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关注实验细节 期待精彩生成 苏教版

更新时间:2023-06-01 02: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效 合作探究 整合

关注实验细节 期待精彩生成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物理实验教学经验,分别就实验教学环节中的若干细节,如实验教学的时效性、实验情景的酝酿、实验思路的探究性、创造实验呈现的最佳心理时机、观察思维的条理化、优化实验效果、捕捉生成资源这七个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 实验教学 细节

德国人追求细节的精神在我们看来近于刻板甚至死板,他们可以几代人专注于某项业务和技术,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因此德国成就了卓越的产品品质,如奔驰,如宝马,德国已经成了精品的代名词!

生活中不乏细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足以触动人心弦,让人荡心不已。“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韩非子 喻老》)。实验教学上任何一次成功的尝试,都离不开许许多多闪光的细节。

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依据和指导,重建我们的实验教学课堂,不仅需要确立新的教学理念,而且需要改变我们的实验教学行为,如果说教学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话,那么,实验教学细节则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 “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关注实验教学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以及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实验教学细节,就是追求实验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

1、注重实验教学的时效性

所谓实验教学的时效性,是指实验教学的效用依赖于时间并有一定的期限,其价值的大小与实验教学的时间密切相关。

比如我在讲《汽化》的课前五分钟“无意间”用水在黑板上写上“再见”两字,与此同时,我还在教室内“无意间”间烧水(事前预热了)。上课铃响时字迹消失,与此同时水壶内的水开了。上课伊始提问:同学们,刚才谁与我们再见了?……通过这种不着痕迹的课前铺垫,上课就能非常自然地迅速切入主题!

2、注重实验情景的酝酿

魔术是制造奇迹与极限的艺术。它抓住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创造出种种让人不可思议,变幻莫测的假象,在神奇变幻的空间里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想象和乐趣。在物理实验时,利用魔术表演来包装,往往会起到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

学习《浮沉条件》前,我先表演了一个刘谦魔术“受意志控制的番茄酱包”,我事先用牙

有效 合作探究 整合

签在番茄酱包上扎一小孔,向孔内吹适量空气,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中,盖上瓶盖,上课时左手握住矿泉水瓶,右手伸出食指,作“发功”状,学生看到番茄酱包在右手手指的“指挥”下(实质是左手的拇指在改变力度暗中配合右手的食指),或下或停或升,大惑不解,啧啧称奇,个个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个中玄机……

3、注重实验思路的探究性

对于那些思维跨度比较大的实验,我在教学过程中或精心铺垫,或重组改造,旨在让学生领会感悟实验的精妙技巧。

比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最难的是如何自然引入物体的替身(替代法),以及如何自然引入由平板玻璃替换镜子,这些问题超出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对此,我作了精心铺垫:上课时,在班上找两个差不多高的学生,提问,他俩谁高?如何证明?学生提出请他俩背靠背站直了比高低!由此过渡到如何证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学生自然想到把物体贴在镜面上,发现像与物重合!追问,物体远离镜面时,像与物大小还相等吗?(学生凝神思索……)引导:刚才是像与物靠在一起,容易比较大小,现在像物分离,如何比较大小呢?这时教师分开拿出两个泡膜三角形,分开贴在黑板上(其中有一个三角形是两个重....

叠在一起的)问,固定的两个三角形大小相等吗?如何证明?若学生能想到替代就好,若学生想法枝蔓则继续引导:装作无意间碰落重叠三角形中的一个,拿在手上问,如何证明黑板上两个三角形大小相等?学生自然想到用手中三角形充当替身去和另一三角形重叠后比较。——至此自然引入物体的替身(替代法)才算大功告成!继续引导:如何证明物体远离镜面时,像与物大小还相等呢?(学生能提出:把物体放在平面镜前一定距离处,用另一个与物等大的模型充当替身去与虚象重合,再比较虚象与替身的大小。)追问,看到虚象必须在镜子正面,看到替身必须在镜子反面,要比较虚象与替身的大小,必须同时看到虚象与替身,如何才能实现呢?(学生能提出:把镜子反面这层铝膜刮掉!)——至此,自然引入由平板玻璃替换镜子才算水到渠成……

