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毕业论文-论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剖析

更新时间:2023-03-08 04:43:02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江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

题 目 论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

教 学 点: 宜 宾 专 业: 汉语言专业 年 级: 2013 级 姓 名: 杨 长 平

指导教师: 李 小 芩

定稿时间:二○一四年十一月二日

内江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 接受任务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论文内容目标 2014年7月12日 李小芩 杨长平 专业班级 完成任务日期 指导教师单位 汉语言专业2013级 2014年11月2日 内江师范学院 论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 1、通过毕业论文时间教学环节,使我们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得到不同的巩固、深化、提高,学会用文献检索、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等方法编写报告,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2、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计算能力、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文本的编写能力。 论文要求 1、字数要求:专科论文不少于4000字,设计3000字以上;本科论文不少于5000字,设计4000字以上。 2、论文或设计由:题目、摘要、关键字(词)、目录、正文、结论(结语)、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几部分构成, 书:著者.书名.版本,出版者,出版年:页次 参 刊期:著者,题(篇)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页次 考资料

目 录

一、理解“小学数学生活化”…………………………………………………………………?1 (一) 再目标上的体现……………………………………………………………………1 (二) 再内容上的体现……………………………………………………………………1 (三) 再方法上的体现……………………………………………………………………1 二、研究内容……………………………………………………………………………………2 (一) 教学目标生活化……………………………………………………………………2

1.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2 2.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生活化……………………………………………………………2 (二) 教学内容生活化……………………………………………………………………2

1.教学内容的来源…………………………………………………………………………2 2.教学内容的策略…………………………………………………………………………3 3.教学内容应遵循的原则…………………………………………………………………3 (三) 教学方法生活化……………………………………………………………………4

1.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4 2.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4 (四) 数学作业生活化……………………………………………………………………4

1.表现类的作业……………………………………………………………………………4 2.操作类的作业……………………………………………………………………………5 3.创造类的作业……………………………………………………………………………5 三、课程生活化实施的误区及对策……………………………………………………………5 (一) 课程生活化的题材应具有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5 (二) 课程生活化的实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5 (三) 课程生活化应围绕学科知识的主轴………………………………………………6 (四) 课程生活化应回归精彩丰富的生活………………………………………………6 结语…………………………………………………………………………………………6 参考文献……………………………………………………………………………………7 致谢…………………………………………………………………………………………8

论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

姓名 杨长平

摘要:由于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现,而数学学习却与社会实际相脱离。为此,数学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但这并未引起大多数老师的重视,或者更多的只是注重课题的联系生活实际,却不是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因此,本文提出数学课程生活化的重要性,并对其实施作了初步研究。

本文所说的数学课程生活化,并不是否定传统的数学教学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数学课程生活化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数学应用意识三方面体现了其独特的效果。它在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数学课程生活化的实施主要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两方面着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如挖空心思找原型,或者只是和生活简单挂钩。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的简单回归,而应当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 生活化 数学化

一、理解“小学数学生活化”

“生活”是指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生活化”在这里是指一个过程,一个数学教学沿着密切联系生活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也指一种关系,即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要素都要体现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按当今社会发展要求,按数学教学原理组织的具有教学性的一种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它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为目标。

其内涵有如下几点: (一)在目标上的体现

不仅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达成,还主要指向: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生活得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在内容上的体现

主要以现有的教材为内容,但在组织教材、利用教材是我们要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呈现给学生的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再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要注重开发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丰富学习材料。

(三)在方法上的体现

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将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

总之,教育源自于生活,数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教导儿童学习数学一定是可能的。本人寄希望于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生活的研究,重新唤起教师对数学教学价值的理解;通过教学设计的改进,努力建构“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让学生不再生

