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2
更新时间:2024-04-27 20: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一、单选题
1、“八一九事件”爆发的直接动因是(B)B. 签署新联盟条约 2、“布拉格之春”是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的(C)C.一场社会主义改革运动 3、“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者是 (B) B.肯尼迪 4、“冷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A.美苏争夺东欧 5、《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的起草者是(B)。B、七十七国集团 6、《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D)。D. 十项原则
7、1945年4月《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在 (B) B. 美国旧金山召开 8、1948年苏南关系破裂后南斯拉夫开始探索的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是(A)。A、“自治社会主义” 9、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又称为(B)。B、第二次中东战争 10、1969年联邦德国政府提出“新东方政策”的主要内容是(A)。A、改善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 11、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会议的地点在(B)。B、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12、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两国发表了第一份联合公报,即(D )D.《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13、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所指称的第一世界是(C)C. 美国和苏联
14、1982年中曾根内阁对日本外交战略作了重要调整,明确提出(A)。A、谋求政治大国战略 15、1991年12月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决定成立独联体,所签署的重要文件是(A)A.《阿拉木图宣言》
16、1992年初以俄罗斯激进改革派代表人物(B)为代总理的俄政府开始实行17、“休克疗法”。 B、盖达尔 18、1993年10月俄罗斯发生的炮轰议会大厦流血事件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引发的(B) B. 关于总统和议会的权力之争问题
19、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运行,标志着全球贸易进入一个(B )B.更加法制化、秩序化的新阶段
20、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进一步制裁伊朗和利比亚的法案是(A ) A. 达马托法案
21、1996年宣布建立“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国家是(C)C. 中国和俄罗斯
22、1998年11个欧盟国家被确定为欧元创始国,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创始国的是(C)C. 英国 23、1998年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国家是A.中国和日本
24、2001年6月15日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国家是(A)A. 乌兹别克斯坦
25、2004年3月29日,中东欧有7个国家加入了(B)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6、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的国家有(C)。C、7个 27、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匈牙利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行(D)D. 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
28、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是(C)。C、波兰 29、1949年西方15国成立的旨在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封锁的组织是(B) B.“巴黎统筹委员会”
30、60年代时国际力量分化改组,西方国家中主张推行“新东方政策”的是(C)C.西德勃兰特政府
31、70年代初,田中内阁对日本外交政策作出重要调整,提出(A) A.多边自主外交方针 32、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C)C.“滞胀”时期
33、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是(A)。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34、70年代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基本态势是(C) C.苏攻美守 35、80年代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依然十分激烈,其基本态势是 (B) B.美苏互有攻守
36、80年代起中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本质是C. 真正的不结盟
37、阿拉伯国家发动声势浩大的石油战发生在(D)D. 第四次中东战争 38、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在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了历史上的首次会晤,是由(B)B.中国倡议
39、把“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作为苏联对日作战条件之一的是(B)。B、雅尔塔会议
40、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是在( C ) C.1994年
41、被称为“议会之母”的国家是(C)。C、英国
42、被拉美国家称为“失去的十年”是指20世纪(C)C. 80年代 43、标志着独联体正式诞生的是1991年12月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订的(B)。B、《阿拉木图宣言》
44、波兰剧变后取代波兰统一工人党执掌政权的政治派别是(A)A. 团结工会
45、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推行的对外战略是(B) B. 积极进攻的对外扩张战略
46、除中、俄、哈、吉、塔外,2001年6月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国家是A. 乌兹别克斯坦
47、除中、俄、吉、塔四国外,构成1996年“上海五国机制”的另一个国家是A. 乌兹别克斯坦 48、从1955年到1993年,独掌日本政权达38年的政党是(A)A.自由民主党
49、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D) D. 国际经济旧秩序 50、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是( B ) B. 世界经济组织
51、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其核心是(B) 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52、当今世界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是(C)。C和平与发展 53、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D)D.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54、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C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5、导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的主要原因是B.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正式加入北约
56、导致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是(A) A.雅尔塔体制 5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主要发生在(D) D.亚非拉地区 58、第三世界兴起的第一个标志是A.万隆会议的召开 59、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是在(C) C.1961年 60、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是在(C)。C、南斯拉夫召开的
61、第一次亚非会议又名( B ) B.万隆会议
62、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是(A)A. 苏联 63、第一个提出“第三世界”概念的是(B)。B、索维
64、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中实行渐进式改革的代表性国家是(B)。B、匈牙利
65、独立国家联合体是(C) C.非常松散的国家之间的联合形式 66、独立后的中亚五国实行的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C)C. 总统是权力中心
67、独联体国家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合作是(B)B. 俄—白联盟 68、二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中心在(A)A. 亚洲 69、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献之一是 (A)。A、《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
70、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完整体系是在(C)。C、苏共二十八大 71、关贸总协定从1986年至1994年历时8年的谈判,又被称作为(B)B. 乌拉圭回合谈判
72、国际旧秩序最主要的特征是(D)D. 强权政治、霸权主义 73、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B)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74、国际政治旧秩序的本质是(B) B. 维护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 75、国家间建立和发展正常关系的主要基础是(C)。C、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
7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77、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前提是(C)。C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78、亨廷顿提出的第三波指的是(D)。D、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民主化浪潮
79、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发生在(C)C.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 80、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世贸组织中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的借口主要有(B ) B. 劳工标准和环境保护问题 81、进入80年代后,中国适时地调整了外交政策,改变了(D)D.“一条线”方针 82、经过共同努力,国际社会在解决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方面(D)D.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83、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B) B.有一定矛盾,但从长远看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
84、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B)。B、有一定矛盾,但从长远看是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的
85、克林顿政府的对外战略是(D) D.参与和扩展战略
86、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趋势的最基本的特点是 (B ) B.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87、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趋势的最基本特征是(B) B.多极化趋势
1
加速发展
88、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基本战略是(B)。B、遏制战略
89、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在太空展开军备竞赛的计划是(A) A.总统战略防御计划
90、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C)。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91、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C.华约解散,苏联解体 92、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出现于(C)。C、尼克松和福特政府时期 93、美国首先提出把人权作为外交政策基本原则的是C. 卡特政府 94、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C )C.卡特总统时期
95、美国总统制的特点是(A)。A、总统由间接选举产生 96、美国最早提出遏制战略、具有“遏制理论之父”之称的是(A.乔治·凯南)
97、谋求世界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D) D.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98、欧共体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签订的《洛美协定》共有(C)C、4个
99、七十七国集团的活动方式是(D)D.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100、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中心地位的文件是(D ) D《.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101、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D)。D、2001年 102、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开始探索自己社会主义道路的是(B)B.南斯拉夫
103、世界经济格局的核心内容是指(A)。A、大国(主角)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104、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是在C.1995年 105、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向多极化发展是在(B) B.60年代
106、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C二战结束经济恢复之后 107、提出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作为美国全球战略三大支柱的是B. 尼克松政府
108、提出以美、欧、日三极主导建立“新秩序”的是(D) D. 海部俊树
109、突出表明西欧对南北问题采取较为开明立场的是(C) C.洛美协定
110、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D)。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11、为解决美国对台湾的武器出售问题,1982年中美双方共同发表了(D)。D、《八一七公报》
112、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的外交政策是(C)。C、一条线、一大片
113、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是(B) B.法国 114、下列国际组织中,属于主导经济运转类型的是(C)C.欧佩克 115、下列国家中没有参加1968年华约5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是(B)B. 罗马尼亚
116、下列事件不发生在1979年的是(A)A. 八·一七公报的发表 117、下列事件不属于叶利钦时代外交的是(C)C.《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
118、下列事件属于中国60年代时期“两个拳头打人”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的是(B)B. 支持印度支那人民的抗美斗争
119、下面列举的二战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依靠自己力量取得政权的是( C)C.中国
120、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C)。C、日内瓦会议
121、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B.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22、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D)。D、地区经济论坛 123、一定历史时期的国际秩序的力量框架是(D)。D、国际格局 124、一年中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的是(B)。B、1960年
125、以建立没有贸易壁垒的世界市场为宗旨的是( D ) D.世界贸易组织 126、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D)D.1973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
127、以西方国家为主体的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是(A) A.最大限度地追求国际高额垄断利润
