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道洪评报告(2008.4)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30 09: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概 述

1.1 项目背景

新沂市位于徐州、淮安、连云港、临沂、宿迁五市中心位置,区域位置优越,是苏鲁接壤地区新兴的交通枢纽,是徐连经济带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流通中心及商贸流通中心,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新沂市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规模不断扩大。面积1586多平方公里,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达99.06万。

目前,新沂市城市能源结构以煤、电、液化石油气为主,清洁能源(天然气)所占比例很低。能源消费结构制约着经济高速增长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新沂市生态环境与传统的以燃煤为主的燃料结构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新沂市急需建设管道天然气。

西气东输连云港支线天然气管道已于2006年到达新沂,并在249省道上为新沂市预留了DN150的高压预留口,为新沂市采用西气东输气源提供了便利条件。截至目前,新沂市部分主城区已敷设天然气中压管道。根据目前已敷设的管道,并结合新沂近年发展用户情况及道路建设情况,近期规划拟向主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无锡—新沂工业园开发区的部分用户供气。

根据新沂市天然气利用工程规划,管道在经市府路和大桥路向无锡—新沂工业园开发区布置时,需穿越沭河。

为开发新沂市城市天然气利用,受新沂城市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河北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承担了新沂市天然气工程(近期)

1

的初步设计工作,初步设计工作于2005年8月完成。2008年1月,重庆市川东燃气工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新沂市天然气利用工程沭河燃气管道定向钻穿越》施工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要求,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防洪评价报告。

2008年3月,受新沂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委托,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新沂天然气中压管道穿越沭河工程的防洪评价工作。

2008年4月,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委托沂沭泗管理局在徐州主持召开了《新沂市天然气中压管道穿越沭河工程防洪评价报告》专家评审会,会后根据审查意见(附后)进行了修改,形成本报告。

新沂天然气管道穿越沭河工程位置示意图见附图一。

1.2 评价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国务院令发布)。

2

1.2.2 规范规程

1、《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4、《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办公厅文件办建管[2004]109号);

5、水利部、国家计委关于颁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1992年4月3日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

6、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的通知(2001年12月25日水利部水建管[2001]618号);

7、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2005年1月6日水利部办建管[2005]2号);

8、水利部淮委关于实施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的通知(1993年4月24日淮委水政资[1993]06号);

9、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的批复(国汛[2005]8号);

10、《江苏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堤防建设项目管理规定》(2004年7月5日修订,江苏省水利厅)。

1.2.3 有关规划、设计报告及参考资料

1、淮委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9月编制的《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实施规划》;

2、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2007年9月编制的《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3、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2003年9月编写的《沂沭泗防汛手册》;

4、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的《水流冲刷与管道埋设》;

3

5、武汉电力学院编制的《河床演变及整治》;

6、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1996年11月编写的《沂沭泗河道志》。

1.2.4 合同及甲方提供的资料

1、江苏省新沂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方)和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接方)签定的技术咨询合同;

2、委托方提供的有关天然气管道施工图和地质资料等。

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资料收集与查勘

中水淮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有签定合同意向后,立即成立项目组,根据防洪评价要求,于2008年1月27日进行实地查勘,了解建设项目总体布局以及项目区基本情况;收集天然气管道所在河道有关水文、河道历史、现状、规划治理等方面的资料,请甲方提供工程设计相关图纸、地质勘探资料等。

2、计算方法

根据《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实施规划》对管道穿越处行洪流量、水位分析计算,依据《河床演变及整治》进行冲刷分析计算。

3、防洪评价

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以及其它有关河道、堤防管理规范对拟建天然气管道进行防洪影响评价。

1.3.2 工作内容

根据江苏省新沂城市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方)与中水淮

4

河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接方)所签定的技术咨询合同书的要求,本项目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此河段河流概况、河流形态、堤防、航运及相关水工建筑物简介; 2、河道演变分析;

3、河道50年一遇洪水流量、洪水位、流速,必要时对河道100年一遇情况进行分析;

4、河床在设计洪水时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

5、评价管道对堤防安全及河道行洪的影响,提出管线穿越堤防和河道的要求;

6、评价河道行洪对管线的影响。

本报告高程系没有说明的均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其他为56黄海高程。

高程换算关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56黄海高程=-0.065m。

5

2 基本情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本节所述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及工程地质等内容,依据重庆市川东燃气工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新沂市天然气利用工程沭河燃气管道定向钻穿越》施工图。

2.1.1 工程概况

拟建天然气管道工程地处新沂市城区,穿越沭河苏鲁省界至口头段河道(以下称总沭河),穿越处河道桩号6+200(苏鲁省界为0+000),管线位于市府路沭河大桥下游(南侧)大约100m范围内。拟建管道穿越处河道现状无滩地,河道底宽240m,高程约24.29m。左岸堤防堤顶高程33.01m左右,顶宽6.0m,迎水坡、背水坡坡度均为1:3;右岸为城区段,地面高程33.50m左右。

拟建天然气管道建设目的:

解决新沂市沭河左岸城区能源贫乏、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2.1.2 建设规模

管道设计压力为0.4Mpa,属中压A级,管材采用D159×7,20#无缝钢管,无缝钢管中压管线穿越沭河一次,总长585m。

工程建设性质为新建工程。 穿越工程总投资为44.954万元。

6

2.1.3 设计方案

2.1.3.1 穿越路线

穿越场地位于市府路沭河大桥下游侧,管线自沭河堤防、河床穿越。穿越工程设计起点位于沭河右岸,距市府路沭河大桥约102m;设计终点位于沭河左岸,距市府路沭河大桥引桥约12.7m。天然气管道平面布置及路线纵断面分别见附图二、附图三。

