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记叙文写作序列 - 过渡与照应
更新时间:2024-04-20 12:21: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高中记叙文写作序列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记叙文写作序列——过渡与照应
【要义解说】
所谓过渡,就是把文章中意思不同而处于相邻位置的段落或层次粘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共同为表现主题服务。所谓照应,就是把文章中意思相关而处于不相邻位置的段落和层次前后沟通起来,使相关的内容能超越段落层次的距离而集中在一起,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写作记叙文时只有做到过渡自然、照应紧密才能使文章显得环环相衔、浑然一体。
【策略解读】
过渡自然
一、记叙文中几种情况下的过渡:
(一)在文章开头段与正文之间使用过渡。有些文章开头使用倒叙的方法,或由眼前的景物的触发引出事情的叙述,这时,为了使开头部分与正文衔接紧密,往往使用过渡。 [例如]每当我看到桌子上的小瓷猫,一件往事就涌上心头。
那是一年前的事??(过渡,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又把读者带入回忆,自然引出正文)当时,我所在的班,??
(二)在叙述顺序转换之间用过渡。有些文章在顺叙过程中,往往需要插入另外一些有关的情节,再叙述原来的事,这就需要使用过渡。
[例如]:在《故乡》一文中,在“我”与母亲的对话中插入了对闰土的回忆:“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醒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这篇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过渡,插入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三)在文章内容由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时用过渡。有些文章常常选择几件事,从不同角度共同表现主题,由于这几件事可以独立表达完整的意思,事与事之间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为使结构严谨,往往要用过渡。
1 .启下过渡(一般指内容由总到分的过渡)例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段:“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以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其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就是由总到分的一个过渡句,该句后面的连续七段均
写童年时在园中经历的乐事。
2.承上过渡(一般指内容由分到总的过渡)例如:海伦.凯勒《我的老师》最后一段的“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一句就是由沙莉文女士对海伦.凯勒从生活中一个个具体事例的叙述向最终的集中评论的过渡。
3. 承上启下过渡用于由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便是由对先生读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的忘我状态的描写转入对学生们开始做小动作的描写(“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
(四)文章在人物转换、表达方式改变时用过渡。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转换人称或需要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表达方式,这也往往要使用过渡。
[例如]: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过渡,由我换为战士)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过渡,由议论换为叙述)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边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二过渡的形式
(一)用过渡性的词语过渡。在层与层或段与段之间,可以运用一些承上启下的词语起过渡作用。这些过渡词语包括各种关联词语、时间词和方位词。这种过渡方式多用于两段文字在意思上的“跨越“或转折不大和语言表达上需要较为衔接紧凑的地方。它们一般放在下
一段的开头。
1关联词语过渡
例如《晋祠》一文中,“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用“然而”过渡,由自然的山水美过渡到古建筑美。使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过渡。唐弢的《琐忆》中有用假设关系过渡的。请看:
如果把这段话看作是他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解释,那么“横眉冷对千夫指”呢? [又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用“也”过渡 2用时间词方位词过渡
