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活动教案

更新时间:2024-01-16 01: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活动一:会飞的花 课题一 七彩蝴蝶

教学目标: 一)、认识蝴蝶的造型、色彩特点,认识装饰蝴蝶对美化生活的作用。

(二)、在动手制作中了解形态对称、色彩协调。初会学会对印方法,培养学

生的形象概括能力。

(三)、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体验同学之间的

友谊与制作过程的快乐,感受愉快,美好的情绪和情感。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景,情趣导入

首先用谜语“头上两根须,身穿花衣衫,飞进花朵里,传粉又吃蜜。” 把学生带入本课。同时播放VCD短片《蝴蝶》。师:假如你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教室就是一个大花园,你会在花园里怎样地飞?你的心情示怎样呢?( 二、 教学导入 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把蝴蝶叫做会飞的花?” 生:因为蝴蝶的翅膀的花纹非常漂亮,像花儿一样。

出示课题:七彩的蝴蝶(用七彩颜色事先画好的课题,目的是让学生在色彩上对课题有一个初步印象。)

1、说说自己的观察

将不同形态、花纹、色彩的蝴蝶图片或标本通过视频展示,引发学生互相讨论蝴蝶的形态特征。学生在组内拿出课前查找的蝴蝶资料,观察并互相说说蝴蝶的各种特点。

2、画画美丽的蝴蝶

突出“花纹”和“色彩”两个关键词,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多种不同花纹和色彩的蝴蝶图象,并画在纸上以强化学生线条和色彩在艺术活动中的作用。 学生的画贴到黑板上,教师小结 3、 启发如何表现对称 在学生作业中发现了“两边不对称“问题,设问:“有什么好办法在画蝴蝶时使两边一样?”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课难点:表现对称的方法。 师:老师有一个好办法可以使画的蝴蝶翅膀两边一样,(出示范画)你们想知道吗? 师:可以用对印的方法画一个蝴蝶。 教师演示绘画过程。

师:先将纸左右对折,打开后在一边用毛笔蘸水彩色画出蝴蝶的一只翅膀,待水彩未干时将另一面压到有颜色的一面上,再打开另一面就印上了蝴蝶的翅膀,这样蝴蝶就有了一对一样大小的翅膀。 4、动手制作

用“你是不是想试一试这种对印方法?”过渡到这一环节,并在学生绘画情绪高涨时提出绘画要去:(1)选择美丽的颜色,为蝴蝶设计漂亮的花纹。(2)用对印的方法制作。(3)注意周围环境清洁。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5、评价、鼓励

教室的四周挂满了学生绘画和制作的花蝴蝶,大家举行一个小型的“蝴蝶博览会”。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漂亮的花蝴蝶在哪里?和你的小组成员把你们宝贵的印章盖在上面。 学生以组评为主,边参观边评比,相互吸收优点。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出本节课的优秀作品,教师对突出优秀的作品给以鼓励(蝴蝶标本放课件《花丛中的蝴蝶》。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即兴表演会“飞”的“花” 6、花蝴蝶飞起来 三、结束本课

课题二 花风筝

教学目标:通过对风筝文化了解和感受,结合学生亲手制作与放飞的体验,引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人们都会在广场或者空旷的地方放风筝,在这个时候是

人们最开心的时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风筝吧!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了解风筝

1、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放飞风筝的经历,对风筝中的形式美、造型美、节奏美、旋律美、和谐美发表自己的看法。

2、画一幅表现放风筝的记忆画。教师可以在学生创作过程中适时地战士著名的儿童画作品《春天的旗帜》、《我的风筝》(卜迪 作),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

活动二:有关风筝的故事 1、师生共同探讨风筝与人类早期科学探索的关系,有关风筝文化的故事,纸鸢的来历。 2、展示风筝制作的图片,将风筝中仿生的形态和上一个课题中已经学习过的蝴蝶联系起来思考,为什么使用了仿生的制作形式。

3、听赏河北民歌《放风筝》,说说歌曲里的如何生动地描绘风筝的。在演唱中加入放风筝的表演活动,有学生分组饰演放风筝的孩子和放飞的风筝,利用风筝线的远近=长短体验对线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

我们祖国的风筝给我们留下了美的感觉,既有工艺品的形式美,绘画的造型

美,又有舞蹈的节奏美、音乐的旋律美,还有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和谐美。 四、 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制作风筝的材料(下节课使用)

课题二 花风筝 教学目标:

1、学生自己动手用糊、扎等方法制作简单的风筝

2、在欣赏与动手中,感受与风筝有关的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有关风筝的一些知识,不知道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去学习制作风筝的方法,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一起学习制作风筝的方法,好吗?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准备工作(小组活动) 1、 观看制作风筝的录象和资料。 2、展示风筝给学生看。

3、做风筝用的纸、竹片、粗线、胶水等。 4、风筝范例2个。 活动二:制作过程

1、 出示范例,激发学生动作制作的愿望。

2、 示范讲解制作的方法:第一步扎风筝架,第二步糊纸,粘飘带。 3、 学生制作、教师辅导,能力强的学生在纸上绘画 4、 试飞:到操场放风筝

三、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我们共同的学会了制作风筝的方法,你们做的风筝很漂亮,很棒,

让我感觉太美了~!

