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外阅读问题个案研究

更新时间:2023-09-12 06: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问题个案研究

摘 要 阅读是人类学习语言和获取思想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利用、创新知识的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十分重要。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课外阅读的特点、重要性及价值。根据调查结果,本文指出当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阅读兴趣不高、向考试看齐、获取途径单一等问题及产生原因,并从学生方面、教师方面、学校方面等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课外阅读;阅读兴趣;习惯;评价

Measure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ountryside After Tax Reform (Times New Roman,小三号,单倍行距,加黑,首字母大写)

Abstract Reading is a social practice of learning languages and receiving ideas forhuman, and it is also a basic means for human to understand society. In 21century, what is urgently needed is the person with whole-life learning ability,therefore,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abilities of independent reading, utilizingand innovating knowledge is very importan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heory, more and more people recogn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ding, the importance and value.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ence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in reading extra-curricular interest in reading is not high, the test line, access channels and other issues and causes a single, and from students, teachers, schools and other proposed solutions.

Keyword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reading interest;habits;evaluation

前 言

当代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人的阅读能力的发生在小学教育期间,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后,教育工作者都在阅读教学研究实践上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依旧令人担忧,农村小学生的的阅读问题特别是课外阅读尤其突出。

一、阅读的定义及种类

(1)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

1

本科毕业论文

阅读是一种主体能动性的参与行为,是阅读者与阅读材料相互作用的结果。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首先是把文字符号变成声音,后达到对书面材料的理解。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

阅读可以分成四种情况。第一种是信息式阅读法。这类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情况。我们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属于这种阅读方法。第二种是文学作品阅读法。文学作品除了内容之外,还有修辞和韵律上的意义。因此阅读时应该非常缓慢,自己能听到其中每一个词的声音,如果嘴唇没动,只是因为偷懒。第三种是经典著作阅读法,这种方法用来阅读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阅读这些著作要象读文学作品一样的慢,但读者的眼睛经常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第四种阅读方法是麻醉性的阅读法。这种阅读只是为了消遣。如同服用麻醉品那样使读者忘却了自己的存在,飘飘然于无限的幻想之中。这类读者一般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感兴趣,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书本之外。

二、课外阅读的特点及重要性

(一)课外阅读的特点

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是相对于学生来说的,是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特有名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于读过许多课外阅读书籍的学生来说,课堂上所学的任何概念、新现象,都装入了他得之于书籍的知识体系中,于是,课堂上所讲的知识便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这种知识被视为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助于弄清楚‘头脑中己有’的知(2)识。”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可发现课内阅读跟课外阅读间的端倪,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长取弥补,相对于课堂阅读来说,有以下特点: 1.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而随意改变

课堂阅读教材内容不能因学生个体因素而随意改变,是统一的、规定的动作。而课外阅读内容材料随意性强,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因素和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者可依据语言能力差异自主选择阅读。

2.根据学生自身兴趣自由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根据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兴趣是推动阅读进行的最实际、最活跃的内部动力。学生对有兴趣的阅读材料表现出最大的积极性,从而变得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头脑高度清醒,情绪激动。学生只要被他所喜欢的东西吸引住,他就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接受其中涉及的信息及所用到的字词。因此,很多趣味性较强的读物已受到广大学习者的青睐。

2

本科毕业论文

(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我国学者历来就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什么呢?这就需要从阅读的重要性方面来解读。

1.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

语言输入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 只有有效的输入,即可理解性、趣味性,足够输入量的材料才能使学生最成功地习得该语言。大量的阅读为学生语言输出提供了保障,在扩充学生知识量的同时对他们理解和学好语法有了很大的帮助,增强了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2.阅读材料渗透文化内涵

朱绍禹先生的《中学语文教育概论》中有这样的观点:“阅读文章是透过书面语言,领会其意义,从中获取思想和学习语言的活动程序,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3)。课外阅读课程资源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传递的重要形式。作为文化的载体,它的作用是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为我们了解本族和外族文化的铺路搭桥。阅读材料无形中向学生传达着本族和外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学生阅读大量材料的过程,也就是这些文化和观念潜移默化地浸入到他们的思维,形成新的思维方式的过程。

3.阅读能丰富情感体验

课外阅读材料能帮助学生体味真实生动的语言情境,其中趣味性较强的故事等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激发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探索和追问,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学习的动机,产生强烈的后继学习的动力。

