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三二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解析
更新时间:2024-04-02 19: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2017朝阳高三二模语文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7年高三二模古诗鉴赏汇编
宝山、长宁、金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春日独酌 唐 李白 ①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②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清新俊逸 B.风骨峥嵘 C.浪漫奔放 D.天然去雕饰 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4分)
13.B 14. A“比”错,应是“兴”;“重在托物言志”错,重在寓情于景,然后景中寓理。 15. 示例:(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2)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为“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3)情感上都是孤独无依;(4)李白是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1点1分。写法和情感各2分。“同”2分、“异”2分)
青浦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春日独酌 唐 李白 ①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1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②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
A.清新俊逸 B.风骨峥嵘 C.浪漫奔放 D.天然去雕饰 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4分)
13.(1分)B 14.(3分)A
15.(4分)答案示例:(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2)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跟(与己相对的)“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3)情感上都是孤独无依;(4)李白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
评分细则:1点1分。写法和情感各2分。“同”2分“异”2分。 崇明区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 — 15题。(8分)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自适
乔吉
黄花开数朵,翠竹栽些个。农桑事上熟,名利场中捋①。 禾黍小庄科,篱落棱鸡鹅。五亩清闲地,一枚安乐窝。 行呵,官大忧愁大;藏呵,田多差役多。 【注释】①捋:能力低.
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U分) A.【双调】确定了本曲音乐部份的曲调模式。
B. “雁儿落过得胜令”限定本曲的字数、格律、音韵等。 C. “自适”表明了本曲主旨。 D.本曲用韵严谨,对仗工整。
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
A.本曲用语不避通俗的口语,体现了元曲雅俗结合的特点。 B.三四句采用对比手法,语意表达曲折,使情感更加含蓄。 C. “枚”字作量词,用法新颖别致,形象地写出屋舍之小。 D.曲中含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意,显出潇洒自适。
15.有人认为本曲题为“自适”却又喑含“不适”之意,试结合全曲谈谈你的看法。(4分) 13.D 14.B
15. 评分说明:观点1分;分析3分。认可与否均可得分,自圆其说即可。
参考示例1:本曲描绘出黄花数朵、翠竹数竿、鸡鹅栖于篱落的田园小景,营造出独特的秀雅、清闲的境界,表现出作者身处其中的自适安乐。但是,曲中依然含有“不适”之意,三四句的对比中暗含对官场名利的厌弃之情,同时又略有不甘之意。尤其是最后四句更是点明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不论为官、退居,都难免忧愁的无奈,可见曲中“自适”之中暗含“不适”之意。
参考示例2:本曲整体上以描述自己身居黄花数朵、翠竹数竿、鸡鹅栖于篱落的田园的生活为主,主要传达的是一份自适安乐。尽管三四句略有对比中不甘之意,但更多是一份对官场名利的厌弃之后的自适。同时,最后四句,前两句也正是对以往官场生涯的否定,对如今生活的眷恋。后两句的“田多差役多”也因自己所拥有的仅是“小庄”“五亩清闲地”而不受影响。因此,全诗应是围绕“自适”展开的。 奉贤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旅寓洛南村舍
郑舍(唐)
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
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
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
14.诗中体现清明节习俗的是“ ”一词。(1分) 15.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夸”一字表现出女孩争玩秋千的热闹景象,想象她们轻盈娇建的身姿。 B.颔联“妨”“见”二字,体现出作者入微的观察力,展现出当地特有风韵。 C.颈联“窥”“认”二字,以静衬动,使得原来平和的画面增添了几许热闹。
3
D.诗人用实笔写景,以自然晓畅的笔触描绘村居充满野趣的生活,潇洒不着力。 16.全诗围绕“旅寓”一词展开,对此加以分析。(4分)
14.秋千(1分) 15. C(3分)
16.(4分)诗人以“旅人”的视角写眼中所见,先从时令、季节入笔,描绘出所见清明景象,整个画面疏朗和谐,充满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与后文的“自适”照应。“幽栖”一句呼应“寓”字,展现“旅人”心中所想,既表现出他身处此境的闲适、恬淡,又以“虽”字转折,表达对京华和故友的思念之情,流露出旅寓者的淡淡哀愁。“旅寓”一词画龙点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虹口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②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注]①回车驾言迈:转过车头,驱车远行。②荣名:美好的名声。 13.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 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开头“悠悠”“茫茫”等叠词渲染出苍凉凄清的氛围。 B.“四顾”二句运用比拟手法,意在表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C.“盛衰”二句前后存在因果关系,表达出作者的人生感悟。 D.这首诗语言质朴流畅,不事雕琢,情景交融,富于哲理。 15.结合作品内容评价诗中表现的人生态度。(4分)