128、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A) A.两德统一
129、影响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C)C.台湾问题
130、在1994年茂物会议上,确定了APEC成员实现地区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是( C )A.发达成员2005年以前,发展
中成员2015年以前B.发达成员2010年以前,发展中成员2015年以前C.发达成员2010年以前,发展中成员2020年以前D.所有成员一律在2015年以前拆除贸易和投资壁垒
131、在1995年12月举行的俄罗斯议会选举中,成为国家杜马中第一大党的是(A)A.俄罗斯共产党
132、在欧盟主要国家中,把维持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作为外交政策基石的国家是( C )A.德国B. 法国C. 英国D. 意大利
133、在亚非国家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著名原则是(B)B.和平共处
134、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著名原则是(B)B.求同存异
135、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B)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136、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A) A.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137、战后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丧失的标志是(B)B.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
138、战后美国新殖民主义政策的突出表现是( C ) C.“第四点计划”
139、战后以来导致局部战争发生的主要因素是(A)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40、正式提出要在苏联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在(A) A.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
141、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C)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42、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D)D.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4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C)C. 1971年 144、中苏宣布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实现关系正常化是在(B)B.戈尔巴乔夫时期
145、周恩来提出著名的“求同存异”原则是在(D)D.万隆会议 146、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核心原则是(A)A.分权与制衡
147、最早提出“最不发达国家”概念的是(B)B. 七十七国集团 148、作为一个整体的第三世界所奉行的基本外交政策是(B)B 不结盟政策
二、多选题
1、“杜鲁门主义”的出笼名义上是援助(AD)
A.希腊D.土耳其 2、“古阿姆联盟”的创始成员国包括(ABCD)
A. 乌克兰B. 摩尔多瓦C. 格鲁吉亚D. 阿塞拜疆 3、“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A.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B. 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C. 意识形态多元化
4、1965年《布鲁塞尔条约》决定以下几个组织合并组成欧洲共同体(CDE)
C.欧洲煤钢共同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体E.欧洲经济共同体 5、1993年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作了重要调整,主要有 (CE)
C.实行全方位的外交 E.推行既面向西方、又面向东方的政策
6、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AC)
A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C 实行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
7、20世纪6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CD)
A.中苏决裂C.中美继续敌D.第三世界崛起对 8、50年代与中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国家是(BC)。
B、英国C、荷兰
9、70年代以来欧共体/ 欧盟和非洲、加勒比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签订的协定是(AB)。
A、洛美协定B、科托努协定
10、8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积极进行经济的调整与改革,主要措施包括(ABDE )
A. 调整经济发展战略B. 改进经济管理体制 D. 调整经济结构 E. 积极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11、80年代时期发展中国家在对内发展战略上所作的调整包括(ABCD)。
A、加强农业发展B、发展多种经济C、发展市场经济D、鼓励私人经济
12、90年代,欧盟力争成为世界上一支有重大影响的力量,具体措施包括(BCDE)
B.积极“东扩” C.实施“新亚洲战略D.建设欧盟防务力量”E.谋求与美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伙伴关系 2
13、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确立全方位外交新格局的主要表现是( ACE )。
A. 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 C. 构筑了稳定的大国关系框架 E.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14、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它(AC)
A. 负有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C.做出的决议,全体会员国应接受并履行
15、霸权主义的主要表现是(ABC)
A. 自诩本国社会制度最优越,强迫别国接受本国的制度和意识形态B.任意干涉别国内政C.凭借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到处侵略和颠覆其他国家
16、不结盟运动自诞生以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ABCDE)。
A、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B、提高了中小国家的国际地位C、打击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推动了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E、促进了南南合作
17、当今时代主题提出的科学依据是(ABCD )
A.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B.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C.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还不敢打世界大战D.新科技革命的发展造成各国相互依赖不断加深 18、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途径有(ABCDE )
A. 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 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维护世界和平C. 警惕和防止法西斯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和发展D.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化干戈为玉帛E.真正停止军备竞赛
19、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点在于(ACDE )
A.争夺人才C.维护经济安全D.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E.进行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 20、当前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主要表现在(ABCDE)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B.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赖加深C.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相互借重、相互制约 D.和平解决争端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做法E.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在加强
21、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应当强调(ABCD)。
A、各国主权平等和不干涉他国内政B、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权威 C、改革现有的国际经济体制D、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22、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特点表明(BCDE)。
B、多极化是一种趋势而不是一种定势 C、多极化正朝着牵制、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D、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错综复杂的过程E、多极化在全球及地区、在各个领域都有发展 23、当前战争隐患依然存在的表现有(ABDE)
A. 冷战思维依然作怪B.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根源D. 民族、宗教、领土争端迭起E. 军备竞赛和先进武器扩散呈增长趋势 24、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特征是(AB)
A. 共同的历史遭遇 B. 共同的经济要求 25、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是(ABD)。
A、万隆会议的召开B、不结盟运动的诞生D、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
26、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里程碑是(ABC)
A.万隆会议的召开B.不结盟运动的诞生C.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
27、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主要有(ABCD)。
A、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经济发展缺少活力B、执政党自身建设问题严重C、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D、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攻势
28、俄罗斯联邦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它们是(BC)
B. 联邦委员会 C. 国家杜马
29、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较为快速、平稳发展的原因包括(ABCDE)。
A、科技革命的作用B、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 C、国际经济协调 D、和平的国际环境 E、第三世界廉价的原料和能源供应 3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ABDE)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界银行D.世界贸易E.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组织
31、发生在2001年的事件有(ABCD)
A. 九·一一事件B. 中俄签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C.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2、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类型包括(ABCDE)
A.总统共和制B.议会共和制C.君主专制D.军人政权E. 神权制
33、非传统安全威胁包括(ADE )
A.经济安全问题 D.资源安全问题 E.恐怖主义
34、根据《罗马条约》建立的欧洲一体化组织有(AC) A.欧洲经济共同体 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5、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联合国主要机构的有(ABDE )
A.安全理事会B.联合国大会D.经社理事会 E. 联合国秘书处
36、关于雅尔塔体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雅尔塔体制是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础 C.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7、近年来日本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历史,其原因有( BCD)
B.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C.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猖獗 D. 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变化
38、进口替代战略的不足包括(ABDE)
A. 民族工业缺乏活力B. 忽视国外市场的开拓D. 国际收支失衡、外贸状况恶化E. 过度保护导致国内企业经济效益不佳 39、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ACD)
A. 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C. 有利于推动全球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D.有利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发挥“后发效应”追赶发达国家
40、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 ACE )。
A.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C.客观上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E.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的经济主权 41、冷战后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共同确立的奋斗目标主要有(ABE )
A.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B.通过和平协商形式解决种族、宗教、政治和社会争端E.建立公正、合理、平等、民主的世界新秩序
42、冷战后俄罗斯参加的国际组织有(ABE)
A.欧亚经济共同体B.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E.上海合作组织
43、冷战结束后,不结盟运动(BCD)
B.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仍适用于当今形势的现实C.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D.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面临新的抉择 44、冷战思维的要素是(AB)
A.以瓦解对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为出发点和归宿 B.以争夺世界政治的控制权为重点
45、联合国的主要作用表现在(ABD )
A.推动核军控和裁军 B.促进经济、社会发展D.推动非殖民化
46、美国“宏观需求管理”经济模式的重要特征是( ABD )。
A. 垄断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法制管理网中的企业自主决策权 D. 在市场机制发达的基础上的宏观调控机制
47、美国“宏观需求管理”经济模式的重要特征是(ABD)
A. 垄断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法制管理网中的企业自主决策权D. 在市场机制发达的基础上的宏观调控机制 48、美国的“世界新秩序”的内涵包括(ABDE)
A.确立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B.建立以美国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结构D.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模式E.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美国的战略利益服务 49、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的外交政策的“支柱”是(ABD)
A. 确保美国经济安全B.加强军事安全以应付冷战后新的威胁D. 维护和推进民主、人权
50、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主要意图是(ABCD)
A.通过援助西欧,加强反共的力量B.实现对西欧各国经济上的控制C.为美国的过剩产品和资本寻找国外市场D.加强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
51、美国小布什政府上台后,对外奉行单边主义政策,主要表现在(ABCDE )
A.撕毁《京都议定书》B. 宣布退出《反导条约》C.片面宣布“邪恶轴心”国家D. 发表《核态势评估报告E.发动伊拉克战争》 52、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主要内容为(BCDE)。
B、与盟国建立伙伴关系C、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维持美苏均势 D、改善美中关系 E、实行局部收缩 53、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当前世界最有影响的三大经济集团或组织是(ACD)
A.欧洲联盟C. 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54、确定中美关系原则的三个重要公报是(BCD)
