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炭疽菌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2-15 13:56: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篇一:炭疽杆菌的快速鉴定
炭疽杆菌的快速鉴定
王艺钧
10生物技术3班201030700326
摘要 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属于需氧芽胞杆菌属,能引起羊、牛、马等动物及人类的炭疽病。炭疽杆菌曾被帝国主义作为致死战剂之一。平时,牧民、农民、皮毛和屠宰工作者易受感染。皮肤炭疽在我国各地还有散在发生,不应放松警惕。我们利用炭疽杆菌的特性,通过微生物学检查,观察炭疽杆菌在含血平板上幼稚菌落待征、溶血和粘性,再进行高价效噬菌体快速裂解试验、青霉素纸片串珠试验和活性炭NaHC03平板CO2培养物的荚膜肿胀试验,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炭疽杆菌的定性鉴定,而不需要对其深入分子水平的检测。
1.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1.1 项目的立项依据
炭疽热是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理变化的特点是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浸润,血液
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人感染后多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及肠炭疽,偶有伴发败血症。 人类炭疽病是由于接触病畜的皮毛、吸入带病菌(芽孢型)尘埃,或进食未煮熟的病畜肉类而感染。该病潜伏期约7天,但彻底发病多达60天,早期症状包括咳嗽,但很快会发展为严重的呼吸障碍和痉挛。由于炭疽病起初的症状类似流感,非常容易被人忽略。一旦发病,病人在几天内就会死亡。因此,快速检测出炭疽杆菌和有炭疽杆菌引起的症状的辨别对临床和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
如今,炭疽杆菌的鉴别技术已近很成熟,如:免疫学检验技术、核酸检验技术、适配子、肽核酸、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化学分析技术、核酸测序与指纹图分析技术等等[2]。
1.2 项目的研究内容
1.2.1炭疽杆菌的特点
革兰氏阳性细菌;长而直的大杆菌,菌体两端平直;大小为1.0~1. 5um×3~5um,致病菌中最大的;无鞭毛,不能运动。在病人、病畜体内多散在或呈2~3个短链排列,有荚膜(红色)。炭疽杆菌为兼性需氧菌,在12~44℃都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3~7.6。
在活炭疽病畜体或死亡后未经解剖的尸体内,不形成芽胞。一旦体内炭疽杆菌暴露于空气中,接触了游离氧,在一定温度下(12--42℃)就会形成芽胞。芽胞呈卵圆形或圆形,位于
菌体中央或稍偏向一端。
1.2.2分离特性
从临床患者和病畜标本中分离炭疽芽孢杆菌是比较简便的,但从环境样品中分离和鉴定芽孢则相对较困难 ,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富集方法 ,环境样品中含有其它形成芽孢的需氧菌 ,它们的过度生长可干扰芽孢发芽或干扰检测。
气溶胶释放后 ,对污染区人或动物的采样 ,采集鼻腔、 面部、 头发内的样品最为重要。 芽孢的如下特性有利于芽孢从环境样品中的分离[3]: ①芽孢耐热:样品前处理时可以加热 63~65 ℃20 min杀死大部分繁殖体 ,并促进芽孢发芽;② 芽孢耐乙醇:样品前处理时可以用 50 %乙醇处理1 min杀死大部分繁殖体 ,因此从环境样品中分离芽孢并不受细菌繁殖体污染的干扰; ③芽孢的浮力较大:我们可以用蔗糖或双相甘油-水分离芽孢。另外 ,芽孢的疏水性使之与土壤颗粒结合紧密 ,给分离带来了困难 ,因此 ,分离芽孢时一般用非离子型去垢剂减少这种紧密结合 ,提高分离效率。
分离后的炭疽杆菌接种到LB培养基,注意无菌低温4度保存,以备鉴定。
1.2.3培养特性
