石油储量2599亿桶; 排名第二的是加拿大,探明石油储量1752亿桶; 排名第三的是伊朗,探明石油储量1376亿桶; 排名第四的是伊拉克,探明石油储量1150亿桶; 排名第五的是科威特,1015亿桶; 排名第六的是委内瑞拉,994亿桶; 排名第七的是阿联酋,978亿桶; 排名第八的是俄罗斯,600亿桶; 排名第九的是利比亚,443亿桶;

排名第十的是尼日利亚,372亿桶。【2】 3. 国内石油资源现状

中国两家最大石油公司在2004年又发现了八亿五千万吨石油储量,中国石油储藏量增加了25%。 至去年年底,中国已发现石油储藏量达到40亿吨。中

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该公司去年据报发现了五亿二千万吨石油储藏量。 另一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4年发现了三亿二千八百万吨石油储藏量。 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说,这两家公司去年还探明422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藏量。 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率达9.5%, 为1996年来增幅最大一次。由于经济发展,中国三分之二省份缺电,能源短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中国原油消耗量去年为二亿八千八百万吨,今年将达到三亿二千万吨,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由于对原油需求猛涨,中国石油公司从塔里木盆地,东至渤海湾,到处勘探石油储藏。 中国一直在争取从俄罗斯进口更多的石油,目前为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还已经与20个国家签署了48项投资合作协议。去年该公司在海外获得了一千六百万吨石油的权益。 该公司最大的一个海外举动就是铺建一条1000公里的哈萨克-中国石油管道,耗资七亿美元。这条管道建成后年输送量为一千万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还在委内瑞拉建设一个石油提炼厂,每年可提炼650万吨石油。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界第三位,石油储藏量约39亿桶(1997年探明,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我国煤的储藏量达6000亿吨,居世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界第三位,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八位. 美国能源部情报局甚至估计,伊拉克的原油储量可能高达300亿吨。由于受联合国制裁,伊拉克近年的原油日产量只有150万到2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一般以“桶”为计量单位,每桶合0.138吨),专家估计,如果伊拉克政权更迭后恢复原油生产,世界的石油供应可以每天增加300万至500万桶。 我国煤炭的资源量为1点5亿万吨。石油储藏量是16000万吨。我国石油储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我国石油资源还有较大潜力 我国石油资源总量较丰富。据2003年BP的统计,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居第11位和第10位。截至2003年底,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探明率为43%,总体属于石油勘探中等成熟阶段。综合分析资源情况和勘探潜力,预计未来15-20年内,我国石油储量仍处于高稳定增长期,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在1.4亿-1.8亿吨左右,大体保持目前的储量增长水平。 在日前召开的2005(北京)石油石化经济论坛上,中石油集团公司发展研究部主任严绪朝说,未来我国石油储量增长的主要领域在西部和海上。从近期勘探和资源潜力分析来看,石油勘探应主要在前陆盆地、大型隆起带、地层岩性油藏、渤海湾盆地浅层、海相碳酸岩盐及海域(包括滩海)。这些将是我国今后进一步加强勘探的主要目标区,也是今后发现大中型油田,增加石油储量的主战场。 另外,南沙海域石油资源丰富,根据初步估算石油可采量约为100亿吨,其中70%在我国断续国界以内。据悉,周边国家在南海我国断续国界附近已经探明石油储量8.6亿吨,建立起的原油产能也超过了5000万吨。严绪朝指出,我国应采取“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策略,三大公司联手,在外交和军事力量支持下,逐步开发利用这一区域的油气资源。这对我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然专家也指出,虽然我国石油资源潜力较大,但随着勘探总体程度的逐渐加深,我国油气藏类型日趋复杂,资源品质明显变差,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变迁与发展:我国石油战略60年

新中国成立的60年间,我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原油产量从解放之初的12万吨猛增至2008年的1.9亿吨,成为世界第五大原油生产国。石油战略也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全力勘探开发国内资源,甩掉“贫油国”帽子;到实现自给自足之后,部分出口为国家换取宝贵的外汇资金;再到成为净进口国后,利用两个资源和两个市场满足国内供应的巨大变迁。展望未来的10年,我国石油工业将向油气并重的方向发展,而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战略也将从单纯的“开源”向“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向转变。...【3】 4. 国外石油储备制度