四、布置作业 回家以后在校外与家长共同体验亲自制作风筝和放飞风筝的过程,并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描述其中的趣闻和体会

课题三 蒲公英

教学目标:通过对蒲公英的这种植物的了解,知道它既是一种花又是一种会飞的种子,让学生不仅能进行绘画表现,而且能通过演唱在学习中将其中生态现象延伸到对自己生活的联想,思考更深刻的内涵。在艺术学习中陶冶学生的心灵 一、导入新课

带着妈妈给你的小伞,到远方寻找美丽的家园。穿过小树林,飞越小溪流,

带着美好的希望,轻轻地落在土地妈妈的怀里,无数的小伞,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你们知道我所朗诵的是什么吗 ?让学生一起说出它的名字-----蒲公英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了解蒲公英 1、展示关于蒲公英生态的图片,欣赏水印版作品《蒲公英》。简单介绍作品及表现形式,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动手画一画点和线的游戏:根据蒲公英的生长形态进行点与线的组合练习,由一个点向不同的方向延伸线条,并能够组合出形态和画面来

3、启发学生的思维,创作不同形态的点与线作品。例如:回忆自己曾经在电脑或者因特网上视听到的水纹图形,显微图片,利用刚刚学习的方法进行表现。 活动二:学唱歌曲《蒲公英》

1、 用听唱法学习《蒲公英》这首歌曲 2、 男女声分开演唱歌曲。

3、 学生跟教师做律动表演唱《蒲公英》

活动三:先用油画棒涂画出想要表现的蒲公英,然后涂抹上自己喜欢的水粉颜色,产生油水分离的画面效果

1、 活动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把喜欢的蒲公英的样子画出来。 2、 完成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三、课堂小结

我发现大家对蒲公英已经非常了解,每个人画的蒲公英都都很美,很漂亮 教师表扬画的好的作品 四、布置作业

认真的完成本节课的蒲公英那张画

第二单元《我们的小队》

课题一 队鼓咚咚响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歌唱、演奏、欣赏等艺术活动,结合队列行进中的步伐和大鼓、小鼓及钹的节奏,在律动中认识体验二声部节奏的变化,训练对自己的节奏感和多声部的听觉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拍手进教室,师生互唱问好歌

二、导入新课:教师发言:刚才我们进教室时老师放的音乐是不是很 有力度,走起来是不是很神气?(学生回答,说出各自的感受。)

教师介绍《共产儿童团歌》的历史背景,告诉小朋友这首歌曲是你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经常唱的。

三、学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

(1)节奏练习:X X .X | X X | X X X X | X — || 嘀 嘀 哒 嘀 哒 嘀嘀 哒嘀 哒

这一句是歌曲的结尾句,请学生跟着老师读节奏,注意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要读正确,强弱要清楚。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用手划拍子

(2)找出歌曲中的附点音符:请学生找出共有几个附点八分音符,比一比谁最快 (3)朗读歌词,跟着老师的节奏读

(4)听音乐分句学唱歌曲,句中的附点音符唱清楚

(5)完整地演唱歌曲,唱出自豪感 四、队列走步

教师选择学校鼓号队的几样乐器,请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功能。 教师提示:大家都见过这些乐器吗?听过用它们演奏的乐曲吗?你们当中有谁希望自己能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成为学校鼓号队的成员?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队列走步节奏 X X .X | X X | X X X X | X — |

X X | X X | X X | X — |

活动过程:

(1)让学生练熟以上的节奏,并用小鼓来敲击练习。

(2)每组选出一人做为队鼓手,来敲击队鼓节奏,其他同学听鼓进行队列合作表演。 比一比哪组配合最好为优胜小队 五、课时小结

师总结:小队是班级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入学的那天起,我们就要在一起共同度过几年的学习和生活时光,我们一起快乐、一起成长,我们一起去拥抱明天升起的太阳。我们都要相互关爱、友好合作,度过这段美好的欢乐时光。 六、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课题一 队鼓咚咚响(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律动中认识并体验二声部节奏的变化。

2、 训练自己的节奏感和多声部的听觉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3、 激发对鼓号的认识,并能亲自操作,从不同角度,提高艺术感受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有关队鼓的一些知识,还学习了节奏,了解了二声部的配合,那么,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一起感受一下真正的队列比赛,好吗?

二、 学习新课 活动一:演一演

1、组织孩子们进行队列比赛,要求每个小队用学过的节奏知识,试着编创一段和其他小队不重复的节奏。

2、开始表演,还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加上音高,形成简单的二声部,并让孩子们感受到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使节奏统一、步调一致。 活动四:队鼓咚咚响

1、展示快乐小队以及集体活动的照片或者图画若干幅。

2、学生选出一个作为队的鼓手,来敲击队鼓节奏,其他同学听鼓传信,或者编一个故事与伙伴一起演一演 活动五:我们能合作

1\\\\师生共同讨论“连体人”游戏的多种玩法

2、学生自由结伴,搜集材料,合作制作游戏用具,如大鞋或辫子

3用具做好后,两人一组,或一前一后、或一左一右,同心协力做走,跑等自由游戏。 4\学生交流游戏的感受,体验合作的重要精神 活动六:学习手势,了解音阶。

在复习第三册学过的唱名手势基础上,继续学习fa、xi之间的音高关系和其他的有什么不同,用较慢的速度配合手势唱音阶和《音阶歌》

三、 课堂小结:我们大家在这节课已经感受到了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使节奏统一,