B.《中美建交联合公报》C.《中美上海联合公报D.《中美八·一七公报》》
55、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重要特征是( ABDE )
A. 以私人企业制度为基础 B.政府干预部分大,经济计划性3
强 D. 通过行政指导把企业的活动纳入国家经济目标的轨道 A、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B、苏联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C、苏联
E.政府以产业政策对资源配置实行导向 56、苏联政治经济体制(ABCDE)。
A、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B、其特点是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C、 历史上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D、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曾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E、随着发展其弊端越来越严重,必须不断改革
57、苏联走向解体的原因是(ABE)
A.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B.对外长期搞霸权主义E.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路线
58、下列各项属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有(ABCDE)
A . 巴西B. 台湾C. 墨西哥D. 香港E. 韩国 59、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正确的是(ACE)
A. 社会主义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C. 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E.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60、下列事件发生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是(BDE)
B. 布拉格之春D. 苏联入侵阿富汗E. 第四次中东战争 61、下列事件发生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DE)
A. 匈牙利事件D. 波兹南E. 苏伊士运河战争事件
62、下列选项中,反映冷战后南北关系新变化的有(ABE)
A.南北关系中政治问题日益突出B.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新问题E.资本流动出现了从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的回流 63、下列属于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在苏联解体后没有加入独联体的有 (BDE)
B. 拉脱维亚D. 爱沙尼亚E. 立陶宛 64、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CD)。
B、引发了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C、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加剧了国际经济竞争
65、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是(ABCE)
A.确立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分区占领德国的原则B.决定组建联合国C.讨论关于波兰边界的划分问题,通过了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E.讨论有关对日作战的问题 66、雅尔塔体制的形成(ADE)。
A、体现了少数大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宰D、奠定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基础E、改变了欧洲在世界政治中的中心地位 67、亚太经合组织独特的合作方式表现为(ABCE)。
A、承认多样性 B、遵循协商一致原则 C、遵循自主自愿原则E、强调灵活渐进
68、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实行的外交政策主要有(ABCE)
A.向西方“一边倒”外交B.“双头鹰”外C.多极化外交交E.力争加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69、以下选项中关于和平与发展相互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C)。
A、发展是保持和平的重要基础C、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 70、在80年代中苏谈判中,中国提出改善中苏关系必须消除的三个障碍是(ABC)。 三、判断题
在中苏中蒙边境屯兵百万 71、在中美两国就关系正常化的谈判过程中,中国政府坚持的原则是美国应(ACD)
A.断绝同台湾的所谓的“外交关系” C.撤走美国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一切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D.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约” 72、战后初期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主要意图是(ABCD)。
A、通过援助西欧,加强反共的力量 B、实现对西欧各国经济上的控制 C、为美国的过剩产品和资本寻找国外市场D、加强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
73、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加强经济贸易合作的主要措施(ABC)
A.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B.提出“莫洛托夫计划” C.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签订一系列双边的友好互助条约
74、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BCDE )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实行部分国有化D.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定期召开西方七国首脑会议E.推行企业民主,实现劳资合作 75、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技术封锁的主要措施是 ( CD )
A.1944年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1947年推出“马歇尔计划”C.1949年11月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 D.1951年8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巴特尔法案”
76、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点是(ACD)。
A、不对抗C、不针对第三国 D、不结盟 77、中共中央于建国前夕决定新中国执行的外交方针主要有(ABC)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78、中国是( ABC )
A社会主义国家B发展中国家C不结盟运动的成员 79、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是(ABD)
A. 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B. 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系D. 撤走驻台湾的所有美国军队
80、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因为(ABCDE )
A.它是一个既简明又比较完整的体系,有很强的科学性B.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以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为基础C.多极化趋势和多样化的世界决定了国际新秩序只能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D.它已经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可E.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 81、主要依靠本民族力量,通过武装斗争消灭法西斯侵略者和国内反动派的东欧国家是(AE)。
A、南斯拉夫E、阿尔巴尼亚
82、下列国家中不是独联体成员国的是(ABC)。
A、爱沙尼亚B、拉脱维亚C、立陶宛
4
1、 “9.11事件”发生后,克林顿政府推出了打击恐怖主义的“先发制人”战略。(√)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
3、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明确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一概念。(×) 4、1998年中日发表《联合宣言》,宣布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5、1999年1月欧元区正式诞生,2002年1月有形欧元面世流通。(√)
6、1999年波兰、捷克、罗马尼亚三国加入北约,完成了北约在冷战后的第一次扩大。(×)
7、匈牙利,非罗马、波黑内战的和平解决,是欧盟干预能力和独立外交的成功表现。(×)
8、不结盟运动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每三年一次的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9、采取激进式经济转型的东欧国家所实行的基本政策可概括为:私有化、自由化、制度化。(√) 10、从长远看,区域经济集团由于具有排他性,必将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1、东欧国家政治转型的特点之一是,其政治制度的转换总体上不如经济转型那么激进。(×) 12、独立国家联合体诞生于1991年,其常设机构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
13、独联体国家的私有化进程是先搞小私有化,再搞大私有化,分阶段地进行。(√)
14、俄罗斯的“双头鹰”外交即“以东为主、东西兼顾”的全方位外交。(√) 15、二战后,社会主义制度先后在南斯拉夫、蒙古、古巴等国建立起来。(√) 16、二战前夕,苏联已成为欧洲第二工业大国。(×) 17、国际冲突的普遍存在并不表明世界政治是完全无序的。(√)
18、国际政治秩序可以保护或破坏国际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1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20、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畸形的经济结构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21、冷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得以提高。(×)
22、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的“新东方政策”承认民主德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23、目前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二集中在非洲地区。(√)
24、南南合作起始于经济领域,发展于政治领域,深化于政治经济合作的有机结合。(√)
25、欧盟不仅一体化水平最高,而且是突破社会制度界限进行合作的典型。(√)
26、迄今为止的三次世界科技革命分别发生于18世纪、19世纪、20世纪。(√)
27、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上海五国”安全对话机制。(√)
28、社会主义制度既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物,也是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的继承者。(×) 29、苏东国家长期实行重、轻、农为顺序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经济发展失衡。(√) 30、所谓“两个拳头打人”,即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的行径。(√)
31、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双挂钩方法,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中心货币。(×)
32、为指导不结盟运动的活动,该组织创始人制订了完备的组织章程。(×)
33、西方国家的政体形式包括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委员会制等。(√)
34、现今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又被称为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35、新中国的诞生率先打破了雅尔塔体制,促进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5
36、由万隆会议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
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
37、由于美苏间“核恐怖平衡”的形成,战争作为一种政治手段对它们就失去了意义。(√)
38、在非传统安全威胁中,目前最突出的是美国不断强化军事同盟,加强军备建设。(×)
39、在分权制衡的西方国家,议会制度是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运转的推动器。(×)政党制度是推进器,议会制度是核心
40、在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中,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41、在解决同周边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上,江泽民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想。(×) 42、在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斗争中,实力强大的美国处于攻势状态,苏联则处于守势状态。(×) 43、战后70—80年代,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时期。(√)
44、战后初期杜鲁门政府的“第四点计划”,即援助西欧经济复兴的计划。(×)
45、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最初的改革尝试始于苏联。(×)
46、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47、只有主权国家才是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 48、自社会主义诞生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先后经历了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四、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活动超越一国领土界限而形成的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一种经济状态,也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一个新阶段。
2、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及人类整体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的因素,它是相对于传统安全威胁因素而言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疾病蔓延等。
3、时代主题时代主题是世界政治经济的重大问题。它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世界主要矛盾所决定,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问题。正确把握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各国政府制定国内外政策的基本依据。
4、国际秩序指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保障机制。一定历史时期的国际秩序是以该时期的世界格局为基础的,世界格局是国际秩序的力量框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国际秩序的性质。而每一次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动会对现存国际秩序构成冲击,引发重建国际秩序的斗争。
5、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是国家以税收的形式取得一份国民收入,然后以社会福利开支的形式把其中较大的份额用于广大居民,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由最初的市场分配而形成的收入状况。社会福利制度不仅是西方国家推行的一项基本的社会政策,而且是一项重大的经济政策,其意义和影响十分深远。
6、里根主义针对苏联在第三世界的大肆扩张,里根政府提出把苏联势力推回其本土的“有限推回”战略,即所谓的“里根主义”。其核心是综合运用军事、外交、经济和宣传等手段,把苏联在第三世界战略地区取得的政治、军事进展推回去。里根主义是美
国在实力有所恢复的情况下,加强在全世界的扩张,与苏联争霸而采取的一种进攻性战略。
7、发展中国家答案;发展中国家是和发达国家相对应的国家群体,它是指那些在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处于被动无权和受剥削的地位,在地域上大多数位于南半球的亚非拉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概念是在1964年召开的联合国贸发会议发表的《77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中首次提出的。冷战时期,“发展中国家”主要作为经济概念而使用。
8、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是一种内向型的发展战略,它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的必由之路。这种战略要求发展中国家尽可能地依靠自身的劳动力、原材料和技术,生产本国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其核心是通过保护政策,发展满足本国市场所需要的制造业,以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替代原来需要进口的工业制成品。