2.1.3.2 穿越方式

拟建天然气管道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沭河,穿越段管道两端与线路管道连接部分采用大开挖方式敷设。沭河河床段管道埋设于工程地质勘察2层内,管顶距离河床约3.0m。

2.1.4 施工方案

2.1.4.1 施工场地布置

管道穿越处沭河河道两岸地形起伏不大,且均有道路可供穿越设备进场和管道运输。根据现场情况,钻导向孔施工选定入土点在沭河左岸堤外约130m处,出土点位于沭河右岸河岸线以外约105m处。入土点一端安放钻机设备,设置泥浆池和蓄水池,同时兼顾入土点端连接段施工作业带,入土点端施工临时占地面积500m2;出土点一端设置泥浆池一个,同时兼顾穿越段管道的组装焊接场地和出土点端连接段施工作业带,施工临时占地面积600m2。泥浆池、蓄水池、排水沟等布置在出入、土点两侧,距离堤脚线100m开外的位置。

入土点和出土点的施工场地布置示意图见图2.1、图2.2。

7

图2.1 入土点施工现场布置示意图

图2.2 出土点施工现场布置示意图

8

2.1.4.2 临时工程

1、临时房屋

项目经理部和施工队设在交通、通讯方便的入土点处,租用当地民房居住。

2、临时道路

根据现场踏勘实际情况,为便于运输车辆通行,在既有的乡村道路上加宽加固,面层由泥结路面硬化,以便施工机械顺利进场。

3、施工、生活用电、生活用水

施工和生活用电计划从驻地附近接引当地电源。为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另配备1台100kW的内燃移动式发电机。

工程处地表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水质良好无污染,埋深较浅,施工时计划在入土点处打井1眼,并在水井旁修建一个30~50m3的蓄水池,以满足施工和生活用水。

2.1.4.3 泥浆池、地锚坑和排水沟设计

1、开挖泥浆池(两岸各1个)及地锚坑1个。其中泥浆池尺寸为10m×10m×1.5m,坡比1:0.67。地锚坑中心线在穿越主管道的中心线上,尺寸为4m×2m×1.4m。开挖泥浆池及地锚坑时要留出足够边坡。

2、穿越前将地锚下到穿越地锚坑内,并安装挡板,在挡板前打8个6m长,壁厚为δ10的Ф219管桩进行加固,同时将地锚、挡板、管桩和钻机下所垫钢板用槽钢进行连接,保证在回拖管线过程中地锚的稳固。地锚形式示意图见图2.3。

9

连接槽钢 12m长,1.8m深,0.5m厚钢挡板 管桩 钻机下所垫钢板 地锚 图2.3 地锚形式示意图

3、两岸场地和进场便道两侧需挖排水沟,排水沟顶宽0.8m,底宽0.5m,深0.8m;排水沟与附近水渠相连,以预防和保证场地内没有雨水留存。

2.1.4.4 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修垫场地→三通一平→设备进场→组装调试钻机→调试控向系统→钻导向孔→预扩孔→管道回拖→设备离场→恢复地貌。

2.1.4.5 施工方法

定向钻机采用钻进液辅助碎岩钻头,钻压从钻杆尾部施加。钻头带有一个斜面,所以钻头连续回转时则钻出一个直孔,而保持钻头朝某个方向不回转加压时,使钻孔发生偏斜。采用有缆式导向系统,其缆线通过钻杆连接。

膨润土/水的混合物是常用的'泥浆',泥浆有专业人员根据现场地质情况配制。泥浆的作用是使携带的岩屑处于悬浮状态,并能通过循环系统过滤。导向孔施工完成后,触变泥浆可保持孔壁的稳定及减阻,以便于回扩。

10

图2.4 钻导向孔施工工艺示意图

图2.5 扩孔施工工艺示意图

2.1.4.6 施工进度安排

本工程计划于2008年4月中旬开工,以进场时间为准15天内完成所有工程内容。

2.1.5 工程地质

2.1.5.1 勘察工作概述

该天然气管道穿越沭河工程共布置17个勘探孔,5个为取土标贯孔,

11

12个为标准贯入孔,单孔孔深15~25m,总进尺314m。

2.1.5.2 地形地貌

拟建天然气管道管址位于新沂市市府路沭河大桥南,地貌单元为沭河冲积平原,微地貌单元为二级阶地。工程场地地势平坦,市府路沭河大桥第二观景台地面高程为35.68m,钻孔标高为24.29~33.54m之间。

2.1.5.3 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土类孔隙性潜水,地下水位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沭河水位的影响,地下水与沭河河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勘察期间实测稳定水位为5.00m以下。沭河常水位为26.94m左右,最高洪水位30.66m。

根据现有资料,沭河水为HCO3SO4-CaMg型水,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经调查场地及周围无环境污染源,根据地下水评价结果,结合当地建筑(勘察)经验,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2.1.5.4 工程地质

经勘探揭露,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岩土体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和上更新统河流冲积成因粘性土、粗砂。共分为三层:

ml①层填土(Q4):厚8.00~8.20m。层底标高24.81~25.54m,暗黄、

灰绿色,湿,松散,表层为碎石铺砌,下部为素填土,主要以粉质粘土和粉土为主,1#孔2.8m位置有一东西走向废弃污水管道。

al②层粉质粘土夹粘土(Q3):厚3.20~5.00m,层顶深度0.00~8.20m,

层底标高20.29~21.61m。黄褐、灰白色,硬塑,湿,夹粘土,含较多铁锰结核、钙质结核及灰白色高岭土条带,局部夹0.3~0.5m厚细砂薄层。干强度高,高韧性,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