炭疽杆菌幼稚菌落:(1)呈典型狮子头状,边缘不整齐,常有小尾突起,(2)均不溶血;(3)菌落有粘性,用接种针挑取,拉丝现象明显。选择这样的典型菌落是顺利进行菌种鉴定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控制分离平板的孵育时间。血平板在37℃中孵育12~15小时即可,孵育时间愈长,炭疽杆菌在平板上的菌落特征愈不明显。在碳酸氢钠的培养基中,孵育于CO2环境下,也能形成荚膜,形成荚膜是毒性特征,有毒株在碳酸氢钠平板,20%CO2培养下,形成粘液状菌落(有荚膜),而无毒株则为粗糙状。
在普通琼脂平皿培养基上生长成不透明、灰白色、扁平、表面粗糙的菌落,边缘不整齐,能形成几个或数十个菌体相连的长链,低倍显微镜观察呈卷发状。在血液琼脂平皿培养基上,生长出湿润粘稠的菌落,菌落周围不溶血。
1.2.4最终鉴定
在大多数情况下,炭疽芽孢杆菌的鉴定是比较容易的。血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具有很重要的鉴定意义 ,例如 ,表面无光泽、 菌落扁平、 白色或灰白色、 不溶血及边缘呈卷发状等;如果加上其它一些培养特征 ,如无动力、 青霉素敏感、 噬菌体裂解、 在含碳酸氢钠的血琼脂培养基(5 %~20 %CO2)上形成荚膜等 ,就可以认为这一菌株是具有毒力的炭疽芽孢杆菌 ,其余的生化测试意义不大。而通过PCR技术扩增荚膜和毒素基因也可以达到鉴定的目的[1]。
对不典型荚膜可以用 McFadyeans’ s试验鉴别:将可疑菌落与数毫升血液混匀 ,37 ℃ 孵育 4 小时 ,然后做血涂片 ,热和酒精固定后 ,用亚甲蓝 ( Poly2chrome emthylene blue)染色 ,炭疽芽孢杆菌染成黑色 ,荚膜染成粉红色。
虽然已发现一些炭疽芽孢杆菌的菌株不能产生荚膜 ,甚至还有人报道发现可产生荚膜而不产生毒素的炭疽菌株。事实上 ,如果一个菌株满足上面的鉴定指标 ,而只是荚膜或毒素阴性 ,仍然可以鉴定为炭疽芽孢杆菌。
1.2.4参考文献
[1] Turnbull P C B. Definitive identification of Baci llus anthracis 2a
[2] 杨瑞馥 ,韩延平 ,宋亚军 ,杜宗敏 ,翟俊辉 ,甄蓓等.炭疽芽孢杆菌检测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2 年第 30 卷第 2 期:53-66
[3] Hail S , Rossi CA ,Luding GV , et al . Comparison of noninvasive sampling site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Bacil lus anthracis spores f rom rhesus monkeys after aerosol exposure〔 J〕 . Mil Med 1999 ; 164(12) :8332837.
1.3 研究方案
1.3.1研究思路
提取样品→显微镜观察→血琼脂培养基鉴定、营养培养基鉴定、青霉素串珠实验、噬菌体裂解和青霉素敏感实验、碳酸氢钠平板鉴定。
1.3.2标本采集和样品处理
我们以土壤标本为样品,在牲畜死亡或宰杀的地点,应取土壤标本以供检查。一般要采集表层土壤(10cm内),取150g左右。
①样品加热 63~65 ℃20 min杀死大部分繁殖体 ,并促进芽孢发芽;② 样品用 50 %乙醇处理1 min杀死大部分繁殖体 ,因此从环境样品中分离芽孢并不受细菌繁殖体污染的干;③用蔗糖(用量不能太多)溶解;④离心取上清液(1000rcf/min),溶于LB培养基中,培养至OD600nm值为0.8~1.0,因为在这时候是菌体较多的时候,又不在衰老期,在4℃保存,备用。
1.3.3显微镜检查
步骤:涂片、革兰染色及荚膜染色、显微镜检查。
取末稍血液制成涂片后,染色镜检,发现有多量单在、成对或2~4个菌体相连的短链排列、竹节状有荚膜的粗大杆菌,即可初步认为有炭疽杆菌。因为血液中应为无菌,所以如在血液内有特征明显的菌,则可初步确定为炭疽杆菌。
1.3.4血琼脂培养基的鉴定
取血琼脂平板、营养琼脂平板,制备好的菌液各涂布0.1ml,在37℃中孵育12~15小时,观察培养情况。
由上面的特性可知,在营养琼脂平板中,炭疽杆菌粗糙不发光,比较扁平,有点儿象蜡样杆菌的菌落但较小,卷发状,有的菌体形态不规则,有彗星状拖尾,白或灰白色;在血琼脂平板中,生长出湿润粘稠的菌落,菌落周围不溶血。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即可更进一步判断为炭疽杆菌,否则,可以排除炭疽杆菌。 结果参考:血平板 营养平板
如果出现如图所示的结果,可以确定为炭疽杆菌。如果实验结果出现溶血现象,或营养培养基上菌落异常,则可能是别的菌,或是平板遭到了污染。
1.3.5青霉素串珠试验
用含有青霉素的小滤片纸(纸片蘸取每毫升含50~100u青霉素溶液或每片含1个u青霉素的干燥纸片均可),贴在涂有细菌的平板上,孵育4~6小时用显微镜直按观察。由于青霉素由纸片向外扩散,总有一圈合适浓度使炭疽杆菌形成典型串珠,结果明显,观察方便。