如《为了六十一个阶段弟兄》就是直接用时间、地点转换来过渡。 (二)用过渡句过渡
用过渡句显示段落间意思有所发展或转换,是常用的过渡方式之一。它没有固定的标志,全由其位置、意思和作用来判断。多由富于提示性的判断句、陈述句或设问句充当。过 渡句的内容与上下文的意思密切相关。可安排在上一段的末尾,也可以安排在下一段的开头, 一般以后者居多。
1设问句过渡
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有这样的例子: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记叙文以设问句作过渡,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是中间,主要作用是设置悬念,引起下文。如《驿路犁花》一文,就以“主人家是谁”设问过渡,把几十年间的事巧妙地连接在一起。
2感叹句过渡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写小弗郎士上课迟到了,以及后来决心学好法语,中间用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可怜的人!”这些感叹句进行过渡,揭露了普鲁士的凶狠残暴,赞扬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探究句过渡
对面前出现的疑团,虽作多种推测,但仍不能肯定,为了进一步寻找答案,就要用探究句过渡。如何为的《第二次考试》,文中写陈伊玲复试失败,考试委员会对陈伊玲作了两种推测,但毕竟说不准,因此想深究原因,于是用了这样的话来过渡: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4重复句过渡
就是用重复几次的方法过渡。比如《变色龙》中为了写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嘴脸,文中就几次用“人群里有人说”这样的话来过渡。又如《别了,我爱的中国》,文章就是三
次运用:“别了,我爱的中国”自然连接全文。 5穿插句过渡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写拳打一节,每个细小情节中间都插入旁观者的表情,并借此来过渡。下面的话,就起了穿插过渡的作用。
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围拢来。 6承上启下句过渡
如《赵州桥》一文中:“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坚固”承接上文,“美观”引起下文。
7用提示句过渡。
如《黄河象》一文中“科学家们假想了这头黄河象的来历”即为提示句过渡,它使文中的内容由“介绍黄河象的骨骼化石和特点”过渡到“科学家们假想黄河象的来历”。
(三)用过渡段过渡
过渡段是在意思相关的两个段落或两部分之间,安排一个起承上启下作用、显示上下文关系的段落来进行过渡。这一般是在上下段或上下部分文章内容都较多,意思上相隔又较远,跨越或转折的幅度较大的情况下采用。过渡段在意思上往往有相对的独立性,不适于放在上下文,它更像上下文的纽带或桥梁。它在语气上又有某种“缓冲”作用,使读者的思路从容地由上文转入下文。过渡段一般都不长,有的只是一个句子。只要独立成段,就是过渡段。
1桥梁过渡法,往往用在比较大的层次或部分之间。
如鲁迅的《孔乙己》,前面写了环境——咸亨酒店,写了“我”的情况,下面该转向写孔乙己的悲惨一生了,这之间用了一个桥梁式的过渡段,把上下两部分扣合得很自然。这个过渡段就是: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有些单调,有些无聊。堂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气,所以至今还记得。
2承上启下段过渡
例如陈芸芸的《山的那一边》,开头是“山的那一边,其实还是山。”单单看这一句开头,似乎作者是要写山那边的山。然而不是,作者真正要写的是大山深处的一条小山沟里来了一队解放军战士后,沟里的山村发生的变化。因此,作者紧接开头用了一个过渡段,其实就是一句话:“山与山之间是条沟,沟里是几个小村子。”仅此一句,既写出了这个山村的闭塞偏
远,又引出了文章的着眼点在于这几个小村子里发生的事情。再往下,自然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解放军战士进村前后,山村的不同面貌。而重点是在战士们影响带动下,山村的变化。这种写法简明、含蓄,耐人寻味,是运用段落过渡的典型样式。
四、空白过渡
有些文章因为内容自然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之间就有采用空行过渡的。这种过渡法能使文章眉目清楚。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筑路》,郑文光的《火刑》、鲁迅的《阿Q正传》等都用了空白过渡。
照应紧密
照应是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在不同位置上的互相关照和呼应。文章前面提到的,后面须有着落;后边要说的,前面先有交代。这样有呼有应,使文章显得前后连贯、脉络分明。
1首尾照应
例如,吴伯箫写的《记一辆纺车》是这样开头的:
我曾经使用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接下去,文章写当年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车的重大作用和纺线劳动的方方面面。回忆结束后,文章在结尾部分又写道:
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这种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互相照应的写法,称为“首尾照应”。 2文中照应