12

al③层粗砂(Q3):本层未揭穿,最大控制厚度为13.60m,层顶深度3.50~

13.00m,层顶高程20.29~21.61m。暗黄、灰白色,密实,饱和。分选好,磨圆度差,含石英、长石,云母碎片、小砾石,偶见贝类。10~2mm粒径平均含量约18.99%,2~0.5mm粒径平均含量约38.81%,0.5~0.25mm粒径平均含量约19.75%,0.25~0.075mm粒径平均含量约15.69%,<0.075mm粒径平均含量约3.76%。

拟建天然气管道穿越沭河工程勘探点平面位置及工程地质断面见附图四、附图五。

2.1.5.5 工程地质特性评价

①层填土:土质不均匀,工程特性差,应挖除。

②层粉质粘土夹粘土:硬塑状态,压缩模量ES1-2平均值为7.50kPa,分布均匀,层位较稳定,工程特性较好。可为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90kPa。

③层粗砂:密实状态,标贯击数平均值为42.3击/30cm,分布均匀,层位较稳定,工程特性较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320kPa。

2.1.5.6 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20g,相应地震基本裂度为Ⅷ度。

2.2 流域概况

沂沭泗水系位于淮河流域北部。东临黄海,北至沂蒙山分水岭、大汶河流域、黄河,西南部以废黄河为界。流域面积78900km2,其中,山区占31%,平原占67%,湖泊占2%。

沂沭泗河流域大致可分为四片:一为沂沭河片,临沂和大官庄以上面积14500km2,大部分为山丘区;二为南四湖片,面积31400km2,湖东为山丘区,湖西为平原区,洪水经南四湖调蓄后下泄;三为邳苍片,面积10000km2,是沂、

13

沭、泗各河的洪水走廊,大部分洪水经骆马湖调蓄后经新沂河下泄;四为沂沭河下游片,面积23000km2,大部分为平原区,由于新沂河、新沭河洪水位高,两岸低洼,洪涝水大都直接排泄入海。

沂沭泗水系发源于沂蒙山区,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沂河、沭河自沂蒙山区平行南下,沂河流经山东临沂至江苏新沂入骆马湖。沂河在刘家道口辟有分沂入沭水道,在江风口辟有邳苍分洪道,分别分沂河洪水入沭河和中运河。沭河流至山东大官庄分为两支,一支南下为老沭河(江苏境内称总沭河),流至江苏新沂市口头入新沂河;另一支东行称新沭河,分沭河及沂河东调洪水经石梁河水库于临洪口入海。泗河洪水流入南四湖,汇集沂蒙山西部及湖西平原各支流后,经韩庄运河、京杭运河、骆马湖、新沂河入海。

2.3 河道基本情况

2.3.1 河道概况

拟建天然气管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城区,在沭河苏鲁省界至口头段的河道上,横穿沭河,桩号6+200,北距苏鲁省界约6.2km,苏鲁省界桩号为0+000。

总沭河河道长度44.7km,是一条天然河道,具有防洪、排涝等功能。其中,省界至塔山闸段河道长14.55km,河底高程25.0~21.0m,河道比降为1/3600;塔山闸至王庄闸上段河道长14.2km,河底高程21.0~18.0m,河道比降1/4700,王庄闸下至口头段河道长16.45km,河底高程14.0~3.5m,河道比降1/1500。

总沭河两堤间距200~1200m,中泓河口宽150~400m。塔山闸以上段河道内无滩地,塔山闸以下河道有滩地,宽窄不一,约为16~800m。省界至王庄闸段河道变化较小,王庄闸下河床多砂,比降较陡,河床冲刷严重。

14

2.3.2 水文、气象特征

沂沭邳流域属暧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季干冷、雨雪稀少,春季多风、气候干燥,夏季湿热、雨量充沛,秋季凉爽、降水减少。由于受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交替作用的影响,易形成春旱、夏涝、秋旱、冬干的气候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13~16℃,由北向南递增。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16.5℃,月平均气温7月份最高为30.7℃,1月份最低为-5.5℃。历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8%,最大为82%,最小为6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0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200天左右,冰冻期为92天,最大平均冻土深0.3m,历年最大冻土深0.4m。

沂沭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30mm,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为1098mm(1964年),最小年降水量为562mm(1966年)。降水量年内分配亦不均匀,多年平均年内分配3~5月为131mm,占全年的15.8%,6~9月为592mm,占全年的71.3%,10~12月为77mm,占全年的9.3%,1~2月仅占全年的3.6%。

蒸发量南部小,北部大,自南向北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16.1~1443mm。年最大水面蒸发量1563.6mm(1978年),年最小水面蒸发量693.6mm(1990年)。

本流域为季风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与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与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2.5~3.0m/s,极端最大风速为23.4 m/s。

2.4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塔山闸以上段总沭河现有水利工程主要有: 1、河道工程

塔山闸以上段总沭河起自苏鲁省界,河道长14.55km,河底高程25.0~21.0m,河道比降为1/3600,河道内无滩地,河床多为沙或沙性土,比降较陡,河床下切严重。该段河道在一期工程中已按20年一遇标准治理,设计

15

流量为2500m3/s。拟建管道穿越处河道底宽240m,河底高程约24.29m,现状无滩地。

2、堤防工程

总沭河堤防是2级堤防,是沿沭河两岸防洪保护区的防洪屏障。目前总沭河塔山闸以上段两岸堤防已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治理,堤顶高程为设计洪水位加2.0m安全超高,堤顶宽6.0m,迎水坡、背水坡坡度均为1:3。拟建管道穿越处右岸(出土点一侧)为城区段,现状无堤,地面高程33.50m,左岸(入土点一侧)堤防堤顶高程33.01m左右,顶宽6.0m,迎水坡、背水坡坡度均为1:3。

