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经济学

更新时间:2023-03-08 05:19:3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1965年,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经济问题提出和兴起阶段。

第二阶段:1965-1977年,是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停滞休眠阶段。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是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恢复和发展阶段。

技术的含义:狭义的技术一般泛指根据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技能和技艺。广义的技术是指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实现对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进行改造、改换、加工的物质手段和方法。 技术的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属性、中介属性。

技术的分类:第一级:四种基本技术;第二级:劳动过程的技术——八类劳动过程;第三级:产业技术分类。 技术进步的作用:①促进了经济增长;②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③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1.广义农业科技经济学与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农业生产力中技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为对象。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①综合性;②系统性;③数量性;④比较性;⑤预测性;⑥决策性;⑦优先性。

第二章

经济效果的概念: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技术效果的概念: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种生产成果。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涵义: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为基础,以培养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循环为前提,研究应用农业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或技术制度等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农业生产成果之间的比较关系。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①相关性;②持续性;③综合性;④多样性;⑤不稳定性。 农业生产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物质资源、 人力资源。

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①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②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③资源间的互补性与互代性④资源的再生性和相对性。

第三章

制度研究计划包括的内容:确定课题项目;拟定研究提纲;明确资料的来源;确定课题项目的研究方法。

农业技术资料收集的重要性及其内容:(1)重要性:①农业技术经济资料包括各项指标数值,是研究农业技术经济措施、技术方案、技术政策的重要基础;②收集、运用农业技术经济资料,便于计算、比较和评价农业技术措施、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③收集农业技术经济资料,可以为充分合理一利用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经济效果提供经济参数;④收集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是进行农业技术经济认证的基础。(2)内容:①研究对象的劳动消耗方面的资料;②研究对象的劳动成果方面的资料;③研究对象的技术效果方面的资料;④研究对象的可行性方面的资料。 农业技术资料收集的方法:(一)调查法(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二)实验法。 农业技术经济的评价内容:技术评价、生态评价、经济评价、社会评价。

农业技术方案评价的一般标准:1.技术先进性,2.经济合理性, 3.生产可行性。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一般方法:1.定性分析法;2.定量分析法。

第四章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作用:(1)有助于衡量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优劣,深入揭示取得这种经济效果的技术原因与经济条件(2)有助于对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作比较系统、全面而又简明的评价,防止主观随意性,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3)有助于在评价工作中准确反映被评价的农业技术的经济效果,不至于把其他工作的效果也算进去,从面提高评价的准确性(4)有助于比较系统地认识各种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便

于针对不同评价对象和目的的选择适当的指标。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1.科学、实用2.系统、全面3.简便、易行。

1.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利润等。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分类: 2.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经济分析指标、技术效果分析和生态效果分析

3. 农业技术经济目的指标:如利润计划完成率、人均收入水平等。

选用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1.根据评价对象的内容选用指标,2.根据评价要求选用指标,3.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选用指标。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指标的构成: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分析指标、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 第五章

我国研究农业技术经济问题一般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试算分析法、连环替代法、综合评分法。 一般分析方法的重要性:(1)经济现象的复杂程序是不同的,因此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2)一般分析方法具有对数学知识要求不多,数据容易收集,用常规计算工具计算的特点。

比较分析法的条件与原则:①劳动对象的可比性;②资源的可比性;③技术功能的可比性;④消耗费用的可比性;⑤价格指标的可比性;⑥时间的可比性;⑦空间的可比性;⑧特定因素的可比性。 比较分析法的应用对象:规模、水平、速度、结构、效益。

试算分析法的含义:试算分析法又称预算分析法,由于试算分析法往往以一般标准方案作为参照进行比较。

第六章

边际分析的概念:

边际产量的概念: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资源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定义公式:

总产量的概论:是指在其他投入资源不变的情况下,随变动资源投入量变化所能得到的产品总量。其函数公式: TPP=

平均产量的概念:是投入资源在各不同投入水平时单位投入资源所取得的产品量,即总产量与甩使用的变动资源投入量之比。其公式:

生产弹性的含义:是产品数量变化率与生产资源变化率的比率。 生产弹性通常用 表示,计算公式:

生产函数三阶段的划分:第一阶段: >1时,即从原点起到平均产量最高点止 为生产的相对不合理阶段。第二阶段:0< <1时,即从平均产量最高点到总产量最高点之间, 为生产的合理阶段。第三阶段: <0时,即在总量曲线的最高点经后(边际产量转为负值) 生产的绝对不合理阶段。 边际均衡原理:即获得最大利润必须满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边际成本=边际收益。 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1.边际产量最大法 2.边际产量相等法

第七章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农业生产函数的概念:是在函数这个纯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赋予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经济内涵,用数学形式描述农业生产过程中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数学表达方式。 线性生产函数表达式:

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①反映农业生产的周期性;②生产函数表明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统计相关关系;③生产函数反映的一般是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的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④农业生产函数是对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⑤农业生产函数中变量的纯质性;⑥农业生产函数通常采用连续可导的函数;⑦农业生产函数的定义域均为正数,值域具有最大值的特点。

