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28 14: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历史

第一分册

1、古代两河流域 地理位置: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

区域,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政治: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 阿尔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等也相继在此建立过形式相似而规模不一

的王国。 文化:(3点)

(1)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

公元前3100年之前开始,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两河流域的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2)《吉尔伽美什》: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 (3)《汉穆拉比法典》:(3点)

(i)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得益于楔形文字而保留下来的古代宝贵

文献。

(ii)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iii)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

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2、古代埃及

地理位置: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非洲东北部) 政治:(2点)

公元前3100年左右,形成统一的国家。

(1)法老: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5点)

(i)宗教: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 (ii)司法: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 (iii)经济: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 (iiii)军事:控制着所有的军队。

(iv)政治: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管理的任免权。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2点)

(i)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 (ii)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文化:(1点)

象形文字:公元前3500年以前,刻刀,石头,纸草(最普遍)等做书写工具。 消亡的原因:(3点)

(i)复杂难懂

(ii)受到强势的希腊文化冲击 (iii)被迅速“阿拉伯化”,象形文字逐渐被人们忘却 3、古代印度

地理位置;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政治:(1点)

公元前14世纪至约公元前6世纪,吠陀时代 种姓制度:(由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2点)

(i)在理论上均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

1

高中历史

(ii)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影响: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

了重大的影响。 文化:(2点) (1)佛教

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悉达多(释迦摩尼)

理念: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 经典:总称“大藏经”,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按内容主要由经藏、律藏和论藏组成。

(2)梵文史诗《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 4、美洲印第安文明 (3点) (1)玛雅文化

地理位置:中美洲(北美,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 时间:公元前2500年 人物:印第安玛雅人

影响:玛雅文化是印第安古代文明中璀璨的篇章,有“美洲的希腊”之称。玛雅人在农业、

自然科学、建筑以及艺术等诸多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2)阿兹特克文化

地理位置:墨西哥中部盆地(北美) 时间:15世纪

人物:印第安阿兹特克人,又称墨西哥人

影响:阿兹特克人在继承和吸收其他印第安人文明成就的基础上,经过自身的努力,创造出

了美洲大陆上比较先进的阿兹特克文化,成为印第安文明的一朵奇葩。 (3)印加文化

地理位置:从南美安第斯高原兴起,15世纪初开始逐渐向外扩张,到15、16世纪之交,建

立起以今天的秘鲁为中心、版图辽阔的国家。

时间:15世纪 人物:印加人

影响: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文明的集大成者,他们以前人所取得的各种成就为基础,充分发挥人自己的创造力,将古代印第安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5、古代黑非洲 (3点)

(1)麦罗埃文明

地理位置:东北非(尼罗河中上游)

时间:公元前590—公元4世纪中叶(库施文明) (2)阿克苏姆文明

地理位置:东非(今埃塞俄比亚境内) 时间:公元前后,公元4世纪达到全盛

影响:阿克苏姆文明在坚守并蓄中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在阿克苏姆人的经济活动中,对外贸易高度繁荣,建筑风格独树一帜。 (3)大津巴布韦

地理位置:今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南部、博茨瓦纳东部和南非北部

2

高中历史

时间:公元4世纪至5世纪兴起,14、15世纪达到鼎盛,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衰落 6、古代希腊

地理位置:比今天希腊共和国版图大,除了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之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 政治: (2点)

(1)城邦制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

寡民为基本特征。(殖民海外,复制母邦)

城邦制度与希腊当时的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时间: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开始形成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古典时代)鼎盛

(2)雅典民主政治:雅典城邦以其政治民主、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而著称。 特征: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 果)

过程: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

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改革 公元5世纪以后(希波战争后),全盛时期 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时代

局限: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排斥在外(民主——多数人的暴政) 文化: (5点)

(1)史诗 代表人物:无 代表作品:《荷马史诗》

影响: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性,也有很大的史料价值,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2)戏剧