3、堤防截渗工程

总沭河塔山闸以上段河道沙冲段有一处堤防截渗,位于总沭河左岸,范围为0+900~2+500,长1.6km,在一期工程治理中,采用充填式灌浆。

4、护坡工程

总沭河塔山闸以上段河道现有多处护坡,护坡现状情况见表2.8。 5、穿堤涵洞

塔山闸以上段总沭河现有23座穿堤涵洞,现状基本情况见表2.9。 6、市府路沭河大桥

市府路沭河大桥位于河道桩号6+140处,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荷载等级为城市-A级。桥梁共7跨,全长285.92m,桥面总宽36.5m。桥梁纵坡2.0%,凸形曲线半径为2000m。桥梁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相应地震基本裂度为Ⅷ度。

16

表2.8 护坡现状情况表

名称 卓庄段 李庄段 岸别 桩号 0+000-0+900 0+900-1+500 1+500-1+800 1+800-2+000 韩庄段 2+000-2+200 2+200-2+400 2+400-3+000 蔡庄段 3+000-3+630 3+630-3+800 3+800-4+400 4+400-4+650 4+650-4+737 右岸 新安镇西段 4+780-5+600 5+600-5+900 5+900-6+130 6+130-6+190 6+190-6+700 6+800-7+200 水文站南 7+200-8+000 8+000-10+000 10+000-10+420 10+420-11+000 大马段 11+000-11+500 11+500-12+120 苏营段 沙冲段 12+120-14+900 0+850-1+914 1+914-4+780 西闻庄段 2+200-2+800 2+800-4+780 新安镇东段 左岸 吴庄段 4+780-6+130 6+190-8+000 8+100-9+600 9+600-11+750 11+750-13+085 13+085-14+250 14+250-14+450 14+450-15+600 长度(m) 900 600 300 200 200 200 600 630 170 600 250 87 820 289 230 60 610 400 800 现状护砌情况 浆砌块石护砌 干砌石,部分维修段兼有红石 干砌红石护坡 干砌石护坡 干砌石兼有红石 干砌块石 浆砌块石护砌 浆砌块石护砌 基本无护砌、兼有红石 砌石护坡 干砌石护岸,红石护坡 砌石护岸 老红石护坡 浆砌块石护砌 无护砌 砌石护坡 红石护坡、护岸 干砌红石、青石混杂 备注 沂沭泗管理局2007年春季护砌 一期进行翻修及找补 一期翻修 一期修补、局部整修 一期翻修干砌块石 部分为岁修工程护砌 一期整修 一期护砌 一期护砌 一期护砌 沭河桥施工护砌 一期修补、局部整修 一期修补,岁修 一期整修 岁修工程部分整修 岁修工程部分修整 小刘庄段 铁路桥北段 老庄段 沈马大马段 7+200-7+300红石护坡、护岸,+300-8+000无护砌 岸坡干砌红石、青石混杂、2000 红石护坡 420 580 500 620 干砌石护砌 岸坡干砌红石、青石混杂、红石护坡 红石护砌 红石护砌 2780 砌石护岸 1064 现状无护砌 2866 砌石 600 浆砌石护坡 1980 1350 红石护砌 1810 红石护砌 1600 红石护砌 2150 1206 红石护坡 1130 200 1150 河湾段 塔山闸上段 塔山闸下段

17

表2.9 穿堤涵洞现状情况表

名称 砂冲引水洞 黄墩中心灌溉洞 唐庄灌溉 何圩灌溉 小窦庄灌溉 焦道灌溉 田吴灌溉洞 胜利引水涵洞 河湾排水洞 山前村西排水涵 山前村引水涵 李庄(1)灌溉 李庄(2)灌溉 藏圩灌溉 化肥厂引水洞 五里窑灌溉洞 老庄排水洞 龙河灌溉洞 大马灌溉洞 沈马灌溉洞 苏营引水洞 苏营灌溉洞 入沭闸 岸别 左岸 左岸 左岸 左岸 左岸 左岸 左岸 左岸 左岸 左岸 左岸 右岸 右岸 右岸 右岸 右岸 右岸 右岸 右岸 右岸 右岸 右岸 右岸 桩号 1+100 3+130 3+200 5+600 12+300 11+800 7+800 5+600 13+400 14+250 14+450 1+700 0+300 2+000 5+800 3+200 9+070 14+500 11+200 10+200 13+450 13+200 8+550 功能 引水 灌溉 灌溉 灌溉 灌溉 灌溉 灌溉 引水 排涝 排涝 引水 灌溉 灌溉 灌溉 引水 灌溉 排涝 灌溉 灌溉 灌溉 引水 灌溉 引排 结构 形式 拱涵 砖拱 板涵 板涵 板涵 板涵 板涵 板涵 拱涵 园管涵 板涵 拱涵 管涵 石拱涵 箱涵 拱涵 板涵 拱涵 板涵 板涵 板涵 板涵 水闸 尺寸 (孔数-高×宽) 1-1×1.4 现状运行状况 备注 1980年建设 1978年建设 砼拱围、块石墩墙老化 1-1.3×1.3 底板断裂,洞身风化 1-1×1.5 1-1.2×1.5 1-1×1.2 1-1.2×1.5 1-1.5×1.2 2-2×1.5 3-1.2×1.2 1-φ80 6m宽 1-1×1 1-φ100 1-1×1.3 2-2×2.5 1-1.2×1.5 1-1.0×1.5 1-1.5×1.7 1-1×1.5 1-1×1.5 1-1.5×2.5 1-1.2×1.6 1-10×9.4 1972年建设,一期加固 1968年建设,一 期加固 1966年建设,一 期拆除重建 1966年建设,一 期拆除重建 1960年建设,一 期接长 现状洞身砼碳化,砌石风1971年建设,一化剥落,护坡损坏 期加固 1965年建设,一老洞、墩墙老化,无节制 期加长老洞 洞身老化局部塌陷,翼墙1968年建设 断裂 二七干渠引水,顶板及交1978年建设 通桥面破裂,翼墙损坏 1966年建设,一洞身底板露石 期加固 上下游翼墙新做,洞底、1966年建设,一洞顶开裂 期加固 现状老洞洞身砼碳化,拱1962年建设,一围、底板开裂 期加固 1965年建设,一 期拆除重建 1963年建设,一 期封堵 现状老洞身洞身砼碳化,1963年建设,一护坡损坏 期接长 原洞身墙裂缝、盖板砂浆1980年建设,一脱落 期下游接长 1958年建设,一 期接长 1975年建设,一 期接长 1968年建设,一 期接长 1966年建设,一 期接长 1978年建设,一上游护底护坡冲坏 期下游护坡翻修

