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揭阳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二次模拟考生物卷(带解析)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5:23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届广东揭阳高中毕业班高考第二次模拟考生物卷(带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结构或物质的组成成分中,一定不含核糖的是 A.线粒体 B.核糖体 C.糖原 D.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和RNA,所以含有脱氧核糖和核糖,A错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B错误;糖原是多糖类物质,有葡萄糖合成的,不含核糖,C正确;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可能含有核糖,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组成十五天的化合物和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细胞的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无关的是 A.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过程 B.接收激素等信息分子传递的信息 C.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防止植物细胞吸水过多而破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过程与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有关,A错误;接收激素等信息分子传递的信息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B错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错误;植物细胞壁可以防止植物细胞吸水过多而破裂,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研究人员探究生长素(IAA)和青霉素对小麦胚芽鞘切段生长的影响,得到下图所示结果。据此可判断

A.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B.青霉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比生长素高 C.生长素、青霉素都能够促进插条生根

D.高浓度青霉素对胚芽鞘切段的伸长不起作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对对胚芽鞘生长只有促进作用,所以不能反应其作用的两重性,A错误;青霉素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高于生长素的最适宜浓度,B正确;图中曲线只能表明生长素、青霉素都能够促进小麦胚芽鞘切段生长,插条生根无法获知,C错误;图中赤霉素的浓度取值有限,高浓度到底是什么作用无法得到,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下列对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B.制果酒所利用的酵母菌是具有细胞壁的真核生物 C.无氧条件下,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变为醋酸

D.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装瓶腌制时要敞开瓶口以利菌种繁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曲霉,A错误;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膜外有细胞壁保护,B正确;,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有氧条件下,醋酸菌能将乙醇转变为醋酸,C错误;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装瓶腌制时要密封,以防止杂菌污染,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某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患者因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第六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细胞中携带谷氨酸的tRNA与正常人不同 B.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与正常人不同 C.患者血红蛋白mRNA的碱基序列与正常人不同 D.此病症可通过显微观察或DNA分子杂交检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患者细胞中携带谷氨酸的tRNA与正常人相同,A错误;患者因血红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第六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成缬氨酸,所以蛋白质结构与正常人不同,B正确;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患者的基因转录出来的mRNA与正常人不同,C正确;患者的红

细胞为镰刀状,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也可以用DNA分子杂交检测其基因是否正常,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在英国的一个乡村,三叶草是牛的主要饲料,三叶草传粉受精靠土蜂,土蜂的天敌是田鼠,田鼠不仅喜食土蜂的蜜和幼虫,而且常常捣毁土蜂的蜂巢,土蜂的多少直接影响三叶草的传粉结籽,猫是田鼠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叶草属于第一营养级 B.多养猫可以提高三叶草的产量

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 D.田鼠等消费者的存在可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三叶草是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A正确;猫是田鼠的天敌,田鼠又是土蜂的天敌,所以多养猫可以减少田鼠的数量,从而使得土蜂的数量增加,帮助三叶草传粉受精,进而提高三叶草的产量,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土蜂等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小,适合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错误;动物的存在可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下图表示一对近亲结婚的青年夫妇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及受精产生后代的过程,图中的a是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着白化病的基因,b是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着色盲的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理论上分析,图中H为男性

B.从理论上分析,G个体与H个体的性别相同 C.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患病概率为7/16 D.图中Ⅰ细胞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X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形可知左边的亲本是男性,基因型为AaXY,右边的亲本是女性,基因型

Bb

为AaXX,根据双亲的基因型可知子代色盲患者一定是男性,A正确;由于H个体从父亲那得到的性染色体是Y,所以G个体从父亲那得到性染色体是X,因此G个体与H个体的性别不

B

b

同,B错误;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完全正常的概率为(1-1/4)*(1-1/4)=9/16,所以患病概

b

率为1-9/16=7/16,C正确;H为男性,表现型为白化色盲可知F的基因型是aX,则图中Ⅰ

B

细胞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X,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肺泡吞噬细胞吞噬入肺的颗粒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PM2.5中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会导致其pH呈酸性