9、斯大林模式1936年通过的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这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正式形成。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其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苏联模式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是苏联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落后的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它既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适用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10、“休克疗法”“休克疗法”指采取一整套激进的反经济危机措施和毕其功于一役的经济转型方式,由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提出,80年代中期在南美一些国家施行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苏东剧变后,在西方国际金融组织的举荐下,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这种激进方式。其基本内容为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私有化和自由化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内容,稳定化是必要条件。
1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主要内容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同任何国家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来判断国际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并决定自己的立场,不受任何超级大国的支配和影响,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
12、区域经济集团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上毗邻的若干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合作、经济联合和经济融合的一种趋势。区域经济集团化主要通过国家(或地区)自愿约束或让渡一部分经济主权、建立相应的法规和超国家组织机构来实现,目的在于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间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共同增长。
13、世界政治世界政治是指以主权国家为主的各行为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的总和。它一般也可称之为国际政治。世界政治主要涉及:各国对外政策及其发展演变,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合作,各种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及其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分化与改组,世界秩序的形成、发展与变革等。 14、世界新秩序(美国)1990年,美国总统布什提出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新秩序”,其主张主要包括:确保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发挥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作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政治经济基础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调整联盟战略,利用联盟关系为美国的外交政策服务,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美国的影响力;建立以美国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结构。美国的世界新秩序是旧秩序的加强和延伸,其实质仍然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6
15、恐怖主义一般是指由非国家行为者或非法的地下组织所策划进行的以手无寸铁的平民为主要袭击目标,试图在一定范围内制造影响,以实现其政治目的的暴力活动。现代恐怖主义恶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民族分裂主义、宗教矛盾、贫富悬殊等以外,也同冷战后有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一味地采取单边主义行动,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造成事实上的不公正和国际安全不稳定有密切的关系。
16、遏制战略答案;杜鲁门政府(1945~1953)制定的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对外战略。其基本内容是: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杜鲁门主义”为核心的冷战政策;通过马歇尔计划和对日经济援助以扶植和控制西欧、日本,建立北约组织缔造大西洋联盟;实施“第四点计划”和签订《西半球防务条约》,对亚非拉国家渗透、扩张和控制。杜鲁门进攻性的遏制战略加剧了东西方对抗,是冷战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的蓝本和典型表现。 17、勃列日涅夫主义答案;勃列日涅夫时期炮制和推行的社会主义国家“有限主权论”。其中心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只有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规律、代表整个社会主义利益的苏联,其主权可以超越国界,是无限的;而若被认为是与此原则和利益相违背和抵触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意味着它不再拥有主权,只能由苏联来代替其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其实质和目的是为了干涉控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和内部事务,巩固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是典型的霸权主义理论。 18、和平演变战略答案;和平演变战略是二战后西方国家始终坚持的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战略。这一战略旨在同社会主义国家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利用它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影响力,通过和平手段瓦解社会主义制度。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推行是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剧变的重要外部原因。
19、尼克松主义: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的对外战略。尼克松主义的三大支柱是“伙伴关系”、“谈判”和“实力”,即:以伙伴关系为核心,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以谈判为手段,牵制苏联和维持美苏均势,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利用中国制约苏联;以实力为后盾,建立一支强大的现实威慑力量以抗衡苏联。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弱的产物和表现,是力图在维持大国权力均衡中维护美国利益而采取的一种政策。 20、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权的地位下确立的,包括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 21、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战略是一种外向型的发展战略。该战略以比较利益为原则,充分发挥本国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借助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力量,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出口工业,以工业制成品(开始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后来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替代农矿初级产品的出口,争取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速工业化的实现。 22、“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世界政治格局:指在国际舞台上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状态。
23、布什主义:小布什上台后(2001~ )凭借美国的超强实力而实行的强硬对外政策。其要义是:以新罗马帝国自居,追求单极世界;在对外关系上奉行单边主义;提出“先发制人”的战略,轻视国际准则、条约与义务;强调依靠军事力量、动用武力达到目的,同时也注意用软力量来影响世界。该主义是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新的发展和突出表现,将对世界局势产生一定影响。
24、“另起炉灶”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之一。主要内容是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的一切外交关系,对旧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逐一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或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5、北约东扩:冷战时期西方大国间的联盟关系继续得以维护,欧洲大国确认并继续推进了欧洲一体化,北约东扩表明作为维系美欧关系的北约不仅没有解散而且得到进一步扩大和加强。
26、马歇尔计划:答案;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提出了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计划,人称马歇尔计划。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外法案,开始实施该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复兴和政治稳定,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为建立统一的西方军事政治集团奠定了经济基础。
27、经济互助委员会答案;1949年1月,苏、保、匈、波、罗、捷6国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其主要任务是相互提供各种援助,交流发展经济的经验,以促进各国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经互会的成立促进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把社会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紧密联系起来,成为抗衡西方经济封锁的重要阵地。1991年经互会宣布解散。
28、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答案;1949年4月,美国等西方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同年8月正式生效。北约组织的成立使西方国家在军事上结为一体,它是一个打着集体防御和维护北大西洋区域安全的旗号,实际上旨在遏制苏联的军事集团,是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次扩大,北约组织现有26个成员国。
29、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由原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前总统纳赛尔和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发起,于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告了它的诞生。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是反帝、反殖、反霸;独立、发展;和平、中立、不结盟。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发展中国家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 30、“一条线”战略1973年2月毛泽东同来访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谈话时提出。即按照大致的纬度划一条横线,形成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并团结这条线以外的国家(即“一大片”),目的是联合国际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统一战线,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31、《洛美协定》1975年2月欧共体9国同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46个发展中国家在多哥首都洛美签订的经济贸易协定。主要内容是欧共体国家向非加太国家提供贸易优惠、出口补贴和经济援助,其后双方于1979年、1984年、1989年三次续签该协定,参加的成员各自增加到12个和68个。《洛美协定》的签订和实施体现了欧共体发达国家同非加太发展中国家在促进南北合作、改善国际经济关系方面的持续进展,对于彼此间的经济发展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
32、八·一九事件1991年4月下旬,戈尔巴乔夫和9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置3月间全民公决结果(76.4%的投票人赞成保留苏联)于不顾,举行“9+1”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决定8月20日正式签署承认各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将苏联国名改为“主权共和国联盟”的新联盟条约。为阻止新联盟条约的签署,1991年8月19日,苏联传统力量采取行动,副总统亚纳耶夫等8人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取代戈尔巴乔夫总统职权,并在部分地区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力图维护统一的联盟国家,
7
维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但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
的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的猛烈反击下,八一九行动在发生后仅3天就迅速失败。 33、《与台湾关系法》答案;美国国会1979年3月通过的一部美国与台湾关系的法案,同年4月由卡特总统签字生效。该法案很多内容与中美建交公报的原则相抵触,如在美国与台湾终止外交关系后,美国将继续保持其与台湾各级机构的接触,美国和台湾驻对方的代表享有外交豁免权;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终止后,“任何以非和平方式决定台湾将来命运的努力”都会被美国视为“对西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威胁”,都会“引起美国的严重关切”;在美军撤离台湾后,美国将继续向台湾提供“旨在使台湾保持自卫所必需的防御武器与防务设施”。 34、独立国家联合体答案;1991年12月21日,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等11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1993年10月,格鲁吉亚加入独联体。独联体是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 35、“古阿姆”联盟答案;1998年10月,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乌克兰和摩尔多瓦4国总统决定建立“古阿姆”联盟。古阿姆联盟在加强成员国经贸联系、协调地区性冲突、发展与欧洲国际组织的关系等方面开始了有效合作,4国大力推进跨高加索运输走廊方案,力图将里海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绕过俄罗斯运往欧洲,以促进本国经济的振兴,主张积极发展与北约的关系。
七、简答题 1.简述冷战后联合国的活动、作用及面临的问题。P54-55
①联合国的主要活动是:积极推进非殖民化活动,支持被压迫民族自决和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解决人类面临的众多问题。
②作用:在解决环境保护、消除贫困、保护人权、打击国际犯罪、反对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方面的作用增强了。特别是维和行动积极。
③但联合国在机制、结构、运作、管理、功能、作用和使命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之处,尤其是财政问题。联合国机构面临着新的调整和改革。
2.简述80年代起日本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所采取的主要措施。P108
①以经济力量为主要手段,谋求建立由“日美欧三极”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②加强日美合作,努力协调日益计划的两国矛盾,维持两国的同盟关系,同时加强同欧洲各方面的关系,以便在欧洲的新秩序中取得发言权;
③立足亚太地区,逐步确立抗衡美欧的地盘;在西方战略的框架下,积极推行对华关系; ④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扩大外交的“回旋余地’. ⑤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积极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工作,争取先摘掉“战败国”的帽子,再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⑥在军事方面迈出新步伐,在悄悄地往军事大国迈进,要以军事大国来保证实现政治大国的目的。
3.简述俄罗斯“休克疗法”的主要内容及后果。P175-176
答:1992年,盖达尔政府采取激进的“休克疗法”向市场经济过渡。主要内容有:第一,实行严厉的财政信贷和货币紧缩政策。包括压缩基建投资,减
