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 选修三 知识点归纳整理

更新时间:2023-10-28 17: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核外电子是分能层排布的,每个能层又分为不同的能级。

能层 最多容纳电子数(2n2) 离核远近 能量 各能层所含能级 最多容纳电子数 s 2 sp 2 6 1 K 2 2 L 8 3 M 18 具有能量由低及高 spd 2 6 10 spdf 2 6 10 14 … 4 N 32 5 O 50

距离原子核由远及近 (2)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核外经常出现的区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电子云中的小黑点就表示电子吗?_________ (3) 原子轨道 S P 轨道形状 轨道个数 (4)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理:

a.能量最低原理 b.泡利原理 c.洪特规则及洪特规则特例

a.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尽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又遵循______原理。其中存在的能级交错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泡利原理: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__个电子,并且_______相反。

c.洪特规则:当电子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___________,并且自旋方向________

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再全满、半满、全空状态时体系能量最低。 练习:写出Cr和Cu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Br简化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写出Mn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 画出N的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光是电子释放能量的主要形式之一。故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_________.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1.原子的电子构型与周期的关系

(1)每周期第一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式为ns1。每周期结尾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He为1s2外,其余为ns2np6。He核外只有2个电子,只有1个s轨道,还未出现p轨道,所以第一周期结尾元素的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

(2)一个能级组最多所容纳的电子数等于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元素种类。但一个能级组不一定全部是能量相同的能级,而是能量相近的能级。 (3)主族元素,族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族元素:价电子数(外围电子数)是(n-1)d+ns的电子数与列序数相同

2.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①分区

②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③若已知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可直接判断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某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为4s24p4,由此可知,该元素位于p区,为第四周期ⅥA族元素。即最大能层为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为其族序数,但应注意过渡元素(副族与第Ⅷ族)的最大能层为其周期数,外围电子数应为其纵列数而不是其族序数(镧系、锕系除外)。 三、元素周期律

核电荷数 电子层结构 原子核对外层 电子的吸引力 主要化合价 元素性质 同周期:从左到右 逐渐增多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递增 逐渐增强 正价+1到+7 负价-4到-1 同主族:从上到下 逐渐增多 电子层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逐渐减弱 最高正价等于族序数(F、O除外)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电离能增大, 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电负性增大 电负性逐渐减小 酸性增强 碱性减弱 气态氢化物形成由难到易, 稳定性逐渐增强 酸性减弱 碱性增强 气态氢化物形成由易到难, 稳定性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的 酸碱性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形成和 热稳定性 说明:①离能是指气态原子或离子失去1个电子时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是指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1个电子。其中第ⅡA和ⅤA第一电离能反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属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它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比较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如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1.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按成键电子云 σ键

π键 的重叠方式

离子键 化学键 按成键原子

共价键 的电子转移(1)微粒间的

金属键 方式 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

一般共价键 配位键

极性键 非极性键

(2)共价键的知识结构(成键元素电负性相差小于1.7,成键原子有未成对电子)

本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或电子云重叠) 特征: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如s—sσ键、 特征 电子云呈轴对称

σ键

s—pσ键、p—pσ键)

成键方式

电子云分布的界面对通过键轴的π键 特征 一个平面对称(如p—pπ键)

共价单键—σ键

规律 共价双键—1个σ键、1个π键

共价叁键—1个σ键、2个π键 键能: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用于衡量共价键的稳定性 键参数 键长: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键角:描述分子空间结构的重要参数

共 价 键

2.分子构型与物质性质

分 子 构 型

构型解释: 杂化理论

定义:原子形成分子时,能量相近的轨道混合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

sp杂化 2

分类 sp杂化

sp3杂化 实验测定 sp杂化:直线型

2

构型判断 杂化轨道理论 sp杂化:平面三角形

理论推测 sp3杂化:四面体型

价电子理论 决定因素 分

子 极 性

极 性 判 断

共价键的极性 分子空间构型

由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O3除外),由极性键组成的非对称型分子一般是极性分子,由极性键组成的完全对称型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对于ABn型分子,若中心原子A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否则为非极性分子

分 子

相似相溶规则:极性分子构成的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

非极性分子构成的物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手性分子:概念 手性原子:概念

①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②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思考:价层电子对数=孤电子对数+σ键电子对,孤电子对数如何计算?

ABn型分子: 价层电子对数 2 3 4 孤电子对数 0 0 1 0 1 2 5 6 0 0 VSEPR模型 分子构型 中心原子杂化方式 不填 不填 ③配合物理论 1. 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孤电子对,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

2. 配合物: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体(分子或离子)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金属离子

或原子)以配位键结合的化合物。

3. 组成:如[Ag(NH3)2]OH,中心离子为Ag+,配体为NH3,配位数为2

注意:含配位键的不一定是配合物,配合物中一定含配位键。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外界和内界能完全电离,内界几乎不电离。叶绿素、血红素和维生素B12都是配合物 思考:画出Cu(NH3)42+中的配位键。

3.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原理是指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其性质相近。如CO和N2,都为二原子十价电子分子,二者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水中溶解度等 方面都非常接近,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如CO有还原性和可燃性,而N2还原性很弱,且不具有可燃性。等电子原理不只局限于无机物,在有机物中也存在,如苯(C6H6)和硼氮苯 (B3N3C6),二者都为十二原子三十价电子分子,其性质相近。 4.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定义:由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N O F)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 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N O F)之间形成的作用力

分子内氢键:

分类 分子间氢键 氢 键 属性:氢键不属于化学键,属于一种较弱的作用力,其大小介于范

德华和化学键之间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 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间形成氢键,则溶解度骤增 (2) 氢键的存在,使分子的熔沸点升高

5.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 无机含氧酸可写成(HO)mROn,如果成酸元素R相同,则n值越大,R的正电性越高,使R—O—H中O的电子向R偏移,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越易电离出H+,酸性越强,如HClO<HClO2<HClO3<HClO4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归纳

一、晶体的常识 1.晶体与非晶体比较 本质差别 自范性 晶 体 非 晶 体 有 无 微观结构 性质差别 固定熔点 各向异性 有 无 凝固、凝华、结晶 X-衍射 实验等 制法 鉴别方法 呈周期性有序 有 排列 无序排列 无 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 ①熔融态物质凝固。 ②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③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胞

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晶胞在晶体中的排列呈“无隙并置”。 4.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

⑴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8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有( )属于晶胞; ⑵处于棱上的粒子,每个粒子有( )属于晶胞。 ⑶处于面上的粒子,每个粒子有( )属于晶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c4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