但是,我们对课外阅读的理解不能仅停留于此,而应该结合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要求来重新审视它的价值所在。

首先,课外阅读体现了语文教学素质化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实践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语文实践活动包括听说读写等多个方面,其中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数时间用于阅读教学。尽管如此,学生的阅读量仍是有限的。课内阅读教学着眼于指导阅读方法,课外阅读实践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其次,课外阅读是实施“减负”的有效措施。

(4)

“现在的课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学生、大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状态。”

过重的课业

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

3

本科毕业论文

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5)

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减负”的口号我们可谓是叫了许多年,但现在我们还不得不面对很多学校在“轻负担、高质量”的矛盾中难以寻求突围的现实。我认为“减负”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自我发展、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广泛参与阅读实践,就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和知识体系。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能够被他纳入从各种书籍中吸收来的知识体系中,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呈现在一个多彩的背景之上。在调查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学生课外阅读量越大,掌握知识就越容易,用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就越少,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就越多。

再次,课外阅读是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水平的基本保障。扩大语言积累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作用在语文教改实践中已有定论。扩大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就是大量阅读。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增强语感积淀。选作读物的材料大多是规范的语言材料,大量阅读会在读者的脑海中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语言表达的规范化十分有益。语言也传承着人类的文化,积累语言就是积累文化,大量阅读的过程就是接受人类文化熏陶的过程。

三、当前农村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次调查以太行山区的一所小学为例,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6份,其中190份回收问卷有效。在整理问卷所反映数据信息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当前农村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学生阅读兴趣普遍不高,且阅读材料呈现单一性

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阅读热情远远要低于我调查前的预期,只有35%的同学表示自己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而其它的则表示不知道,或者根本就是讨厌阅读。这与家长、老师甚至整个社会、当前的教育体制都是大有关系的。山区经济水平落后,家长、老师很少能接触到或根本接触不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这导致了他们一切向分数看齐的错误观念长期存在。在家长、老师、应试教育体制的三重压力下,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另一方面,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书籍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现在信息化事业迅速发展,电影、电视、电脑、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光盘、录相、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接受方式多样化,且直接作用于视听,满足人的感官刺激,看电视、听广播比读书更省力气,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相比之(6)

下,书籍阅读就显得单调。在有兴趣阅读的学生中,81.3%的学生的阅读材料是学校

4

本科毕业论文

发放的阅读材料或作文指导书,其他课外阅读材料基本没有人看。 (二)学生阅读是为了考试,且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读书目的大体上分两种趋势,10.3%的同学阅读是纯粹为了消

遣、娱乐,73.5%同学认为阅读是一种方法,通过阅读可以获取高分,14.2%没有同学是真正因为喜爱读书而去阅读。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一进入学校,时间显得很紧,学习压力不断加大,为了应

付考试,早已陷入题海之中。学生每天完成作业都心力交瘁,没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连休息日也被各种名目的培训和补课占用。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习题、考不完的试,学生没有自主的时间,没有自由的天地,课外没有“闲心”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平均阅读课外书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学生占 13.3%,平均阅读课外书时间在半小时左右的学生占 31.1%,平均阅读课外书时间在十五分钟左右的学生占 31.9%,每天几乎不阅读课外书的学生竟占了 23.7%,由此可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极不容乐观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和家长布置的作业越来越多,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越来越少,每天不阅读课外书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到了六年级几乎不阅读课外书的学生人数则更多。唐代大文学家杜甫说:“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面对年级越高,学生课外阅读时间越少的现状,我们该有所行动。 (三)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获取途径呈现单一性

通过统计,87.7%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是学校发放的阅读材料和自己购买的图书。在调查中,我看到学校有图书室,问学生为何不从图书室借阅,他们说图书室不对他们开放,只有老师偶尔去借阅图书。学校图书馆所藏图书陈旧、缺乏时代气息,种类和数量也都很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学生借阅限制很多,大量(7)图书形同虚设,造成了文化的浪费。 (四)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没有形成

这是在这份问卷中表现出来的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调查的学生中,只有8.8%的同学经常做读书笔记,只有2.5%的同学经常写读后感!比例低得惊人。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到,学生在阅读上随意性很强。没有笔记、没有读后感,所读的内容没有经过进一步品味、反刍。

(五)学生课外阅读呈现盲目性和随意性

只有30%的学生表示能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42.2%的同学表示选择那些内容和标题有趣的读物,10.5%的学生表示一般选择自己喜欢的作者的作品,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dm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