少国家对价格和亏损企业的补贴,削减政府开支;抽紧银根,严格货币发行和信贷投资,以求控制通货膨胀。第二,通过价格、贸易自由化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将国内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完全放开,由市场自行调节;取消国家外贸垄断制度,各企业均可自由从事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全面实行外汇自由化。第三,通过大规模私有化实现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造。这是“休克疗法”的核心。1992年后,俄罗斯政府为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速度,向每个公民发放了面值为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意在使公民用私有化证券购买企业股票,参与私有化进程。 1994年切尔诺梅尔金组成政府后,在继续推进私有化这一基本方向的基础上,对经济政策作了调整。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石油价格下跌,导致俄罗斯经济再度滑坡。
俄罗斯经济转轨最终形成了操纵俄罗斯国民经济的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控制了俄罗斯的经济命脉。 2000年,俄罗斯政府制定了2010年前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预期今后1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5%。
四、辨析题
1、区域经济集团的内部合作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答案;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首先,区域经济集团的内部合作有助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使包括资金、技术、资源、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更合理的配置,有助于市场的扩大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其次,由于集团内部废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由此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将会促进区域内国际贸易和对区外的国际贸易的发展。再次,由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贸易自由化安排,导致了区域内部竞争的加强,促进了资本的集中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繁荣。
2、国际冲突的普遍存在表明世界政治是无序的。 答案;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首先,当代世界政治中存在着一定的秩序与机制,例如联合国体制,多边性国际经济体制,国际军控和裁军体制,以及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为中心的国际人权体制等。虽然世界政治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盛行,但这些体制对世界政治的各个方面和各行为主体仍起着一定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其次,国际法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为世界各国及其他行为主体提供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以及反对霸权主义,仍然是现今国际法体系的基础,为国际社会所公认,成为具有法律效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3、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
答案;环境问题并不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主题,但确是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物种减少、气候变暖、水资源危机等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前提,已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特别是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第一次地球首脑会议,标志着人类在保护地球环境方面的共同努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从根本上说,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它是从属于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的。环境问题的解决虽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但归根结底取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问题的解决。
4、西方七国首脑会议较好地协调了发达资本主义经济,解决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答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作为一种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在协调发达资本主义经济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正常运转。例如,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爆发后,通过七国首脑会议协调,减轻了石油进口国国际收支恶化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起到了
8
任何单一国家都不能起到的作用。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和分歧是由来已久的,都是从各自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的,因而其矛盾和分歧可以得到缓和和协调,但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5、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 答案;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冷战时期,南北政治矛盾在国际关系中一直居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冷战结束后,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东西关系朝着有利于西方的方向发展,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在西强东弱的形势下,北方国家将意识形态和人权的矛头指向南方国家,促使南方国家实行政治多元化、经济自由化,诱使南方国家向西方靠拢,凡达不到它们要求的南方国家,甚至不惜运用武力进行直接干预。北方国家还把南方国家作为安全和军控的重点,认为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在南方国家的扩散是其安全利益的最大威胁。 6、.东欧国家在二战后立即建立了共产党政权。 答案;这一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二战结束后,东欧国家大多建立了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联合政府。1947—1949年,东欧各国经历了一个由联合政府到共产党一党执政的变动,这种变动的结果是各国政权从形式到实质都转到了共产党手中。原来参加联合政府的农民党或社会民主党的代表人物先后退出历史舞台,有的是被清除,有的是通过合并。在清除非共势力、建立共产党一党执政的斗争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二月事件”。 7、俄罗斯独立后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双头鹰外交”。 答案;这一说法并不全面准确。俄罗斯独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即力图消除与西方的对抗,融入西方社会,最终得到西方国家更多的援助。1993年4月俄制定了《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基本原则》,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实行“以西方主、东西兼顾”的“双头鹰”外交。促使俄调整其对外政策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俄希望通过在外交战略上支持西方国家,来获取西方对俄罗斯的援助,但西方国家对俄采取既合作又防范的政策,经济援助口惠而实不至,俄国际地位日渐下降,引起了俄国内越来越多人的不满。第二,俄罗斯国内政局的变化,民族主义势力的抬头,迫使俄政府调整其对外政策。
8、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
答案;这个命题是正确的。这是因为:第一,中国是一个屡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饱受内战灾难的国家,深知和平的珍贵和来之不易。第二,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中国必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三,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第四,中国当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谋求经济发展和国家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历史时期内的奋斗目标。
9、金融全球化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答案;这一说法是正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各国普遍取消或放松金融管制,不仅打破本国金融领域各部门间的限制壁垒,使各专业金融领域相互开放,而且扩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允许外国金融机构更多参与和介入本国的金融活动,金融交易量越来越大,全球金融市场连为一体的速度大大加快,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而大规模地流动,制度障碍、货币障碍和政策障碍越来越小。国际金融交易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速度上,都大大超过了世界生产和国际贸易的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10、利益集团在现代西方国家政治中的作用表现一般。
答案;这种观点不符合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现
实。利益集团是由以某种特定利益、政治主张、价值目标所维系的人们所组成的集团。它集中代表、表达某种特殊群体人们的利益和要求,对议会和政府施加影响,使其制定出符合自己集团利益和要求的决策。二战后西方国家中各种利益集团发展迅速,在国家内外决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政府和议会背后左右决策活动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之一。利益集团作为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补充,在当今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再分配的重要表现。当然,其活动也有诱发贪污腐败以及大权势集团左右政策和决策片面化的消极面。 11、《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俄两国的结盟。
答案;这一说法不符合中俄伙伴关系的性质。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于1996年建立起并致力于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是不结盟、不对抗和不针对第三国。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条约以法律形式表达了两国永做好朋友、好邻居和好伙伴的良好意愿,是中俄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20世纪50年代起中苏两国的结盟关系形成新的对照,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也反映了冷战后大国关系调整中的新特点。
12、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答案;这一说法是错误的。苏东剧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它只是“苏联模式”的破产,是扭曲和违背社会主义本质的恶果。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不可否认的优越性:首先,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次,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再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力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尽管社会主义因苏东剧变而遭受重大挫折,目前也处于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劣势,但它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中国、越南等国家正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模式,展现出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
13、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答案;这一观点是正确的。首先,各国经济繁荣是世界和平得以维护的物质基础。贫困与落后容易造成政局不稳和社会动荡,而动乱和冲突必然破坏正常的经济建设,对地区乃至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没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求得社会稳定与世界和平。其次,经济发展有助于营造积极的和平。因为经济发展必然增进各国的经济交往与合作,使各国经济利益相互渗透,这种相互牵制的利害关系使战争因素受到制约。再次,作为维护世界和平重要力量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南北经济差距,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它们反霸、反强权的实力,因而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14、主权国家是惟一的世界政治行为主体。
答案;这一说法是不全面的。世界政治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在其中发挥影响的政治、经济实体,它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由一元走向多元。传统的看法认为,只有主权国家才是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是决定国际事务发展并构成国际关系的主导力量。但随着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各种力量的成长,除主权国家外,越来越多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如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各种国际政治运动等活跃于国际舞台,发挥其作用和影响,成为世界政治的行为主体。由此可见,战后行为主体多元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主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共同构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的两大类行为主体。 15、“亚洲四小龙”普遍实行进口替代战略。 答案;这一说法是不全面的。20世纪60、70年代时,新加坡、韩国以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在第三次
9
科技革命浪潮和西方发达国家产业升级转移的过程中,抓住历史机遇、适时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它们先后实行的发展战略,一是进口替代,即优先发展本国本地区急需的制成品生产以替代同类进口产品;二是出口导向,即优先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工业生产,以制成品出口逐步替代过去的初级产品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同时,四小龙又制定了对外开放和引资政策,使得它们的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其成功经验被称之为“东亚模式”。
16、加强与西方的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答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在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加强相互间的团结与合作,是维护中国人民和第三世界国家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中国一贯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从政治上、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援助。中国一贯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发展民族经济的努力。中国在同第三世界国家的交往中,从不以大国自居,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它们独立自主的权力。与此同时,从世界人民的利益出发,中国也注重发展同西方国家及其他国家的关系。