2.5 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拟建管道位于苏鲁省界至新沂口头的沭河上,与该防洪评价相关的水

18

利规划主要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实施规划(修订)》,相关联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是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治理工程(简称“沂沭邳”工程)。

沂沭邳续建工程主要是干河整治与堤防除险加固,拦河建筑物改扩建,干河穿堤建筑物新建、重建及维修加固,支流回水段堤防加固和必要的管护设施建设等,使防洪保护区的总体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沂沭邳工程于2005年12月编制完成了可研报告,2006年4月完成了修订可研报告,水利部以水规计[2006]272号文批准了该可研报告并上报国家发改委。2006年9月,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对沂沭邳工程的可研报告进行了评估。2007年5月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农经[2007]2149号文批准了可研报告。

沂沭邳工程的总体初步设计报告于2007年3月编制完成,2007年5月水利部水规总院已对该报告进行了初步审查。2007年9月,根据水规总院审查意见,设计单位又完成了总体初设报告的修改工作,编制完成了总体初设报告(送审稿),该报告已通过水利部审查并上报国家发改委。2007年12月发改委投资评审中心对总体初设报告进行了投资评审。目前总体初设报告已进入最后的批复程序。

沂沭邳续建工程中,与拟建管道直接相关的是沭河(江苏段)段工程,穿越处附近主要工程内容为护坡翻修和修建防汛上堤道路。

沭河(江苏段)治理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六。

19

3 河道演变

3.1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沭河古称沭水,沭水源出沂山南麓泰薄顶,南流经莒县东、临沭西、郯城东、新安镇(新沂市)东,至沭阳西北厚丘(今沭阳至东海之间)分为两支,一支西南流至宿迁东南入泗水,另一支东南流至朐县(今灌云县)注入游水(涟水),再入淮河;另在郯城县城东北还有一分水口,经白马河入沂。

公元520~525年(北魏年间),在郯城东北筑,遏水西南流;公元六世纪北朝时,齐王肖宝寅镇徐州时,截断入泗河道,此后,沭水主要经游水(连云港至涟水间)入淮。1506~1521年(明正德年间),郯城县令毁禹王台,沭河重新向西汇白马河等注入骆马湖。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杨一魁分黄导淮,自桃源(泗阳)开300里黄坝新河,从灌河口入海。沭水经游水入淮被阻断,被迫改经蔷薇河由临洪口入海。1688年(清康熙二十八年),为防止沭水侵沂和减轻骆马湖洪水负担,在禹王台筑竹络坝,迫使沭水全流南下,在沭阳西北龙堰分南、北两支:一支(称后沭河)向北入青伊湖、向东经古泊阳河由埒子口入海;另一支(称前沭河)过沭阳城,至十字桥与砂礓、大涧河会合后东流入硕项湖,经灌河口入海。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砂礓、大涧河下段河道淤积,后浚挖称为柴米河。洪水时,柴米河水也经官田河、港河入蔷薇河及古泊阳河、卤河分别由临洪口及埒子口入海。

1949年4月,山东省解放区组织开挖新沭河,从沭河大官庄处向东开挖一条14.2km的引河,分沭河水入沙河,在太平庄会蔷薇河后于连云港北侧的临洪口入海,全长80km;引河上段6.4km为马陵山切岭,最大开挖深度14m,底宽55m,全是石方开挖;引河以下为沿大沙河扩建,堤距380~

20

2000m。大官庄以下的沭河故道仍沿马陵山、新沂一线从江苏口头汇入新沂河。

3.2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总沭河河槽相对窄深,纵比降3.13‰,大部分河段处于侵蚀状态,纵横断面表现出河槽以下切为主的特征。塔山闸以下由于河道采砂和冲刷的影响,主河槽明显下切;塔山闸上淤积冲刷相对平衡。

比较1994年、2005年河道主槽测量纵剖面图可以看出,沭河省界~陇海铁路桥(桩号4+780)段河道河底高程下切了5~6m,主要是由于人为的采砂造成的;陇海铁路桥~塔山闸段河道底高程下切一般在0~0.5m,局部达1.0m。由主槽测量横断面可以看出,河道的横向没有明显的摆动。天然气管道穿越河道处河道比较顺直,河道上下游2km内几乎没有变化。

表3.1 省界~塔山闸段河道河底高程对比表

桩号 0+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河道底高程(m) 2005年资料 19.00 19.00 19.00 19.00 19.00 24.00 24.20 24.00 23.00 22.50 22.50 22.50 22.00 21.00 21.00 1994年资料 24.00 25.00 25.00 24.00 23.50 24.00 24.50 24.00 23.00 22.50 23.00 23.00 23.00 21.50 22.00 河底高程变化情况 -5.00 -6.00 -6.00 -5.00 -4.50 0.00 -0.30 0.00 0.00 0.00 -0.50 -0.50 -1.00 -0.50 -1.00