茅盾写的《白杨礼赞》一文,除了有类似《记一辆纺车》的首尾照应之外,文章中间还有以下一些段落: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通,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第8段)
这三个段落中,第4段是写在恹恹欲睡的情绪中,猛抬眼见到白杨树时的第一印象;第6段是写仔细观察了白杨树的外形之后,进一步得到证实的印象;第8段是写联想到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之后,形成了带有哲理意味的印象。这三个段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这种文章中互相照应的段落,称为“文中照应”。
3文题照应”
有些文章的标题和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中的许多段落反复使用标题中所使用的文字,因而起到了强调主题的作用。例如,陶铸写的《松树的风格》和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都使用了这种手法。记叙文的不少题目是作者精心提炼的点睛之笔,因此照应题目,实际上也就是刻意点睛的一种极巧妙的方法。[例如]茹志娟的《百合花》:一文在文章结尾处写道:“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在文章结尾外照应题目,就更集中,更突出地揭示了主题。
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作文也要重视上下文的衔接、转换。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绝句,第一句写树阴下(“古木阴中”),第三四句写“杏花雨”与“杨柳风”,诗人又是怎样过渡的呢?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杖藜”扶着诗人由“古木阴中”来到“桥东”,完成了地点的转换。“杖藜扶我过桥东”,是拟人化的写法,更是自然过渡的典范。愿我们每个同学在作文的时候,能都找到自己的“杖藜”,顺利过桥。
【一展身手】
一、下面的各题中的片断,都有缺乏过渡,照应不周的问题,请改正:
1、??就这样,妈妈手把手地教我写会了上千个汉字,为我以后学好小学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天,我患病了,妈妈把家里仅有的几个鸡蛋煮给我吃。看着她日渐消瘦的面容,我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汉越想越高兴,便开口道:“多少钱一把?”卖主是个精明的小伙子,他爽快地说:“说实了,四块八毛钱”。王老汉大大方方地说:“来一把”。他深信如今国家制的东西都讲究质量,不用挑拣,于是付过钱,接过壶。一手捻着下巴上的那撮山羊胡笑眯眯地走了。 王老汉又提着壶急急地回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下面文章或片断中,划出过渡、照应的词或句子来:
1、回雁峰位于湘江之滨,是古城衡阳八景之一,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当你快到公园时,老远就可经看见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回雁峰??
向前约行几米,便是公园的门厅。穿过大门,跨上台阶,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壮丽的画面——烟雨池??
向左往前行,就是“上达牌坊”。这座牌坊非常雄伟,上面盖着碧绿的琉璃瓦,四角往上翘,很像雁尾。
“观天池”与“上达牌坊”相对,池中有我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王夫子的塑像?? 再向上登去,便是“望岳台”。这时,你可以饱览衡阳城的景色,使你顿时觉得心旷神怡??
2、今天,舅舅带着我到军营去玩,我真是高兴极了。清晨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迎着凉爽的微风,一会儿就走到了青松翠柏环绕的军营门前??
中午吃完饭,我回到宿舍,心想:“我能为叔叔做点什么呢?”这时,我发现一个盆里泡着几件衣服??我就帮助洗洗。
晚上,战士们有的读书,有的写字。我走到一位叔叔身旁,他正在本上写着,画着。他在自学化学呢!??
这一天军营生活过得多么有意义啊! 3 、《我的朋友——厉漫庆》
肥肥的身体,胖胖的脸蛋,喜欢剃短头发,他就是我的朋友——厉漫庆。
我先说说他为什么这么胖,因为每天放学,他爸爸都雷打不动地给他买个大鸡腿,常常令我们羡慕不已,口水直流三千尺。
别看他这么胖,他特别善于唱邓丽君的歌,他的歌声婉转动听,好像一只金丝雀在鸣叫,闭上眼睛听,简直就是邓丽君的“原音重现”。就连我们的数学老师都被他的歌声迷住了,还单独邀请他到办公室一展歌喉,赢得了老师们的阵阵赞叹:“简直是二(2)班的邓丽君!”
不唱歌时的厉漫庆就糟糕了,变成了尖声怪叫。哪里有厉漫庆,哪里就有尖声怪叫。 厉漫庆在自然课上是一位“大知识分子”,每次上自然课,老师提问,都会有他回答的声音,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是一个“威利迷”:有本很有趣的科技杂志叫《威利的世界》,他期期都看,爱不释手。这本杂志大大的丰富了他的科技知识,使他每次自然课都有的吹,他一吹起来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没有十几分钟是不会结束的。
这就是我的朋友——厉漫庆,我很喜欢。你呢?