代表人物:埃斯库罗斯(1部),索福克勒斯(1部),欧里庇得(2部),阿里斯托芬(3部) 代表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特洛伊妇女》,《蛙》,《马蜂》,

《鸟》

影响:代表了古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 (3)建筑艺术 代表人物:无

代表作品:帕特农神庙(伯里克利时代) 影响:古代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4)哲学

代表人物:苏格拉底(无),柏拉图(3部),亚里士多德(2部)(关系:师徒) 代表作品:《理想国》,《辩诉篇》,《法律篇》,《政治学》,《诗学》

影响: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哲学”一词就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爱好知识之学”。 古代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 (5)史学

代表人物:希罗多德,修昔底德 代表作品:《历史》,《伯尼奔尼撒战争史》

影响: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历史”一词就源于希腊语,原意为“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 古代希腊是欧洲历史学的源头。

3

高中历史

7、古代罗马

地理位置、政治: 时间 公元前8世纪中叶 公元前509年 公元前27年 时代 王政时代 疆域 罗马城 法律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 公民法 万民法(公民法+万民法) 永久法令 永久法令 罗马共和国时期(1) 称霸亚平宁,穿梭地中海(2) 罗马帝国时代(3) 踏浪大西洋,横跨欧亚非(4)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西罗马帝国:罗马为中心 公元395年 分裂 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5) 无 民法大全 注:

(1)罗马共和国时期实行贵族寡头政治(共和制度)。执政官是最高行政长官,必须出生于贵族。元老院是最高决策机构,全部由资深贵族和届满退任的执行官组成,掌握着统治实权。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平民都可以参加,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对元老院审议提交的医案进行表决,但没有实权。

(2)从公元前3世纪中叶起,罗马共和开始向海外扩张,通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罗马人确立了在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3)共和—帝国原因及背景(4点)

(i)民族成分复杂。 (ii)人口数量剧增。

(iii)奴隶制度进一步发展,罗马共和国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日益复杂,原来建立在城

邦基础上的共和制度越来越难以应对这种局面,社会发展停滞。 (iiii)推行高度集权化的军事强人政治。

(4)公元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

(5)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这一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也是西欧古代历史终结和中世纪开始的标志。 文化: (2点)

(1)罗马法体系:军事立国,法律治国 影响: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局限: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将奴隶排斥在法律保护对象之外,男女不平等,妇女权利受到限制。 (5点)

1)习惯法

贵族掌握解释权 2)十二铜表法

时间:公元前451年至公元前450年制定 意义: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4

高中历史

内容及特点: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

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评价: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它明文公示,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

意及时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例如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它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3)“公民法”与“万民法”

意义:有效地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公民法:(2点)

(i)由于它们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障和所负有的权利,因而被统称为“公民法”。

(ii)它们包括罗马大法官发布的有关告示和审判案例,公民大会和元老院

通过的各项决议,执政官发布的各种行政命令等。

万民法:(2点)

(i)罗马国家为了调整和处理罗马人与非罗马人,以及非罗马人之间的权利

关系,相继通过和颁布了一系列决议或法令。这些法令和决议经过长时期的积累,逐渐形成为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因而被统称为“万民法”。 (ii)“万民法”的大多数内容都是随着罗马人商业活动的扩大应运而生的,

因而都涉及贸易、财产和合同契约等,同时还吸纳了地中海地区个民族一些既有的法典内容,内容和程式也趋于系统化。

时间:公元212年,“公民法”和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 4)永久法令

时间:公元2世纪上半叶 5)民法大全

时间:公元6世纪中叶

(2)基督教 时间:公元1世纪上半叶 创始人:耶稣

理念:在创教的早期阶段,基督教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信徒之间博爱互助,患难相恤,鼓吹正义必胜。 经典:《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 8、古代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教

时间:公元6世纪前后 创始人:穆罕默德 经典:《古兰经》

记录了早期阿拉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等方面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

价值。 9、中世纪西欧

时间:公元476年——公元15世纪 过程简图: (见下页)