因为炭疽杆菌对青霉素敏感,低浓度的青霉素(0.05~0.5单位/毫升)即可阻碍细胞壁的形成,不能保持正常的杆状外形。培养4—6小时可以看串珠实验结果。
结果参考:
如果在青霉素纸片的辐射范围内出现
如图所示的串珠现象,则可以初步判
断为炭疽杆菌,如果没有出现菌落,
或是菌落形态异常,则可以排除为炭
疽杆菌。
1.3.6噬菌体裂解和青霉素敏感性
将制备好的菌液密集划线接种于平板上,在划线区内一处滴一诊断用炭疽噬菌体,另一处贴一片青霉素纸片,纸片放下后,不能再动,37 ℃孵育8~24h后,观察结果。
如果在滴噬菌体处有透明噬菌体斑,青霉素纸片周围有明显的抑菌环,便宜可断定接种物为炭疽芽胞杆菌。噬菌体实验中因蜡样芽孢杆菌可能会有假阳性,但因其对青霉素不敏感,所以两者同时做可以排除蜡样芽孢杆菌。否则,结合以上几个实验,可以排除炭疽杆菌。
结果参考:青霉素平板碳酸氢钠平板
1.3.7碳酸氢钠平板二氧化碳培养实验
碳酸氢钠平板二氧化碳培养试验是鉴定炭疽杆菌及其毒力的重要项目。碳酸氢钠培养基中加入0.4%活性碳,以促进荚膜早期形成,又用固体培养物浓厚地点种于平板表面。二氧化 碳浓度可用CO2培养箱增至20~40%,使用极为方便。有毒力的炭疽杆菌于37℃孵育5小时即能生长荚膜。取5小时培养物加以公鸡制备的高效价抗炭疽荚膜血清,在玻片上作荚膜肿胀试验,出现荚膜特异反应者为有毒力的炭疽杆菌。因为炭疽杆菌的毒力、碳酸氢钠平板上生长的粘液状菌苔和炭疽杆菌的荚膜三者有平行关系,现将它们联合试验。
活性炭NaHCO,平板CO2培养5小时后,荚膜肿胀试验阳性的炭疽杆菌说明存在炭疽荚膜抗原成份,结合该菌在空气中培养生成粗糙的狮子头状菌落特点,可判断为炭疽毒株。故荚膜肿胀试验不仅可测定细菌荚膜的抗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一种体外毒力试验。
如果长不出荚膜,则不是炭疽杆菌;如果出现粗糙状,则为无毒或毒性低的炭疽杆菌。
1.4 可行性分析
由于炭疽杆菌的研究比较深入和透彻,如今的炭疽杆菌的检测方法已达十几种,免疫学检验技术、核酸检验技术、适配子、肽核酸、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化学分析技术、核酸测序与指纹图分析技术等等,
但是有很多技术在如今我们学校的实验室可能不具备设备和条
篇二:美75名疾控中心雇员或感染炭疽菌 正进一步观察
美75名疾控中心雇员或感染炭疽菌 正进一步观察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美国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当地时间19日表示,该中心在亚特兰大的大约75名科学家和其他工作人员可能无意中接触炭疽菌,他们正受到观察或服用抗生素。
据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CDC发表声明说,他们感染的风险非常低。“CDC相信其他人员、家属和公众接触(这种病菌)的风险非常低,不需要采取保护行动。”
据初步报告称,一个实验室没有适当灭活样品,然后把样品送到三个不能处理活炭疽菌的实验室做实验。
报道称,由于认为样品已经被灭活,那些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没有穿保护服。 报道还称,无意中接触炭疽菌问题是6月13日被发现的。而从6月6日到那一天,两个实验室可能让孢子成烟雾状散开。走廊和实验室随后都经过消毒。
炭疽菌感染有三种类型: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感染。初期感染症状很像流感。CDC说将采取纪律性的并审议其安全程序。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
篇三:蜂胶对炭疽杆菌弱毒株的抑菌效果
摘要:为了解产自河南省的蜂胶对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弱毒株的抑菌作用,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将实验分为ph 5.5~8.5不同组(蜂胶浓度31%),以及在ph 5.5下将31%蜂胶溶液倍比稀释至0.06%(1∶512)及空白组(0%),在每张滤纸片上滴加蜂胶溶液7 μl,记录蜂胶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河南省蜂胶在ph 5.5、6.0、6.5、7.0、7.5、8.0、8.5平板上的抑菌环直径依次为(19.16±0.29)、(17.67±0.29)、(14.67±0.58)、(13.67±0.29)、(14.00±0.00)、(13.33±1.15)、(12.00±0.00) mm,蜂胶浓度分别为15.50%、7.75%、3.88%、1.94%、0.97%、0.48%、0.24%、0.12%、0.06%和0%(空白组)的抑菌环直径依次为(19.50±1.80)、(19.67±1.04)、(17.75±0.35)、(15.67±0.58)、(14.00±2.29)、(13.17±1.04)、(11.83±1.53)、(10.83±1.26)、(9.00±0.00)和(0.00±0.00) mm。