(作品从三个事例来写我的朋友厉漫庆,三件事之间用了三个句子过渡,最后文章与题目相照应)
4《一件珍贵的衬衫》: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文章开头使用倒叙的方法,或由眼前的景物的触发引出事情的叙述,这时,为了使开头部分与正文衔接紧密,往往使用过渡。)
5、《藤野先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志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桥梁过渡法在写了清朝留学生花前月下的种种丑态之后,用过渡段?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引出作者想去仙台求学的想法。)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
过了一个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关联词语过渡)
??
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关联词语过渡)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第六节介绍藤野先生时写道:?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在写到同藤野先生交往时,?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最后文章结尾处又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三处的前后呼应,不仅表现了藤野先生和蔼的形象留给作者了深刻印象,而且也反映了藤野先生伟大的精神对作者思想的深远影响。 三修改下面两篇文章
黑夜
夜深了,我在睡梦中被什么声音吵醒,原来是隔壁张爷爷的呻吟声。爸爸赶快叫醒哥哥,
叫我提上马灯,带上雨伞。
原来张爷爷肚子突然痛了。爸爸叫哥哥去拿担架,然后一起送张爷爷到十里路外的乡卫生院。
天上大雨瓢泼,道路泥泞,哥哥扛担架走前面,爸爸抬担架走后面,我在前面拿着手电照路,我们在路 快速地走着。平路还好走,小路就难了,爸爸在年面看不见路,不停地喊道:“手电照我一下!手电照我一下!”当我走近爸爸身旁时,哥哥却喊:“照我一下,我看不见!”我忙把手电光照在哥哥前面??,这时,张爷爷从床上挣扎着起来,说:“我,我肚子痛好些了,让我下??下来??”。爸爸把张爷爷按下,说:“你好好躺着!”说着替他盖好被子,然后用手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和哥哥抬起担架,我扣好雨衣,继续赶路。 走了两个多钟头,我们来到乡卫生院。经过医生检查,张爷爷得了胃出血。张爷爷打了针,吃了药,病情好转多了。
已是午夜,我和哥哥一同打着手电往回走。路上,仿佛听见张爷爷在不断地称赞我们。 症状
文章扣题不紧。文章中前面提到的,后面也没个着落,后面说的,也与前面讲的不太吻合,这样,就出现了不能瞻前顾后、照应不周的毛病。 诊断
这篇作文很多地方照应不周:
1、题目与内容没有照应。题目是《黑夜》,文中写的是?雨夜?的事。
2、开头与结尾没有照应。开头写爸爸、哥哥和我三人送张爷爷,结尾回来的是我和哥哥;开头写?提马灯??带雨伞?,结尾写?打手电??穿雨衣?。
3、文中叙述没有照应。文中既然写?天上大雨瓢泼?,雨声很大,开头却写能听到张爷爷的呻吟声;既然张爷爷呻吟,为何他老伴、孩子不去送他?前面写张爷爷躺在担架上,后面却写他?从床上挣扎着起来?;前面写下雨,文中应写给张爷爷披上雨衣或雨布,却写?盖好被子?……
总之,全文前后不能配合、呼应,漏洞层见叠出。
阿毛,你真行!
“阿毛娶新娘子啦!”这个消息一下子在我们里弄传开了。我跟着大人去看热闹。啊,
新房真阔气!一套奶白色的家具美观大方,电视机、录像机、电冰箱、洗衣机应有尽有。当了新郎的阿毛,身穿崭新的西装,系着大红领带,真是与平时判若两人。瞧!新娘眉清目秀,真漂亮。“阿毛,你真行!”我不禁赞叹道。
阿毛的父母相继病死,他就成了一个孤儿。那年,他才20岁。为了生活,他原先摆了个大饼摊,但赚钱不多。前年,他听到看到许多人*政策和*自己的劳动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决定闯一闯。
于是他四处借钱,凑足了两千元,开了一家烤鸭店。为了备货源,他每天一大早就去采购。为了把鸭子烤得色、形、味都好,他钻研技术,还请教别人,终于掌握了一手烤鸭本领。所以他烤的鸭往往供不应求,每天卖出一百多只呢。
他正忙着,一位大娘来到柜台前,吃力地说:“小伙子,我老伴快不行了。他说要吃烤鸭,请你帮我拿一只吧!”阿毛一听,忙说:“大娘,烤鸭全卖光了。要不,我马上给你烤一只。您留个地址,待会儿我给您送去。”大娘留下地址,半信半疑地走了。阿毛捧了一只烤鸭,送到大娘家。大家都夸阿毛是个想顾客所想、急顾客所急的好个体户。
正因为如此,阿毛才成了万元户,而且被评为区里的五好个体户,现在又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新家庭。
啊,阿毛,你真行!