21

3.3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拟建天然气管道穿越处河道顺直,基本不存在水流的弯曲顶冲和横向环流作用,且该段河道基本无滩地,经过历次规划治理,河道岸坡相对比较稳定,不易发生横向摆动。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管道穿越处河床第一层土为粉质粘土夹粘土,层厚4.0m左右,含较多铁锰结核、钙质结核及灰白色高岭土条带,局部夹0.3~0.5m厚细砂薄层,下层为粗砂,泥沙平均粒径1.3mm。遇50年一遇洪水时,管道穿越处河槽流速约为1.97m/s,河床不冲流速约为1.66m/s,河床会有下切。

22

4 防洪评价计算

4.1 水文分析计算

1980年淮委会同苏、鲁两省对沂沭泗流域设计洪水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计算,提出了《沂沭泗流域骆马湖以上设计洪水报告》(简称?80年成果?)。其成果通过了水利部审查,为目前沂沭泗流域规划所采用。

4.1.1 设计洪水

根据洪水地区组成的特性,设计洪水按沂沭河片洪水进行计算。

4.1.1.1 洪水资料

沂河临沂站采用资料:历史洪水有1730、1881、1912、1914、1939、1947年共6年;插补洪水有1916~1921、1923、1924、1931~1937年共15年;实测洪水有1950~1975年共26年。

沭河大官庄站采用资料:历史洪水有1730、1771、1881(仅有洪峰)、1912、1914、1926、1939年共7年;插补洪水有1918~1921、1923、1924、1931~1937、1947年共14年;实测洪水有1950~1975年共26年。

4.1.1.2 洪峰及洪量计算

(1)沂河临沂站洪峰及洪量

沂河临沂站有历史洪水、插补洪水、实测洪水共47年。临沂站历史洪水调查成果见表4.1。

23

表4.1 沂河临沂站历史洪水洪峰流量成果表

年 份 洪峰流量(m3/s) 1730 30000~33000 1881 14000 1912 18900 1914 17800 1939 13200 1947 9500

调查到的历史洪水中以1730年(清壅正八年)为最大,洪峰流量为30000~33000m3/s,重现期定为248(1730~1978年)~500年一遇,1912年和1914年洪峰流量重现期作为1912~1975年样本序列的最大、次大值处理。

沂河临沂站设计洪峰流量及不同时段洪量频率分析计算成果见表4.2。 表4.2 沂河临沂站设计洪峰流量、洪量成果表

项目 均值 Cv Cs/Cv 20年一遇 50年一遇 100年一遇 1957年实测 1974年 洪峰流量 (m3/s) 5800 0.95 2.5 16800 22400 26700 15400 13900 3天洪量 (亿m3) 5.5 0.85 2.5 14.8 19.2 22.7 13.2 13 7天洪量 (亿m3) 9.2 0.85 2.5 24.8 32.2 37.9 26.5 18.3 15天洪量 (亿m3) 13 0.8 2.5 33.8 43.3 50.6 44.6 25 30天洪量 (亿m3) 17.8 0.8 2.5 46.3 59.3 69.2 52.7 36.2

(2)沭河大官庄站洪峰及洪量计算

沭河大官庄站有历史洪水、插补洪水、实测洪水共47年。大官庄站历史洪水调查成果见表4.3。

表4.3 沭河大官庄站历史洪水洪峰流量成果表

年 份 洪峰流量(m3/s) 1730 14000~17900 1881 6850~8000 1926 3560 1939 3800

大官庄站调查到的历史洪水中以1730年(清壅正八年)为最大,洪峰流量为14000~17900m3/s,重现期定为248(1730~1978年)~500年一遇,1974年和1881年洪峰流量重现期作为1881~1975年样本序列的最大、

24

次大值处理。

沭河大官庄站设计洪峰流量及不同时段洪量频率分析计算成果见表4.4。

表4.4 沭河大官庄站设计洪峰流量、洪量成果表

项目 均值 Cv Cs/Cv 20年一遇 50年一遇 100年一遇 1957年实测 1974年 洪峰流量 (m3/s) 2700 0.85 2.5 7290 9450 11100 4910 11100 3天洪量 (亿m3) 2.7 0.85 2.5 7.3 9.45 11.1 6.32 10.1 7天洪量 (亿m3) 4 0.85 2.5 10.8 14 16.5 12.25 11.6 15天洪量 (亿m3) 5.5 0.8 2.5 14.3 18.3 21.4 18.5 14.4 30天洪量 (亿m3) 7 0.8 2.5 18.2 23.3 27.2 20.9 19 4.1.1.3 总沭河行洪流量、水位

(1)20年一遇、50年一遇设计行洪流量及水位

根据《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沭河20年一遇及50年一遇河道工况相同,设计行洪规模:苏鲁省界~塔山闸为2500m3/s,塔山闸~口头为3000 m3/s。

沭河50年一遇设计水位见表4.5。

25

表4.5 沭河(江苏段)50年一遇设计水位表

河段 地名 苏鲁省界 陇海铁路桥 市府路沭河大桥 总沭河南大桥 新205桥 连徐高速特大桥 省界~口头 塔山闸 王庄闸 广玉壅水坝 邵店大桥(新) 邵店壅水坝 口头壅水坝 口头(新沂河) 桩号 0+000 4+780 6+140 8+050 11+000 11+720 14+550 28+250 32+000 38+355 39+100 44+100 44+700 3000 2500 设计流量(m3/s) 水位(m) 32.55 30.33/30.10 30.01/29.99 29.38/29.26 28.65/28.64 28.39/28.37 28.09/27.75 21.25/19.67 19.10/18.73 17.87/17.86 17.61/17.41 17.00/16.60 16.52

