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厅长讲稿

更新时间:2023-10-15 09: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保险法》辅导讲座讲稿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夏鲁青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研究、思考《社会保险法》。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对《社会保险法(草案)》进行了表决,通过了这部法律,胡锦涛主席签署第3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也是一部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法律。这部法律的实施,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维护公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障权利、使全体公民共享发展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典,也是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体系顶架结构中的的最高一层。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这部法律,是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理解这部法律,结合我个人的学习体会和思考,想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有关情况:第一个方面谈谈这部法律的立法背景、立法过程、立法意义;第二个方面说说这部法律的立法原则;第三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这部

- 1 -

法律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这部法律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第四个方面是围绕着这部法律的贯彻实施,对今后如何推进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的前景和展望。

一、《社会保险法》的立法过程和重要意义

(一)立法过程。《社会保险法》从1993年原劳动部开始起早到2010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共历时十七年。就立法过程来看,经历了四个阶段。(1)1993年原劳动部开始起草《社会保险法(草案)》,并于1995年报国务院。为什么93年开始起草呢?因为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明确了目标任务。在这个大背景下,原劳动部开始起草《社会保险法(草案)》。(2)1998年,原劳动部第二次组织起草《社会保险法(草案)》,并于2001年再次报国务院。但由于当时社会保险制度正在急剧变革,对各项制度的发展方向、基本模式等未达成共识,这两次提报都未能最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3)2005年原劳动保障部第三次组织起草《社会保险法(草案)》,并于2006年报国务院。2007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于2007年12月、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和2010年10月,对草案进行了4次审议,并于2008年12月28日到2009年

- 2 -

2月15日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4)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表决,通过了这部法律,胡锦涛主席签署第3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二)立法背景。

1、政治基础。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以党中央的名义确定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995年,党的十五大升华了执政理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这就是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雏形。我们党对社会保障的认识也从当初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手段和措施,上升到了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上升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个层面上来了。朱镕基总理曾提出要求,劳动部门要把企业改革中的职工保障问题解决好。当时形成了失业保险制度,最初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那时的养老制度是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措施来对待的。十五大之后,就从一个措施层面到了一个基本国策层面。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明确了我国社保制度的发展方向,为社会保险立法确定了基本原则。第八届至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都将社

- 3 -

会保险法列入了立法计划,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架性法律,组织开展了大量调研论证工作。国务院连续推出改革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些都为制定《社会保险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经济社会基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热切期盼。改革开放30年,我们国家已接近10%的发展速度,长期30年不衰,这在世界国家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别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09年,我们国家的GDP总量达到33.5万亿,我们的财政收入达到6.8万亿。2009年,国际知名组织对国家综合国力进行排名,我国名列第六。这些为《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社会和群众基础。《社会保险法(草案)》征求意见期间,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共收集各类意见7万1千多条,赞同意见占绝大多数,反映了社会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基本精神和立法时机与人民群众的要求是一致的。

3、实践基础。一是社会保险制度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险制度和政策体系框架。这些年我们虽然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律,但职工的

- 4 -

基本养老保险,从1997年建立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相结合的政策框架已有14年。我们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从企业职工、城市居民到农村的合作医疗体系也已经建立起来。我们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也得到发展和完善。二是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享有了基本社会保障。从最初的国有企业职工享有,到现在向各类的社会经济组织。从最初的单位享有保险,到现在的灵活就业人员享有。从最初的城市才有的保障到农村。我们除了机关事业和企业以外,农村居民也开始了试点。三是社会保障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从2004年到今年已经连续六次为企业职工提高养老待遇,从2004年全国平均水平不到700元到2010年1370元,待遇翻了一番。我们的医保、失业保险待遇水平和质量都得到了普遍提高;四是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支付能力得到加强;五是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和实践,为我们的社保事业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队伍,形成了从中央到省、市、县、乡镇办事处的一个服务体系,这个体系是我们未来做好事业的基础。这五方面的实践,为我们及时立法、抓紧立法创造了客观条件。

当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要求制定社会保险法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还有很多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立法解决,这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bi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