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背诵版)—只要你背会了肯定通过考试
更新时间:2024-06-19 11: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真题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经济学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体制
1、熟悉资源配置的含义和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
含义: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
理的配置到社会需要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基本方式:市场的方式和计划的方式
2、掌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含义及其区别;
(1)计划经济的含义:就是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 (2)市场经济的含义:就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 (3)区别: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和各种资源都为国家所有或主要为国家所
有,企业只是政府的附属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实现的,政府对企 业不直接进行干预。
3、熟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比较。
(1)计划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①信息条件、②激励条件、③偏好条件 (2)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①规范的市场主体;②完善的市场体系;③规范
的市场运行规则;④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3)市场经济的特征:相互独立的企业拥有完全的经营决策权力,个人也拥有比 较充分的消费和就业选择的权利。
(4)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和构成要素:①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
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②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 的市场主体;③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经济政 策来调节经济运行;④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一整套法律体系的约束下进行 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1、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 2、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①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国有 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 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塑造出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
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 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④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
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掌握现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按照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
2
完善政府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任务:①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
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③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
机制;④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⑤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
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⑥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⑦建立促进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4、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特征和内容
(1)特征:企业的资产所有权与企业的资产控制权、经营决策权、经济活动
的组织管理权相分离。
(2)内容:①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②有限
财产责任制度;③法人财产制度;④法人治理结构
5、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公司制
6、熟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内容
指企业内部权力机构的设置、运行以及权力机构之间的联系机制。其核心内
容是在企业内部构造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既能使经营者充分的行使权力,又能
使出资人对行使权力者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7、熟悉所有制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
(1)所有制理论:分为公有制、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三种形式。
①公有制: 全民所有制,现阶段,我国采取的是国家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集体所有制:另一种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私有制:个体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③混合所有制:重要形式是股份制。
3
(2)现代产权理论:
①产权的基本特征:独立性、排他性、流动性、可分性
②判断产权完整与否:拥有的权力具有排他的使用权、收入的独享权、自由的
转让权。
③产权制度的特征: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④产权制度的功能:确立排他性的产权关系,界定交易界区;确定产权主体的
行为边界,规范交易行为;界定财产的最终归属;明确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⑤产权制度的核心:明晰产权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市场需求
1、掌握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含义: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
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③产品价格;④替代品的价
格;⑤互补品的价格;⑥预期;⑦其他因素。
2、掌握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需求规律:价格和需求呈反向变化的关系。
4
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变化具有两种效应:收入效应、替
代效应。
3、熟悉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内容
二、市场供给
1、掌握市场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含义: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
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因素:①产品价格;②生产成本;③生产技术;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
价格;⑥其他因素。
2、掌握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3、熟悉生产成本的基本概念
生产成本降低,意味着利润的增加,则供给就会增加,反之,如果生产成本
上升,供给就会减少。
三、均衡价格
1、掌握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含义
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互相抵消后达到的价格水平;在均衡
价格下的供给量就是均衡产量。
5
根据 MR=MC 确定产量 Q,该产量在需求曲线上对应的价格,即为 P.
0
0
2、熟悉价格歧视的含义及其条件
(1)含义:也叫差别定价,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把同一产品按购买者
不同而规定不同的价格。
(2)条件:①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
购买者;②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隔开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流通。
(3)基本原则:不同市场上的边际收益相等。
第四章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和类型
1、掌握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和标准
含义: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如果居民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分别实现了效用最
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且在此基础上,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既不存在过剩,
也不存在短缺,即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是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
11
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
现了最优配置。
标准: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
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2、熟悉实现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
①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②信息是完全的;③市场是完全竞争的;④经济
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3、掌握市场失灵的含义
含义: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
配置失当的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等
4、掌握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信息不对称等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1)垄断与市场失灵: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就很难充
分有效的发挥作用,资源就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2)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①含义: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
但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到收益。
②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A、外部经济: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是该
人或该企业却不能因此得到补偿。对于产生外部经济的生产者来说,由于其私人
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因为社会收益等于私人收益与外部收益之和,而外部收益却
不能为生产者通过市场价格获得),因而缺乏生产积极性。
12
B、外部不经济: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损害,但该人
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对于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来说,由于
是倾向于扩大生产。从而造成产品供给过剩。
(3)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①公共物品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征,
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这样,消费者会低报或者隐
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偏好,造成消费者表明的需求曲线一般低于其实际水平,最
终导致市场产量低于最优产量。
②公共物品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包括:教育、医疗卫
生、收费公路等。
(4)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①逆向选择情况:会出现质量差的产品把质量好的产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