5

高中历史

公元11世纪 公元12世纪 公元13、14世纪 公元14、15世纪 城 市民崛起 民主政治

市 争取自治 +王权 等级君主制 资本主义萌牙 复 商品经济发展 先进经济 兴

10、政治制度 (2点)

(1)封建制度

时间:公元6世纪下半叶至15世纪前后形成

公元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基本特征: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农奴是人身不自由的独立生产者) 过程:(3点)

1)公元496年以后,基督教会成为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2)公元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 意义:(3点)

(i)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ii)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

(iii)采邑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

影响:(4点)

(i)土地领主制和农民农奴化

(ii)庄园武装的建立和骑士的出现 (iii)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iiii)暗藏分崩离析的危险 3)中世纪庄园(3点)

(i)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公网、教会

贵族和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

(ii)耕地大致包括三部分: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民份地。

(iii)消亡原因:公元14世纪以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导

致领主自营地大为缩减,庄园开始衰败。

(2)等级君主制

时间:公元13世纪下半叶出现,公元13—14世纪

背景:公元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

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表现:(3点)

1)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利。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2)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数为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新阶层)。 3)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

代表:(2点)

公元1265年,英国议会 公元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

6

高中历史

11、城市复兴

时间:公元11世纪起

兴起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意大利北部地区,法兰西南部地区,北海南部沿岸地区 分布特点:(2点)

(i)交通便利

(ii)国内市场,国外市场,内外兼通 原因:(2点)

(i)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手工业者和商人处于经济活动的需要

聚居于交通便利之处成为最初的城市居民。

(ii)封建领主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参与中世纪城市复

兴活动

城市类型:(3点)

(1)主要生产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产品(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2)大多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3)主要从事国际贸易,手工业生产不占重要地位 城市特点:(4点)

空间狭小,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脏乱,一旦遇到大规模瘟疫,便会迅速蔓延。 城市自治斗争的常用手段:(2点) 金钱赎买,武装斗阵 城市自治斗争结果:(3点) (1)获得完全自治权

(2)取得部分自治权,有国王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

(3)部分中小城市限于自身力量,仍然处于各级封建领主的控制之下。 12、王权与教权 (3点)

(1)互相依存 事例:(2点) 加洛林王朝的建立 公元751年,丕平献土 (2)教权至上 事例:(1点) 卡诺莎觐见

公元13世纪,教权达到极盛,教皇基本上实现了对西欧教会的集权统治,罗马教廷也成为 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处于万流归宗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3)王权至上 事例:(1点) 阿维尼翁之囚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接岑的支持,英、法等过的中央政府权力逐步得到加强。 公元13世纪末叶,十字军运动以失败而告结束,教权开始走下坡路。 13、中世纪文化 (4点)

(1)经院哲学

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 代表作品:《神学大全》(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百科全书)

7

高中历史

(2)骑士文学 代表人物:无

代表作品:法国《罗兰之歌》 (3)市民文学 代表人物:无

代表作品:法国《列那狐的故事》 (4)大学的兴起 市民不反对的原因:(2点)

1)新兴的市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

2)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有助于学术研究摆脱教会控制,有利于师生的自由探索,为日后的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教会不反对的原因:(1点) 中世纪大学比较重视神学教育。

8

高中历史

第二分册 1、原始农耕

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开始: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标志: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 意义:(2点)

1)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2)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特点: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南稻北粟) 遗址:姜寨遗址(呈现的是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场景——公天下) 2、中华文明的文化起源 漫天星斗,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的融合、诞 生的核心地区。 3、夏朝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遗址和实物双重印证,并非信史 (1)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文献记载:

儒家典籍《礼记·礼运》: 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 “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 夏朝建立之后是“小康之世”, “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 其他:

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夏朝已设官分职,夏王的左右设有各种专职的文武官员。

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 实际情况:

“天下为公”的禅让制 “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 (2)二里头文化

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4、商朝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 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多重印证,是信史 (1)商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1600年 人物:汤