1

活在两个世界之中。

二、研究内容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成长中的儿童,为他们长大后的生活作准备。也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在校外的职业上与私人生活中必须的知识,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可使用或可利用的能力,如果缺少这些能力,“普通”的生活就会受到限制。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进一步发展作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数学科学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它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的地位越来越牢固。“数学正突破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几乎所有的人类知识领域渗透,并越来越直接的为人类物质生产与日常生活作出贡献。同时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让学生认识数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他们应该通过数学的学习,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认识到数学使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例如,各种报刊、电视、广告上的数据可以使人们引发一系列的联想,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果断的决策,可以使人们的生活达到最优化等。数学还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媒体,可以用数学语言传达和交流信息。例如,生活中的“+”与“-”,商品中的说明书,还有各种数和各种各样的统计图表等,这些都是生活化的数学语言。认识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生活化。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

(1) 组织学生探究,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在数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

(2)参与社会生活,增强数学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留心身边的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使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组织数学活动,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在更为广阔的社会情景中,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分析现状、合理安排、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现实性和重要性。 (二) 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结果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他们虽然看上去很完美,但却割断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差不多完全没有了产生于发展的痕迹。把这样的内容作为课程内容,学生的参与只能是被动的,他们很难找到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空间,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也就成了空谈。认识到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数学课程的内容就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是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从

[2]

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教学内容的来源。

(1)来源于教材。教材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学习资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

2

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数学教科书的素材应当来源于自然、社会、学生的现实,尤其是新课标下编写的新教材已较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科书承担着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它理所当然应成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

(2)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是数学学习的大课堂。如,一天妈妈去超市买了三瓶可口可乐,爸爸喝了一瓶的1/2,妈妈喝了一瓶的3/6,儿子喝了一瓶的4/8,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三人谁喝的多?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从贴近学生的生活中取材,作为对教科书的有效补充是有必要的。

(3)来源于数学史实。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于发展首先来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如:介绍数的来源、介绍历史上各种记数法等。 2.教学内容的策略。

(1)选择。以数学教科书为主要的教学内容,但我们不能一切都按照书上的来,应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根据学生的生活现状,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

(2)重组。重组是指突破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根据学生的生活现状,灵活地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组织安排。

(3)改编。改编是指根据学生的生活现状,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写。

(4)开发。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事实上,有效的数学学习需要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因此,我们要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数学学习资源。

(5)生成。教学资源不是生硬不变的,它是有生命力的。造我们使用数学材料的时候,往往会生成出许多出乎我们意料的、新的、优异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们要多一个心眼,用好随机生成的新内容。

3.教学内容应遵循的原则。 (1)现实性原则

学习内容应当具备学生所感兴趣的实际背景,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他们感到数学和自己亲密无间。首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使他们得到一次生活问题数学化的体验。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发动学生找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说他们的意义。又如学完“10以内各数的认识”后,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自己的座位,让他们说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是由哪几个数字组成的。 [3]

其次,要紧密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加强学习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数学经验背景。如在高年级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在Internet网络上或报刊上收集我国2001年和2002年国民生产的有关数据,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组内同学共同编制统计表或统计图。这样学生在亲自采集、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还能亲切感受到数学学习与时代发展的密切关系。 (2)开放性原则

课堂应是生活的缩影,生活是开放的,数学内容也应是开放的。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向扩张,扩宽学生知识面,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元角分后,可让学生到商店帮家里买一样商品;学习初步统计知识后,可让学生统计家庭用电度数,计算每月应付的电费等。

3

(3)综合性原则

生活问题的解决往往不止涉及数学的一招一式,可能涉及其他知识和能力,应用的过程具有综合性。因此,我们要多设计富有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如:“五一”假期,让学生设计一个一家人从家乡到某地的旅行计划,教师仅为学生提供有关交通、住宿、景点门票价格等信息。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不只是进行有关的计算,还要考虑经济条件、旅行效果等多方面因素,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将知识技能与生活经验、社会事件以及价值判断等综合起来,学生可以从中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到更广的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三) 教学方法生活化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 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 [4]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2. 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