这篇文章由于过渡处理得不好,因此读起来意思不太连贯,也影响了文章结构的完整严谨。我们不妨试作分析,来看一看文中哪些地方缺少了必要的过渡。
(1)文章第一节写阿毛娶新娘,大家去看热闹。把事情的结果提前写在开头,这是倒叙写法。第二节写阿毛决心走致富之路,转入顺叙。其间原文少了必要的过渡,衔接不上,因此行文结构松散了。可安排过渡段,用?那么,阿毛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家境呢?话还得从头说起?之类的语句来过渡。这样,前后表达的意思才连贯。
(2)第三节是概括叙述阿毛烤鸭店的情况,第四节是具体叙述阿毛接待一位大娘的事例。两节之间意思脱节。可用?阿毛不但烤鸭烤得好,而且待客也热情周到?这个递进复句来过渡,这样承上启下,就把上下两段文字紧密地衔接起来了。
(3)第一节写?我?去阿毛家看热闹,视线由家具家电转到新郎新娘身上,可在?当了……?一句前加上过渡词?再看?,如此由物写到人,过渡就比较自然了。
(4)第四节写道:?大娘留下地址,半信半疑地走了。阿毛捧了一只烤鸭,送到大娘家。?这前后两句之间意思不连贯。大娘走后阿毛就去送鸭吗?有那么快吗?显然不合情理。倘若加上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如?一小时后?,那么,上下文之间的意思就连贯起来了。 (5)除此之外,还应在第二节交代一下阿毛父母相继病死的年月,在第四节头上加上?有一天?。这样就使节与节之间的连接更自然,事情的来龙去脉更清楚,文章结构更完整
了。
【一展身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那是在洛杉矶郊县一所旅馆的早晨,我正在大堂的餐厅里就餐,发现自己的右前方有3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时,老大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满脸疑惑。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写给谁的?”“给妈妈!”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回答。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老大在纸上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句。我心头一震。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点—滴。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助、感谢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理解??他们对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请就“感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解析:“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另一方面,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
【习作选登】
父亲,谢谢您 258班李志强
秋高气爽,果实累累,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充满金色阳光温馨而美好的季节里,我收到了父亲寄来的金秋果实——核桃。
望着这些被精心打磨过的核桃,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那年阳春三月,阳光暖烘烘地照耀着大地,大地伸伸懒腰苏醒过来,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父亲从外边回来,手里还捧着一株绿油油的幼苗,他小心翼翼地栽植,小心翼翼地施肥、浇水??幼苗在父亲的细心呵护下,一天天长大。在无数个朝阳初升的早晨和落日如金的傍晚父亲拉着我的手从核桃树旁走过,我和父亲常常在树旁驻足,看满树的叶子怎样摇曳出动人的舞蹈,听寒风中树飒飒的呼吸声,但父亲比我专心,有几次甚至出神地望着树苗,笑出了声。
日子飞转,转眼我已经上了初三,小树苗也长成了一颗枝繁叶茂的核桃树了。它的枝干疏朗而光滑,虽然有弯儿,却不失力量。
夏末,核桃树上挂满了青核桃,一颗颗油绿晶莹,羞涩地躲在大树的怀抱里。只要一有空,父亲就会来到树下,给爱在树下学习的我扇风、驱虫,为了不影响我,父亲总是仰着头一边摇扇,一边抬着头看着那些可爱的核桃,在心里一便又一便地数着。
秋风徐来,白露即至。父亲便开始抽空摘核桃了,他一颗一颗地摘,我在下面一颗一颗地接,这时父亲就会一边递给我核桃,一边伸出手刮我的鼻子,核桃树下飘满了欢乐。
核桃最麻烦的就是去皮了,虽然已经成熟但那油绿的外皮还是那般顽强不屈,父亲不得不烘了晒,晒了烘。必要时,还得用那双苍桑却强劲的手“参加工作”。几天下来手就面目全非了,乌黑的核桃汁,填满了大大小小的沟壑。
然而我敢肯定这双手一定不曾剥开过那怕一颗核桃,想到这儿,我不禁潸然泪下。 泪雨滂沱中,我轻轻地凿开一颗,取出香甜可口的核桃仁,缓缓放入嘴里,细细地品尝着。刹那间,情感的急流涌动,千万种感动孕育出一句话:父亲,谢谢您!