(2)内外服制

“内服”是由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大体位于以今天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外服”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当时四周数量众多的方国和部落) 商与周边各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商朝的兴衰,可以四周方国的向背为晴雨表。至商朝末年,方国的众叛亲离,实是商周更替的一大原因。 (2)青铜时代

著名的“司母戊鼎”等大型青铜器为世上所罕见。

9

高中历史

(3)甲骨文

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研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5、周朝

(1)西周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1046年 人物:周武王 事件:牧野之战 首都:镐(镐京) (2)封邦建国体制

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的后裔和元殷邦方国的首领

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周公“制礼作乐”

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长与幼、清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

周公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机器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周公“敬天保民”思想 6、东周(春秋、战国) (1)东周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770年 人物:周平王

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北)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社会大变革(3点) (i)重大社会转型

西周的“封邦建国” 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ii)土地私有

不断开辟农耕熟地,耕地不能转让买卖的规定也逐渐失效。 诸侯、卿大夫景象占地,列国间的战争也多以攻城略地为目标 随着农业的发展,私人手工业、商业也活跃起来。

整个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 (iii)政治变革

贬抑或废黜无能的旧贵族,启用贤能之士,实施耕战并重的政策 目的:富国强兵 起源:春秋 高潮:战国 (3)百家争鸣

背景:当此社会转型之时,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最为活跃。他们对变革的态度不同,思考方向各异,为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方案,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

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

10

高中历史

主要内容: 主要学派 儒家 法家 道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韩非 老子 主要思想 仁:“仁者爱仁” “克己复礼为仁” 仁政:“人性本善” 礼法一炉:“人性本恶” 法治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辩证 7、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3点)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

七国对周围小国的兼并和边地的开拓,完成了区域性的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条件:(2点)

(1)各国在政治、经济等制度建设上出现了趋同倾向 (2)(商鞅变法)秦孝公即位后,任用商鞅,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先后实行了废

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法规。变法效果: 由弱变强,后来居上 结果: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8、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 (4点) (1)官职:

最高统治者 皇帝

最高官职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诸卿 廷尉、治粟内吏?? 注: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 (2)地区管理:

郡 (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

县 县 县 县 (属吏由郡守、县令自行选用)

乡 里 乡 里 乡 里 乡 里 (乡设)三老管教化,啬夫管听讼、收赋税

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尚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 (3)政治:(5点)

(i)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

(ii)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 (iii)建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 (iiii)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 (iv)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 (4)意义

11

高中历史

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9、秦末农民起义 (2点) (1)原因: (4点)

(i)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 (ii)横征暴敛

(iii)不断动用民力

(iiii)统治者忙于宫廷争斗,大肆诛杀宗室朝臣。 (2)第一次农民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人物:陈胜、吴广 地点:大泽乡

意义: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10、秦的灭亡与西汉的建立 (3点)

(1)秦的灭亡

时间:公元前206年 人物:秦王婴 投降,秦灭亡 (2)楚汉之争

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四年) 人物:刘邦、项羽 (3)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年 人物:刘邦

11、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3点)

(1)汉承秦制 差异:(2点)

(i)政令施行宽简疏缓,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

(ii)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随着封国实力的增强,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也日益明

朗,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 (2)布衣将相之局(1点)

意义:标志着世袭贵族制度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 (3)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i)黄老之学

来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

内容:以道家为主,又兼采儒、法,主张守道尊法,礼法并用,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 (ii)文景之治 政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表现: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

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以农业为基本) 弊端: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社会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凸显。

12

高中历史

12、汉武帝时代 (2点)

(1)安内之举

(i)裁抑相权,创建内朝 皇帝集权

(ii)推恩令(诸侯) 君主专制 (iii)刺史 治吏 中央集权 (iiii)尊儒 (2)定边之功 (i)反击匈奴

(ii)汉通西域,开辟丝路(西域都护府) (iii)设郡县 13、东汉的兴衰 (3点)