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生活的数学游戏,引领学生数数字,增添学习的趣味,达到相得益彰。如在教学了“20以内的加法”后,让学生从家里拿来1—10的扑克牌玩,在课堂中玩加减游戏和比大小的游戏。又如,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后,设计一个摆数字的游戏,让学生用火柴棒摆数字,说说每个数字用了几根火柴。然后告诉学生只要移一移,添一根或去一根,这些数字之间能够相互变化,让学生通过合作游戏,自己去发现,然后汇报成果。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地非常主动,通过不断尝试,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四) 数学作业生活化

《新课标》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5]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做到趣味性、实用性、创造性,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表现类的作业。

把所学的内容表演给家长看,并请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或请家长参与当中。如在每

4

一次课后,要求学生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今天数学课上学到了什么,说说数学课上自己表现怎么样。这一类作业适用于各个年级,利于学生与家人的沟通,也能加强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

2.操作类的作业。

布置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收集有关数学的一些实际例子。如,学生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后,可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实际测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3.创造类的作业。

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数学的趣味性游戏,如“我们学校准备院墙边盖一个停车棚,至少能停20辆车,同学们能设计一个既经济,又最省地方的车棚吗?”这一类作业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上这些方法简单易行,关键在于坚持,使其成为常规。而每一次的作业,教师必须及时地进行肯定的评价,并用心点拨,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三、课程生活化实施的误区及对策

课程既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课程生活化的实施过程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之与文本知识相融通,让课程重返生活世界,实现科学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和谐统一。然而在课程生活化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这一实施过程出现了偏差,致使“生活化”变形、失真、走样,这样不仅不能使学生理解知识,更无助于在生活中体验知识、运用知识。下面就一些误区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课程生活化的题材应具有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

书本知识是前人通过实践从客观世界中概括出来的抽象的概念、原理、观点等,是前人智慧的结晶,由于它们与学生的生活世界距离较远,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和接受。课程要回归生活,就是指课程中要有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要充当学生与书本知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以促进学生感知和领悟书本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不注意从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寻找材料,而是想当然地主观臆造出虚假的生活材料或情境,或是使用一些时代气息不浓的材料。如果教师选取这样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其所期望搭建的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之间的 “桥梁”就可能因为学生无法拥有相对应的生活体验或背景而断裂。比如,今天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时仍旧用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事例,就可能遭到学生的嘲笑。这些年代久远的材料,既无法使学生产生真实的生活体验,还可能误导学生的思想,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这样的 “生活化”使文本世界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难以联系起来,无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化知识,必须舍弃。要实现课程的生活化,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使所选择的材料具有学生真实的生活背景,使之与书本知识沟通、感应,并产生同频共振的感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切身的感受,才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顺利开辟一条进入书本世界的通道。

(二)课程生活化的实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中小学生的身心尚未定型,处于发展阶段,往往不成熟、完善,他们看待问题的视角、理解事物的方式都与教师有所区别。如果我们在课程生活化的过程中,用教师或其他社会人员成人的生活取代学生的生活,就会人为地拔高教育目标,导致评价的方式和结果出现偏差,就会影响到实际的教育效果。课程生活化实施要回归的生活不仅是学生的真实生活,而且要切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独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需要我们在教法上做到百花齐放,在材料选择上做到多彩多姿,反对单一化和模式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感知书本,实现与书本视界的融合。

5

然而,一些师在课程生活化的过程中,用成人化生活取代学生的生活,一味地从成人的世界而不是学生的世界中选择事例材料来教育学生。如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到要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所用到的小康社会的标准是根据四大系数来评判,即“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人文发展指数”和“城乡二元结构指数”,然而根据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他们不可能详尽了解四大系数,因而教师在讲解完小康社会后,学生们还是模棱两可。这种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忽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难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也难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只有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阶段和水平创设情境、选取素材,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使知识内化。教师在追求课程生活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俯下腰身”,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多选择符合学生年龄认知水平的事例和素材,使学生能轻松的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生活。 (三)、课程生活化应围绕学科知识的主轴

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分突出生活情节的创设,而将课程知识搁置于从属地位,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很大程度上冲淡稀释了学科知识的本味。