说明河南蜂胶对炭疽杆菌弱毒株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对炭疽杆菌的抑菌活性随ph值增加或浓度降低而减小。
关键词:蜂胶;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抑菌效果
中图分类号:r37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5-0926-02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propolis against an attenuated strain of bacillus anthracis
sun fei1,xu bing-hong1,yang xiao-lin2,zhang you-hong2,li jin-fen1
(1.department of parasitology,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3, henan,china;
2.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soil science,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64,china)
key words: propolis; bacillus anthracis; antibacterial effect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苞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胶混入蜜蜂上颚腺分泌物和蜂蜡后加工制成的树脂状固态物质,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kujumgiev等[1]研究报道,不同产地的蜂胶虽然在化学组成上有所不同,但抗菌作用基本相同,显示蜂胶抗菌活性为混合物整体效果。hegazi等[2]对产自奥地利、德国和法国三地的蜂胶对比研究发现,三地蜂胶化学组成中各成分比例不同,抗菌活性也不尽相同。近几年,关于蜂胶研究的文献日渐增多。我国对蜂胶抗菌作用的公开报道十分零碎,尚无系统性研究报道,关于河南省蜂胶的抗菌活性,乔智胜等[3]曾报道从蜂胶中分离到3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以后再无相关公开报道。我们课题组首次就河南省蜂胶对医学原虫的抗生作用[4]、对常见医学真菌的抗菌作用[5]和对常见医学细菌的抗菌作用[6]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河南省蜂胶对炭疽杆菌弱毒株的抑菌作用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蜂胶溶液配制 将产自河南省的蜂胶溶于95%乙醇,2周后过滤,得蜂胶乙醇溶液,计算得蜂胶浓度为31%。
1.1.2 应试菌种 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弱毒株购自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由本实验室传代保种,使用前接种到ph 6.5固体培养基上,37 ℃恒温培养16~18 h备用。
1.2 方法
1.2.1 抑菌活力测定 采用平板滤纸片法,滤纸片直径6.0 mm,灭菌干燥后备用。固体培养基采用肉汤培养基,配比如下:牛肉500 g(浸液)、蛋白胨10 g、nacl 5 g、k2hpo4?12h2o 1 g、琼脂20 g,加双蒸水至1 000 ml,调ph至6.5,每个直径7.5 cm培养皿加入12 ml培养基,制成平板备用。细菌复苏培养后,取培养至对数期细菌配成6×108 cfu/ml菌液,取0.1 ml涂于平板上,将滤纸片加7 μl蜂胶溶液样品,37 ℃培养24 h后测量记录抑菌环直径。 1.2.2 不同ph蜂胶抑菌实验 设置ph 5.0、5.5、6.0、6.5、7.0、7.5、8.0、8.5共8个不同的ph值平板实验组,每组3次重复,记录31%蜂胶在不同ph值平板上的抑菌效果。