(1)东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25年 人物:南阳豪族刘秀 首都:洛阳 (2)光武中兴

优:以“柔道”治理天下,实行一系列减政安民的措施

(i)废除王莽时繁密苛重的法令,屡次大赦,平反冤狱。

(ii)先后9次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力图恢复宽松安定的局面

(iii)光武帝本人勤于朝政,还注意提高行政效率,裁并机构,整治吏治,节省财政开支 (iiii)重行三十税一的西汉旧制,以减轻农民负担

劣:刘秀的“柔道”另有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的一面 (3)东汉的衰败

皇权日趋衰弱 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

(i)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不少豪强地主拥有“连栋数百,膏田满野”的大庄园,驱使

成千上万的依附农民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经济上自给自足,非常富有。 (ii)组建“家兵”,“部曲”之类的私人武装

(iii)有些名门望族还凭借精通儒学的文化优势成为官宦世家,甚至连续数代在朝中位居高

官。

这些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后,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 14、区域经济的发展 (2点)

(1)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3点)

从夏、商、周至秦、汉,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位于黄河流域地区

(i)汉末的战乱集中发生在中原地区,北方人口被迫向长江流域以及更高的地区转移 (ii)不仅使南方地广人稀、劳动力匮乏的状况有所改观,而且使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生产经

验向南传播,对当地的紧急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iii)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各方为增强自己的势力,因地制宜。大力推动各业生产,促

使地方经济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2)具体措施(3点)

魏:曹操曾在许县一代实行屯田,这对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具有不小作用。

蜀:诸葛亮兴修水里、开展屯田、大力发展农业,积极推动煮盐、织锦等手工业的发展,还

13

高中历史

致力于开发少数民族。这些举措对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i)孙吴占据的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稻种植、丝麻纺织、铜铁冶炼、瓷器烧造

等都有明显发展

(ii)滨海枕江、河网密布的地理环境使造船技术日益进步

(iii)山越人加速了平原沃野的开发(山越人:东南一带的崇山峻岭中散居的众多古越

人的后裔) 江南开发 始于孙吴 发展 南朝时期 15、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2点)

(1)南朝的江南发展(5点)

(i)有北向南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人在继续,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逐渐形成江浙,湘

赣,巴蜀等先进的农业经济区、

(ii)水利的广泛兴修、耕犁的推广改进和北方作物的引入等,表明农业技术有了长足的进

步。

(iii)丝织、冶铸、造船、造纸、漆器、制瓷、制盐等手工行业都比较发达。 (iiii)长江中下游出现了不少商业繁荣的大都市,海外贸易业有所发展

(iv)活动于南方山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陆续出居平原,与汉族人民交往接触,互相融合,共

同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2)民族融合 北方 南方: 概括: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认同并接收先进的汉族文化成为融

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济上鼓励农耕 政治上采用汉制

文化上研习汉籍、提倡儒学,致使汉文化的影响日益深入。 两个时期:

(i)冯太后(3点)

1)在地方基层实行“三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 2) 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以遏制贪污腐化 3)推行“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耕种,以利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ii)孝文帝(4点)

1)为摆脱保守势力的影响,将都城南迁至洛阳

2)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改鲜卑族复音姓氏为汉族

单音姓氏

3)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并以身作则,极力促进胡汉通婚 4)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

意义:对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

南方 北方:(2点)

(i)北方游牧民族勇猛彪悍的民族性格对中原农耕民族深有触动

(ii)畜牧业生产技能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了中原经济的多样化发展,胡族的生活习俗更对汉

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

高中历史

1)胡床的传入导致高足家具日益流行,终使汉族洗涤而作的传统起居方式完全改变 2)胡服以及胡饼、奶酪、烧烤等胡食的流行,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更趋丰富多彩 3)胡乐、胡舞与汉族歌舞交融汇合们也为传统艺术文化增添了绚丽斑斓的色彩 16、隋唐的建立 (2点) (1)隋的建立 时间:公元581年 人物:杨坚 首都:长安