某位教师在上数学课中的“时间、距离、和速度”时,设置了这样一道习题: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他邀请了小华和小方到自己家做客。为此他准备了水果、巧克力、薯片等食品。小华和小方一起住在美丽园小区,他们早上一起相约到克莉丝汀订购了一份生日蛋糕准备送给小明。如果美丽园小区和小明家之间是直线路程,长度为 2.5 公里,两人到小明家花了半个小时,请问两人的速度是多少?这本是一道基本的求速度的应用题,但教者为了体现“生活化”颇费了一番心思它编成了一个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俱全的小故事,使得原本简练的数学被套上了厚厚的生活外衣。生活是感性的、具体的,课程知识却是理性的、抽象的。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毕竟不能等同于课程知识,把“生活”搬入课堂应该进行“科学化”的处理,“生活化”应当成为课程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或工具,应当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易而不能让其成为教学的负担和累赘。

为此,我们应当注意防止用“生活味”去完全取代课程所应该有的“科学味”。 (四)、课程生活化应回归精彩丰富的生活

课程生活化要力图从认知、为人、处事、审美等多维度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本身是五彩缤纷的,它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既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也包括文化生活;既包括个人生活,也包括家庭生活、集体生活。这些不同的生活之间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综合性的整体。同样人的发展也是全面的发展,而非片面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获取知识,还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来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他们的思想品德还应得到升华,情操得到陶冶。这就要求课程回归的生活必须是学生多角度的生活,不能单纯着眼于学生的知识学习,不能把生活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狭隘的范围内,把学生完整的、多样化的生活情境生硬地肢解或割裂成支离破碎的碎片,只留下单调的学校生活、学习生活。因此在课程生活化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多角度感悟生活的多元化内涵;不仅要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智力发展,还要使学生具有真挚的情感、健康的兴趣爱好,完整的人格,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在知识、智力、品德、身体、审美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真实鲜活的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宝藏,这是我们实施课程生活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教师要拥有一双明辩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维加工的大脑,就能从中这些素材甄别出,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甘露和养分,从而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心智逐渐成熟,思维碰撞出火花,知识和能力得到增长,人格得到健全,情感得到升华。 结束语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强调数学教育

6

生活化,不能简单的理解成是内容的置换。数学教育生活化不是用“生活化”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化”,而应是借助现实、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实现二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正整合,既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9】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指数学知识向生活世界回归,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数学”)并上升到“数学模型”(“书本数学”)。生活世界数学化是指人们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或数学问题。“生活化”和“数学化”是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联系的两个侧面。“生活化”是基础,它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数学化”是目标,它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世界中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活化”实现“数学化”,把“生活化”与“数学化”融合在一起。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学好,不能只顾数学的“生活化”,而忽视了数学应有的“数学味”。毕竟,“生活”并不是数学教学内容的唯一底色,“生活化”也不是数学教学的唯一追求。因此我们应对“数学生活化”进行理性地反思,处理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关系,让“生活化”与“数学化”达到和谐统一,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

总之,“生活化”与“数学化”在数学教学中并不矛盾。数学教学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切实把握好“生活化”与“数学化”两者间的平衡,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不失数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数学课堂富有生命力和时代感。

参考文献:

[1]唐彩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解与思考[J].专家视点,2003,8:6-10.

[2]吕秀俊.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报),2006,19(6):224-226.

[3]蒋灵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数学教学),2008,6:83. [4]蒋依宝.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之我见[J].教学经纬,2001,7:31-32.

[5]胡典顺,赵军.对“数学生活化”的理性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3):72-74. [6]叶慧庆.引领学生体验生活[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8:30-31。

[7]丘昭荣,陈宏坤。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化改编教学探索[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3:84-86。

[8]张明。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鲜活[J]。河南教育,2001,12:21-22。 [9]谢有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科教论丛,2009,4:226。

[10]冯俊。新课程的殷殷召唤: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激情新课程,2005,7:15-16。

7

致 谢

本论文在李小芩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完成的。历时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事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等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a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