步调一致,大家做的非常的好,希望看到你们在以后的学习,或者生活中也能像今天一样互相协作。加油~ 四、 布置作业:小组之间练习节奏歌曲之间的二声部变化

课题二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组设计各自小队的活动标志

2、 画一画给自己留下美好记忆的小队生活,掌握设计中的简洁、明快的表现方法 3、 体验合作的乐趣以及团结友爱的精神,养成爱集体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教师激情导入:歌声是那么的悠扬,好象带着我们进入了春天的湖面,看着绿树掩映,听到鸟儿鸣叫,我们就在这大自然中,共同的欢乐歌唱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听一听

1、 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体会、想象歌曲中所表现的快乐的小队生活

2、提问: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地一次小队活动是什么?为什么?激发学生对快乐的小队生活的回顾和想象。

3、鼓励学生将自己小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充分发挥学生不同的表现才能。(这一歌曲可以作为画画时的背景音乐,但音量要控制) 活动二:做一做

1、 为自己的小队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以小队为合作形式,共同讨论设计一次小队活动方案

和活动的 标志,以及帽子的图样,并制作出来。例如维护交通秩序或其他公益活动时的标志,教师展示图片,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 2、 有感情的演唱《让我们荡起双浆》 活动三:游戏:让我们荡起双桨

1、 每两人一组,相对坐在对方的脚面,两手互相搭接,依靠腿的伸缩前进

2、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队,每队若干组,队与队之间比赛,规定距离,先到者为胜。(这

个游戏,要依靠两人的协调配合,才能有效、迅速地完成,以此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课堂小结

我们大家在这节课已经又一次感受到了齐心协力才能使,大家做的非常的好,希望看到你们在以后的学习,或者生活中也能像今天一样互相协作。加油 四、 布置作业

小队设计一次小队活动方案活动的标志,以及帽子的图样,并制作出来

课题二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表演、绘画等活动,对固定节奏型有所了解。在多种艺术形式中,尤其是一领众唱的歌曲形式,体会学生之间的友爱之情,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有关小队的一些知识,那么我们这节课就给自己的小队取个好听的名字,(学生发言,说出各小队的名字)。我们一起活动吧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演一演

1、从听唱歌曲入手,自由组合,模仿掰手腕的动作。 2、先互相尝试,然后把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3、开始比赛,选出啦啦队在旁边助威(要求唱着助威),然后引申到讨论中 活动二:讲一讲。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小队艺术活动。 1、 看图讲故事。 2、 看图演故事

3、 看图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扮演 活动三:做一做

1、 记得刚上课自己给自己小队起的名字,以小队为合作形式,共同讨论设计一次小队活动

方案和活动标志,并制作出来,可以制作成头饰或袖标等 2、 戴上有小队标志的头饰或者袖标,每两人一组,相对坐在对方的面前,两手臂互相搭接,

依靠腿的伸缩前进

3、 全班同学到草坪或者校园集合,将学生分为若干队,每队若干组,队与队之间接力比赛,

事先规定好距离,先到者为胜。活动开始时老师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 课堂小结

我们大家在这节课已经又一次感受到了齐心协力才能使,大家做的非常的好,希望看到你们在以后的学习,或者生活中也能像今天一样互相协作。加油

四、 布置作业

把有趣的小队活动事情记录下来

活动三、十二生肖 课题一 可爱的小兔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教材中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兔儿爷”和“月兔”的民间传说及与兔相关的

成语故事,尝试用纸的立体制作等艺术形式进行表现可爱的小兔

2、 通过本课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

生活以及体验美、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 二、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知道十二生肖吗?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十二生肖都是哪些动物 三、演一演、唱一唱 1、表演十二生肖歌谣: 小老鼠吱吱叫,

龙水牛弯弯角,老虎抬头一声吼, 兔子吓得快快逃

龙在云里尾巴摇,蛇在田里伸懒腰,

小马铃儿叮当响,山羊乐得胡子翘。 猴子树上蹦蹦跳,公鸡村头喔喔叫, 小狗院里滴溜溜转, 小猪梦中胡噜噜笑。 2、唱一唱 放歌带:《十二生肖歌》,小朋友进行表演唱 3、说一说:

你知道的关于小兔的歌谣、谜语 4、讲一讲

民间兔儿爷的故事 三、说一说、讲一讲 1、说一说:

你知道的关于小兔的歌谣、谜语。 2、讲一讲:

民间兔儿爷的故事 四、看一看

展示老师收集的兔子工艺品及学生收集的兔子资料。 1、作业要求:

用白纸或彩色纸制作一只可爱的兔子形象: 2、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3、课堂小结、展示学生作品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课题二 龙的传人

教学目标:通过演唱、欣赏、描述、绘画等艺术实践活动,感受和体验祖国文化的内容和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互唱问好歌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龙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色彩、造型 各异的龙的形象,启发学生去发现:龙的角像什 么动物的角?龙的身躯、龙的鳞、龙的尾巴?? 象什么动物?