(2)校核行洪流量及水位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的批复(国汛[2005]8号),“预报沭河大官庄枢纽洪峰流量超过7500立方米每秒,来水尽量东调。新沭河闸下泄流量不超过6000立方米每秒;视新沂河、老沭河洪水,人民胜利堰闸下泄流量不超过3000立方米每秒;当采取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要求时,超额洪水在大官庄枢纽上游地区采取应急措施处理”。因此,本报告暂采用人民胜利堰最大泄洪量作为校核行洪规模,即:苏鲁省界~塔山闸为3000m3/s,塔山闸~口头段考虑区间来水,行洪规模为3500 m3/s,对应塔山闸上水位为28.26m,闸下水位为27.95m。

4.1.2 水利计算

4.1.2.1 河道边界条件

20年一遇、50年一遇及校核洪水均采用现状河道断面进行分析计算。

26

4.1.2.2 管道穿越处行洪流量、水位

拟建管道位于沭河苏鲁省界至口头段,北距苏鲁省界6.2km,桩号为6+200,故采用总沭河设计洪水标准作为管道穿越处流量、水位的计算基础。

20年一遇与50年一遇设计工况相同,因此,防洪评价计算仅考虑50年一遇和校核防洪标准。根据《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实施规划》、《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并参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关于沂沭泗河洪水调度方案的批复(国汛[2005]8号),拟建管道穿越处50年一遇流量为2500m3/s,校核流量为3000m3/s。

管道穿越处沭河主槽糙率0.02。根据确定的管道穿越处行洪流量,管道穿越处水位采用我公司编制的“河道规划设计系统程序”计算。该系统采用明渠恒定非均匀流的计算方法编制,即:

Z上=Z下??Z?? Z上—上游断面水位; Z下—下游断面水位;

?—建筑物的壅水高度;

?Z—上、下游断面之间沿程水头损失; ?Z=Q2L/(K上K下)

Q—通过上、下游断面之间的流量;

L—上、下游断面的距离; K上—上游断面的流量模数; K下—下游断面的流量模数。

管道穿越处行洪流量、水位见表4.6。

表4.6 管道穿越处沭河行洪流量、水位成果表

河名 沭河 桩号 6+200 洪水标准 50年一遇 校核 最大行洪流量(m3/s) 2500 3000 水位(m) 29.354 29.759

27

4.2 壅水分析计算

4.2.1 壅水计算

新沂天然气管道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沭河,管道管顶埋深在河床3.0m以下,不会在河道内形成凸起物,因此不会造成壅水。

4.3 冲刷分析计算

4.3.1 冲刷计算公式及取值

管道建成后,由于管道经河床下穿越,在河道内不增加阻水性的建筑物,水流的流态不会因为管道工程的建设而发生改变,河道冲刷主要为自然冲刷。根据地质勘察报告,管道穿越处河槽第一层土为粉质粘土夹粘土,层厚约4.0m,其粘土容重为1.95t/m3,压缩系数为0.3,属中等密实的粘土。参照武汉水利水电学院谢鉴衡等主编的《河床演变及整治》中的方法,采用以下公式计算最大冲刷水深。

hm?qmax' vc5/3其中:hm—最大冲刷水深(m); qmax—主槽最大单宽流量,qmaxQc?hmax??????Bc??h?;

Qc—天然状态下主槽流量(m3/s); Bc—主槽部分过水宽度(m); hmax—主槽最大水深(m); h —主槽平均水深(m);

''?v01h0.2; vc —河床不冲流速(m3/s),vc? v01 —水深1.0m处的不冲流速(m3/s),v01=1.2m/s。

28

4.3.2 河道冲刷计算结果

经计算,冲刷计算成果见表4.7。

表4.7 管道穿越断面冲刷计算成果表

洪水标准 50年一遇 校核 行洪流量 穿越处水位 河底高程 (m3/s) (m) (m) 2500 3000 29.354 29.759 24.285 24.285 冲刷线高程 (m) 23.144 22.436 最大冲刷深度(m) 1.14 1.85

29

5 防洪综合评价

5.1 与有关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拟建的天然气管道穿越沭河工程位于总沭河桩号6+200处,穿越处河底宽240m左右,涉及的水利规划为《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实施规划》。根据规划,在管道穿越处防洪工程的主要工程内容为浆砌石护坡、防汛上堤道路。

新沂天然气管道穿越沭河工程,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沭河,穿越段管道两端与线路管道连接部分采用大开挖方式敷设,管顶埋深距离堤顶约11.30 m,管道工程的实施基本不会影响防洪工程的实施。

5.2 与现有防洪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拟建天然气管道穿越沭河工程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不改变河道断面的几何形状,因此不存在是否符合防洪标准等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中规定:根据堤防的重要程度、堤基土质条件等,河道主管机关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河道管理范围的相连地域划定堤防安全保护区。在堤防安全保护区内,禁止进行打井、钻探、爆破、挖筑鱼塘、采石、取土等危害堤防安全的活动。总沭河堤防为2级,根据《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对堤防保护范围的划分,该段堤防工程保护范围为背水侧紧邻护堤地边界线外100~200m。拟建天然气管道穿越沭河工程入土点与出土点都距离背水侧堤脚线100m开外,且出土点一侧现状为城区段,地势较高,因此符合要求。

30

5.3 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分析

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对河道泄洪的影响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影响。

5.3.1 施工期

根据管道设计报告,本工程建设周期为15天(2008年4月中旬开工,4月底前完成)。新沂天然气管道工程主要在堤防背水侧施工,不会占用河道行洪断面,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施工环节都安排在非汛期进行,因此,对行洪没有影响。