公元581年,杨坚篡周建隋,是为隋文帝。

公元589年,隋军南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2)唐的建立 时间:公元618年 人物:李渊 首都:长安

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隋朝灭亡。 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17、隋唐政治新格局 (2点)

(1)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

皇帝

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表示上下隶属关系

表示政令下达程序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户部 工部

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时间:初创于隋文帝时,经唐朝的继承和发展,运作过程更趋规范化、程序化。 制度规定:(4点)

(i)中央设中书(隋称内史)、门下、尚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 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ii)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 (iii)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iiii)唐朝还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

意义:三省六部制其实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

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不过,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买皇权仍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 (2)科举制

时间:有隋朝开创,经唐朝逐渐健全。

目的: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

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常设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其中进士科尤受重视,考取难度也最 大。

意义:科举制的实行是我国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均产

生了深远影响。

15

高中历史

第四分册

1、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4点) 过程简图:

中世纪 公元15—16世纪

自然经济与封建庄园 经济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意大利—手工工厂—英) 封建格局与二元格局(1) 政治 民族国家的君主专制(百年战争—英法—君主专制) 分散的世界 世界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多元相关的整体世界) 神学统治与思想禁锢 文化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注:

(1)二元格局指教皇与国王两者的统治 (1)君主专制 背景:(3点)

(i)民族国家的形成(根本原因) (ii)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iii)社会各阶层得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国家:英、法

时间:公元15世纪下半叶 意义:(2点)

(i)英法两国继续打击大贵族的势力,全力强化王权

(ii)颁布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政策 (2)新航路的开辟 原因:(4点)

(i)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黄金需求量增大。

(ii)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交易总量锐减,商品

价格飞涨,西欧各国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大西洋,试图通过海上探险,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

(iii)西欧各国君主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大力向海外扩张,不少封

建贵族和骑士成为第一批探险者。

(iiii)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也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过程:(4点)

(i)葡萄牙人迪亚士驾船绕过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ii)西班牙人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航抵美洲,开辟欧美航路 (iii)葡萄牙人达·伽马航抵印度,开辟欧亚新航路

(iiii)西班牙人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影响:(2点)

优: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劣: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3)文艺复兴

时间:公元14—16世纪 最早兴起的国家:意大利

主要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马基雅弗利 成就: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神学理论 (4)宗教改革

21

高中历史

时间:公元16世纪 最早兴起的国家:德国 代表人物:马丁·路德

影响:直接打击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势力,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 2、英国革命

(1)原因:王室与议会的斗争 (2)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长期议会”

领导人:克伦威尔

(3)光荣革命(1688年)

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除詹姆士二世。此次政变成为“光荣革命” (4)《权利法案》

1689年,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同意,不得终止任何法律或增加税收,议员有言论自由。 (5)《王位继承法》

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今后英国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这两部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3、启蒙运动 (1)原因:(3点)

(i)17—18世纪,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 (ii)批判封建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iii)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2)代表人物及主张:(4点) 伏尔泰(1694—1778):抨击天主教会的繁琐哲学和教条主义,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君主。

孟德斯鸠(1689—1755):发展了分权学说,明确提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主张建立法治国家。 卢梭(1712—1778):否定封建王权,提出“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教育方法要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狄德罗(1713—1784):反对君主独断专行,主张国家权力来自人民。 (3)启蒙运动的共同诉求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认为人人都有追求,生存、自由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专制统治则侵犯了每个人都应当享有的这些权利。 (4)意义

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传播进步思想,从各个方面想封建势力发起猛烈攻击,为即将到来的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4、美国独立战争

(1)独立战争的对象和开始 对象:英国(的殖民统治)

开始:1775年,列克星敦的枪声 (2)领导机构及领导人 领导机构:大陆会议 领导人:华盛顿

22

高中历史

(3)《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由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4)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意义 (i)内容:(4点)