C.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T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 D.PM2.5含量过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肺泡吞噬细胞吞噬入肺的颗粒物,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PM2.5中的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中后,由于血液中有调节酸碱平衡的缓冲物质,所以一般情况下其pH变化不大,B错误;PM2.5超标的空气使过敏病人发病时,T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迅速增值分化,C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导致PM2.5含量过高,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综合题

1.某科研小组利用植株干重约为3.2g的铁线莲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遮光处理,研究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植株的生长状况,实验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在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时,为提取材料中的叶绿素,研磨前在研钵中除加入剪碎的叶片外,还应加入少量石英砂、 ,然后快速研磨、过滤,收集滤液。上述操作最好在弱光下进行,其原因是 。

(2)分析遮光处理与铁线莲的生长关系,可得到的结论是 ,可提高植株干重。从叶绿素角度分析,影响铁线莲生长的因素是叶绿素a/b,判断的依据是 。

(3)遮光90%时,铁线莲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 ,此时的净光合速率为 。 (4)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铁线莲幼苗的操作可归结为:

铁线莲细胞 。则B过程称为 ,在此过程中,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 ,可调控芽和根的发生,在植物细胞内催化这两种激素降解的酶各不相同,原因是 。由于微生物无处不在,所以严格进行 是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关键。 【答案】(1)碳酸钙及无水乙醇(每项1分) 叶绿素在光下易分解

(2)适当的遮光处理 植株干重随叶绿素a/b的变化而变化(或植株干重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b的变化趋势相同)

(3)叶绿体中的类囊体(或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答“细胞质”不给分), (此空满分2分,答对其中的2个给1分,只答对1个不给分) 0

(4)再分化(1分) 用量比例(或浓度配比,1分)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1分) 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1分,答“灭菌”或“消毒”不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叶绿素的提取实验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可以使研磨更充分、加入碳酸钙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坏、加入无水乙醇可以溶解色素。由于叶绿素在光下易分解,所以上述操作最好在弱光下进行。

(2)分析图中三个曲线可知,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植株干重。从叶绿素角度分析,影响铁线莲生长的因素是叶绿素a/b,判断的依据是植株干重随叶绿素a/b的变化而变化。 (3)遮光90%时,铁线莲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正常,所以合成ATP的场所有叶绿体中的类囊体(或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此时植物的净重为3.2,与植物原来的干重相等,所以净光合速率为0。

(4)根据题意图中A过程为脱分化,B过程称为再分化,再分化过程中,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例,可调控芽和根的发生。由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所以在植物细胞内催化这两种激素降解的酶各不相同。由于微生物无处不在,所以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是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关键。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植株的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某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花的颜色有红、白两种,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以下问题:

(1)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化流程如下图。

①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符合孟德尔的 定律。

②该植株花色为 ,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 。

③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 ,红色植株占 。

④该植株进行测交时,应对母本进行 等一系列处理。

(2)该植物种子的形状有饱满和皱缩之分,研究发现种子形状的改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由下图可知,该植物的AGpaes基因1突变为AGpaes基因2时,发生了碱基对的 。从这一实例还可看出,基因通过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1)①分离(多写“自由组合”不给分) ②红色 同源染色体 ③白

色 1/2 ④未成熟花的去雄→套袋→受粉→套袋(“去雄→套袋→受粉→套袋”,给1分;只写“去雄→受粉”也给1分)

(2)增添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图中显示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这两对基因只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连锁(和互换)定律,但是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②该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可以控制酶A的生成,使前体物质生成中间产物,B控制酶B的产生,使中间产物生成红色物质,所以该植株的花色为红色,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同源染色体。

③由相同类型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来的个体时纯合子,所以该植株(AaBb)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白色(1AAbb、1aaBB),红色(2AaBb)植株占 1/2。

④该植株进行测交时,应对母本进行未成熟花的去雄→套袋→受粉→套袋(“去雄→套袋→受粉→套袋等一系列处理。

(2)由图分析可知,该植物的AGpaes基因1突变为AGpaes基因2时,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图中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考点:本题考查米德尔遗传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下图左侧表示健康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右侧表示Graves氏病的致病机理,该病是由于机体产生一种抗体,它可与B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与B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请回答:

(1)健康人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活动加强,此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 (用图中的文字、符号和箭头表示),这一反射属于 反射。 (2)图中的激素A能促进激素B的分泌,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当甲状腺激素达到较高水平时,又会造成有关腺体分泌的 (填图中字母)减少,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两个过程反映了健康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 调节,也存在着 调节。 (3)图中的C物质是 ,D过程代表 过程,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B激素受体又可叫 。

(4)据图甲分析:Graves氏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比正常人的分泌量更多,其主要原因是 _(请列举2点)。

【答案】(1)感受器→①→下丘脑→②→甲状腺(答全对才给满分2分;若“①、②”写成“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给1分;箭头方向或结构名称的先后顺序错误,不给分) 非条件(1分)

(2)A、B(1分) 分级(1分) 反馈(1分) (3)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每项1分) 抗原

(4)一方面患者体内的抗体起着促甲状腺激素类似的功能,使甲状腺机能增强(2分);另一方面不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控制甲状腺激素的过量分泌(或答“甲状腺激素不能抑制该抗体的分泌及作用”) 【解析】

试题分析:(1)健康人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甲状腺激素反射活动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感受器→①→下丘脑→②→甲状腺,这一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2)图中的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当甲状腺激素达到较高水平时,又会造成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两个过程反映了健康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

(3)图中的C物质是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D过程代表B细胞的增殖分化,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B激素受体又可叫抗原。

(4)据图甲分析:Graves氏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比正常人的分泌量更多,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患者体内的抗体起着促甲状腺激素类似的功能,使甲状腺机能增强(2分);另一方面不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控制甲状腺激素的过量分泌。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生物兴趣小组用小麦种子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一、用小麦种子做适宜条件下的萌发实验,其鲜重的变化情况及对应阶段萌发种子形态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据下图回答问题:

(1)种子萌发初期,干重减少,原因是 。

(2)处于萌发初期的种子,胚根尚未突破种皮,此时种子呼吸作用的方式主要是 。 Ⅲ阶段种子的呼吸强度 (填“>”、“<”或“=”)Ⅰ、Ⅱ阶段。

二、为了探究叶绿素的形成是否需要光、适宜温度和Mg,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是: ①配制培养基:1号(含蔗糖、水、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等),2号(不含Mg,其他成分与1号相同)

②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后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去除种子的胚乳,保留完整的胚。 ③将胚接种在灭菌的培养基上培养两周,得到小麦幼苗,如下表所示。 组别 项目 培养基 培养瓶数目 甲 乙 X 5 10 Y 丙 1号 5 10 黑暗、025C 丁 1号 5 10 光照16h/d、10C 02+

1号 5 每瓶接种数目 10 光照16h/d、0培养条件 25C 实验结果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X和Y应该是 、 。 (2)在此实验中的因变量可通过 来检测。

(3)在该实验设计中,为什么每组要接种50粒种子的胚而不是1粒种子的胚? 。 (4)实验中为何不采用完整种子,而要去掉胚乳? 。

【答案】一、(1)种子大量吸水后,呼吸作用加快,但不进行光合作用(漏写“不进行光合

作用”只给1分)

(2)无氧呼吸 >(或“大于”)

二、(1)2号 光照16h/d、25C(漏写其中的一项,给0分) (2)观察幼苗叶片颜色(或纸层析法分离叶片色素,观察色素带)

(3)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如果样本数太少,会因为偶然误差严重影响实验结果)。 (4)种子的胚乳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Mg(去掉胚乳,可以排除胚乳所含的Mg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干扰)。 【解析】

试题分析:一、(1)种子萌发初期,大量吸水后,呼吸作用加快,但不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干重减少。

(2)处于萌发初期的种子主要进行是无氧呼吸。随着种子的萌发,呼吸作用强度逐渐增加,所以Ⅲ阶段种子的呼吸强度>Ⅰ、Ⅱ阶段。

二、(1)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表中的X是2号 ,Y是光照16h/d、250C 。

(2)在此实验中的因变量可通过观察幼苗叶片颜色或纸层析法分离叶片色素,观察色素带来检测。

(3)在该实验设计中,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每组要接种50粒种子的胚而不是1粒种子的胚。

(4)种子的胚乳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Mg,实验实验要去掉胚乳。

考点: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c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