17、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是两种截然对立的经济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在地理上毗邻的若干国家的经济合作,经济联合和经济融合的一种趋势,这些组织通过制定严格的条约和法规建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彼此自愿约束经济主权甚至让渡一部分经济主权逐步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共同增长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由于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各国经济组织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一种经济状态也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 18、“休克疗法”使俄罗斯的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错误。休克疗法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休克疗法在打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方面十分迅速而彻底,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双重体制并存所产生的摩擦。激进的转轨使俄罗斯仅用三五年的时间就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的框架。
另一方面,休克疗法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992年以后俄罗斯的经济进一步滑坡,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下降,财政赤字更加严重,通货膨胀率达4位数,卢布大幅度贬值,国有资产流失,居民生产水平急剧下降。
19、美、欧、日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上并无分歧,而且它们在本质上也是一致的。 错误。
在西方大国之间,关于建立新秩序的分歧是明显的。各国都在力争在未来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重要作用,占据与其实力相称的位置。美国企图建立由它领导的国际新秩序,以美国独霸天下的单极世界政治体制取代昔日以两极对峙为特征的雅尔塔体制;德日不甘受制于人,都想仪仗经济实力确立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成为对未来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级;其中日欧国家的主张,有共同之处,就是防止美国建立单极世界,主张建立由大国相互制约、合作主宰
的世界格局,在美欧日三级共同主导下建立国际新秩序。西方国家的构想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以资本主义的统治、经济和文化模式将冷战后多样化的世界“规范化”,以体现西方国家的最大利益。他们之间在建立新秩序问题上所表现处的分歧,不过是相互利益的碰撞与磨合、权利重新
分配的反映。
20、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错误。
苏东剧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如下:
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乃至停止倒退,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趋缓慢乃至下降,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根基。
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官僚主义严重,逐渐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拥护和信任。 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崇尚西方制度,实施“西化“,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 西方敌对势力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加速了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瓦解。
五、论述题
1、试述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世界长期保持总体和平外,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第一,新科技革命的强劲推动。战后掀起的新科技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大改善扩大再生产的条件。而且它还促使社会经济机制发生重大改变,包括生产的组织与管理,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都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它还加快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促进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战后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先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内容涉及经济调节机制、所有制实现形式、国有经济的地位和结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与规模、社会保障体系等。这一系列调整为资本主义国家扩大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回旋余地,社会主义国家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三,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本、贸易的国际化发展对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起了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第四,国际经济协调作用的发挥。战后尤其冷战后,世界性和区域性的经济协调机构、合作机构大量涌现,它们在实现地区和世界的经济协调和合作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协调和推进世界贸易发展上有重要作用。
2、试述战后初期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与斗争的主要表现。
答案;战后初期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标志着战后世界美苏两极政治格局的确立。两大阵营形成后,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帝国主义阵营打着反苏、反共的旗号,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强硬遏制,并以防止共产主义扩张为幌子,在全世界推行侵略和战争政策,镇压人民革命斗争和民族民主运动。社会主义阵营则高举和平、民主的大旗,团结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政策进行坚决斗争。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帝国主义阵营力图通过经济封锁扼杀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不仅率先实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禁运,而且还操纵成立了有西方国参加的巴黎统筹委员会,专司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集体禁运。社会主义阵营则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强相互间的经济合作与互助,同时重视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关系,努力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军事上表现为两约对抗和局部的侵略与反侵略战争。两大阵营军事对抗的重点地区是欧洲,其表现形式又主要是北约—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冷战对抗,但由于双方在欧洲势均力敌和政治上的敏感性,欧洲的冷战没有演化成“热战”。但在亚洲,两大阵营的
10
军事对抗则表现为直接的武装交锋,突出的表现是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两大阵营的严重对立给国际政治带来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阵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坚决斗争,促进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但两大阵营的对抗也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状态,使世界动荡不安。
3、试述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案;邓小平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科学揭示和认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时代主题是反映时代的基本特征,揭示世界基本矛盾的本质内容,并预示时代发展总趋势的集中体现。邓小平在80年代世界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其次,在方法上以辨证的思维方式观察世界的发展,用两点论分析国际局势,也是邓小平时代观的一大特色。一方面,邓小平分析了制约战争爆发的各种因素,认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另一方面,他又多次明确指出世界和平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再次,在实践上为新时期中国内政外交的重大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确立有助于我们认清形势,对内充分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不失时机地把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对外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扩大对外合作,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总之,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是客观分析世界形势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对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世界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
4、论述冷战后西欧的外交政策。
答案;冷战结束后,随着欧洲形势的巨变,西欧的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在外交方面已跨越联合自强谋求自主的阶段,而是更为积极地登上国际舞台,努力扮演世界独立“一极”的角色。这种日益明显的独立性,是冷战后西欧外交的重要特点。扼要地讲,冷战后作为一个整体的西欧,在外交政策上有以下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继续把对美关系放在首位,谋求与美国联手处理冷战后欧洲和世界事务,维护西方整体利益,建立欧、美、日共同主宰的国际新秩序。同时,在欧美经贸摩擦中日益采取强硬立场。进入新世纪后,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欧盟与美国拉开了一定的距离。第二,充分重视同俄罗斯发展关系,以经济援助引导俄罗斯走向民主化,与俄加强安全合作建立伙伴关系。同时,反对俄罗斯在前苏联东欧地区重建势力范围,支持美国的北约东扩计划,但在发展自身与东欧国家关系时也力求稳妥,避免在欧洲产生新的对抗。第三,重视发展同中国的经济政治关系,扩大对华投资和贷款,积极开拓中国市场,同时加强与中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保持“建设性接触”。1998年欧盟出台第二份对华政策文件,即《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把加强与中国合作作为其新亚洲战略的重点。第四,注重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政治关系。如欧盟制定了新亚洲战略,参加亚欧会议,不断加强欧亚合作;与北非、地中海、拉美国家的经贸合作也受到高度重视,日益突出经济利益在西欧外交中的地位;此外西欧还十分重视联合国在冷战后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但在波黑内战问题上,联合国维和部队、北约及欧盟的干预均不能奏效,其后由于美国插手才得以签订“代顿协议”,这说明西欧作为一个整体的外交仍有其局限性。
5、试述第三世界的兴起对战后世界的重大影响。 答案;邓小平曾经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
际政治中积极的因素是第三世界的兴起。”第三世界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第一,促进了世界历史的进步与世界格局的转换。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旧殖民体系,对二战结束时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和两极格局以巨大冲击,在构建世界多极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主要力量。第三世界国家与美苏的霸权主义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它们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提出、采取了许多具体措施和行动,有力地制约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世界上的为所欲为。第三,促使联合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联合国成立之初,在美国的操纵下做出了不少有悖《联合国宪章》的事,严重损害了该组织的普遍性和权威性。从60年代开始,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先后加入联合国,联合国的某些不公正的规定和规章得到修改。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1971年第26届联大冲破种种阻拦,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第四,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政治、经济实力和世界影响都在增大”,第三世界一直是发达国家发展的生命线。第五,对国际秩序的破旧立新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第三世界在战后最早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概念,开展了石油战、资源战、海洋战等,为国际秩序破旧立新提供了好经验。创造并运用南南合作的形式,推动南北对话,为国际秩序破旧立新开辟了重要途径。
6、试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改革的主要动因。 答案;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构成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一幕。它开始发生于个别国家,后来涉及到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一股社会主义改革的潮流。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既有理论动因,也有现实动因。从理论上来看,社会主义制度不是静止的制度,而是需要不断发展的制度;社会主义社会不是静止的社会,而是需要不断完善的社会。否则,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就会落后于历史和时代。社会主义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自我完善和发展,使自己保持生机和活力,始终与时俱进。 从实践上来看,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是按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苏联模式又称为斯大林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指令性计划、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商品和货币关系、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等。从总体上看,斯大林模式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它在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比较迅速地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社会全面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苏联模式并不完全符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其本身又是不完善的,存在着缺点和弊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进行,其存在的缺点和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如政治上过分集权导致政治生活中官僚主义严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经济上高度集中导致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生产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特别是在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面前,苏联模式已经难以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就是为了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符合本国国情和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恢复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7、试述东欧国家回归欧洲的主要原因。
答案;冷战后,东欧国家的外交目标主要是:通过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来“回归欧洲”;在淡化与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关系的同时,努力扩大同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接触。换句话说,加入欧盟和北约是东欧国家共同的外交走向。东欧国家普遍认为,加入欧盟能够取得诸方面利益。首先,可以获得政治利益。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举足轻
11