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分别描述个部位的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获知:龙是中国的吉祥物。它的角似鹿,头似蛇,眼似兔,项似蛇,腹似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

此外,龙还有多种称谓,据说: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应龙,有角者为角龙,无角者为蝎龙

未升天者为婚龙,好水者为晴龙,好火者为火龙,善吼者为鸣龙等 三、讲一讲

教师讲述《叶公好龙》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人叫叶公,自称非常喜欢龙。他吃饭的碗筷上画着龙;睡觉的被褥上绣着龙;连门窗、廊柱上都刻满了龙。除此以外,他还常讲龙的故事,说自己见过龙。后来天上的真龙听说人间有如此爱龙的人,便决定去拜访他。不料叶公一见真龙,吓得魂飞魄散、抱头鼠窜。以后,人们就讽刺那些只是口头上说喜欢,言行却不一致的人为“叶公好龙”。

四、欣赏歌曲

学生边听歌曲《龙的传人》,边欣赏长城风光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五、学唱歌曲

学生用听唱法学唱歌曲《龙的传人》,同时体会歌词内容,感受音乐作品 六、课时小结

师总结: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形象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我们都爱我们的国家,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七、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课题二 敲锣打鼓赛龙舟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绘画、歌唱、表演、律动等艺术活动,初步掌握二声部歌曲的演唱及简单的打击乐器,感受划龙舟时的热烈情景,培养学生间的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划龙船比赛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庆祝端午节的重要活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种热烈的节日气氛。 二、学习新课:

观看有关五月端午赛龙舟的录相或光盘,感受画面中热烈的场面和气氛。教师启发学生对话:赛龙舟是哪个民族的民俗?为什么要举行这样的活动?

这项活动中包括那些乐器?用的是什么节奏?组织学生讨论在划龙舟活动中是如何合作。 听一听,打一打:

听辨不同的乐器声响,讨论它的用途。

认识锣鼓,尝试用锣鼓敲打出不同的节奏,为自己小队伙伴激励的模拟龙舟比赛活动进行伴奏。 节奏练习: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嗨 哟!嗨 哟! 嗨 哟! 嗨 哟! 嗨 哟! 嗨 哟! 嗨 哟! 嗨 哟! 学生边划拍边读节奏,注意强弱的变化。 学生在凳子上敲打出节奏,右手强左手弱。 三、 唱一唱:

学习歌曲《划龙船》,

(1)欣赏歌曲:听安徽民歌《划龙船》,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分句学唱歌曲,师弹琴学生跟唱。

(3)掌握附点音符的乐句,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4)完整的演唱歌曲,表现歌中的快乐。 四、游戏:赛龙船

请学生用椅子排成一条龙,当作龙舟。学生一边划船一边演唱《划龙船》,进行龙舟比赛。还可以让部分学生选择恰当的乐器进行助兴伴奏,共同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民间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五、结束课时:

师生告别,学生听音乐排队出教室

课题二 敲锣打鼓赛龙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绘画、歌唱、表演、律动等艺术活动,初步掌握二声部歌曲的演唱及简单的打击乐器,感受划龙舟时的热烈情景,培养学生间的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南方的部分地区,端午节要进行一种非常热闹的群体活动——赛龙舟。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热闹场面呢?一起来看。 二、学习新课: 看一看,说一说:

观看有关五月端午赛龙舟的录相或光盘,感受画面中热烈的场面和气氛,组织学生讨论在划龙舟活动中是如何合作。

欣赏有关图片,欣赏划龙舟图片,结合自己的意见,交流自己对划龙舟热烈场景及活动的心理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述加深对此活动的感受。 画一画:

用记忆画或想象画创作的形式,表现划龙舟时的情景。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作品,并存入艺术档案夹。 做一做:

尝试使用多种综合材料,一起做个龙舟,使它成为我们节日中的一道风景。 学生可以分别制作龙舟头、身、尾,体验 集体合作的乐趣。 三、课堂活动:

1、交流自己对划龙舟热烈场景及活动的心理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述。

2、认识锣鼓,尝试用锣鼓敲打出不同的节奏,为自己小队伙伴激励的模拟龙舟比赛活动进行伴奏

3、进行划龙舟表演与律动活动,展开并设立戏剧性的比赛规定,分别设计学生的动作,突出不同的特点,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情得到升华。 4、进行纸工制作,用废旧的彩色广告纸和其他纸材分别展开折纸插接龙舟的手工创意活动,装饰美丽的龙舟。可采取集体创作方式,共同组合与插接一艘较大的纸工龙舟。如,每个学生完成100或200个折纸零件,让侯清几个学生完成组装工作,其余学生可以为组装工作出主意、当参谋,体现合作精神。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的活动内容很多,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那么谁来说一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题三 屈原与端午节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及古琴乐曲,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与不屈的性格。在交流与讨论中认识古琴,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了解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吗?你都找到了那些有关他的资料呢? 讲述所知道的屈原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及他感人至深的故事。 二、学习新课:

欣赏画家的作品,交流讨论:自己从画中感受到了什么?画面是如何表现的。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对屈原的故事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朗诵屈原的著名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加深屈原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同时也加深对端午节的深刻理解。 做一做:

进行纸工制作,将在家用废旧的彩色广告纸和其他纸材制作的纸角进行插接龙舟的手工创意活动,装饰美丽的龙舟。

可采取集体创作方式,共同组合与插接一艘较大的纸工龙舟。

如,每个学生完成100或200个折纸零件,让几个学生完成组装工作,其余学生可以为组装工作出主意、当参谋,体现合作精神。三、课堂活动 做“长命缕“:

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命缕,引发学生创作兴趣,使学生从中了解长命缕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活动内容之一,从而对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有一定的感悟。 教师为学生提供各色丝线,指导学生搓长命缕。

学生将制作好的“长命缕”互送给自己的同学伙伴,互相帮助带在手腕上,并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让学生从中感受传统的民间文化所带来的祝福与吉祥意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课堂总结

欣赏画家的作品,交流讨论:自己从画中感受到了什么?画面是如何表现的。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对屈原的故事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加深屈原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同时也加深对端午节的深刻理解。