13
②道德风险又称“败德行为” , 是指交易双方协议达成后,协议的一方利用信
息的不对称,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损害对方的利益。
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1、掌握政府针对市场失灵对市场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
用“看得见的手”来弥补“看不见的手”
(1)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另外一种手段是对垄断行
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者规定利润率。
(2)消除外部性的方法,包括使用①税收和补贴手段、②将相关企业合并从
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③明晰产权
(3)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国防、
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4)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
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还通过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2、熟悉政府对垄断行业价格的管制方法
规定限价、规定利润率(个人认为)
3、熟悉政府干预的原则和政府失灵的含义
干预的原则不知道。可能是用“看得见的手”来弥补“看不见的手”
政府失灵的含义: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消除市场失灵的话,就会导
致“政府失灵”。
第五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国民收入核算
1、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等基本指标的含义和核算方法
14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
终结果。
(1)有三种形态:①价值形态: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②收入形态: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 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 入之
和;③产品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
物和服务的进口价值。
(2)注意问题:①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算,中间产品不能计入;
②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③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
价值,那些非法性生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不计入。
(3)计算方法:
①生产法:
②支出法;GDP=C+I+G+(X-M)
a、消费支出;(不包括住宅支出)
b、固定投资支出:包括厂房投资、住宅投资和购买机器设备投资两类。具体
为: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指净存货)
c、政府购买: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d、净出口:
在统计实践中,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
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额。
③收入法: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a、生产要素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b、非生产要素收入: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15
移支付体系;
成效:建立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
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6、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①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调整财政供给范围;②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界定各
级财政支出范围;③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例题:
1、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
2、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是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
3、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廉洁高效;完整统一。
招标相结合”;“委托采购与自行采购相结合”。
5、增值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75:25
6、根据分税制规定,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地方共享税。
7、1994 年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合理调节地区间
财力分配;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间的财力分配关系;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
理相结合;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8、财政收支的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9、按预算项目是否之间反映经济效益分类,分为:投入预算、绩效预算、规划项
目预算。
10、中国、德国、法国的政府预算采用历年制。
11、我国财政体制可以分为:统收统支型、收支挂钩型、收入分成型、包干型、
36
分税制型。
第十三章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概念、功能、目标和工具的内容
功能: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功能;
目标:促进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稳定增长。
工具:预算、税收、公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异同点和优缺点比较的内容
相同点:宏观调控目标都服务于国家总的宏观调控目标,对社会总需求产生
重大影响。
不同点:①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②调解范围不同。货币政策主要限于经济领域;财
政政策在非经济领域也有重要作用。③政策时滞方面不同。财政政
策决策时滞较长、作用直接、效果时滞较短;货币政策较灵活、决
策时滞较短、效果时滞较长。
优点:
财政政策:可直接刺激消费和投资,具有手段多、力度大和见效快的特
点,在调节公平分配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充分、优化
资源配置等方面,作用比较明显。
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供求总量的调整,可直接调节物价总水平,影响市
场利率水平,调节经济运行中的消费和储蓄关系。
缺点:
财政政策:主要是改变总量中的比例和分布;政府干预;容易对市场机
37
制形成较大冲击,难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灵活性较小。
货币政策:难以解决国民收入的分配不公问题;不如财政政策直接有效。
3、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及政策的主要内容。
实施背景:从 2003 年下半年以后,国民经济总体情况较好并沉陷加速发展的态势,
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大等问题。
主要内容:①控制赤字、②调整结构、③推进改革、④增收节支。
例题:
1、1994 年我国工商税制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为主体,以消费税、营业税为补充
的流转税制度。
2、财政类型:按调节经济周期作用分类:自动稳定、相机抉择
按调节经济总量的要求:扩张、紧缩、中性
3、汲水政策:经济萧条时期,通过财政投资启动社会需求,是一种短期财政政策;
属于相机抉择财政政策。
4、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运用累进税制、失业救济金制度实现。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第十四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定义
定义:经济主体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是客观、有效、派生货币需求。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2、传统货币数量说: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
交易方程式:费雪现金交易量说 MV=PT,其中只有物价水平 P 和货币量 M 有直
接关系。货币量是最活跃的变量。是反映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38
剑桥方程式:庇古 ?=?Y?表示货币价值; Y 代表总资源;K 表示总资
M
K
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M 名义货币供给。
认为货币的价值由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包括储藏货币,有别于交易方程
式。
3、影响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交易
动机和预防动机由获得收入多少决定,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投机动机由利率高
低决定,是利率的减函数。
L=L1(Y)+L2(i),其中 L1(Y)>0; L2(i)<0
由于利率过低,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
该函数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两个假设之上,采
用了大量的心理分析。
4、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接受了剑桥学派的观点。人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来自四个方面:
财富总额(恒久收入);财富构成(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金融资产的预期收
益率;其他因素。
该理论是货币需求理论。
39
5、货币供给和货币供应量的定义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主体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行为。
货币供应量: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资产数量,即流通中的货币。
6、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
其依据是资产的流动性。
M0=流通中现金
M1= M0+银行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流通中的货币(M1);广义货币量(M2);
潜在货币量:(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7、信用创造货币机制和信用扩张、存款派生机制
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信用创造货币机制:在任意一个时点上,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总是保持着
平衡。意味着央行现有的信贷资金来源已经被全数占用,于是央行只能利
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存款派生机制。不能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受三方
面因素制约:收到缴存央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收到提取现金的限制;受
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8、货币供给的乘数原理
央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故称为基础货
币,包括现金和存款,用 B 表示。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则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
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央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
40
正在阅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背诵版)—只要你背会了肯定通过考试06-19
浅析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成因及对策+李谨成10-01
财务科部门及各岗位廉政风险点01-26
财务管理习题及答401-21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缔约方大会10-16
给生活加点糖作文600字06-21
中医妇科学考试题04-11
工作总结单位工作总结总经理办公室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总经办年终04-15
人文主义知识归纳10-2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经济师
- 经济基础
- 背诵
- 中级
- 肯定
- 只要
- 通过
- 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