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八 - 河南省

更新时间:2023-11-22 07: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八

河南省

何宗海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黄河中下游,是置省较早的行省之一。以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时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地名的开始。因河南在《禹贡》九州中为豫州地,简称“豫”。

春秋属秦、晋、楚、宋、卫、郑、陈、蔡等诸国。战国属韩、魏、赵、楚等诸国。秦时分属三川、颍川、南阳、河内、陈郡、东郡和砀郡 7 郡。西汉承秦制,设郡、县两级,并实行分封诸侯王国与中央直辖的郡交错分布,又将全国分为司隶校尉部及13州刺史部。时分属司隶校尉部及豫、兖、荆、冀4州,并设有弘农、河内、河南、颍川、汝南、陈留、南阳和魏郡及淮阳、梁国 2个诸侯王国。东汉都洛阳,实行州辖郡,郡统县,分属司隶校尉部及豫、兖、荆、冀、扬5州,设有弘农、河内、颍川、南阳、汝南、陈留、东郡、魏郡等郡及陈、梁2国。三国时属魏,先都许州(今许昌),后迁洛阳,实行州、郡 ( 国 ) 、县3级行政区划。设有12郡和梁1国。西晋都洛阳,境内有18郡国。南北朝时,分属于北魏和南齐。北魏设8州26 郡;南齐设3州12郡。隋代设20 郡 ( 州 ) 。唐时洛阳为东都,分属京畿及河南、河北、淮南、山东南等道,领有21州郡及河南1

府。五代时,梁、晋、汉周4朝都汴 (今开封 ),后唐都洛阳。境内多数称州,少数称军、府。北宋建都汴梁 ( 今开封 ) 。境内设有京东、京西、河北诸路,路辖有府、州,有些军、监也隶属于路。南宋南迁后以淮河与金为界,大部属金。元代置河南、江北等行中书省,行使中央集权制下的地方行政管理职能。元代置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辖区包括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时境内黄河以北地区属中书省,黄河以南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明代将黄河以北怀庆(今河南省沁阳一带)、卫辉(今河南省卫辉、辉县一带)、彰德(今河南省安阳一带)3府划入,置河南布政使司。清朝恢复行省。 [1]

晚清的河南省,辖区东界江苏、安徽2省,西连陕西省,南抵湖北省,东北邻直隶、山东2省,西北与山西省接壤。省会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全省辖:开封、河南、怀庆、卫辉、彰德、归德、陈州、汝宁、南阳共9府;陕、汝、许、光共4直隶州;郑、禹、睢、信阳、邓、裕共6散州;共辖95县。

开封府

位于河南省中部。古时称大梁,又名汴梁。春秋称启封。前7

世纪,郑国国君庄公在东南边境筑起一座新城,取名“启封”,在邑内建起了储存食的仓库,又叫“仓城”,位置在今开封城南古城村。秦朝时为启封县。西汉景帝时,为避景帝刘启之名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唐朝以前,开封与浚仪一直是两县分置,唐睿宗延和元年(712年),移开封县治于汴州(浚仪)城内,至此,开封、浚仪县治所同域,

属地各异。魏都大梁。五代时期,后梁太祖开平(907年)以汴州为都城,号称东都。汴州升为开封府,辖15县,浚仪、开封均为附廓县。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迁都洛阳,改开封府为汴州。后晋高祖天福3年(938年),仍以开封为都,称东京,洛阳称西京。汴州复升为开封府。后汉建置一如后晋。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以汴州为东京。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陈桥兵变后,以开封为国都,称东京。开封府建置不变,辖17县,浚仪、开封两县仍同为附廓县。从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到钦宗靖康2年(1127年),东京历经9个皇帝,历时167年。金代,置行台尚书省于汴京,并设汴京路开封府,辖15县,路治、府治均设汴京。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年),金改汴京为南京,将汴京路改称南京路,以南京(开封)为都19年。元代,置河南江北行中书省,省治开封。撤开封府,由南京路直辖郑、许、陈、钧、睢等5州21县及直属之17县,共38县。南京路治为开封。世祖至元25年(1288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明代改汴梁路为开封府。置河南行中书省,后改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省治、府治、县治均设于祥符(今开封市)。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开封城池,将省治、府治、县治迁至祥符(今开封市)。[2]

省会所在地。府治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辖区东界归德府,西连河南府,南邻陈州府和许、汝2直隶州,北隔黄河(局部跨越黄河)与卫辉、怀庆2府相望。下辖: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杞县(今河南省杞县)、通许(今河南省通许县)、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洧川(今河南省尉氏县洧川

镇)、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中牟(今河南省中牟县)、兰仪(今河南省兰考县)、密县(县治在今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荥泽(今河南省郑州市古荥镇)、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共14县;郑州(今河南省郑州市)、禹州(今河南省禹州市)共2散州。

河南府

位于河南省西部偏北。洛阳史称“河南”,与“河东”、“河内”相对应,是华夏民族较早的政治活动中心。东周时为首都。秦置三川郡,郡治雒阳。西汉时期,东部为河南郡,西部属弘农郡。“河南”从此正式成为地名。至到清末,“河南郡”、“河南尹”或者“河南府”一直特指此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三国时期,属曹魏。雒阳改称洛阳,行政建制沿袭东汉。西晋时期,改河南尹为河南郡,同时东部析置荥阳郡。东晋十六国时期,河洛地区仍为河南郡。北魏统一北方后,迁都洛阳,又改河南郡为河南尹。隋代,复改河南尹为河南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唐代,河南郡改为都畿道河南府。北宋时期河南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伊川、新安、宜阳、洛宁、嵩县。南宋时期金国河南府辖区有所缩小,辖今日巩义、登封、渑池、偃师、孟津、新安、宜阳大部、伊川小部分地区。元朝设河南江北行省,从此,“河南”所指已具有今“河南省”的含义。但河南府一直置存于清朝末年,相继为河南江北行省和河南省的次级行政区。[3]

府治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辖区东界开封府,西连陕州直隶州,南邻汝州直隶州及南阳府,北隔黄河与怀庆府相望,西北隔黄河与山西省垣曲县相依。下辖: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今河南省偃师市)、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新安(今河南省新安县)、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孟津(县治在今河南省孟津县老城)、登封(今河南省登封市)、永宁(今河南省洛宁县)、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嵩县(今河南省嵩县)共10县。

怀庆府

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夏为覃怀地,属冀州。商为鄂侯国,属畿内。西周为邘国地,又为雍国之西境;春秋为周地、郑地,后又为晋之野王邑。战国为魏地,后又属韩国,再后为卫国。秦为河内郡所辖的野王邑。汉置野王县,后析为武德、波2县,晋废,恢复野王县。隋改为河内县。唐析为太行、忠义、紫陵三县,旋复合为河内县,为怀州治所。宋析置武德县,不久复并入河内县,属河北西路怀州。金为南怀州治。元属怀孟路,后改为怀庆路。明为怀庆府。[4]

府治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辖区东界卫辉府,西北连山西省泽州府,南隔黄河与开封、河南2府相望。下辖: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济源(县治在今河南省济源市东)、修武(县治在今河南省修武县西北)、武陟(县治在今河南省武陟县阳城镇)、孟县(今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cp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