1.2.3 不同浓度蜂胶抑菌实验 培养基ph 5.5时,设置不同浓度蜂胶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蜂胶原液(31%)倍比稀释至1∶512,95%乙醇(蜂胶浓度为0%)作对照组,即设置1个空白对照组和9个蜂胶浓度组(浓度为15.50%、7.75%、3.88%、1.94%、0.97%、0.48%、0.24%、0.12%和0.06%)。每组3次重复,分别记录各组的抑菌效果。
1.2.4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计算x±s,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ph下蜂胶对炭疽杆菌的抑菌效果
ph 5.0时,不适宜炭疽杆菌生长,未观察到抑菌现象。其余各组均有抑菌现象,ph 5.5时河南省蜂胶对炭疽杆菌抑菌环直径最大,随ph增加,抑菌环直径变小(表1)。 2.2 不同浓度蜂胶对炭疽杆菌的抑菌效果
随蜂胶浓度降低,对炭疽杆菌的抑菌环直径变小,蜂胶原液稀释至0.06%时,仍有抑菌环,但环较小。空白对照组未观察到明显的抑菌环(表2)。
3 讨论
蜂胶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成分复杂,大约由55%树脂及树香、30%蜂蜡、10%芳香挥发油、5%花粉及杂物组成。目前已从蜂胶中分离鉴定的成分有黄酮类、萜烯类、醌类、酯类、醛类、酚类、醚类、有机酸等,还有氨基酸、酶类、维生素类及多糖等物质。蜂胶的化学成分取决于蜜蜂采集树脂的植物和地区,因而不同产地的蜂胶化学组成不同,生物学活性也有差异。温带型蜂胶以欧洲蜂胶为代表,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如白杨素(chrysin)、高良姜素(galangine)、松属素(pinocembrin)、槲皮素(quercetin)、柚皮素(naringenin)、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aic acid)等。热带型蜂胶以巴西蜂胶为代表,主要成分为萜烯类、芳香酸及其酯类、脂肪酸等[7]。蜂胶中独特的黄酮类、萜烯类物质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本实验结果表明,ph 5.5时河南产蜂胶对炭疽杆菌弱毒株的抑菌环直径最大,随ph增加,抑菌环直径变小。随浓度降低,河南蜂胶对炭疽杆菌弱毒株的抑菌环直径变小,蜂胶原液稀释至1∶512即0.06%时,仍有抑菌环产生。ph 5.5和6.0组抑菌环
显著大于其余各ph组(p<0.01);ph 8.5时河南省蜂胶对炭疽杆菌抑菌环直径最小,与ph 5.0~7.5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 6.5~8.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河南蜂胶对炭疽杆菌弱毒株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在酸性条件下对炭疽杆菌的抑菌活性较强。这种随ph增高而抑菌活性减弱的变化规律,与课题组前期报道的河南省蜂胶对其他革兰氏阳性菌如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甲型链球菌(streptococcus viridans)、乙型链球菌(streptococcus hemolyticus)、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的抑菌结果相一致。而与对真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抑菌作用相反。
正在阅读:
活炭疽菌是什么?02-15
沿德高速三标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方案12-18
捐赠答谢词相关范文02-11
最新2018医院食堂承包协议书 医院食堂承包合同-范文模板(7页)03-11
考核评语(最新7篇)03-26
电气班轮值班长心得02-25
《统计》教学设计03-19
千阳岭隧道改扩建工程施工技术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