法国法国是最早建立石油储备的国家。1923年起,法政府要求石油运营商必须保持足够的石油储备。1925年1月10日,法议会通过法案,成立“国家液体燃料署”管理石油储备。

法国石油战略储备由国家、专门机构和石油生产经营者三家共同管理并承担费用。国家成立了“石油战略储备行业委员会”,负责制定石油储备的各项具体政策,确定“安全储备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采购和销售计划。建立石油储备库和购买储备的经费由国家财政负担并绝对控制。其储备的数量约占法国石油战略储备的60%。

日本1975年,日本政府制定并在国会通过了《石油储备法》,通过立法正式开始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并于同年开始实施。后来,日本决定实施以国家储备为主的石油储备战略,规定政府系统的“石油公团”必须承担起国家石油储备的责任。到1996年,日本相继建成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容量占全国的42%。除此之外,日本政府还从民间租借了21个石油储备设施,共储备石油1700万千升。

美国美国前总统福特于1975年12月22日签署了《能源政策和储备法》,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决定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美国政府从1977年7月21日正式开始储备石油,当时决定的储备目标是10亿桶,后来最终形成的储备能力为7亿桶,全部集中在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两个州沿海地区的一些储备点。美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资金由全额财政拨付,1995年起开展商业化运作,储备设施向国内企业出租,还向国外用户提供储存服务,目前已经有了小额收入。 5我国石油储备制度

目前我国的石油储备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石油企业和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因此应该借鉴美、日等国的石油储备经验有计划地建立我国的石油储备制度,分布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特点的石油储备体系。

在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清以下几点:

重视过程。只有决策、工程、释放、资本、收益等过程的透明、市场化,理论上的最优结果才会显现。仅仅定一个储备规模远远不够,事实上,发达国家各国的储备规模几乎都是尽量吸收各个利益相关的群体及进行争论和讨价还价的结果。一个国家的“合理”储备并没有什么科学原理能证明它正确、可靠。透明化的重要性在于,减轻市场对中国再出现供应冲击时无所适从的忧虑。也只有透明化才能实现建立战略储备的本原目的。如果战略储备没有对市场炒作的威慑作用,那么它就失去了战略意义。

慎用国际资源。不论中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中使用的是原油还是石油产品,抑或是两者的结合,国际资源对中国而言都是一把双刃剑。较高比例地采用国际石油填充中国的战略储备,将使我们走进一个两难的境地:油价走高时不宜于买,国际石油交易商不见得愿意以低价向中国出售石油以供战略储备使用。同时,我国应该通过与国际能源机构的合作向国际社会不断表明: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是中国对稳定全球油价市场的贡献之一。

明确各方责任和利益。经过多次改革,我国的国有石油公司既属国家资本又同时是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竞争的经济实体。一方面,国内所产的原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另一方面,石油产品的终端销售价格由国家控制。从技术层面看,国有石油公司也不再有义务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所以,我们必须在政府、企业、石油消费者各方利益的磨合过程中,找到各方都必须承担的义务,同时,保障各方均应该得到的利益。

长期能源安全战略至关重要。改革国内油价的定价机制、与石油生产出口国对话、能源消费多元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等长期性政策,必须与建立战略储备同步。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商业运作和紧急状况下的应用,均应该从最小限度地动用战略储备油的思维开始。

五. 结论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不仅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牵动着世界政治、军事格局的演变,石油资源问题已成为影响世界各国国家战略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我国目前在全球石油需求中所占比例持续增长,已成为驱动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但是由于受自然资源的限制,石油开采量已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国内原油供需缺口逐年增大。因此,针对严峻的石油资源开发利用形势,我们必须建立完善的石油战略。

六. 参考文献

1. 摘自石油工业出版社《走进石油》丛书 2. 摘自

http://center.cnpc.com.cn/bk/system/2010/02/09/001276639.shtml

3. 摘自

http://zhidao.http://www.wodefanwen.com//link?url=TqO5tHX54ymB0vq7HlwjT9RhjLkKtzQo15NOecwKdEWEHA08Cuv98e19RAOmhENZ8vYXvY8hCXlxUnHIIued3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gu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