月光下的背影 257班张俊杰
一颗早升的星星缀在冰冷的天空中,象水晶般照耀着蹲在路口的那个身影。他嘴角一动一动的,烟气象一团雾,在头顶缭绕着,一定是父亲,他又照例在等我了。我赶忙跑了过去。
父亲看见我,有些吃力地站了起来。或许是等我时间长了脚有点麻了,或许??我偷眼望去,父亲又消瘦了许多,两鬓又添了些许白发。
“爸,您以后就别来接我了。”“哦,知道了。”唉!又是这句话,每次总是拿这句话“应付”我,我本想“揭穿”他,却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我还是了解父亲的。
“这个星期学习还愉快吧?” 父亲一边说着一边用他那粗大的手从我肩上接过了背包。 “哦”我嘟囔着,不敢让父亲看到我的脸,慌忙走到前面。夜静静的,我听到身后父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结了耔耔的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路边的小虫子在这弥散着清香的夜里,“ ”啼鸣着,,我的心随着虫子的啼鸣一上一下起伏着。“我该怎么和父亲开口呢,无论如何是不能骗父亲的。”想着想着,没提防脚下一滑,差点摔到。父亲见状赶忙叫住了我,三步并做两步跨到了我前面,说是夜路不好走,一定要给我带路。
父亲一边走一边发出“向左走——向右走——小心前面有坑”的指令。我跟在后面,黑沉沉的夜色中父亲的指令和他佝偻的背影相互映衬,压的我快喘不上气来了,我不敢再看父亲。
北斗星把它的斗把靠在山顶上,好象正从黑黑的山脊后面用劲把斗把上最后一颗星星拉出来。我终于按耐不住了,把我这个星期没有考好的事告诉了父亲。
父亲沉思了片刻,扭过头,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不是还有下次吗!”说完又大踏步地向前走去。我紧紧地跟在父亲后面,情感急遽翻滚着,对,还有下次,谢谢您,父亲!谢谢您用无私的爱点亮了我心中的信念。不管岁月如何辗转,我都会为您展示我最绚丽的一面。
抬起头,发现磁蓝色的天幕上不知不觉已布满繁星,那悠远深邃的光芒映照着一前一后两个身影。
正在阅读:
(新人教)记叙文写作序列 - 过渡与照应04-20
上海市大气中PM10浓度的统计分析05-24
java字符串特性练习答案12-17
行政能力测试数字推理题06-11
接口技术 C51课程设计 电子称05-13
简便计算复习题库10-23
解物理竞赛题的数学技巧12-17
大圆满禅定休息(二)四、(二)第一指示大乐法(空乐法)03-03
初二上下册英语单词表08-2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文写作
- 记叙
- 照应
- 人教
- 序列
- 过渡
- 马原题库1
- 寰神结炼化物品程式、隐藏物品、隐藏人物加入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指南
- 湖北省2012-2013学年度地方课程教材目录 - 图文
- 土力学基础习题总汇
- 北理工三度学作业 积分球及其应用
- 投资潮盘点:徐小平投资的那些公司(史上最全名单!)
- 财社字60号--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社会保险
- 《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使用总结 - 图文
- 北京市青年企业家协会通讯录
-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教学
- 日光温室蔬菜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
- 品控部门工作职责
-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说明书
- 饿狼传说RBS出招表
-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题
- 30万吨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论文+计算+图纸)
- 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上)一元二次方程分节练习含应用题和解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