课题三 屈原与端午节(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及古琴乐曲,了解端午节与屈原的关联,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与不屈的性格。在交流与讨论中认识古琴,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屈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你知道屈原的故事吗?知道他与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吗? 二、学习新课: 讲述屈原的故事, 屈原与端午节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上大夫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的诋毁使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倍感痛心,远大的抱负无法实现。在忧郁悲愤的心情下,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 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皇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

声,投入了激流滚滚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观看话剧表演:

加深学生对端午节的理解,知道端午节有纪念屈原的意义。 观看一段《屈原》的电影故事片段。 演一演:

以小队为单位配乐诗歌朗诵;《满江红》,体验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之情。表演时可以用古琴曲进行配乐,同时对古琴这种乐器进行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三、戏剧学习

小组分工,查找资料,进行戏剧学习活动,表演屈原的故事。在进行戏剧性表演时,采取学生分组分工合作的形式。 四、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屈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你知道屈原的故事吗?知道他与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吗?

第五单元我家的房 你家的屋

课题一 房子为我们遮风雨

教学目标:通过自然、甜美的歌声和有趣的游戏活动,充分表达热爱自己的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师生问好

1 2 3 4| 5 - - | i 5.| 3 1.| 5 4 3 2| 小 朋 友们 好, 你 好 你 好, X 老 师 你 1 - - Ⅱ 好。 二、导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里有爸爸,有妈妈,还有一个小小的你,家里有温暖,有关爱,有欢歌,有笑语,家为我们遮风挡雨,当我们受伤时,家又是最好的避风港,我爱我家,还记得这首歌吗?

2、 复习《我爱我家》歌曲,注意情感的自然流露。 3、 谁能向老师简单介绍你的家。

如:你家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征?你喜欢哪些地方?选择恰当的词语表达你对你 家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1、我们小朋友都是热情的小主人,都对自己的家有很深的感情,俗话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家里只要亲人喜欢住,就是好房子,只要朋友喜欢来,就是好房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好房子》

2、 教师范唱。

分句教学,注意附点十六分音符的掌握以及4音的音准。 3、 跟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4、 简单体会歌曲的含义,并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5、分组跟伴奏带演唱。 四、演一演

老师听了你们这么多小朋友的介绍想到你们家来坐坐,你们欢迎吗?

2、 那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请到我家来做客”的小品吧!

3、老师引导学生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两首高举搭起小屋,同学从中间穿过,顺次到每个同学搭起的小屋参观、做客。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搭起建筑群,设计一定的情节和问候语,邀请小朋友到自己的房屋来做客。

指导学生完成小品。 四、教师小结。

课题一 房子为我们遮风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培养学生爱心与亲情的同时,引导学生逐步提高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1、邀请同学上台跟着伴奏带一起演唱。 2、鼓励学生为歌曲加入简单的乐器伴奏。 二、欣赏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配乐朗读古诗,(景乐古筝曲比较适合)

2、简单讲解诗人当时的生活背景。介绍分析诗歌意思。 3、欣赏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了解诗人生活背景 5、了解古诗含义。

6、同时欣赏相关含义的中国画作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说说你对诗歌的体会。 三、说一说房屋的变化。

1、播放有关房屋的VCD。(解放前、解放后、近期)

引导学生谈谈你对自己身边的居住方式和条件所发生的变化。讨论其中的意义,从中感受社会发展的进程。

2、欣赏不同时期的房屋图片。

3、说说它们的不同点。谈谈你对自己身边的居住方式和条件所发生的变化 说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 四、我们一起玩游戏

1、请每人按图自制一个七巧板玩具

2、 要求制作要准确,可先用描图纸画出,贴在硬纸板上,然后依次剪下。

3、 让学生自由创作性地运用七巧板进行房屋形态拼图,每次拼好后,同桌一同学在作业本上做好记录。

4、自由创作一个七巧板。 5、进行简单的拼图设计

6、将合作拼接的结果与同学交流,互相欣赏。 7、可以给自己的房子取名。 可尝试“蛋型拼图”。 五、教师小结。

课题二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 教学目标:

通过对各地民居的欣赏,让学生在对自己生存空间的感受中扩大文化视野,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演变过程,对国家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不同地地域文化中的居住形式有所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从古至今房子为人们遮风避雨,给人们带来安宁的生活,人们都希望能安居乐业。房子的设计已经是我们生活中提高生活质量所必备的了。 二、新授: 欣赏一下:

1、欣赏教材及其他相关图象(片)资料,讨论中国各地代表性的民居式样,发现其主要特征和功能,并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皖南徽派民居、北京四合院、水乡民居、福建围屋—土楼、西北窑洞、蒙古包、傣族竹楼等。)

2、欣赏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使学生了解中国民居的丰富性、多样性,体会不同风格的民居建筑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与艺术特点。 画一画:

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民居建筑进行绘画表现。在这里可以为学生们设计一个作业,题目是《我们用线来搭房子》。进行的过程. 可以先欣赏民居不同局部的结构。来体会其中所蕴涵的美的要素,例如,不同的瓦片所形成的线条效果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线条与房屋的其他部位比较起来有什么样的对比关系,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用画笔勾画下来。又如,充分利用学生用书中单元图的视觉效果进行启发,“这双小手与背景中的瓦片给同学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哪个同学能够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词汇(语言)描述出来。”教师要将教学的知识点引向对线条的疏与密的认识和理解上,并鼓励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画出这些线条形式。 三、 课堂拓展:

结合不同建筑的文化风格,创设与之相应的歌、舞、乐等表现形式以文化情境。如:以蒙古包为背景,进行蒙古民族舞蹈和马头琴演奏欣赏等。又如,以陕北的窑洞为背景,欣赏与其相关的安塞腰鼓及唢呐演奏等,体验、感受不同地域民俗的文化特点

课题二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对各地民居的欣赏,让学生在对自己生存空间的感受中扩大文化视野,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演变过程,对国家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不同地地域文化中的居住形式有所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今天,我们还来看“房子”,但是要求大家在看过之后,要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看一看,谁的发现最有新意。 二、新授: 读一读:

1、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欣赏并吟诵杜甫的著名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欣赏吟诵的同时,可以参照学生用书中的我国著名画家根据杜甫诗意所创作的中国画作品,体会其中的涵义,分别从诗词和美术作品中对人们的居所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可以结合我国近2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对自己家庭居住条件的变化展开讨论。

撕一撕:

在欣赏各种奇异的民居后,鼓励学生用收集到的身边废旧纸箱板的刻、撕纸创作,将自己见过或者喜欢的房子表现出来。例如,在用完的一次性纸杯的上面加上一个用纸板剪成的圆形,剪折组合之后,就是一个“蒙古包”的形态。像这样的组合有许多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由想象联想。

看一看,说一说:

1、师生共同欣赏我国各地不同的房屋,讨论为什么会有不同形态和不同风格的房屋。它们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风民俗有什么关系,房屋的设计上各有什么不同的功能?例如:架在半空的竹楼是为了防潮,陕北的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作用,蒙古包是为了游牧民族便于迁移等。

2、向学生介绍我国两部重要的意匠文献《考工记》和《天工开物》,阐述其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等造物原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知道这两部重要的著作。

三、小游戏: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 观察房子:

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房子,了解房子的外观和房子的作用,说说周围建筑。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造型的房子图片、照片等,学生相互交流。引导学生概括房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讨论房子的顶、墙、门窗的作用.

课题三 未来的房

教学目标:通过对未来房子的想象和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在想象的“王国”自由驰骋,在线与色的世界中尽情挥洒。让学生充分体会艺术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为成为未来世界的建设者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大家已经对房子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今天,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遨游在未来的世界里,为自己、为大家设计一幢房子,比一比,看谁的房子设计的最适用、最美观、最有新意。 二、讲授新课: 听故事:

拓展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想象,教师讲述有关建筑家和艺术家有趣的故事。(例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著名大师的故事片段),并展开讨论。

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与老师共同讲述心目中的英雄们。学生们很喜欢自己搜集的资料在公开场合宣读,这样即可以让大家学习更多的知识,也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欣赏一下:

欣赏现代建筑设计的实物或图片,教师启发学生思维,提示他们回答:未来的房子会是什么样子的?它可能是一座移动的房子,可以像火车一样飞跑,像飞机一样飞翔,可以上天、入地、下海等,也可以建在宇宙中的某个星球上。 谈一谈: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房屋设计方案。

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将本小组的设计方案谈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设计成果,感受快乐。 画一画:

进行想象绘画创作《未来的房屋》。

表现形式和材料工具自由选择(可以单独或合作完成)。例如:以小队为单位将同学们的想象设计组合成一幅长卷式的作品,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相互观摩或评价。 三、作品大展示:

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特别是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和欣赏一些比较精致的作品。在展示中再一次启发学生们的想象力,感受小伙伴的创作快乐。

第六单元《五彩云南》

课题一 多彩的裙摆

教学目标:欣赏教材中与彝族相关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讲述、模仿等活动初步了解彝族生活的地域、风俗等特点,欣赏彝族服饰的艳丽色彩。学唱彝族儿童歌曲,学习彝族传统集体舞蹈“跳月”,表现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观察、模仿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互唱问好歌。 二.导入新课:

师发言:我们中国土地辽阔,资源丰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五十六个 民族组成,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特点,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参观其中的一个民族——彝族。 (出示彝族的民间服饰),彝族是云南人口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民族。他们能歌善舞、聪明、智慧。他们还有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迷人的歌舞、神话传说等,大家观察他们的服饰——多摺长裙,有着美丽的花纹,绚丽的色彩,请学生说出裙子上都有哪些颜色? (如:草绿、大红、黄、黑或天蓝、大红、白、黑等) 如果穿着它跳舞裙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三.学习新歌:

师:我们边听音乐边请学生想象,用不同的颜色来画出裙摆的色彩效果。 (1)听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请学生用彩色笔画出裙摆的线条,然后涂上颜色。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进行演唱。 (3)学生伴随歌曲即兴舞蹈,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 四.学习彝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

(1)学生跟随老师学习彝族舞蹈的“顺摆和崴动”的规律。

(2)边看动作,边体会乐曲的节奏强弱,前三拍动作是轻的,后两拍用力向前踢两次,了解乐曲节拍在其中的强弱规律。 (3)在音乐的伴随下集体舞蹈。 (4)教师鼓励学生用即兴创作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集体表演自己创编的新“阿细跳月”。创设情景,组成圆圈,让我们也来庆祝“火把节”,感受节日的喜悦。 五.课时总结: 教师发言:彝族是一个充满着丰富文化艺术的少数民族,在云南地区还 有更多不同的民族,他们的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让我们去了解这片多姿多彩的天地。 六.结束课时:

师生互唱告别歌,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课题一 多彩的裙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欣赏教材中与彝族相关的图片或其他艺术作品,通过讲述、模仿等活动初步了解彝族生活的地域、风俗等特点,欣赏彝族服饰的艳丽色彩。学唱彝族儿童歌曲,学习彝族传统集体舞蹈“跳月”,表现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艺术的观察、模仿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已经学过彝族的儿童歌曲,并且老师还让大家在下课后继续搜集关于彝族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说说彝族的其他风俗。 二、新授: 说一说:

让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还知道那些关于彝族的知识。

重点讨论彝族的民间服饰特点,特别是颜色与线条的搭配和使用。 你知道彝族的娃娃们的穿着是什么样子吗?颜色是怎样搭配的呢? 他们在服饰上经常使用那些线条呢?