管道施工期间,由于钻扩孔以及开挖排浆池、排水沟等,会产生一些弃土,施工单位应及时将弃土运至河道主管部门指定地点,禁止将弃土堆放在滩地或河道内。

施工完成后,应对弃土弃渣完全清除,并恢复河道原貌,这样基本不会对行洪造成影响。

5.3.2 运行期

本管道在整个河道内均位于河床以下,不侵占河道的有效行洪断面,对河槽的行洪能力不会产生影响。

5.4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本管道通过沭河河床下穿越,在河道内不增加阻水性的建筑物,水流的流态不会因为管道工程的建设而发生改变,对沭河河势的稳定不会产生影响。

管道过沭河时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钻导向孔及预扩孔施工环节中,孔径大于管径,管周与原土层之间会有一定的空隙,且压力管道使用时将会产生震动,使得管道周围土层松散,又由于管道管径仅159mm,因此,对河床的稳定会造成影响,但影响较小。

31

5.5 对现有防洪工程的影响分析

拟建天然气管道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沭河堤防,管顶距离堤顶约11.30m。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堤防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以保证现有防洪工程的安全。由于管道施工中,管道与原土层难以保证密实接触,对现状堤防产生一定的扰动,且管道使用时会有震动,虽然不会直接危及堤防的安全,但对堤防安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管道建设单位应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小对堤防的影响。

5.6 对防洪抢险的影响分析

管道施工安排在枯水期进行,在汛期到来前应该清除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渣,设备离场,恢复场地原貌,不会对防汛抢险的造成影响。

5.7 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管道穿越处没有码头、取水口等设施,市府路沭河大桥与管道距离约60m,基本不会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造成影响。

由于新沂天然气管道深埋于地下不易监测,建议在穿越段两端设置阀门,遇紧急情况和检修情况可以关闭。

5.8 洪水对工程的影响分析

根据冲刷分析计算,50年一遇洪水时,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为1.14m;校核洪水时,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为1.85m。河床以下管顶埋深约3.0m,在最大冲刷线以下,因此洪水对工程没有影响。建议设计单位根据本次计算成果,复核管道的安全埋深,确保管道安全。

根据管道穿越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建议管道建设单位做好管道的防腐蚀处理工作,保证管道安全稳定发挥效益。

32

6 防治与补救措施

拟建天然气管道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沭河,钻导向孔及预扩孔时形成的孔径比管径大,管道与原土层之间会有一定的空隙,且压力管道使用时将会产生震动,使得管道周围土层松散,对河床的稳定及堤防安全都有一定的影响。为防止河床、堤防发生坍塌变形和形成渗水通道,需对管孔空隙采取封堵措施,封堵材料采用粘土水泥浆或其他更合适的材料,封堵施工方法可采用喷(注)浆或其他更可靠的方法。

33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综上所述,新沂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对河床稳定及堤防安全都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管径较小,且采取相关补救措施后,基本不会影响河道行洪和堤防安全。综合评价如下:

(1)对行洪安全的影响

新沂天然气管道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沭河,管道在整个河道内均位于河床以下,不侵占河道的有效行洪断面,对河槽的行洪能力不会产生影响。

(2)对河势稳定的影响

由于管道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沭河,钻导向孔及预扩孔时形成的孔径比管径大,管道与原土层之间会有一定的空隙,且压力管道使用时将会产生震动,使得管道周围土层松散,对河床的稳定及堤防安全都有影响,需采取封堵措施。

(3)洪水对管道的影响分析

50年一遇洪水时,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为1.14m;校核洪水时,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为1.85m。河床以下管顶埋深约3.0m,在最大冲刷线以下,因此洪水对工程没有影响。

7.2 建议

1、建议管道设计部门按本报告提供的流量、水位成果重新进行冲刷计算,复核管道安全埋深,根据穿越处河道断面的低点取相对埋深深度。;

2、建议管道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河床原土层的扰动,不破坏地层结构,勿穿破不透水层;

3、由于管道施工工期安排临近汛期,建议施工单位抓紧在汛期来临前

34

完成管道穿越工程,将机械设备离场,恢复场地原貌等,并按照补救措施要求完成管道周围空隙的封堵;

4、建设单位应按有关规范要求,切实做好防治措施。

35

1

概 述 ....................................................................................... 1

1.1 1.2 1.3

项目背景 .................................................................................... 1 评价依据 .................................................................................... 2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 4

2 基本情况 .................................................................................... 6

2.1 2.2 2.3 2.4 2.5

建设项目概况 ............................................................................. 6 流域概况 .................................................................................. 13 河道基本情况 ........................................................................... 14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情况 ................................................... 15 水利规划及实施安排 ................................................................. 18

3 河道演变 .................................................................................. 20

3.1 3.2 3.3

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 20 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 21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 22

4 防洪评价计算 ........................................................................... 23

4.1 4.2 4.3

水文分析计算 ........................................................................... 23 壅水分析计算 ........................................................................... 28 冲刷分析计算 ........................................................................... 28

5 防洪综合评价 ........................................................................... 30

5.1 5.2

与有关规划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 30 与现有防洪标准、有关技术和管理要求的适应性分析 ................ 30

36

5.3 5.4 5.5 5.6 5.7 5.8

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分析 ............................................................. 31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 31 对现有防洪工程的影响分析 ...................................................... 32 对防洪抢险的影响分析 ............................................................. 32 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 32 洪水对工程的影响分析 ............................................................. 32

6 7

防治与补救措施 ....................................................................... 33 结论与建议 ............................................................................... 34

7.1 7.2

结论 ......................................................................................... 34 建议 ......................................................................................... 34

附 件:

新沂市发展改革与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新沂中燃城市天然气有限公司天然气利用工程项目建设的意见》 附 图:

附图一:新沂天然气管道穿越沭河工程位置示意图 附图二:新沂天然气管道穿越沭河工程平面布置图 附图三:新沂天然气管道穿越沭河工程路线纵断面图 附图四: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附图五:工程地质断面图

附图六:沭河(江苏段)续建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gq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