4、注重创设实验呈现的最佳心理时机

演示惯性实验时,我构思了一个细节,我说我要“瞄准开小差的同学”发射我的“子弹”,这个细节让我的实验有了“攻击”的对象,平添了“紧张”的氛围,大家都等着“看好看”,尤其那些正在开小差的同学受了“刺激”(听到的人担心“老师在说我”,没听到的人也有“邻居”提醒“注意,老师的目标是你”)停下了手头的“活儿”,要看我的目标对准谁,大家都悬着一颗心全神贯注地盯着我的实验装置,观察我的动静。最后我“选中”一个“顽固份子”(他瞬间成了所有目光的焦点,庸懒的他立即处于“一级战备”) ……

5、注重观察思维的条理化

有效 合作探究 整合

美国著名哲学家汉森的“观察渗透理论” 指出观察要受学习主体原有观念的影响,因而观察是与理论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观察的选择性、敏锐性、准确性、深刻性和全面性。

比如在观察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时选择重点是倾听声音大小的变化和监视电铃的振动;比如在观察晶体熔化时要敏锐捕捉何时开始熔化和相应温度值;比如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观察要注意准确规范(拉力方向、速度;读数姿态);比如在探究“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时要注意观察的深刻性,不被表象蒙蔽;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要注意观察的全面性 (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像距、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6、注重优化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或者几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演示,但是底下的很多学生根本看不清实验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将教师演示变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物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实验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比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我使用了学生分组实验:首先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来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如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接触面材料、接触面湿度等。此时就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的落实以上的一个任务或两个任务,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真实感知,进而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组内或组间展开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通过这种自主探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7、注重即时捕捉生成资源

生成性的教学细节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又稍纵即逝,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准确辨别、有效控制,变生成资源为教学资源,使课堂闪烁智慧,充满灵性。

比如我让学生上来演示测斜面的机械效率时,出现了意外——测算出的机械效率竟然大于1!于是我发动大家寻找原因,大家七嘴八舌分析原因,大伙一致认为是实验数据测量不准造成的,于是在大家监督下,几个同学小心翼翼地又重做了一遍,结果发现测算出的机械效率还是大于1,怎么回事,这回完全按照规范操作的,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这时我也懵了,我坦率地对大家说,老师一下子也未找出原因,大家分析分析是何原因呢?热心的同学们都围了上来,再次观察实验过程,这时细心的张扬同学突然尖叫起来:“弹簧秤在拉动前指针指在零刻度前面!”,经他一提醒,大家都发现这个问题了。“怎么回事呢,明明

有效 合作探究 整合

刚才已校零了?”大家议论纷纷(这时我已知道原因,但我不动声色)……“我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激动的梁爽语气结结巴巴:“刚才弹簧秤是竖着校零的,现在弹簧秤躺着拉”。同学马上追问:“竖着和躺着有何不同?”……这时刘丽发现了“新大陆”,她涨红了脸高叫:“是重力在作怪!”——大家听得有些糊涂,刘丽继续解释:“在竖直状态下调零,测力计金属挂钩和弹簧由于自重对弹簧有一个较大的向下的拉力,而在测斜面效率的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是倾斜使用的,这时金属挂钩和弹簧由于自重对弹簧有一个较小的向下的拉力,弹簧变短了,指针移动到了零刻度线以上了!”……大家兴奋地鼓起掌来。这时我让大家进一步归纳实验失败的原因。课代表李亦然总结说:“当拉力为零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却是一个负数,这样就使测出的拉力偏小,导致算出的总功偏小,于是就出现了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大于1的情况。”我继续引导他们;“如何改进实验呢?”……在大家的建议下,几个同学又做了一次实验,这次将弹簧测力计进行了两次调零,测木块重力时,在竖直状态下调一次零,测斜面上拉力时,在水平倾斜状态下再调一次零,结果这次实验测出的数据就非常理想了。通过这种自发探究,学生的收获远远地越出了实验教学的显性目标,学生更多地发展了诸如实验技能、动作思维、探究潜能、积极的情感体验……等一系列隐性品质! 结语:发现和关注实验教学细节,反映教师的睿智和思想;捕捉和利用实验教学细节,体现教师的实力和功力。关注实验教学细节就是要求我们要关注实验教学过程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敏锐捕捉和巧妙利用实验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问题,从而达到实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ay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