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理论根源
更新时间:2024-04-13 15: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刍议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理论根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 发展 ,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 政治 倾向等方面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并对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 教育 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通过探讨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一定的借鉴,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 网络 及其特点
一般来说,网络是大量信息资源、各种专用信息系统及其公用通信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总称。它包括公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 计算 机阿。本文所提到的网络侧重于目前最为流行的互联网。互联网(Internet),是指集通讯、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 电子 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子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它以“资源共享,信息自由”为主要特征。网络具有交互性、即时性、全球性、开放性、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网络的虚拟环境使其既似现实环境,又非现实环境,其对人的思想、行为、思维方式带来巨大改变,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2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
2.1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积极影响 (1)互联网促进了大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强化和个性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而网络则为大学生个性的自由化、多样化与全面化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和安排,随时上网浏览、学习和娱乐,这将大大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而增强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将更多地依赖于网络,将其遭遇的挫折或麻烦通过选择网上聊天、 论坛 、发表文章等形式来达到解决或解脱的目的。这表明在网络条件下,传统的“教师一学生”的信息机制日趋弱化,“网络一学生”这一新的信息机制正在逐渐形成。这种新的信息交流机制,使大学生可以在网上真实表达自我,发挥个性,自由展现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显露的真实人格,促使其个性更好地发展,有助于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功能。 (2)互联网促进了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变革。
网络的使用,改变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它拓宽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手段和空间。通过网络,他们可以向四面八方的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倾诉自己的苦恼,宣泄自己郁闷的情感等。在沟通情感方面,互联网确有其独特之处。开放性可以使大学生在几千里之外的人群中选择交流对象。找到知音;间接性可以不用直接面对而使彼此之间有一种神秘感,由此产生美好想象和交往热情;虚拟性,使其不必担心因为泄露了自己的隐私而危及自身利益。网上交流使大学生容易获得在现实生活中所得不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且提供了更方便更大范围的群体环境和社会交往机会,社会接触范围也大大拓宽,有助于大学生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广泛参与社会交往,充分扩展了大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从而真正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3)互联网促进了大学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
就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与网络接触更多,因而这方面的表现更突出。具体说来,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以下观念:①效率观念。因特网的显著特点是运行的快捷性、同步性和使用简便性,它使大学生获取信息变得十分快捷。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将世界各国和地区联为一体,形成一种崭新的信息与通信网络系统,以更快的速度传送和处理数量日益增加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受其特点的影响,必然会形成较强的效率观念。②平等意识。网络的非中心的特性促进大学生平等意识的形成。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平等文化参与的机会,不管人们处在什么样的国度,拥有怎样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都可以平等的身份随时随地参与其中,平等交流。人与人之间趋向了平等,这种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③开放的观念。网络的开放性特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多样的思想、多元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大量信息。大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增加了,不仅扩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更打破了他们自我封闭、局限的观念,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形成了一种开放的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他们开放观念和多维思维方式的形成。④参与意识。随着大学生视野的开阔,平等意识、开放意识的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也将得到较大发展。绝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参与网上论坛等互动性较强的活动,比如通过 BBS 发表言论,已成为当代摘要:综观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 哲学 ,从生命意志到欲求,从欲望到痛苦、虚无构成了主导线。这种悲观色调深受康德世界二分和印度佛教哲学的影响。其哲学对社会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但回顾西方哲学史,却不能忽视他的思想对后世哲学、特别是非理性主义流派的影响。
关键词:生命意志;悲观主义;叔本华;人生哲学
叔本华人生哲学基本情感色调是悲观主义。在他的视野中,世界是虚幻的,人生是痛苦的。生活的世界是无穷的痛苦与无尽的磨难。 本文由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收集整理。
一、悲观主义的理论思路