农业生产函数概念的推广:

生产函数的选择原则:1.函数形式要符合生产特征,2.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来选择和运用生产函数模型3.简化模型。

规模经济包括规模经济、规模不变、规模不经济。 比例报酬包括固定比例、比例经济、比例不经济。

规模经济的定义:是指农业规模扩大导致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

比例报酬的定义:是指所有生产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后产生的变化率。 比例报酬的三种形式 所有投入要素 增加1 产生 增加1% >1% <1% 比例报酬 固定比例报酬 比例经济 比例不经济 齐次生产函数:是由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组函数组成。 1阶齐次函数具有固定比例报酬;大于1阶的齐次函数具有递增的比例报酬;小于1阶的齐次函数具有递减的比例报酬。

C-D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的特点:(1)函数中的参数 与各生产要素变量的经济意义是联系在一起的,且与使用的生产要素单位无关,计算方便。(2)函数式通过取得数可以线性化,求解比较容易。

第八章

农业科技商品的特征:①交易的特殊性;②农业技术商品的使用价值无形损耗突出;③农业技术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时间较长;④农业技术商品生产和应用的高风险。 技术商品寿命周期:生长、成长、成熟、衰退。

农业科技市场的构成:即市场客体、市场主体和市场载体;即农业技术商品,农业技术商品的卖方、买方、中介和技术交易的手段和条件。

农业科技贸易的特征:①农业技术商品交易的局限性;②农业技术商品价格低;③地区的差异性;④购买主体散。 农业科技贸易的基本方式:①技术转让与引进;②技术许可证贸易;③技术咨询与服务。 农业技术价格的构成:由技术软件价格和硬件价格。

影响农业技术价格的因素:①研究开发成本;②技术商品的法律状态和寿命周期;③技术商品的成熟程度;④市场的供求关系;⑤技术利用的预期增殖效果;⑥技术利用的预期增殖效用;⑦技术转让费用。 农业技术商品定价的基本方法:①成本导向法;②需求导向法;③竞争导向法。

第九章

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按成果的研究目的、手段和方式,分为基础性成果、应用性成果、软科学性成果。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条件: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地位: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工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力措施,它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作用:(一)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速农业产业化;(二)深化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转变农业科技运行的机制;(三)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科教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输入,加速我国农业科技商品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涵义: 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价的对象:指农业领域中的创造发明和改进提高性质的农业科技成果,包括物质技术和方法技术。 农业科技成果评价的意义:①确定国家农业科研的投资方向;②加强科研、推广和生产三环节之间的协调;③加强

农业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

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原则:①整体效果最佳原则;②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③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④科学、简明、适用原则。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指标:①新增总产量指标;②新增纯收益指标;③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指标。

第十章

政策的特征:狭义的政策是指管理部门为了使社会或社会中的一个区域与部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划及项目。广义的政策,指政策方法,是研究、分析问题的政策,是分析政策的政策。 公共政策的组成:基本政策、具体政策、元政策。

农业技术政策的概念:指在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的总目标下,为促进农业技术发展,确定农业技术活动的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可行性为出发点,以经济效益和满足人们需要为目的, 所制定的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的策略原则和行为准则。

农业科技政策的下达方式:法律、计划、文件、措施。

农业技术政策制定原则:①有利于先进适用技术的采用;②有利于技术与经济结合,服务于经济发展;③有利于发挥当地优势;④有利于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用结合;⑤坚持技术政策的严肃性和灵活相结合。

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主要内容:1.生产可行性评价 2.技术先进性评价 3.经济合理性评价 4.社会环境条件适应性评价 5.政策实施后果无害性评价。

农业技术政策的基本特征:①多产业多层次的整体性特征;②综合性特征;③地域性特征;④适用性特征,⑤战略性特征;⑥公益性特征。

农业技术政策评价的原则:①整体性原则;②时效性原则;③规范性原则;④动态性原则;⑤区域性原则;⑥可比性原则。

农业技术政策评价标准:1.经济标准 2.非经济标准 3.国家和政府的农业技术政策标准 4.企业政策标准 5.技术政策标准的统一性 6.国际技术政策的标准

农业技术政策目标评价的指标:①科学决策率;②技术政策目标实现度;③技术政策目标变动率;④农民得益率;⑤人均主要农产品占有量;⑥优先产品率。

第十一章

农业技术进步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创新知识、发明新技术,并推广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从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展过程。

农业技术体系的内容:科研开发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容:农业技术科学的进步、农业经济科学的进步。 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①综合性;②外生性;③选择性;④渐进性。 农业技术进步的类型:(1)按科技进步的内容分类:硬科技技术进步和软科学技术进步。(2)按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投入要素结构的影响分类: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土地节约型的技术进步、资金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为。(3)以技术变化的质态分类: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4)以技术进步的途径分类:原发性技术进步和获得性技术进步。

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①是农业增长增收的关键因素;②是实现农业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③对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有重要意义;④在农村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依赖农业技术的进步。 农业技术进步路线的选择的根本依据:最优生产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b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