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实践做法

更新时间:2023-12-16 14:3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试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实践做法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就业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因为就业问题本身就牵涉社会稳定、人们幸福感,加之高校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承载着家庭希望,也承载着社会期望。在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同时,也出现了结构性矛盾、信息不对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广大学生不知如何求职就业等问题。因笔者从事高等职业院校就业工作,本文拟从职业指导的角度,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探讨如何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就业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因此高校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十分重要。职业指导是帮助广大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和状况,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的过程;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方法和手段,依据市场人才供求,按照求职择业者个人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用人要求,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过程。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不能仅局限于学生求职前的指导其如何提高求职应聘技巧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于提前告知学生社会的需求是什么样,自身如何在校期间通过专业学习、素质锻炼,主动迎合企业需要,面对未来就业机遇,做个“有准备的人”。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形势,各级政府均把毕业生就业纳入各高职院校的工作考核内容之一,加之就业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声誉,联动着招生,所以各高职院校对就业工作都更加重视。都越来越重视职业指导工作,然而由于职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广大毕业生的需求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 1.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存在差异

大多数高职院校基本都开展了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但在认识上仍存在着不少差异。一方面表现在,不少高职院校老师认为职业指导工作是就业指导中心、班主任、辅导员们的事情,与专业教师没什么关系;没有把职业指导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教学工作相结合起来,不知道教育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提前了解职业规范、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性,认识的差异影响了职业指导的效果。一方面,普遍认为职业指导工作就是毕业生求职前的指导其如何提高求职应聘技巧与能力,了解就业政策,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从而忽视了提前告知学生社会的需求是什么样,自身如何在校期间通过专业学习、素质锻炼,主动迎合企业需要,做好求职前积累的重要性。导致学生不能主动适应就业形势和企业的需要。 2.职业指导机构及其运行机制不顺畅

目前, 高职院校都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指导办公室,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还没有形成人人参与、层层推进的管

理机制和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工程”;职业指导教材专业性不强,五花八门,不能与时俱进,理论性强,实践性少,与不同专业的岗位定位、社会需求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内容少,课程的实际指导作用不大。没有建立独立的职业指导教研室。就业指导中心过于重视对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就业岗位的开发,缺乏对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就业指导中心与二级院系的信息沟通不畅,常导致工作重复和就业岗位流失;职业指导有时强调了整体,缺少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个体咨询和辅导,缺乏对地方经济和专业对口企业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预警,导致就业指导效果不佳。

3.专业化职业指导队伍数量不足、水平不够高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不仅是就业指导工作,还应及时向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教育等方面发展。目前, 高职院校一般均有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但无论从数量、质量大多数仍不能达标,专业化程度不够。与2000-3000人甚至更多的毕业生相比,资源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全面、细致职业指导工作需要。同时转岗变化快、专业培训不足,显得整体水平不高。就业工作专职队伍尚如此,兼职职业指导教师队伍更不能谈及,与专业课教师相比力量更加不足。就业工作队伍和专职职业指导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不足,导致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质量不高。

4.学生就业期望过高,职业指导难度加大

高职院校毕业生虽然同为大学毕业生,但由于就业市场的进一步

细化,多数企业用工标准要求,经常是将其与本科生区别招聘的。高职类学生多数岗位在生产一线,好多学生就业期望高,而且眼高手低,在择业时理想化。不少学生希望留在大城市,找大企业、高工资单位,都想到工作环境好、待遇好的单位,这样单位既需求少,又要求高;而不愿到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去,反而那里岗位丰富、发展潜力大,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就业岗位选择上的错位,反映了学生对个人能力特点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处处碰壁,错过了就业良机。同时,一部分学生没有做好就业形势的分析和心理准备,受家庭和周围人影响,好高骛远,造成求职受挫,就产生了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缺乏继续求职的动力。

5.学生培养导向存在误区,影响学生就业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一般强调技能学习,认为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需求仅是学生的职业技能,事实上目前企业在高职院校学生能力需求中更加突出基本素质,而不是将职业技能放在首位。这就对我们职业指导不利,忽略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笔者通过调查,对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需求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有关统计如下:

调查说明:自2009年5月,笔者陆续对96家企业进行了“用人单位毕业生能力需求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企业对毕业生最应具备的能力排序,了解企业需求的重点。调查内容涉及思想道德、

专业技能、工作态度等12个方面,统计原则:排第一得1分,第二得2分,以此类推,得分以各项排名得分乘以得票之和。得分最低项说明企业对该项能力的重视程度最高。

通过调查得出,道德水准高、工作态度积极是企业需求人才具备的首选要素。大部分企业都认为员工应具备的首要素质是道德水准高、工作态度积极,排名第前列。用人单位认为,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强,用人单位不仅仅注重员工的专业技能,更重视员工的职业素质。调查的96家单位中有76家将道德水准和工作态度放在需求的前列。并表示衡量一个员工是否合格,首要的是应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具有积极地工作态度,如果连这些基本的素质都不具备,即使具有再高的职业技能,也无从谈起。其次良好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等企业也非常看重。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已也不再是看简单的职业技能如何,正应了“高素质、技能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这也反映了目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在人才培养导向上出了问题。所以,在培养学生时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锻炼较高的职业素质,比起专业技能的训练,成为更加急迫要考虑的问题。要注重学生“软实力”培养,既是满足社会企业的现实需求,又是为高职学生未来取得更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在开展学生职业指导时一定要强调学生的