重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在欧洲大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入欧盟将使东欧国家和欧盟现成员国一道,参与制定对欧洲大陆有重大影响的共同经济、外交和防务等政策。其次,可以获得经济利益。欧盟已经成为东欧国家主要的贸易伙伴、主要的外资来源。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享有欧盟统一的市场和法律环境氛围,投资风险会大大降低,吸引投资和资本存量将大为增加,和外资结伴而来的还将有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第三,可以获得安全保障。虽然欧盟不能向其成员国直接提供安全保障,但如果一个成员国受到第三国的威胁或侵略,欧盟及其成员国肯定要做出反应。与此同时,东欧国家急切地敲响了北约的大门,有的则已加入北约集团。1999年3月,波、捷、匈3国加入北约。2004年3月,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7国在华盛顿递交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东欧国家纷纷加入北约,主要是想把本国的安全置于北约体系的保护之下。
8、试述中国和平崛起战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答案;中国能否继续成功坚持和平崛起之路,关键是能不能清醒认识到当前世界政治、科技及经济全球化之发展特点,并把握好本世纪头二十年由其带来的三大机遇。(1)地缘政治环境机遇。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政治环境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美国是否或者能否将其全球战略资源集中用于压制中国的和平崛起,二是中国的周边环境是否或能否形成牵制中国和平崛起的包围圈。“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导致的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不仅使美国无法集中其战略资源对付中国,而且在不少问题上还有求于中国,这为中国和平崛起赢得了宝贵时间。中国市场对亚洲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中国与东盟、中亚国家间建立的区域化体系及朝核问题上形成的北京六方会谈机制等周边因素也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2)新科技革命机遇。世界范围内以电子技术和生命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这对于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都十分有利。(3)经济全球化机遇。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和平崛起带来的最大机遇就是,中国可能通过和平方式和市场途径获得国际分工的重新选择和战略资源的重新配置,而不必像历史上的后兴大国那样,通过战争掠夺别国资源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崛起。WTO体制为中国接受全球的市场要素转移和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制度框架。通过参与这一框架下的合作和规则制定,中国与各国的共同利益将获得制度性保证,中国与各国的经济摩擦也将获得制度性调节。和平崛起是中国新时期的主观发展战略和外交主张,但和平崛起并非易事。从崛起环境看,一国的崛起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国家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在崛起过程中,中国如何实现同周边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良性互动是中国塑造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环境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从崛起方式看,和平方式的选择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国的主观战略。例如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上,中国必须要保留武力方式作为实现国家统一的选择之一。从崛起的影响看,中国的崛起必将遇到那些偏好甚至崇尚强权道路模式国家的干扰乃至破坏,这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也是一大考验。
9、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哪四个方面完整地阐述了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中国为什幺提出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 答案;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的新变化,深化了中国对国际新秩序的认识,并第一次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四个方面全面而完整地阐述了中国关于建立国际
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即: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它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是因为,五项原则概括了最根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出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并且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一致的,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生命力。因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新秩序的基础和指导原则,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进步与发展,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正因为如此,中国倡导的国际新秩序具有鲜明的特点与合理性:首先,它第一次不是笼统地提出国家主权平等,而是明确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独立自主的,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反对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其次,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让每个国家都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自由;再次,主张在改变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同时也要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实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南北国家的共赢共存。 2.试述南南合作的由来、意义和当前面临的困难。答案;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团结。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独立后又都面临着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这是开展南南合作的政治经济基础。南南合作起始于政治领域,发展于经济领域,深化于两者的有机结合。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南南合作的先声,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标志着整体性南南合作的开始。1973年的石油斗争是南南合作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典范,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使南南合作的影响不断扩大。
南南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是促进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通过合作,充分发挥相互优势,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增强整体自力更生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共同发展;发展中国家形成集团优势,可以改变南北力量对比,提高在南北对话中的地位,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创造条件。
由于发展中国家为数众多,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南南合作的道路也不平坦,其合作过程中还有不少困难。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分化现象加剧,经济差距拉大的现象将会日益突出。其次,发展中国家内部因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与边界纠纷、地区霸权主义等引发的冲突和动乱给南南合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和障碍。再次,外部势力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插手和利用,致使发展中国家之间不断发生摩擦和冲突,严重阻碍了它们的团结合作及经济发展,使南南合作的实际进展与提出的纲领和规划相距甚远。因此,南南合作还将经历一个长期复杂而又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10、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调控政策上如何寻求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
答案;战后至70年代初,主张由政府积极干预经济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在西方国家受到青睐,成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凯恩斯主义主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提高有效需求,又以货币政策支持财政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其干预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大政府、小市场、高税收、高福利。基本价值取向是公平压倒效率,即实行更能体现收入“均衡化”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和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推动经济的发展,但随之产生的政府
12
开支过大、通货膨胀严重等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终于引发了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滞涨病。 80年代起,美英等西方国家转而采用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理论。按照这一理论,政府所要实现的重点经济目标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转为控制通胀;实现经济目标的首要手段从财政政策转为货币政策;从重视考虑公平转为更加强调效率和私人企业的利润,强调对供给的管理和投资。其共同点是加强市场调节,缩小政府作用。其干预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小政府、大市场、低税收、有限福利。基本价值取向是效率压倒公平。这一新自由主义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抑制通胀和增强市场经济活力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但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进入90年代后,在市场力量继续保持着某种进逼态势的同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再次出现微妙的调整。发达国家在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上变得更加灵活,把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等结合起来,政策主张兼顾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既不是自由放任的政府,也不是过度干预的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则更加灵活多样,不断寻求更加有效、切实的方法。 11、试述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内容和对外关系的发展。 答案;20世纪70年代,苏联凭借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采取进攻性战略,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国际战略形势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美国为了增加与苏联争夺的筹码,有意与中国改善关系。而这一时期,苏联的霸权主义也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中国外交从原来的“两个拳头打人”调整为“一条线”战略。1973年毛泽东同来访的基辛格谈话时提出,按照大致的纬度划一条横线,形成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并团结这条线以外的国家(即“一大片”),目的是联合国际上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统一战线,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1974年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还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即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是第一世界,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二者之间的是第二世界。这种划分改变了以意识形态划分力量集团的观念,将苏联划为第一世界,对于人们正确认识苏联推行的霸权主义,正确认识国际政治全局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70年代外交政策的调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中国外交史上出现了第三次建交高潮。这个时期中日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中国同西欧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美国的关系也走向正常化,共有近70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使中国的建交国达到了120多个。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了同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的友好关系,同其他东欧国家的关系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不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1971年中国还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也是中国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外交关系结出的一个硕果。
12、试论冷战后“单极世界论”难以成立的基本依据。
世界多极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单极世界难以构筑,其基本依据是
①科技和经济因素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②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③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的时代潮流要求建立多极格局。
④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⑤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
13、论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为保住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中国对外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①认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
②改变了“一条线”战略,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 ③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即真正的不结盟。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完全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同一切国家的关系。
④纠正了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对立起来的片面认识,制订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中国外交开创了崭新局面,对外关系取得了巨大发展。
①改善了对外关系。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双方发表了《中苏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②发展了同美国、日本、西欧的正常关系。1982年8月17日,中美发表《八一七联合公报》,美国承诺:它向台湾出售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的水平,并逐步减少他对台湾的武器销售,经过一段时间将这一问题最后解决。20世纪80年代,中日两国领导人共同倡导了“和平友好、平等互利、相互信赖、长期稳定”的原则,中日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1984年9月,中英就1997年澳门回归达成一致;1987年4月,中葡达成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驶主权的协议,为中英、中葡关系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③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以及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在处理邻国与我国存在的历史遗留的领土和海域争端的问题上,邓小平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缓解了我国同有关国家的关系。与印度谈判,维持了边界和平。