叔本华认为,生命意志是活力、欲求,而欲求是无止境的,欲求得不到满足就是痛苦。因此,人生在其本质上就是痛苦。世界包括人生在内就其本质而言是意志,而人不仅是作为具体的欲求与需要的生命意志存在,而且还是“千百种需要的凝聚体”[1]。意志是百折不挠的生命力、自发的活力,是一切欲求、需要的根源。欲求、需要得不到满足即是匮乏,匮乏就是痛苦。而人的记忆、理智又加剧了这种痛苦。因为,人不仅当下直接承受痛苦,且由于记忆将以往的痛苦储存在记忆中,随时由于偶然可能而被唤回意识中。“智力愈发达,痛苦的程度愈高,因此随着认识到愈益明确,意识愈加强,痛苦也就增加,这是一个正比例。到了人,这种痛苦也达到了最高的程度,并且,一个人的智力愈高,认识愈明确,就愈痛苦,具有天才的人则最痛苦。”[1]这样,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人的记忆、理智又加深了痛苦的感受,因此人从来就是痛苦的。
但是如果欲望能得到满足,却又发现这种满足只是暂时的,而暂时的欲望满足之后又会带来新的欲望,引发新的痛苦。如此,欲望是无穷的,痛苦也是无止境的。满足之前,人已经备受各种痛苦纠缠不休;满足之后,除了回到痛苦不会再有别的东西,只是改变了痛苦的形式而已。痛苦的原初形式是缺陷、匮乏,如果不以这种原初形态出现,也会穿上“无聊”、“空虚”那令人生厌的马甲而来,
这时可怕的空虚、无聊就会袭向人生。
因此,“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与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1]“人生就是在痛苦的匮乏状态下力求去掉匮乏可又不能去掉的悲惨存在”[1]。
二、康德世界二分的影响
叔本华自己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版序言中提到他的人生哲学深受康德哲学的影响。他继承了康德世界二分法,提出了生命意志作为世界本质,把传统的形而上学问题与人生问题直接连接起来。生命意志作为世界的本质限制了理性作用的范围,而生命意志是无止境的欲求,这样就使他的人生哲学滑向了悲观主义色调之中。
康德将世界划分为物自体与表象世界,认为我们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表象世界,物自体世界是我们的认识能力所不及的。叔本华哲学以此为基础,从主体出发认为世界是表象与意志,提出两个著名命题“世界是我的表象”与“世界是我的意志”。但与康德所不同的是,他认为世界的本体是可以认识的。以往哲学认为世界是大宇宙,我是小宇宙,而叔本华认为世界是大我,我是小我。于是对世界的表象、本质的认识都可以回到人自身去体认。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入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1]因此,不可知的“物自体”就是意志,一切行为都是意志的表象。表象并不是世界、人生的真正含义,而只是在时空中服从充足理由律的必然体现。这就为他寻求理解人生与世界根本机制的学说作了准备,且为他的人生哲学走向悲观主义奠定了基础。
首先,生命意志束缚了理性与行为。叔本华认为表象世界是必然性的领域,在表象世界中,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有理性。理性只能局限在表象范围之内,不能透过表象认识世界的本质。在他看来,理性只是生命意志的工具,它的功能是满足人的欲求,满足个体及种族在生理上的需要,使个体能传宗接代,种族得以繁衍。在这里,非理性的生命意志作为世界的本质,必然抑制了理性的无上地位。为了保证生命意志的本质地位,他还将生命意志支配下的行动理解为不自由。因为理性、动机作用中所产生的每一个行为都是由严格的必然性而引起的。所以人们尽管有许多预定计划、思考,可是他们的行径由于受必然性的支配,他必须从有生之初到生命的末日始终扮演自己不愿担任的角色,同样地也必须把自己负责的那部分悲剧剧情演出直到剧终。
其次,生命意志肯定无止境的欲求。叔本华认为,作为世界本质的生命意志是自由的,它支配着包括身体在内的一切的表象世界。表象世界是纷纭复杂的,但从其本质来说是单一的,整个表象世界是同一个生命意志。作为世界本质的生命意志体现在人身上,使人越自觉,就越是痛苦,因恐惧而奋力挣扎。这是因为生命意志肯定欲求。它没有目的,没有理由,没有满足,没有根据,是一个无尽追求的过程。即使有暂时的满足,也只会使后面的欲求更大,人的本质在此时就滑向了痛苦。 大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参与校园建设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网络关注着世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由于网络的存在,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途径更多了。 (4)互联网促进了大学生创新潜能的充分发挥。
学生可以从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中汲取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可以通过与众多网友的信息交流,在平等的气氛中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不断开拓;可以使其真切地感受到高频率的技术更新和高节奏的技术创新,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
欲望,促进其创新意识的觉醒。
2.2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消极影响 (1)交往的自由与虚拟世界的失落。
许多学生在互联网世界所营造的虚拟空间里,可以找到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在网络上却可以得到虚拟的满足,于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长此下去,会产生情绪倦怠,网瘾成性,性格扭曲。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也影响了自身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这种网络交流的随意性、隐匿性使大学生缺乏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互动,并且人格与交往情境双重分裂的环境和氛围,容易使大学生放任自己不再关心现实世界,而患上“网络疏离症”。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其承担起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正在阅读:
刍议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理论根源04-13
关于切换密封风机的说明及注意事项12-19
环境审计的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05-17
搭接电缆配电网电容电流计算与测量05-17
中科院有机化学波谱题 - 图文12-18
一款好的产品,有哪些底层逻辑?05-17
超市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设计09-09
(整理)哈佛分析伊利12-31
工业气相色谱常见故障分析05-1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本华
- 刍议
- 悲观主义
- 人生哲学
- 根源
- 理论
-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 excel练习题要求答案
- 2009-2010学年学校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
- 论文定稿 - 图文
- 百家讲坛2001-2018年节目播出表-总目录
- SPSS教程04(带图) - 回归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三大问题 - chenxy
- 衡山实习报告
- 2014年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机考测试题(1)
-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 四年级句子训练
- 大学体育理论考试 网球
- 4110发动机飞轮壳零件加工工艺与夹具设计
- 12V250W单输出正激式变换器设计
- 核桃深加工系列产品产业化开发可行性报告
- 语义分析与代码生成
- 某住宅小区5号、6号、7号楼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实训复习资料标准答案
- 船舶操纵、避碰与驾驶台资源管理评估规范20120908
- 荣县中学初2016届第五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 对国有企业内部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