13.古体(1分) 14.B(3分)
15.答案示例:作者认为时光易逝、人生短促,所以要抓紧时机立身建业:生命虽然会终结,但美好的名声却能留存于世。作者的人生态度看似消极颓废,但最终还是肯定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4分)
4
①
黄浦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8分)
咏怀 阮籍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②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注】①阮籍:三国时魏国人,“建安文学”重要作家阮瑀的儿子。②乌号:良弓名。
13.对作者与嵇康等七人并称的雅号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 A.建安七子 B.邺中七子 C.竹林七贤 D.正始七贤 14. 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壮士”句,用“何”字,直抒胸臆,奠定全文基调。 B.“驱车”,描绘出征,承上启下,推进情节发展。 C.“岂为”句,巧用反问,强调语气,增强诗歌气势。 D.“忠为”句,采用互文手法,交代了远赴战场的原因。
15.清人方树东认为这首诗“雄杰壮阔”,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4分)
13、(1分)C 14、(3分)B
15、 (4分) 答案示例:从形式看:每句都押ang韵,用韵激昂,掷地有声,“光”“扬”“彰”“常”等词,明亮向上;写实手法,再现战士出征时的豪情,具有可视的画面感。从内容看:表现拼死征战、舍身报国、名垂后世的雄心壮志。如:“临难”二句写壮士临国难,愿身死魂飞赤胆忠心,出语壮烈,读之令人动容,油然而起崇敬之情。 评分说明:形式2分,内容2分。
嘉定区
①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8分)
酹辛稼轩墓,在分水领下
②
[元]张野
岭头一片青山,可能埋得凌云气。遐方异域,当年滴尽,英雄清泪。星斗撑肠,云烟盈
③
纸,纵横游戏。漫人间留得,阳春白雪,千载下,无人继。不见戟门华第。见萧萧竹枯松悴。问谁料理,带湖烟景,瓢泉风味。万里中原,不堪回首,人生如寄。且临风高唱,逍遥
5
①
A.乐府 B.曲子词 C.散曲 D.北曲
14.下列对本作品景物描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前四句写景由高而低,色彩分明,每句构成一幅图景。 B.“鸥鹭”、“牛羊”句由静而动,以鸟雀归巢衬牛羊归牧。 C.“万顷”句从两岸写到水面,由远而近,色调由冷而暖。 D.“水晶宫”句描摹出夕阳投射出水面的动态,由实而虚。
15.对画线句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的不同意境作赏析。(5分)
(1分)B (2分)A
(5分)答案示例:《秋思》中“老树”“昏鸦”是漂泊“天涯”之人眼中的意象,在落日黄昏的背景中营造了萧瑟、凄冷的意境,将“断肠人”孤寂悲苦的情思形象化;本曲画线句描绘了在暮霭背景中,夕阳在树影间移动,为树梢上的乌鸦勾勒出明亮的轮廓,乌鸦安栖树梢,营造出恬静优美的意境。
杨浦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开成二年,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弟弟患眼病,寄居在扬州东北的禅智寺。杜牧赶去扬州给弟弟治病,病没治好,但假期已满。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他毅然放弃官位留了下来,此时写了这首诗。
13.杜牧与 并称为“小李杜”。(1分) 14.对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颔联“青苔”、“白鸟”以冷色调从视觉角度来渲染气氛。 B.颔联“满”字写出青苔之盛和游人之多,极言繁盛之象。 C.颔联“故”字,运用拟人手法,小鸟徘徊,增环境之凄冷。 D.颈联“下”字极富动态,内含夕阳西下时的伤感落寞之情。 15.此诗首联和尾联的写作手法有相同之处,请对此进行赏析。(4分)
11
13.李商隐(1分) 14. B(3分)
15.通过听觉“蝉噪”和“歌吹”,以动衬静。“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冷寂;“歌吹”以乐衬哀,以歌舞升平的扬州来反衬禅智寺的冷清。反衬手法更强烈地表现出诗人在生活境遇和官场不顺情况下的郁闷孤寂之情。(4分)
(手法:反衬,能结合手法详细分析首联尾联各1分,作者的情感1分)
12






正在阅读:
国际经济学 计算题05-26
2018年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测试题11-13
含有数字的中日四字熟语对照研究毕业论文04-05
餐饮多人合伙经营协议书04-02
精选2018-2019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04-26
好书伴我成长12-22
-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全套学习学案
- 水处理一级反渗透加还原剂亚硫酸氢钠后为什么ORP会升高
-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董家口 - 图文
- 荣盛酒店经营管理公司录用通知及入职承诺书II
- 第二讲 大学英语四级快速阅读技巧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015年委托第三方医药物流配送企业专用版本)
- 214071收款办法
- 苏轼对《文选》选文的评价
- 《诊断学基础B》1-8作业
- 广东省东莞市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
- 海南电网公司VIS推广应用管理办法
- 红星照耀中国习题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之生字词整理
- 局域网组建与应用—王向东
- 税务稽查内部管理文书样式
- 环保社会实践调查表
- 九年级思品第一单元复习
- 2016年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试卷
- 毕业设计-青岛港董家口港区防波堤设计
- 撞背锻炼方法与益处
- 年高
- 古诗
- 鉴赏
- 汇编
- 语文
- 解析
- 2017
- 三二
- 深静脉置管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
- 沈阳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细化办法
- 汉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图文
- 18.1.2平行四边形性质教案
- 格兰特船长和他的儿女阅读题
- 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员工违规处罚办法
- 石棉县查办案件工作经验发言材料
- 太上无极大道三十六部尊经(全卷下)
- 一年级期末健康教育试卷
- 第十四章节电解及库仑分析法
- 东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细则(修订)
- 公务员面试主线心理调节贯穿始终 - 图文
- msp430程序模块
- 香港廉政公署
- MATLAB图像分割代码
- 微观经济学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图文
- Unity3D数学基础知识
- 无线项目招标参数 - 图文
- 企业怎样实行全程信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