14、试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及其所带来的问题,各国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是不能否定的。 ①在全球化条件下,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②在全球化条件下,各国都面向统一的全球大市场,根据世界市场竞争的要求,改进企业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全球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
③有利于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
④经济全球化为各个国家提供了发展经济的新的机遇。
但是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 ①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南北发展差距继续扩大,贫富分化加剧。 ②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西方发达国家掌握着国际贸易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权,如果不合理的实行贸易、金融自由化,发展中国家会受到更严重的掠夺。
③经济全球化还使资本主义市场固有的内在矛盾和消极方面,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弊端影响全球。由于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相互依赖,一国的经济尤其是大国的经济波动和震荡很快会波及至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
④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文化等方面已经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不仅导致了各国市场的整合,而且导致了不同经济制度和不同文明的碰撞、主权的侵蚀、民族利益的调整。
13
15、试述冷战后南北关系出现的新变化。
1)南北关系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发达国家将意识形态和安全、军控的重点由对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从而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政治领域内的矛盾突出出来,美国强调人权是其对外政策的基石,欧共体则强调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他们以人权、多党制、民主化作为提供经济援助的政治条件,达不到要求则进行经济封锁或制裁。2)南北矛盾依然存在。冷战结束以后,发达国家减少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即使有限的援助也条件苛刻,所以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资金困难。此外,全球经济化,使得资本流向从南方国家流向北方,对南方国家发展经济不利。债务问题是南北关系中的老问题,环保问题怎是新问题。3)南北对话与和合作加强。建立了亚太经合组织。在拉美,建立了从拉斯维加斯到火地岛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在中东,美国取得主导权。4)区域内部或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正在升温。北美、欧盟—地中海、亚太、环印度洋自由贸易区四大经济板块中均有北方国家,也有南方国家,全球性的南北关系将变成区域内部或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6、试述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历程、基本立场和主要内容。
①20世纪50年代,亚非国家在万隆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决议和宣言,确定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②6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国家获得政治独立,但是国家旧秩序严重阻碍着这些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1974年4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在七十七集团的推动下,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纲领》,。
④在46届联合国大会上,发展中国家要求在主权国家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而不是大国主宰世界的实力地位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
主要内容:
①主张改变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在不平等基础上形成的旧的国家分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分工; ②改变世界经济中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格局,保证发展中国家对其资源的开发实行有效的控制,并根据主权原则限制和监督跨国公司活动;
③主张加强南南合作,特别是推动区域一体化,积极参与南北合作,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④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无权地位,使发展中国家能更充分、有效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决策过程;
⑤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和在联合国发言权。
17、试述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P151-153
苏东剧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如下:
①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乃至停止倒退,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趋缓慢乃至下降,动摇了社会主义的基础和政权根基。
②执政党政治上集权过度,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官僚主义严重,逐渐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拥护和信任。
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崇尚西方制度,实施“西化“,直接葬送了社会主义。
③西方敌对势力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加速了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瓦解。
18、简述冷战后大国关系调整中的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
1、冷战后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中俄关系)冷战
结束以来,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一直沿着积极的方向发展。1994年9月,两国确认建立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4月,两国决定把双边关系升格为“面向21世纪的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此后,两国较快地完成了长期有争议的边界勘定,与哈、吉、塔、乌兹别克斯坦一起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9.11”事件以后,俄罗斯虽然奉行了“西进战略”,但并不影响中俄战略信任与合作关系,相反两国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和重大国际事务上的合作富有成果,与其他成员国一道,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机制建设,在安全、经贸等各领域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对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01年7月,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强化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理念,还规定了两国今后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际事务中合作的原则和方向。中俄关系处于一个良好的时期。
19、简述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P89-90 2、日本的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突出特点是:以私人企业制度为基础;资源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配置;政府以强有力的产业政策对资源配置实行导向,以达到某种短期和长期的增长目标;政府干预部分大,经济计划性强,政府不仅通过产业政策有计划地发展经济,而且通过行政指导把企业的活动纳入国家经济目标的轨道。具体的运转制度包括:“系列”的企业协作制度,“终身雇佣”制度,“年功系列”工资制度,劳资协调的企业工会制度,政府严格控制的稳定金融制度,保障必要的劳动力供给的教育制度,中小企业保护制度,政府扶植技术开发制度,官僚主导的“行政指导”制度等。它是被人又称为符合日本特色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适合日本的生产力水平,在战后追赶欧美国家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简述发展中国家推行的“进口替代”、“出口导向”战略的含义及优缺点。P121
答: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两种)的优缺点:在对外发展战略上,各个国家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别采取了进口替代战略或出口导向战略等。进口替代战略的核心是通过保护政策,发展满足本国市场的工业制造业,以本国生产的工业品替代原来需要进口的工业制成品,是一种内向型的发展战略,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一般都采用这种战略。这种战略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减少对外国工业品的依赖程度,也有利于培养国内急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这种战略的缺点是经济发展缺乏活力,不利于开拓国际市场,易导致国际贸易状况恶化等。出口导向战略的特点是把国内的自然资源及廉价的劳动力和国际市场上的先进技术及资金结合起来,瞄准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出口工业,以争取更深更广的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加强工业化的现实。这种战略有利于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有利于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但是,这一战略容易形成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国内其他部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21、试述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危害及其实质。P74-75
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确立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如下;
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
国际经济旧秩序从本质上讲是旧殖民体系的产物,但是它没有随着旧殖民体系的崩溃而消亡,也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退出舞台。
14
国际经济旧秩序显然具有极大的不合理性。经济上,在国际分工、贸易往来和资金分配中存在明显的国际剥削现象,南北经济关系严重失衡,贫富差距更加悬殊。政治上,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以大压小,恃强凌弱,广大中小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有限,声音弱小。军事上,大国霸权主义加剧地区冲突,助长了军备竞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受到严重威胁。文化上,西方国家强行将其价值观念和文化向外扩展渗透,侵扰他国利益,危害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总之,国际旧秩序的本质特征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是指是维护垄断资本的国际剥削,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实质是维护超级大国的保全地位。
22、试述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动因和现实动因。P146
答: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动因、现实动因: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变构成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一幕。它开始发生于个别国家,后来波及到几乎所有国家,形成了一段社会主义改革的潮流。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既有理论动因,也有现实动因。 从理论上来看,社会主义制度不是静止的制度,而是需要不断发展的制度;社会主义社会也不是静止的社会,而是需要不断完善的社会。否则,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就会落后于历史和时代。社会主义改革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通过自我完善和发展,使自己保持生机和活力,始终与时俱进。这都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实践上来看,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是以苏联基本经济政治制度为模式建立起来的。从总体上看,苏联模式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因而发挥了积极作用。它可以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比较迅速地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社会全面建设等等。但苏联模式并不完全符合各国的国情,其本身又是不完善的、存在缺点和弊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进行,其存在的缺点和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如政治上过分集权导致政治生活中官僚主义严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到限制;经济上高度集中导致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生产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特别是在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人类文明突飞猛进、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家形势面前,苏联模式已经难以与其相适应。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就是为了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探索符合各国国情、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恢复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
正在阅读: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204-27
甲烷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报告—07-23
第13章 文字特效07-22
大众途观娱乐系统维修电路图(上海途观 ( Tiguan ) 轿车_29_CAN 总线网络连接-信息娱乐系统和诊断电路)09-01
Ghost硬盘对拷图解教程(双硬盘克隆)04-21
稳态圆筒壁法自动测量颗粒导热系数的改进05-09
煮月亮10-1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世界政治
- 当代
- 经济
- 水利水电工程监督系统模拟题B(答案附后)
- 浅析苏宁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
- 关于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的调研报告
- 软件项目管理
- 高等学校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下)熊海虹1-6-9-
- 盾构过风险点应急施工方案
-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 音体美信特长学生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 2018年电大作业个人与团队管理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 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委外加工质量保证协议
- 网络工程师考试重要知识点梳理及华为相关命令汇总2018.4.23
- 天津市建设工程计价有关文件汇编
- 吉运西部物流园一期工程沿街5#楼施工组织设计
-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及其应用研究
- 2015浙江电大《财经英语》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 单片机红外控制原理1
- 2015海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卷三
- 通信工程导论考试训练题 (17)
- 11-079 电缆安装(第二版)高级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