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3-11-19 01: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标题:“小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李文皓

成员:张艳玲 闫庆勇 翟振平 代秀兰 甄利勇 袁景波 执笔人:李文皓 摘要:

小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学生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学的生命。可见,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中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它开展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和探索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优化师生关系、提高合作技能,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将被更多的引人课堂,也将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 新课程 合作学习 探究 有效性

正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无论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在公开课、观摩课中都是一个“亮点”。它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用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知识和技能在合作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促使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倡导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在西方,合作学习探究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我国在2001年下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社会生活数字化等一系列根本性变化对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时代发展对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世界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热潮。这次新课程改革在其理念上是以学生为本,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每一位儿童的全面发展。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学生的生命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度过的,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

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学的生命。可见,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中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它开展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纵观小组合作化的实践课堂,我们却发现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有:

(1)小组间在性别、成绩、性格等发面没有做到综合评估。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学生不知道探究什么。 (3)教师不敢放开课堂,忽略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华而不实,有的教师就是在作秀。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必须以个人的自学为前提,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对合作问题有一定认知基础之上的讨论,但是往往是强调合作忽视自学。 (5)合作探究学习能者独尊,弱者失趣,并没有起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6)课堂气氛还是很不积极,许多学生只是在说与课堂无光的内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合作探究学习作为新时代人应具备的一种素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和学者所接受,并进行重点研究。课程标准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肯定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从许多方面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和探索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将被更多的引人课堂,也将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已开始重视新课程小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工作,并进行了

一些研究、探索和尝试,但对于正确的效益观、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有效教学和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有效教学评价的标准等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实践,在实施推广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我校承担过市级多项多项课题研究,研究实验中,我们创造了许多有益的案例,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教师的教科研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多次被评为市先进单位,这为我们选择此课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优化师生关系、提高合作技能,切实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合作探究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育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活动,它的基本思想是平等—合作—探究—发展。 1、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有助于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提高课堂效果的有效性。

(2)在合作中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完善,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索性材料。

(3)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构建多元的评价策略及成效的评定.让学生通过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一特殊的认识活动去体验、感悟、领会。

(4)探索合作学习方式由语文、数学课堂的运用向音乐、美术、劳动、科学、英语等课堂教学及课外学习的延伸。 2、研究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小组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根据老师布置或自己设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共同的研究讨论来完成这些任务。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由性,如组织、调控不当,则易于失控而流于形式,因而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将着力于下面几个方面的实践和运用。

⑴提高教学高效性,合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难、问题具有多解性或争议性等方面适时适度地组织小组讨论或辩

论,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起到解决问题,省时高效。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学,学会交流,增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⑵根据小学生的特征,组织小组探究学习,教师精心组织,合理引导,做到组织严谨有序,让学生充分自由、有效合作、适度探究。

⑶优化小组组合,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基础、爱好特长、性格特点、操作能力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应合理分工,使学生在小群体自然组合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目标。 ⑷构建多元评价,现代学生的评价,基于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来认识,不仅关注学生发展的结果的评价,更重视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如何将合作学习中的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运用得当,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学习,可以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发挥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研究的课题在于就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构建安全的心里环境、充裕的时空环境、热情的帮助环境、真诚的激励环境,使学生能够学会大胆表达、学会认真倾听、学会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面、优化师生关系、提高合作技能,切实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作一些尝试,同时也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与总结,为增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性作出探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及互联网查找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前人在这一课题上有哪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查找相关的研究资料,从多学科、多

角度开展对资料的比较,把握国内外研究动他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

2、行动研究法。通过听课、实践来调查、发现现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

3、观察法。对课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4、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 将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与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束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五、实施步骤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分工

组 长:李文皓(对课题实施与管理进行指导并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全面的支持) 成 员:张艳玲、(分别选定一个班级研究,参与课题方案的制定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成果的展示等过程)

其他教师:(协助并支持课题成员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 2、筹备阶段(2013年4月-2014年5月)

①撰写本课题的开题报告,成立课题实验小组,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 ②初步拟定将课题组成员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各小组分别拟定本小组实验方案。

3、课题启动阶段(2013年6月-9月)

召开成员会,完善课题方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课题组开展各种学习与培训活动。

4、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3月)

(1)2013年10月,各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学业成绩等进行实验测量,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2013年11月——2014年3月,各班按学期进行实践性研究,开展课题组的交流、研讨,积累阶段成果,作好每学期末的研究工作小结和课题阶段研究报告,调整并确定明确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5、课题深化、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

对研究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撰写相关论文、案例与课题研究总报告,接受总课题组验收。 六、研究成果

(一)、学生初步具备了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1、课题实验促进了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质疑能力是学生探究的基础。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我们组织引导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注意总结教师好的经验。在研究中我们的老师总结掌握了以下的策略:一是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知识学生敢问的基础;二是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课题实验以来,走进课堂,我们会明显感觉到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增强、质疑能力在提高。教学中一个个充满灵性的问题充盈着课堂,使我们的课堂真正焕发出一种生命的活力。

2、提高了学生的猜测、假想能力和合作能力。猜测、假想能力和合作能力是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成分。但是在实验前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并不会猜测、假想与合作,当我们让学生进行猜测时,学生往往是“瞎想”,让学生进行合作时,学生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语,不会合作。为此我们课题组的成员与实验教师进行了课堂案例的剖析,我们普遍认为学生出现的问题都折射出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样我们又返回到理论的源头、返回到文献的资料中寻找参考的答案,在课堂中教师注意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根据课题引导学生猜测。教师们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明确合作探究的目标,教给学生学会角色分工,怎样去倾听别人的讲话等,学生能力得到了提高。

3、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交流成果的能力是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基本保障。但是在平日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学生指导搜集信息的途径,却不会正确运用处理信息。学生思考研究的成果,不会表达与交流。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我们的老师在学科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做“课题”中教给学生对繁杂的资料应该进行分析、选择、处理,从中提取对解决问题有用的部分。我们的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口头、书面、肢体、成果报告会的形式进行表达与交流。

(二)、初步形成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在探究学习开展之前,教师要根据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以及学校提供的条件等因素对探究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准备,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现象有所预测,对探究活动及时调控、改进。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认为,教师应主要掌握以下教学策略:

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策略。皮亚杰认为,主动参与(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教师要无限相信学生的潜力,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从他们的兴趣、意愿出发,调动他们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

①、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和内驱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新颖有趣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平时教学中创设一些带有悬念性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心理效应,让学生因情感驱动而生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②、提供活动机会,引导主动探究。要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切实地给学生留从事活动的机会——学习空间。这种学习空间寻求的是开放式的学习状态,宽容、友好、真诚的学习氛围与平等互敬师生关系,在这种氛围中,个体探究、小组交流、师生互动、争辩创新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③、教给学习方法,注重学会探索。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④、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让学生参与自我学习的评价能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学得怎样,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所运用的学习方式、成效怎样?体现学生真正成为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主体。

2、加强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加快沟通速度,培养社会适应性。心理学上的集体动力论还认为,合作性的交往团体里,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利于探究。可从以下方面加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a5v.html

Top