职业素质准备,这样才能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做法 1.树立全程化职业指导思想

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教育的全过程,并且分阶段确立工作目标。对于刚进校门的一年级新生,导入就业概念,通过入学教育,明确专业学习课程、所获技能、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步了解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未来发展方向。教育学生提前树立规划意识,设定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目标。二年级,通过专业课程学习锻炼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学生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习,主动了解职场要求和规则。通过素质教育课程、主题活动、班会、讲座、深入企业调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预就业教育,重点强调准职业人意识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三年级初,开展就业求职教育,通过就业课程、论坛、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择业技巧以及劳动法规等的教育和指导,并辅以群体和个体咨询,强调就业指导和服务。

2.积极营造全员参与的职业指导氛围,共同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因为职业指导是不仅是求职指导,还关键在于它的职业能力锻炼、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全程的,所以要鼓励学校各部门、广大教职工,尤其是专业教师全员参与,营造积极的氛围,齐心协力帮助学

生提高就业能力。要教育引导所有教职工树立高职院校“就业兴、招生兴、学校兴”的市场意识。明确学生成才、顺利就业就能提升学校社会声誉,就能吸引更多考生报考,保障生源数量、提高生源质量,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校发展,大家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还要从人事分配制度上出台积极政策,发挥导向作用。同时,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因有“职业性”、“社会性”的特点要求,通过社会需求调研,广泛与行业企业接触,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也增加了教师接触企业的机会,开发了就业岗位,锻炼自身教学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3.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领导,完善机构设置

学校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要坚持落实“一把手工程”,把职业指导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就业工作的重心由就业管理向职业指导转移,努力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主动就业。学校要成立专门工作委员会,不仅就业工作主管领导要参加,分管教学、学生工作的领导也要参加,教务处、学生处、组织部、科研处、社科部、基础课部等单位也要参加。同时要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二级学院工作小组,各专业教研室参与。建立起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专业教研室三级职业指导体系,自下而上,逐层负责落实。同时要在就业指导中心下成立职业指导教研室,配备数量充足,专业、学历较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统筹职业指导课程教育教学。

4.重视职业指导队伍建设,完善培养机制

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数量要不少于教育部1:500的要求,二级学院也要设置2名或以上分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人员,随时给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及信息服务。对于职业指导教师要调集精兵强将,应当建立专业和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鼓励大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鼓励开展团队教学;聘请社会、企业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同时要加强他们的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升职业指导的水平。而且职业指导课的专任教师应享受学校教学人员的相应待遇。要积极参加职业指导师的专项培训,鼓励大家持证上岗。

5.规范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分阶段实施

首先要切实把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并按照必修课开设,总课时不少于38学时。要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力求科学性、实践性和系统性,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在遵循课程体系要求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教学效果。课程应包含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指导等内容。鉴于高职教育第三年要开展顶岗实习的特点,建议分年级实施,一年级中第一学期重点讲授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树立目标意识,合理规划,积极锻炼,努力提升职业素养;二年级

中第四学期或三年级中的第五学期重点讲授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强调求职辅导和职业适应。授课中要强调学生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调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课程中设立必修的创业教育内容,加强创新创业指导,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相联系。拓宽素质教育平台,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开展创业指导课程(gyb、syb)、创业实训课程(模拟公司)、举办创业大赛、创业项目进校园展示等活动。

6.通过职业指导过程,反馈教学,改进人才培养

通过学生职业指导和职场求职反应,了解企业需求,积极向教学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反馈,改进专业知识技能学习和素质教育方案。如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学好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主动锻炼,通过职业技能考试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如根据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改进学生的素质养成。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要教育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等,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遵守职业道德要求,做不到爱岗敬业,用人单位颇有微词,正如前文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素质调查所示,企业首先看中的就是学生的道德水准。文化素质方面,包括通识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素质方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它既包括专业技术能力、融入社会能力,也包括创

新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公关交往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身体心理素质方面,包括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学生不重视锻炼,难以胜任岗位工作强度要求,在人际关系中以个人为中心,难以与人和谐共处,缺少团结协作精神等。如加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鼓励毕业生不仅要关注大企业,更要关注基层、中小企业,引导毕业生立足现实,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到更广阔的领域就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落实项目就业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

[2]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4]天津职业大学.天津职业大学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2007年4月.

[5]刘宏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6]莫运国.多途径h加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18-20.

[7]石滨.就业导向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职教论

坛.2005(10):4-5.

作者简介:王敬(1977—),女,天津人,天津职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政工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cd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