从老师和同学带来的图片和照片上你和可以看出什么特点? (有条件,可以带一件彝族服装到课堂,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彝族服饰的特点。)交流一下: 交流搜集的蝴蝶资料。欣赏教师带来的彝族服饰——多褶长裙,或欣赏教材主图,感受彝族长裙眼离的色彩。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裙子上都有哪些颜色。 观察课件表演中的不同“摆裙”动作,或观察教材中不同舞蹈姿态的人物造型图片。感受裙摆舞动时线条的变化。用动作模仿自己看到的不同造型姿态,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做这个动作,裙摆会形成什么样的线条。

画一画、做一做: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将自己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裙摆线条的变化画出来。 (也可以通过教学课件将裙摆舞动时的线条提炼出来,由学生选择绘画。)

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或纸材表现彝族服装(裙摆)的色彩效果,涂色或用彩色纸拼贴。 游戏一下:我做云南小导游

活动中,以乘坐“旅游车”的形式带领大家到云南“旅游”。最初的导游由学生选出,利用搜集到的图片、照片及其他资料向大家介绍云南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等。 三、 课堂拓展:

将自己在本课中对云南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的了解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课题二 风花雪月看白族

教学目标:通过绘画、制作白族装饰性的头饰和民间工艺等艺术活动,初步了解白族生活的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欣赏、学跳白族民间歌舞,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白族人民快乐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许多图片,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看谁能说出他们的不同。为什么?(出示课件——几种少数民族的图像)

这些是什么民族?这些民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经过讨论后再谈出自己的看法。) 二、新授: 看一看:

放录像。学生观赏白族人民欢庆节日时以及舞蹈时的情景,让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其特点。

欣赏教材主图或其他艺术作品,初步了解白族生活地区有“下关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四绝的自然景观。 说一说:

让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还知道那些关于白族的知识。

重点讨论白族的民间服饰、头饰特点,特别是颜色与线条的搭配和使用。

你知道白族人服饰和头饰穿着是什么样子吗?颜色是怎样搭配的呢?他们在服饰和头饰上经常使用那些线条呢?

从老师和同学带来的图片和照片上你和可以看出什么特点?

通过师生共同交流,了解白族地区有特点的景观,加深对“风、花、雪月”四绝的感受。可配以大理自然景色录像或电脑课件,使学生欣赏和体会。 学一学:制作白族“风、花、雪、”的民族服饰,加深对民俗的了解和体会。 (1)观察教材书中白族人物造型,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服饰中的哪个部分。 (2)介绍白族头饰中富有的含义。

(3)学生对自选材料进行恰当的、创造性的组合,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白族的服饰,并把它穿戴起来。

(4)将学生装扮以后的造型进行拍照,存放到艺术档案夹。

演一演:教师选取云南不同的民族乐曲,感受音乐中节奏强弱的变化。教师用“八角鼓”敲出重音,要求学生在重音时,用制作的“霸王鞭”敲击身体,以次反复进行,感受乐曲节拍的强弱规律和“霸王鞭”舞蹈动作。

鼓励学生随音乐即兴舞蹈起来,表现舞蹈欢快的情绪。。 三、课堂拓展:

继续搜集关于白族风俗知识的材料,我们将继续交流,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更多

课题二 风花雪月看白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绘画、制作白族装饰性的头饰和民间工艺等艺术活动,初步了解白族生活的地域、风俗、服饰等特点。欣赏、学跳白族民间歌舞,表现欢快的情绪,感受白族人民快乐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欣赏教材中“欢庆三月街”歌舞场面的图片或观看录像中的其他艺术作品,简单了解白族的民间风俗、初步感受节日的欢快、热烈。

2、观察白族人民舞蹈时手持的舞蹈道具,知道它们的名称:霸王鞭、八角鼓。简单了解舞蹈的含义并用挂历纸或学生自选材料制作一根“霸王鞭”,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装饰,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装饰时使用不同材料,可产生不同的效果。)

3、教师选取云南不同的民族乐曲,感受音乐中节奏强弱的变化。教师用“八角鼓”敲出重音,要求学生在重音时,用制作的“霸王鞭”敲击身体,以次反复进行,感受乐曲节拍的强弱规律和“霸王鞭”舞蹈动作。

4、鼓励学生随音乐即兴舞蹈起来,表现舞蹈欢快的情绪。 二、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在下课后继续搜集关于白族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说说白族的民间手工艺——扎染。 三、新授:

说一说:让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还知道那些关于白族的知识,(如果有学生到过那里,可借助学生的讲解和照片,效果会更好。)