1)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各州的法律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和法律。 2)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 3)新的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 立法权: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

行政首脑:有选民间选举产生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司法权: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利,法官由总统任命,任职

终身。

(ii)意义:(1点) 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利分配问题, 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注:

美国独立战争过程(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 截点 事件 1773年 导火索 倾茶事件

1775年 爆发 列克星敦的枪声 1776年 —— 独立宣言 1777年 转折点 萨拉托加大捷 1783年 胜利 《巴黎合约》 5、法国大革命 (1)原因:(1点)

18世纪晚期,因统治阶级的挥霍无度,农业歉收以及参加北美独立战争,法国政府财政陷入崩溃状态。 (2)开始:

1789年5月,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第三等级代表要求按人数表决并进行政治改革,遭到国王拒绝。

(注:全国居民分为天主教僧侣、贵族和平民三个等级) (3)革命进程:(6点)

1789年7月14日,攻占象征封建专制的巴士底狱 同年,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

实施君主立宪政体,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

自1792年起,因保王党分子叛乱,反法联军进行武装干涉,巴黎人民多次起义,先后将吉 伦特派和雅各宾派推上政治前台。 (注:1792年8月,吉伦特派上台

9月,废除国王,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3年1月,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1793年6月,雅各宾派上台

1794年7月,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

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掌握政权,开始了法国历史上的拿破仑时代。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颁布《法国民法典》。 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多次击败反法联军,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置于法国的直接或间接控制

23

高中历史

之下,在占领地区推行《法国民法典》,取消贵族特权,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扩大 了法国革命的影响。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而归。

1815年,在内外反对势力夹击下,拿破仑帝国崩溃,结束了拿破仑对法国的统治。 (3)影响:(1点)

历经26年的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法国及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使自由、民主和平等的 思想得以广泛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并对此后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第一次工业革命 简要概括图: 工业革命的进程:需要引起发明 发端:棉纺织(机器应用,工厂建立) 突破:动力(万能蒸汽机—瓦特) 拓展:新材料(采煤、冶铁)→机器制造业 高潮:运输业(火车,汽船) 技术变革及生产中的运用 工厂制普及引发经济结构的变化 生产组织方式 产业,经济制度确立 经济发展引起社会整体改革 新阶级 新社会结构 新社会关系 新生活方式 (1)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2)前提:(4点)

(i)政治前提: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 (ii)市场驱动: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 (iii)资本驱动:降低原料进口税

(iiii)技术驱动:通过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激励创新等,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

了政治前提

(3)资本 人(自由劳动力):“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师弟的农民为

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资金: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

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业为己其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4)成果(4点)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1771年,阿科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1782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

发明万能蒸汽机

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了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5)影响

24

高中历史

(2点)

(i)使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为其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ii)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优)城市化带动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竞争日益激烈,

生活节奏加快, 家庭规模日渐缩小, 生活内容日益丰富, 教育逐步普及,

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

(劣)同时,城市的发展又带来了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

会问题。

7、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注意小标题即可)

现代工厂制度

股份制 贸易与金融制度 注:现代工厂制度(2点)

(1)区别:现代工厂与手工作坊和工场不同,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2)优势:使机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效能,是工人发挥最大限度的劳动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影响:工厂制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8、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 (3点) (1)“血汗工厂”

定义:工人在监工的监视下,从事高强度的机械化劳作,他们的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得不到必要教育。 为取得高额利益,精于算计的资本家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他们和成年男人干一样的活,却拿着更为低廉的工资,处境更加悲惨。 (2)城市的贫困问题

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形成富人区和贫民区。 (3)社会立法(3点)

背景:工业革命期间,在工人争取生存而斗争的压力下,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府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制定了一些法律和法规。 代表:工厂法 影响: (优)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社会立法虽然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保障了社会底层民

众的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发挥了缓和矛盾、化解社会冲突的作用, (劣)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也没有消弭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和冲突。 9、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cg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