出示一些扎染的范例,请同学们观察并分析。

做一做:1、在学生对白族民间服饰有了一定感受和了解的基础上,再简单介绍白族扎染的民间工艺;感受白族扎染的工艺品,感受扎染的色彩、花纹的独特魅力。

2、用宣纸仿作白族民间扎染作品,以次了解扎染的工艺。认识宣纸,了解宣纸的特性;感受经过扎染后的色彩和花纹的特点,欣赏自己制作的“艺术品”,体会成功的喜悦。 (折纸浸染的方法:将不同颜色的彩色墨水用小玻璃杯等容器调入清水淡化,然后将折好的宣纸的几个局部依次浸入杯中的颜色里,适时取出晾干,然后用衬纸托底。) 展一展:将学生的作品进行一次大展示。 四、课堂拓展:

将自己在本课中对白族的人文风情和地域文化的了解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课题三 欢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重要节日,同时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喜悦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许多图片,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二、新授: 1、看一看:

放录像。学生观赏傣族人民欢庆节日时以及舞蹈时的情景,让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其特点。

欣赏教材主题图,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了解图中介绍的是傣族泼水节的欢庆场面,掌握有关傣族“泼水节”的民俗知识,从观察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中,初步感受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喜悦心情。 2、说一说:

让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还知道那些关于傣族的知识。

如果有学生到过那里,可借助学生的讲解和照片,效果会更好。) 重点讨论傣族民间节日时所进行的活动是什么? 傣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特点? 3、学习歌曲《金孔雀》:

(1)欣赏歌曲,学生仔细倾听。 (2)师简介:孔雀是傣族人们最喜爱的鸟,被称为最吉祥的鸟,还是可以带来幸福的鸟。傣族人民认为孔雀是美丽、善良、智慧是吉祥的象征,并以跳孔雀舞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歌颂美好的生活。我们先来学唱这首歌曲《金孔雀》。 (3)学生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师指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5)学生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4、即兴创编舞蹈:

(1) 师生共同欣赏“孔雀舞”的表演造型,了解傣族传统中的孔雀舞 就是由男人表演的,树立男同学的舞蹈表演信心。

(2) 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学习几个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

(3) 根据歌曲《金孔雀》的音乐,分组让学生自己创编舞蹈,进行歌舞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编排的最好,跳的最好,老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评价。

(4) 在《金孔雀》的歌声中,全体学生载歌载舞,一起庆祝泼水节,感受泼水节热烈、欢快的气氛。 三、课堂拓展:

继续搜集关于傣族风俗知识的材料,看谁知道的更多。

课题三 欢乐的泼水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重要节日,同时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喜悦情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演唱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二、导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请大家一起欣赏一下,欣赏后,我想请大家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还知道些什么? 三、新授: 看一看:

欣赏教材主题图,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

了解图中介绍的是傣族泼水节的欢庆场面,掌握有关傣族“泼水节”的民俗知识。 从观察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中,初步感受人们在换请节日时的喜悦心情。

欣赏教材中“金孔雀”的表演造型,或以录像等形式欣赏其他舞蹈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了解傣族传统中的孔雀舞就是由男人表演的,从而树立男同学的舞蹈表演信心。

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在《金孔雀》的歌声中,创编或即兴舞蹈起来,载歌载舞的同傣族小朋友一起庆祝泼水节,感受泼水节热烈、欢快的气氛。 说一说:

让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傣族的知识,(如果有学生到过那里,可借助学生的讲解和照片,效果会更好。) 舞一舞:

学习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基本动作。 跟着录像资料上的舞蹈动作舞动起来。

另外,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基本动作进行自己创编的活动。 创设情景:

随“象脚鼓”的音乐一起跳起来,和傣族小朋友一起欢度泼水节。学生即兴舞蹈,感受音乐和泼水节欢快、热烈的情绪。 三、课堂拓展:

将自己在本课中对白族的人文风情和地域文化的了解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第七单元《我的卡通朋友》

课题一《我与卡通》

教学目标:1、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卡通图片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卡通艺术 的基本知识

2、通过看、学、想、动、了解卡通,丰富想象,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请来几位老朋友,欢迎吗?”(出示课件:卡通图片)“你

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米老鼠、唐老鸭、森巴达、花木兰??)课件屏幕上露出笑请同学们为自己的出色表现鼓掌。

师:“老师真佩服同学们过目不忘的优点,那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卡通世界,去重温那一个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我与卡通) 二、学习新课

1、师:“卡通人是伴着同学们一起成长的,当你们在妈妈肚子里或睡摇篮里时就已经听过

或看过他们的故事我图片,也就是说你们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那在你们认识这么多卡通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先小组展开讨论,再集体交流。) 2、看一看,玩一玩

展示自己收集的卡通图片与带来的卡通玩具,看看都有哪些特点?各同学们互相交换玩具玩一玩。 3、唱一唱,动一动

师:“看了卡通片,也知道里面的人物,那你们能不能唱一唱里的歌曲啊?”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你唱我来猜

(西游记、哪吒、草原里的小老鼠??) 4、学一学,唱一唱:

(1)欣赏歌曲《卡通、卡通》。 (2)教师带领学生跟着音乐做动作。

(3)学生按节奏进行手、腿、肩、头的动作。

(4)教师与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学生可以用节奏进行伴奏。 (5)学生跟着音乐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建议和指导,并进行鼓励表扬。 5.律动表演:

学生根据歌曲节奏自己创编动作,模仿各种卡通形象分组进行表演活动,体验合作演出的喜悦心情。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建议和指导,并进行鼓励表扬。 6.课时小结:

师总结,表扬积极参与、认真表演的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 师生告别,学生听音乐出教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ah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